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愿意为家具设计花多少钱?
详细内容

你愿意为家具设计花多少钱?

时间:2010-06-23     人气:1093     来源:中国家具网     作者:
概述:在目前的中国家具市场上,不但消费者弄不清楚设计到底能值多少钱?大多数的家具企业也搞不清楚,自己在生产一款家具时,到底在设计上花了多少钱。......

新华社发


  张艺谋的《三枪拍案惊奇》或许不是一部经典的电影,但里面有句台词还是相当经典:“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高桌子低板凳都是木头。”

  前半句一语道破了中国人情社会的本质:在人与人之间,“关系”是最要紧的,至少比这个人是谁重要得多;后半句则概括了几千年来中国人对家具的判断标准:样式功能都在其次,放在第一位的是材质,也就是———“木头”。

  所以,当西方富豪不无炫耀地在客厅里摆放上一张艾米勒·加雷设计的蜻蜓桌时,中国新贵们在家具上显示财富的方式依然是:“买它一整套,红木的!”

  在中国消费者眼中,家具的设计真的不重要吗?

  一笔“算不清”的经济账

  搜狐焦点网的一项大型调查显示,对于家具的设计,中国消费者的态度颇有点难以捉摸。

  在参与调查的379.2万名网友中,尽管有33%的人认为,设计是自己购买家具时最看重的因素,但大多数人(54%)却从来没有想过自己到底喜欢哪一类设计师,至于愿意承担家具总价2%以上的设计费用的人,更是只有8%;新浪网上的类似调查则显示,仅有3.4%的人认为,2%以上的设计费是合理的。

  2%,意味着购买一套1万元的沙发时,有200元花在设计上———相当于两个抱枕;2%,也是西方国家,一位设计师通常从家具销售里抽成的底线。

  在中国的家具市场上,设计费多少才合理呢?

  通过调查,笔者发现,这依然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

  一个尴尬的事实是:在目前的中国家具市场上,不但消费者弄不清楚设计到底能值多少钱?大多数的家具企业也搞不清楚,自己在生产一款家具时,到底在设计上花了多少钱。

  中国家具协会副理事长朱长岭就告诉笔者说,要精确计算出设计在家具生产中的成本,“中国还很难做到……这可能和中国的文化有关,就像吃饭,我们不习惯分得太清。”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在于中国的家具设计更多的还是依靠经验的积累,设计投入很难科学量化。另一原因则在于设计队伍的组成,“中国家具企业的设计师往往是自己的员工,很多企业甚至是老板自己在当设计师,这个成本怎么算呢?”

  也有一些企业制定了比较明确的设计分成制度,“比如双叶,他们的设计师做出样品来,卖出去的第一套,收入归设计师,之后再卖还有不同比例的提成。”不过,即使有这样的制度,由于不同的家具销量相差很大,设计师的聘用和培养费用也不尽相同,要精确计算出每套家具的设计成本是多少,依然困难。

  唯一的例外可能是曲美。在这家老牌家具公司每一样产品的研发成本是多少,给设计师的佣金是多少,都清清楚楚。曲美总裁赵瑞海告诉笔者,“我们和设计师的合作方式主要是佣金制,就是产品销售之后,按事先约定给设计师1 .5%到2%的提成。”赵瑞海说,这样做的好处就在于成本的明确性,他们之前也尝试过聘请设计师和买断设计的方式,但感觉风险很大;而通过佣金制,不但可以在生产阶段就精确计算出设计成本,也有利于和更多的优秀设计师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我们现在的设计师绝大多数来自国外,长期合作的有7个设计所,30多个设计师。”



新华社发


  佣金制背后的信任危机

  其实,如今拥有国外设计师的家具企业远不止曲美。朱长岭就告诉笔者说,“最近这几年,家具企业聘请意大利、法国、美国设计师相当普遍,但凡有名气点的企业都在这么做。”

  但建立佣金制,却远不是聘请国外设计师这么简单。“其实跟他们合作,最难的是信任,而不是一个点两个点的让利,你要不是一个有信用的企业,你真正的销售额,人家设计师怎么知道呢?佣金制是一个信用体制下的制度。”赵瑞海说。

  而目前在国际上,中国家具业最缺乏的不是资金,不是技术,不是人才,恰恰是信用。

  一位参加了2009年米兰国际家具展的中国设计师曾告诉笔者,在米兰,他们第一天准备逛家具店时发现,大多数店铺都关门了,原因仅仅是因为“听说中国人要来。”这不是笔者第一次听到类似的故事,几年前的意大利鞋展也上演过类似的一幕。

