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公司不是一个家

时间:2010-07-19     人气:799     来源:世界经理人网     作者:
概述: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需要有组织(有共同目标的人群集合体),因此,怎样提高组织能力就成为管理中永恒的主题之一。......
   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需要有组织(有共同目标的人群集合体),因此,怎样提高组织能力就成为管理中永恒的主题之一。 

  组织的理解 

  了解和关注组织是每一个人必须掌握的知识,尤其是管理者。我之所以这样认为,是因为大多数在组织里工作的人们并不理解什么是组织。这样导致的结果是:很多在组织里的人并不开心,更多的人认为他们被组织抹杀掉。查尔斯·汉迪说:“在我看来,有时候组织会成为禁锢人们灵魂的监狱。我自己在组织中工作时常常会有这种体验。”这位被称为组织管理大师的人这样来描述组织,也让我们了解到组织和个人有着极其微妙的关系,如果我们不能够很好地管理组织,那么对于个人来说是极其痛苦的事情。 

  在我看来:组织的存在是为了实现目标,组织管理的存在是为了提升效率。 

  组织的属性决定了组织自身有着自己的特点,作为一个需要对目标和效率做承诺的人的集合体,我们需要还原组织自己的特性,因此对于组织的正确理解是: 

  第一,“公司不是一个家” 

  在现实的管理当中,我们的管理一直存在一个非常错误的观点,认为公司就是一个家,一直以来,很多管理者认为需要成为“父母官”,很多人都认为“应该以公司为家”,但是这些观点其实是非常不对的。公司到底应该是什么样的状态,我们还是需要回归到组织本身的属性上。当一个人与组织联结的时候,对于这个个体来说,组织和个人的关系如何理解就变得非常重要。当我们说“公司不是一个家”的时候,就表明组织不会照顾个人,也就意味着在组织中我们是用目标、责任、权力来联结,而不是用情感来联结的。组织有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之分。正式组织就是指运用权力、责任和目标来联结人群的集合;非正式组织是指用情感、兴趣和爱好来联结人群的集合。我们在管理概念下主要是谈正式组织,因为当说到组织管理的时候,应该就是谈论责任、目标和权力,所以,组织理论从简单的意义上讲,就是探讨责任与权力是否匹配的理论,组织结构设计从本质意义上讲就是一个分权、分责的设计。所以当我们理解组织的时候,也就意味着对于组织而言,不能够谈论情感、爱好和兴趣,不能够希望组织是一个“家”。我们只能够抱歉地告诉人们组织不是家,组织更注重的是责任、权力和目标,当目标无法实现的时候,组织也就没有存在的意义,而组织中的人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上课的时候,我常常问大家一个问题—“家庭是什么样的组织”,在这个时候,很多人都不确定家庭是正式组织,真是奇怪的现象。但是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因为家庭是一个非常奇特的组织,从组织属性上讲家庭是正式组织,但从管理的属性上讲家庭是非正式组织管理。所以回到家里,一定要讲情感、爱好和兴趣,千万不要讲责任、目标和权力。可是我们常常看到的情况是反过来的,到家里人们大讲责任、权力和目标,在家里争论谁的权大,责任应该是谁的,而且为家庭设计了非常高的目标。结果发现,家里人常常因为谁说了算大伤感情,常常因为家里谁该做家务,做饭是谁的责任而不和;相反到了企业里,人们大讲感情、爱好和兴趣,不断地希望能够被照顾,不断地强调需要和谐,不断地寻求“家”的感觉,觉得应该让每一个人都得到关心。其实这刚好是错的,在家里根本就没有责任和权力的划分,双方需要不断地增进感情,培养共同的爱好和兴趣,双方共同承担责任,让生活充满爱及和谐。而在企业里不能够从情感出发,组织存在的理由就是创造价值,如果不创造价值就不可能存在,而创造价值就需要承担责任、需要权力,从而实现目标,因此感情不是首要的,如果没有价值创造,再关注人的组织也是要被淘汰的。所以,我一直认为,组织管理中最为根本的困扰是我们违背了组织的属性,忘记了管理需要面对责任、目标和权力,而不是培养情感。 

