详细内容

“D椅”椅子设计

时间:2011-06-15     人气:2286     来源:视觉同盟     作者:
概述:由kako.ko 设计事务所设计的“D椅”将传统与创新相融合,他们用当代的设计手法重新定义了传统式样家具。......

    由kako.ko 设计事务所设计的“D椅”将传统与创新相融合,他们用当代的设计手法重新定义了传统式样家具。坐垫是可折叠的,它独特的几何设计可以让使用者轻松的在扶手椅和脚凳之间转换。平坦、可弯曲的布料椅垫可以折叠、延展,转化成不同尺寸。椅子由一个木质底座支撑,表现出了大胆且简洁的美学风格。这款座椅选用了对比鲜明的布料和木材,除了在美学上考量,这两种材料还具有环保可持续性的特点。

(声明:凡转载文章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   这款字母凳,独特的设计,打破传统家具设计的思路,可爱的造型也具有装饰美,做到个性味十足,让你的个性家居更添新趣味。

    时尚个性字母凳

      时尚个性字母凳,让你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家里没有特色的凳子是否让你觉得生活都变得乏味无趣呢?那就赶紧添置一些个性家具,为你的生活带来新的乐趣。如这款字母凳,独特的设计,打破传统家具设计的思路,可爱的造型也具有装饰美,做到个性味十足,让你的个性家居更添新趣味。

    时尚个性字母凳

      有没有想过坐在字母上休息呢,平时常用的字母现在可以拿来当凳子坐,够时尚够个性吧,该款产品由Jaime in Home Furnishings设计而成,该产品在字母转折处进行了圆弧处理,使该产品整体看起来更加的圆润饱满,它们各异的造型,改变了你平时对字母的了解,没想到字母也可以这么的可爱,这么具有装饰美,每一个字母的功能根据它的结构而定,有些可以做饰品货架或书架,即节约空间又美观大方,不同一般家具的外观,打破了家庭装饰风格的单一,做到了个性味十足,也为家庭增添了一丝活力,该产品在颜色方面有浅褐色、黄色、橙色、红色、绿色、蓝色、蓝绿色、灰色和棕色供大家选择。

    时尚个性字母凳

    阅读全文
  •     题记:管理归根到底是一种实践,其检验的唯一标准就是成就——德鲁克。通过古代帝王的成就及其取得如此成就的原因的分析,所得出的成果可以用于我们实际工作生活学习中的指导。企业家也是帝王——自己企业的帝王;每个人都是帝王——自己的帝王。

        古代帝王我最欣赏的就是汉世宗孝武皇帝刘彻。这位谜一样的君王成就卓越,史称雄才大略。可以通过两个定论来看待汉武帝的成就:1、为有汉一朝之皇帝者,汉高祖是也,为二十四朝之皇帝者,秦皇汉武是也(出处忘了);2、在中国的整个儒家文明阶段,汉武帝和唐太宗是最有作为的皇帝(《世界文明大系-儒家文明——马振铎等著》)。对皇帝的两个最高评价中,都有汉武帝的一席之地。

        同时,在我看来这位个性鲜明的大有为君主的领导与管理艺术最易于复制。他不像他的曾祖父太祖高皇帝刘邦——刘邦能得天下全靠自己的识人、用人、控制人的特殊天赋;汉武帝多方建树功业当然主要也是靠人才的积极赞助,但是他在这方面的天赋显然不如刘邦,因此他更注重制度建设,通过制度来选拔人才、任用人才、控制人才。制度显然要比天赋更可靠,更方便别人模仿。现在这简单的举出这一点小区别,下面尽我所能再详细论述下我对汉武帝的领导与管理艺术的认识。

        先说武帝的成就。我个人认为对汉武帝研究最为全面与深刻的一位学者就是何新,他在《雄·汉武帝评传及年谱·序》一文中这样说道:

        从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即位,到公元前87年去世,他一共作了54年皇帝。武帝一生在位期间,主要做了五件大事:

        一是打退了匈奴对中原的入侵,中华民族从南到北,从东到西的广阔生存空间。

        二是变古创制,创立了一套系统完整而且体现着法家之“以法治国,不避亲贵”的政治制度。这种法制传统,成为此后二千年间中华帝国制度的基本范式。

        三是将儒学提升为国家宗教,建立了一套以国家为本位、适应政治统治的识形态,从而掌控了主流舆论,并且为精英阶层(士大夫)和社会树立了人文的理想以及价值标准。

        四是彻底废除了西周宗法制的封建制度,建立了一套新的行政官僚制度、继承制度和人才拔擢制度。

        五是制订设计了目光远大的外交战略,并通过文治武功使汉帝国成为当时亚大陆的政治和经济轴心。

        他在文治武功方面的成就,足以验证他的管理实践的有效性。那他的管理实践有什么特点呢?