  意大利是设计强国,著名艺术评论家乌别托·埃科曾经说过,“如果说其他国家把设计看做一种理论,那么意大利的设计则有设计的哲学,或者说设计的意识形态。”

  中国的情况完全不同。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随着市场快速发展,中国厂家开始有了设计的意识,但普遍采用的手段却是“抄”。朱长岭回忆说,“那时候的情况是,欧洲的展览一闭幕,半年后他们的产品样式就在中国流行了。”

  1999年,随着曲美家具首开先河的引入丹麦设计师汉斯,有远见的中国家具厂家渐渐培养起自己的设计力量,时至今日,设计主要靠“抄”的情况已经改观,但名声的转变尚需时日。

  此外,由于进入门槛较低,2007年时中国的家具企业就已超过5万家,但大多是中小企业,上市公司寥寥无几,财务不规范,数据不透明是普遍现象,朱长岭就承认,中国家具协会也很难拿到企业的具体生产数据。

  可以想见,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家具企业如果想以曲美式的佣金制来明确设计成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设计让生活更美好

  虽然中国家具企业的设计成本目前还不明确,但可以明确的是,如今的中国消费者对设计费已经有了一定的心理承受力。

  在搜狐焦点网的调查中,约有61%的调查对象单套(装饰一间卧室或客厅)家具的预算超过1万元。而在面对愿意为设计花多少钱的问题时,有38%的人认为设计费最好控制在1%以下,31%的人认为1%到2%的设计费用是合理的,8%的人认可超过2%的设计费用,选择不愿意为设计花钱的调查者只占23%。

  新浪调查结果不大一样,89.7%的调查对象表示他们的单套家具预算在1万元以下,而不愿意为设计花任何钱的人比例为34.5%。

  不难看出,消费能力强的人群对设计的认可度更高,但无论预算高低,大多数中国消费者已经开始认识到家具设计的重要性,愿意为此买单。

  至于那些不愿意为设计花钱的消费者,他们可能会有些失望,因为不含设计费用的家具如今已经不存在了。

  “家具设计绝不止是外观的改动,”朱长岭说,“设计是一整套的,从工艺设计、材料设计,到色彩,与人体工程学的结合、艺术性,和建筑的结合,与环境的配套等等,都是设计的内容。”

  而现代家具的生产,从材料的确定、款式的选择到打样、投产,是一整套复杂的过程,不可避免地会有设计的投入。要想不为设计花钱,或许只能退回到北京市一年下指标生产20万个大衣柜的时代,但那些家家户户一模一样的桌椅板凳,谁还能接受呢?

(声明:凡转载文章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     高先生蒙了。到底什么样的家具才能算是实木家具?实木家具到底该有多“实”? 

        事实上,高先生遭遇的困扰并不是惟一。中国消费者协会的统计显示,在近几年的家具投诉中,质量问题占到了七成左右,而其中实木家具不“实”的投诉更多。 

        本报通过大量调查发现,实木家具不“实”的根源在于有些家具生产厂家和经销商利用实木概念跟消费者大玩文字游戏。在这场游戏中,商人游走于行业潜规则与职业道德的边缘,而消费者的利益则牺牲在对产品知情权的模糊与朦胧之间。如今,家具行业满市场都打实木牌,价格却相差几十倍,“实木”二字到底所指何意,老百姓真有点找不到北了。 

        一种烦忧: 

        实木橱柜不诚“实” 

        一组令人赏心悦目的乳白色欧式橱柜安装完毕后,高先生特意把妻子领来欣赏。就在他们欣赏这套精挑细选、整整花掉1.7万元的实木橱柜时,正在进行最后调试拉门的工人的钻头响了起来。钻头冲着门板吱吱地往里面钻,随后一缕碎末飘了出来,高先生看着看着,眼睛瞪大了:“这是什么呀,不是木头呀,是密度板。可我买的时候和他们有销售合同的。” 

        高先生指着合同说:“这份合同明明写着所有外露处均为实木门板。”高先生说他有一种上当受骗的感觉,“这个实木橱柜也太不实在了,进口白桦木变成了密度板,而销售人员介绍产品时一再强调,保证是实木材质。这不是‘挂羊头卖狗肉’吗?” 