  所以当你发现一家企业非常讲究分工、责任和目标的时候,你应该珍惜这家企业,因为这家企业具有很好的组织管理特性。当你发现一家企业除了讲究分工、责任和目标之外,还能够照顾到员工情绪和爱好,还能够给予情感方面的关注,那么你一定要非常热爱这家公司,因为这是一家好公司。当一家公司没有照顾到你的情绪而有效率的时候,这是一家正常的公司;当一家公司既有效率又有情感的时候,这是一家好公司;当一家公司有情感而没有效率的时候,这家公司一定有问题。 

  第二,组织必须保证一件事是同一组人在承担 

  很多管理者都被复杂的组织管理搞得焦头烂额,无所适从。人们总是从制度建设、激励体系和人员素质方面着手,认为这些措施可以解决组织混乱的问题,但是无论大家怎样努力,管理制度的健全、激励体系的完善和人员素质的提升,根本的问题还是没有解决,所以大家又开始尝试用末位淘汰或者内部竞争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经历了几年的努力,发现效果也不明显,问题仍然存在。 

  为什么?一个根本的原因是:我们没有理解到组织需要明确的责任、权力和目标。也就是说:同一个权力、责任和目标必须是同一组人承担。在组织中看到结构臃肿、效率低下、人浮于事、责任不清、互相推诿的情况出现的时候,你必须先看看是否存在同一件事情有两组人在做,同一个责任有两组人在承担,同一个权力有两组人在使用,这是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所在。这些情况我们可以用一个词来表述,这个词就叫“组织虚设”。虚设的组织在企业中大量存在,比如一家企业有市场部门但是又设有营销部,没有分清市场部和营销部的分工,结果市场部没有研究市场,反而做了很多促销的设计、终端的规划,而这些职能恰恰是营销部的职能,到了经营结果出来的时候,根本无法分清市场部和营销部应该谁对绩效结果负责任。更可怕的是很多企业设有各个职能部门,但是又专门设一个管理部,通常会称之为“综合管理部”。有了这个部门,你就会发现企业所有的职能部门都只会做容易做的,不容易做的事情就推给综合管理部,结果综合管理部成为不管部,最后职能部门虚设,所有的问题都会集中到综合管理部,责任就根本无法界定,而资源却被耗费光了,因为大家都有责任,也都不需要负责任。组织中最可怕的就是“组织虚设”。 

  第三,在组织中人与人公平而非平等 

  在社会结构中,人与人之间是以生存为前提的存在,人们受到法律和道德的双重约束。在法律和道德面前,人与人应该是公平而且平等的。但是在一个组织结构中,人与人之间是以实现目标为前提的生存,人与人应该承担各自的责任和目标,从而拥有了不同的权力,因为这些的不同,所以人与人应该是公平的但非平等的。也许这样的解释有些不科学,但是如果你愿意好好地去理解,应该能够接受这个说法。 

  组织的重点是人,这是完全可以确信的。但是在这个前提下,我们还必须了解到组织更强调服从而不是平等。我一直对军队有着浓厚的兴趣,一个这样的组织,所有的成员来自不同的地方,具有不同的习惯和能力,但是进入到军队组织中,这些各色的人很快成为一体,成为一个勇于承担、实现目标的强大队伍。是什么原因可以缔造这样的队伍,人们给出很多答案,但是共同的一个特点就是:绝对服从。他们没有强调个人,没有强调自己的想法,所有人努力服从组织,努力实现组织的目标,每一个人自觉地成为组织的成员,而不是成为自己。 

  尊重每一个人平等的权力是非常基本的要求,我从来都坚持这是必要的而且是必需的。但是相对于组织而言,如果我们进入管理状态,组织目标就成为高于一切的东西,每一个人都需要服从组织的目标,都需要不断地问自己“我为组织做了什么”,这样的状态就是组织中合理的个人状态。因而把自己摆放在组织的结构里面,充分理解组织中自己所处的位置,相应地做出行为选择,承担自己的责任,你就会感受到因为理解组织而获得的快乐。 