        首先在大的管理战略方面,汉武帝与秦始皇最大的区别就在于,秦始皇基本大事小事亲自处理,据史书记载,他每天要批阅一百二十斤的奏折。但是汉武帝基本不会亲自批阅奏折,一般性的事务就由光禄大夫之类的代理了,只有重要的奏折才会亲自审阅。他的主要工作,基本如柳传志对领导者工作的限定“搭班子、定战略、带队伍”。大的战略决策都是汉武帝做出的,内廷外廷的人员任命也都是由他决定。

        汉武帝时期的管理活动基本是这样进行的,重要事务都要召集他所器重的那批有能力的内廷官员集体商讨,作出决策,然后交由以丞相为首的外廷执行,中间不断的监督检查,事后根据制度进行赏罚。一般常务性的工作,基本还是由丞相处理。

        其次,在选人用人方面。汉武帝时期可谓历史上罕见的人才盛世,班固在《汉书》中如此评价汉武帝时期的人才盛况:“群士慕向,异人并出。卜式拔于刍牧,弘羊擢于贾竖,卫青奋于奴仆,金日出于降虏,斯亦曩时版筑饭牛之朋已。汉之得人,于兹为盛。儒雅则公孙弘、董仲舒、儿宽,笃行则石建、石庆,质直则汲黯、卜式,推贤则韩安国、郑当时,定令则赵禹、张汤,文章则司马迁、相如,滑稽则东方朔、枚皋,应对则严助、朱买臣,历数则唐都、洛下闳,协律则李延年,运筹则桑弘羊,奉使则张骞、苏武,将率则卫青、霍去病,受遗则霍光、金日,其余不可胜纪。”

        那,从他在人才管理方面的实践,我们可以得出什么有用的结论呢?在制度上有什么好的设计来发现人才呢?汉武帝时期的贤良对策制度,是颇有成效的。他首先提出治理天下的一些难点,让全国人上书言政,通过对治国之道的论述来发现有真才实学的人才,当然这些人才的特质还要和汉武帝一致,那就是开拓进取。董仲舒、公孙弘、严助、朱买臣、主父偃等都是通过这种渠道得以施展才华的。而且武帝文治的主要成就也是靠这些人才得以实现的,可以说,武帝能够多方建树功业,起点和依靠就是贤良对策制度的有效发挥。

        同时,还有另外一个制度帮助朝廷延揽人才:鼓励大家向朝廷推荐人才,经过试用,如果发现某人推荐的人干得非常好立了功,则推荐人河北推荐人同受奖赏;如果某人推荐的人犯了过,则推荐人与被推荐人同受处罚。通过这种方式,也得到了不少的人才。

        再者,还武帝时期还建立了人才培养体系,董仲舒首先提出建立学校培养人才再加以训练的建议,由公孙弘着手具体落实,形成了郡学与国立太学并举的人才培养与训练体系。举荐孝廉,贤良方正也是在那个时期成为的定制,都是由在贤良对策中发现的人才董仲舒建议推行的。[NextPage]

        另外,他用人时也不拘一格,不问出身。按照当时人的习惯思维,桑弘羊(商人)、卫青(奴隶)、卜式(牧民)、金日弹(俘虏)都是不可能得到重用的。但是,汉武帝都提拔并发挥了他们的能力。

        前面已经说过,汉武帝在用人方面的天赋不及汉高祖刘邦,刘邦所谓的做出正确决策,其实可以这样看,他认准谁是真正的人才,那谁的建议就优先采纳。而刘邦所倚重的人才也确确实实都是有真才实学的人才,他所倚重的人才也都不必经过多么细致的考察及委以重任。刘邦敢于用人不疑,而汉武帝却不得不用酷吏、监察制度和严刑峻法来防止人才犯过和以儆效尤,对犯了过错的人才毫不怜惜的处罚甚至诛杀,很多武帝时期的名臣忠臣都不得善终便是明证。汉武帝为防止人才作恶进行制度建设也是有的,他一方面放手让看准的人才发挥才能,一面任用酷吏用严刑峻法来无情的诛杀不法之臣。汉代非常有效果的一条反腐法令——官员知道别人犯罪而不举报则犯同罪,也是在汉武帝时期制定的。当然,这有可能主要是因为汉武帝所面对的官吏队伍和对官吏队伍的要求远高于他的曾祖父。