        5月10日上午,笔者随同高先生走进欣爵橱柜专营店。该店位于沈阳故宫怀远门附近,这里是东北地区最大的厨具销售集散地,来自全国的60多家专营店在这里批发零售。该店的总经理姓潘,他并不知道高先生的来意。 

        高先生问:“你们橱柜门板全都是实木的吧?”潘经理回答说:“是实木复合,不是全部实木。”这句回答,大大出乎高先生的意料。潘经理接着解释:“所有的门边都是实木,而门板里外两层是贴的实木,每层大概有五六毫米厚度,里面是夹芯板。”他强调,现在市场都是这样做,北方的天气变化比较大,如果全部采用实木做门的话,会因热胀冷缩致使用一段时间后就会变形。 

        高先生听到这话脸色变了:“你的销售人员介绍产品时,可一直都说是实木的,根本没提‘复合’两个字。而且合同上也写着进口白桦木,所有外露处均为实木,这可不能开玩笑啊。”潘经理仍然很冷静:“实木复合也是实木啊,我说的没有错。” 

        时隔两天,笔者再次见到潘经理。他说,高先生已经跟他进行了交涉,提出按照购买橱柜价格的二倍索赔,即3.4万元。如果不拆除橱柜,索赔一倍,也就是说要求赔偿1.7万元。潘经理说:“这个条件我是不会接受的。第一,我们是正规厂家,没有卖高价,整个橱柜我连10%的利润都没有;第二,你们可以到其他专营店走访一下,这个价格就是实木复合的价格;如果是全实木,至少要3万多元。”他还说,他们企业是北京家具协会会员单位,他已经把情况向北京家具协会汇报,协会将出示一份材料证明他销售的产品没有问题。 

        20多天过去了,潘经理并没有出示他所说的证明。 [NextPage]

    高先生把他的遭遇向沈阳市工商局沈河分局做了投诉。 
        6月10日上午,沈河工商分局消费者权益保护科工作人员对高先生的投诉做出答复,工商部门初步认定,高先生提供的材料既有图纸又有公章,可以认定是一份合同书。这里的工作人员告诉高先生,他们已经找到潘经理并进行了前期调查和调解,潘经理承认橱柜门板是密度板贴皮制成,但他不接受对高先生的个人赔偿,只接受工商部门的处罚。 

        最后,沈河工商分局告诉高先生,他们将对这套橱柜是否是进口白桦木进行取证;同时依照《反不正当竞争法》,认为“欣爵橱柜”存在虚假宣传和诱导行为,对此,工商部门将向上级请示后做出处罚,金额在1万—20万元之间。 

        一种现状: 

        文字游戏背后的商家暴利 

        为了进一步调查沈阳实木家具市场的现状,笔者采访了沈阳市家具协会秘书长赵娟。赵娟告诉笔者,全市橱柜产品经销商大约有60多家,其中有不到10%是有实力的企业直销,其他多数都是代理商。在代理商中,有的自己没有工厂,要从别处拿货,所以市场上许多产品不是本地牌子。赵娟说:“走进橱柜专卖店一定要看两样东西:一是家具产品质量检测报告;第二,如果他说产品是进口木料,更要看一看有没有进口关税票。有问题的经销商是拿不出来的。” 

        为了验证赵娟的说法,笔者随后对怀远门附近的橱柜销售一条街展开了调查。这里云集着全国各地100多个品牌,笔者发现几乎所有商家都称自己销售的是实木产品,只有在阿吉诺等少数几家店铺里,笔者才看到他们的销售合同明确写着实木或实木复合字样。而多数专营店尽管声称自己销售的是实木橱柜,但几乎都拿不出产品质量检验报告;一些声称采用进口木材的,更无法出示海关税票等资料。有营业员告诉笔者,卖假货的压根就没有那些资料,填写合同时也是虚虚实实、真真假假,有的甚至把仅含30%的木材就叫实木家具。 

        在中街附近的一家大型实木家具商场里,笔者看过几份实木家具销售单据,都没有标明“实木”字样。一位来自南方的橱柜销售商说,只有在顾客有要求时,他们才会标明,否则写多了会招麻烦的。 

        除了多写两个字就怕招麻烦外,很多销售商似乎在意的就是价格里做的文章。在铁西区一个大型家具卖场里,一套“实木”的双人床最低售价1000元,而就在相隔不远的另外一个销售商那里,一套实木双人床售价高达3万元。巨大的价差让老百姓对实木家具有点犯“晕”。 

        从不情愿标明实木材质,到市场上混乱的价格激战,实木家具销售行业的文字游戏所引发的纠纷正在全国持续上演。 

        笔者从“中国质量新闻网”看到如下案例: 

        案例一:2006年3月,消费者林先生从某欧式家具专营店订购了一套实木家具。货到后,他发现其中的餐台、电视柜、书柜主材标注为泰国柚木,但实际上是密度板和多层板贴柚木皮;卧室的4件家具主材标注为北美樱桃木,实际是密度板和多层板贴樱桃木皮。对此,林先生要求这家公司退货并双倍赔偿。后经调解,双方协商将原家具退回并重新制作一套。但该家具公司未履行当初调解协议,新做家具仍存在材质不符情况。[NextPage] 