  第四,分工是个人和组织联结的根本方法 

  组织的能力来源于分工带来的协作,没有分工就没有组织结构的活力。对于组织而言,无论是结构设计,还是人员的选择,如果使用得当,可以简化和澄清组织中一个很关键的问题,也就是谁控制什么的问题。在任何一家公司中,清晰的沟通线、控制线、责任线和决策线都是至关重要的。得到这个清晰的脉络,需要分工的设计,不能够依靠人的自觉,或者管理的制度,组织结构本身就应该做好这件事情。 

  很多公司对于自己的管理制度的健全和完善津津乐道,但是,我更倾向于先解决组织分工的问题,管理制度越少越好,因为制度本身就是一个成本。在我心目中,好公司的状态是:一个有机的组织,一个健康有活力的文化,一个有效的分配制度—这样一家企业管理体系就足够了。 

  组织的分工主要是分配责任和权力。组织必须保证对于一家企业所要承担的责任有人来负责,同时让负有责任的人拥有相应的权力。因此组织中个人和组织的关系事实上是一种责任的关系,分工让每一个人和组织结合在一起,同时也和组织目标结合在一起。组织分工需要理性设计和法律界定,没有共同的对于分工的承诺和认识,没有人们对于分工的权威的认同,事实上是无法实现组织管理的。 
(声明:凡转载文章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   在构建好一个杠杆经营术的根本模式之后,有一件事非常重要,那就是使公司处于一种“无论任何人做销售,都能将产品卖出去的状态”。

      有的经营者认为,“做销售要看营业人员的能力,因此,只要雇优秀的人才就可以了”,但这种经营者面临着一大风险——一旦业绩好的销售员辞职,公司便难以为继。

      杠杆经营术

      构筑一个无需推销,即能将产品销售出去的模式,是经营人在营销上必须做的工作。

      第一个关键要素,是获得能够拓展销售渠道的优良客户。第一次交易时,对方最关心的是“你的公司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这时,说明一下自己公司有哪些客户,是一种简单易行的自我介绍方式。

      因此,经营者首先要从自身做起,确保自己拥有知名度和信用度高的优良客户。每个营业人员,也将能够更轻松地开展工作。因为营业人员只要跟着经营者拓展的渠道走,自然便能取得订单。

      第二个关键要素,是构筑一个无需经营者过多操心的工作模式。新客户了解了“这家公司是一个什么样的公司”之后,接下来将希望了解“能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尽量将公司的服务整合得简单易懂,直至简化到任何人都能销售成功的程度,这也是经营者的一项工作。具备专业知识的人才能理解的服务,这只能销售给有限的人群。

      如果公司的营销工作,要依赖人力资源,那么纵观公司全局的经营者,便没有尽到自己的职责。即使公司能够靠一个优秀的人才取得业绩,也并非好事,一旦这个人离开,公司业绩就会立刻下降,这种状况是非常危险的。相比之下,经营者构筑一个任何人都能做出业绩的模式更重要。

      此外,经营者最好能避免为了扩大业务范围,而去经营过多种类的产品。一家公司的产品,如果过于多样化,那么从事营销工作的人员,就更得是非高级营销人员了。整合公司的服务或产品,并在此基础上构筑一个任何人做销售,都能做出成绩的“模式”,也是经营者的一项工作。

      第三个关键要素,是成为心理学高手。所谓营销,终究是人与人做生意。有的时候,相比学习过多的技能,将重点放在心理学上,效果会更好。例如,了解“人们喜欢购物,但厌恶推销”的心理,并基于此思考的营销战略,明显更加有效。

      从心理学规则角度来讲,以往的“请求型营销”方式是行不通的。在利用此种方式营销的情况下,营销人员容易任客户摆布,被轻视为商家,或遭遇杀价,又或是碰到客户彻底放弃购买的情况。

      总之,经营者要站在与客户平等的立场上进行销售。即使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经营者抓住这三个关键要素,构筑一个无需推销即能将产品销售出去的模式,是非常重要的。树立品牌,是无需推销即能将产品销售出去的工作模式之一。

      主动购买型模式

      营销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客户主动说“想买”,另一种是销售员主动说“请购买”。

      带着试一试的心理去发展客户,也就是所谓的突然造访的营销方式,不但成功率低,而且在精神上和身体上都非常耗神费力。在这种情况下,销售员会随时间推移愈加疲惫。这种公司的经营者不断雇佣很多员工,但员工同时会不断辞职,而经营者又不断补充新员工,在这种情况下,经营杠杆根本无法发挥作用。