        汉武帝在“带队伍”的时候,最忌讳的就是耍阴谋诡计。比如,严助、朱买臣联合密告御史大夫张汤,结果张汤自杀,张汤自杀前写下自白书说是因为严助、朱买臣的诬告自己才自杀的,由他的母亲交给汉武帝。汉武帝看后,大怒,就诛杀了严助、朱买臣。还有主父偃,在收受了贿赂逼死齐王后,即被诛杀。可见,汉武帝对待“犯过”人才的凶狠残暴。同时,汉武帝绝非没有度量的人,汲黯是汉武帝时期的一个非常正直非常直爽的一个大臣,虽然由于能力问题一直没能得到重用,却非常受汉武帝的敬重。汲黯很多次惹怒汉武帝,同时尽管有公孙弘背后陷害,汲黯却一直平安无事。在某种程度上,只要光明磊落,基本上还是可以在武帝朝平安做官的。

        另外,汉武帝的这个特点有它的弊病,由于对有权势的人才的过度防范同时也由于对自己选拔人才能力的过度自信,也存在错杀人才的问题。同时,汉武帝性格暴戾,通常情况下,大臣如果一旦犯法,要么被诛杀要么选择自杀,没有活下来的机会。以至于到了武帝晚期,人才状况远不及盛世时。对于汲黯对自己要求人才太苛严,人才动辄得诛的批评的回击是很无力的。他说:“人才好比器具,只要善于发现,是不愁无人可用的”。汲黯最后无奈的说,我虽然不能说服皇上,可皇上说所说我也实在不能认同。

        例如,一年之内四次升迁,在汉武帝面前红得发紫的主父偃,帮汉武帝谋划了如“推恩令”之类的绝代奇谋。在汉武帝准备大力倚靠他的时候,犯了小过,即被诛族。主父偃根本罪不至死,也有冤情,但是由于公孙弘的陷害,汉武帝的怒火一经点燃就会爆炸。另外,张汤与朱买臣、严助的恩恩怨怨,也根本没有经过严密的审查判断。说白了,他们很大程度上是被错杀的卓越人才。如果汉武帝能够真正做到冷静平和;如果当时能够有更的法制习惯,通过严谨的审判而不是皇帝的态度来给人定罪的话,也许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为汉武帝保留这只人才队伍中的中坚力量。

        同时,汉武帝能够取得文治武功的成就,跟他的个人特质也是分不开的。他胸怀广阔、眼光长远,在第一次贤良对策的时候所提的问题即是关于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源性的问题。对于自己为什么要锐意进取制定众多繁琐的新制度,为什么要不断四面出击征讨四夷,他是这样说的“汉家诸事草创,加四夷侵陵中国。朕不变更制度,后世无法。不出师征伐,天下不安。为此者不得不劳民。若后世又如朕所为,是袭亡秦之迹事”。可见,他穷人力之所能及要做的,是为子孙后代的长治久安做好一切铺垫而已。

        他的所作所为是着眼于国家的长治久安,同时总是竭尽所能排除个人喜好在自己决策时的影响。为了千秋万世计,汉武帝可以说抛弃了一切的个人感情,晚年立幼子刘弗陵为太子,在预感自己快要离开人世的时候,下令诛杀了弗陵的生母——他非常宠爱的钩弋夫人,只是为了防止出现子幼母壮、后宫干政进而扰乱汉家江山的情况。

        同时,他也是一个敢于正视现实的人。在汉武帝晚年,因为田千秋的一封奏折,他醒悟了自己错怪了太子而逼太子自杀;正视了汉家江山的重重危机——人民生活艰辛、负担沉重、将士也因为连年征战而疲惫不堪。他,正视了自己统治下的这个国家所发生的一切。痛下《罪己诏》,言辞恳切的说“我年轻的时候,行为狂悖,为了自己的功业,给百姓带来了这么多的痛苦,今天我要痛改前非……”随后,他也切切实实改正了自己之前的一些错误决策。也正是因为如此,汉帝国才避免了秦国的国运,并为汉宣帝中兴打下了基础。

        另外,汉武帝的聪明好学,是他能够取得如此成就的基础性的特质。有学者这样评价汉武帝,他博览群书,什么都懂一些,对于政治、军事、经济、文艺、辞赋方面,都有所成就。汉武帝从小就表现的非常聪明,学什么一学就会,他最一开始的时候叫刘彘,后来汉景帝感叹于他的聪明透彻,给他改名刘彻。一个聪明的人,再加上好学,具备了较为全面(未必高深)的知识体系,是他能够在贤良对策中发现真正好的对策,选拔真正好的人才的基础。如果没有真才实学,也很难发现具有真才实学的人。

        汉武帝的优点——好学、务实、寡情、有大局观、着眼长远、广开言路,我们一般企业家和个人也具备或者通过修炼也可以具备,汉武帝的缺点——骄傲、贪婪、暴戾,也都有可能也是我们的缺点。只要我们能够学会他的方法和修炼出他的品质,我们也可以在我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取得实实在在的成绩。

    阅读全文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