      相对而言,让客户登门购物的营销方式,比让销售员突然造访推销产品的方式,更容易操作,这一点任何人都清楚。

      因此,确立一种让客户把自己当成“伙伴”,而非“商家”的营销方式,便成了经营者的一项工作。经营者不仅要确保按期交货,还要与客户建立起某种良好的关系。

      在这里,我想提醒一下经营者,那就是在与客户建立起合作伙伴关系之后,你是否总是采取请求型的“主动销售”方式,即通过主动说“对不起,我们就快结算了,请您将这些商品一起买了”之类的话,一味谦逊请求的营销方式?如此构筑起来的伙伴关系是非常脆弱的。一旦有其他看似更优秀的公司出现,客户就会彻底中断购买。

      这样一来,公司在客户心里的地位,就会从伙伴降格到商家,搞不好还会就此缘尽,从而导致公司再次陷入突然造访推销,以寻找大客户的恶性循环。

      无论在什么行业,高级销售员总是能让客户主动购买产品,且此客户如果对产品或服务很满意,还会介绍新客户过来,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经营人要让整家公司都进入“客户主动购买的状态”,并从战略上,将营销工作模式化,而非仅依赖公司的一个高级销售人员。

      说起来,公司的销售业绩不好,并不是因为没有优秀的人才。其问题主要在于公司采取的是一种只要销售人员不去请求,产品就销售不出去的商业模式。

      首先,经营者应与能提高自身信用度和知名度的优良客户合作,拓展渠道。其次,经营人应构筑一个无论营销人员技巧如何,都能谈成合作的模式或战略。

      如果忽视这两点,你将永远不可能构筑起一种客户主动来购买商品,或主动来应用服务的商业模式。这样下去,无论你如何努力,都不得不永远采取“请求型的销售方式”。而营销人员如果一直无法充满自豪感地工作,就称不上是掌握了杠杆经营术,经营者更是如此。

      经营人应以实现“伙伴型营销”为目标,即客户主动说想买自己的产品,我希望大家能记住这一点。

      为此,还有一个要素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树立品牌形象。品牌形象好的公司,具有知名度和信用度,因此,客户会对这个公司的产品或服务感兴趣。而且,如果品牌形象非常好,现在的客户还会介绍新客户过来。可以说,这是一种因介绍而成就的营销。

      经营者带头营销

      “这种事你不说我也在做。实际上,我自己就是公司里销售业绩最好的,我正在走访几个客户,非常忙。”

      理直气壮地如此回答的经营者,误解了“带头营销”的定义。带头工作,争取业绩,成为业绩最好的销售人员,并不是经营者的工作,而且这也称不上是带头。

      所谓带头,是指构建一个杠杆营销的根本模式。具体来说,首先,经营人应获取“关键性优良客户”。这种客户只要有几家就可以了。经营者或中层应紧紧抓住那些关键客户,即能让其他客户有“如果你们跟那家公司有生意往来的话,我们就放心了”之类的想法。这样的话,营销人员的工作就变得好做多了。但是,很多经营者会误将这种工作委托给员工去做。

      在巴克集团考虑向信用卡公司拓展业务的时候,我曾利用我的人脉,从某外资信用卡公司获取了一张大单。之后,巴克集团就容易与其他公司谈合作业务了,最终,巴克集团的这项事业增长到了10亿日元的规模。

      如上所述,对一家公司来说,关键性优良客户并非很多,而一般情况下,谈判的难度也较高。但正因为如此,经营者才有带头做销售工作的价值,而且,应该说这是一项只有经营者才能完成的营销工作。

      经营者的工作并不是过问每项销售任务。经营者一旦开拓好关键性优良客户,并开拓好渠道,剩下工作交给员工去做就可以了。

      所谓“任何人做销售都能销售出去的状态”,是指制造“无需经营人过多操心”的优良产品。这里有四个要点。也就是说,这四点是经营人的职责。

      第一个要点是畅销的产品明确而简单,即聚焦公司的强势事业,简化服务或商品的种类。一般营业人员在这种状况下,都会陷入恐慌,并弄错应该给哪些客户推荐哪种产品,且做出的产品介绍晦涩难懂,无法将意思传达给客户,最终拿不出业绩。

      第二个要点是要充分制作好商品资料等解说工具。在这方面,经营人可以构思一个能够明确展现公司优势与产品优势的语句。

      第三个要点是确保把握住关键性优良客户。做到这一点之后,公司便可以不再采取“请求型营销”的方式了。这样一来,营业人员便不用通过宣传“那个客户也在用我的产品”,来请求客户“我们这种产品非常畅销,买一些吧”。营业人员只要说“大家都在使用我们的这种产品哦”,便能激发客户怕落后于时代的危机感,从而制造出一种客户想主动购买的状况。

      第四个要点是构建一种员工之间可分享有效技巧或信息的工作模式。营业人员应与部门内所有同事分享从客户那里得来的信息,而不是独享。经营人应构建一种并非只有业绩最好的销售员才能将产品销售出去,而是任何营业人员都能将产品销售出去的模式。这样一来,整家公司便能进入一个良性循环。
    阅读全文
  •     户型房间虽小,但五脏俱全。又因居住者以年轻人居多,对电脑网络依赖度高,生活又随意,所以小户型对电路布置要求很高。要充分考虑各种使用需求,在前期设计时做到宁富勿缺,避免后期家具和格局变动后造成接口不足的尴尬。

        暗哑的墙面颜色 

        小户型一般选择明度与纯度都较高的色系。因为颜色的纯度越强烈,越是先映入眼帘;明度较高,感官上会有延展性,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宽敞明亮”。 

        复杂的天花吊顶 

        小户型居室大多较矮,造型较小的吊顶装饰应该成为首选,或者干脆不做吊顶。如果吊顶形状太规则,会使天花的空间区域感太强烈。 

        划分区域的地面装饰 

        户型的空间狭小曲折,很多人为了装饰效果,突出区域感,会在不同的区域用不同的材质与高度来加以划分,天花也往往与之呼应,这就造成了更加曲折的空间结构和衍生出许多的“走廊”,造成视觉的阻碍与空间的浪费。 

        硬质隔断 

        小户型装修应谨慎运用硬质隔断,如无必要,尽量少做硬质隔断,如一定需要做,则可以考虑用玻璃隔断。 

        单调的布光 

        天花造型简单,区域界线感不强,这无形中给灯具的选择与使用造成了较大的困难。人们往往只放一个或几个主灯了事,显得过分单调。小空间的布光应该有主有次,主灯以造型简洁的吸顶灯为主,辅之以台灯、壁灯、射灯等。要强调灯具的功能性、层次感,不同的光源效果可交叉使用。 

        过于宽大的家具 

        小户型家具的选择应以实用小巧为主,不宜选择特别宽大的家具和饰品。购买遵循“宁小勿大”的原则。还要考虑储物功能。床的周边应该选择有抽屉的;衣柜应选窄小一些且层次多的,如领带格、腰带格、衬衫格、大衣格等等。最好先在图纸上规划好家具的尺寸,再选择购买。 

        擅自拆改空间结构 

        小户型的结构一般都比较复杂,很多人不管结构如何,盲目地把承重墙、风道、烟道拆掉,或者做下水与电、气的更改。这样做,轻则会造成节点,产生裂痕,重则会影响整栋楼的承重结构,缩短使用寿命。 

        镜子的盲目运用 

        镜子因对参照物的反射作用而在狭小的空间中被广泛使用,但镜子的合理利用又是一个不小的难题,过多会让人产生晕眩感。要选择合适的位置进行点缀运用,比如在视觉的死角或光线暗角,以块状或条状布置为宜。忌相同面积的镜子两两相对,那样会使人产生不舒服的感觉。 

        过多占用空间的电器 

        冰箱不能贪大图宽,应尽量选用横向适中、高度可延的款式,这样可节省地面有限的使用面积,也不会影响食物的储藏量。 

        至于影音设备,电视可选择体薄质轻、能够壁挂的产品,尽量减少电视柜的占用空间。有条件的话,可考虑选择投影设备,让墙面的设计更加简洁。音响设备尽量安装在墙面与顶面,既可以获得好的音效,又不会让面积紧张的地面更加繁杂琐碎。
    阅读全文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