    家具公司表示,重新制作的家具已经是实木产品,只是消费者对实木概念的理解存在差异。 
        案例二:2007年12月,南京的李小姐在一家著名家具连锁店购买了一组家具,总价近10万元。有一次她不小心将茶水洒到了桌面上,由于疏忽没有及时擦拭,没想到两天之后遇水的地方竟掉了一块漆皮。她将餐桌中间的抽板拿到南京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做检测,结果显示:她送检的板材,其内部并非实木材质,而是刨花板。 

        案例三:2010年3月,沈阳市韩女士在一家专业店花6万元买了一套实木家具。当时销售人员宣传这是出口美国的产品,质量无可挑剔。可是家具到家没几天台面就起了泡泡,经检查是密度板做的。当韩女士去讨说法时,商家给出的答复却是“当初又没有说100%是实木的,不能退”。 

        一种说法: 

        纯实木家具不用一颗钉子 

        尽管纠纷不断,但很多实木家具经销商依然对“文字游戏”乐此不疲,原因很简单,纠纷赔偿或者罚金的代价显然无法与巨大的造假利润相提并论。 

        在中街商业街1世界(论坛新闻)家具广场,代理北京和天津两种产品的代理商张光超告诉笔者:“经营品牌实木家具能够赚钱,销售贴皮家具利润更为惊人。”他说,他在河北某市郊区看到,那里公路两边全是黑加工点,工人们不分昼夜加工伪劣实木家具。他们采用一些劣质板材,在其外层粘贴一层实木皮就愣充“实木板材”。所谓的密度板都是将锯末或者碎木头用大量甲醛熬胶黏合而成,而颗粒板就是通常所说的刨花板,由刨花材料加入胶黏剂压合而成。这类板材成本低廉,但加上“实木”的名头之后,其利润高达80%-120%,远高于真正实木15%-20%的利润。 

        那么,真正的实木家具到底是怎样的?又是如何生产出来的?在沈阳市家具协会赵娟秘书长的介绍下,笔者采访了沈阳宏发(论坛新闻)家具有限公司季世昌经理。 

        他首先带笔者参观了原木材现场,并指着堆积如山的原木介绍说,这些都是从俄罗斯进口的水曲柳,公司供应部采购人员常年驻扎在那里,因为国内的大小兴安岭已经禁止采伐,原木只有从国外进口。原木被剖开成板材后,要经过较长时间的烘干。他接着把笔者领到干燥窑,这是一排十分壮观的密封车间,一共有12扇大门,每扇大门里面就是一座洞窑,一次足以烘干100立方米木材。 

        季世昌介绍说,干燥窑里面温度要保持在60摄氏度,每天24小时不间断连续烘干1个月,直到木材含水率达到6-8才能出窑。出窑后,还要把这些木材放到室外自然风干3个月,使含水率达到8-12,这样木材制作成家具后才能不开裂、不变形。 

        从意大利、德国等引进的现代化设备,基本取代了传统的手工业制作。“纯实木家具不应该有一点杂质,不使用一颗钉子。”季世昌说,他们开辟新路,但仍沿袭传统,在衣柜、橱柜等方面,专门使用樟木防止生虫子。他说,辽宁是东北地区实木生产基地,论实木制作基本功在全国属一流;但论做花样的话,谁都干不过南方企业。遗憾的是,辽宁地区家具企业发展太不平衡,真正有实力出品实木家具的企业不过10家,大多数是花几万块钱买几台设备,然后就注册商标生产家具了。 [NextPage]

        大规模发展实木家具产业,会不会造成国家自然环境的破坏?季世昌认为:毫无疑问会给自然界带来不良影响。他用自己从业10年的经历证实:全国每年因此采伐木材的数量非常惊人,一家大型企业每年就要使用原木一两万立方米。由于原材料越来越稀少,中国木材市场价格10年增长1倍,2000年木材平均每立方米1500元,到去年上升到每立方米3400元左右。 

        一种解释: 

        实木家具基本有三种情况 

        真、假实木家具的价格之战以及消费纠纷显然是造成沈阳实木家具行业之乱的主因,沈阳市家具协会秘书长赵娟一针见血地指出:“这都是概念模糊造成的后果。” 

        对于这种概念上的“模糊”,赵娟用一句话总结出眼下家具行业的秘密:“这个行业里说法挺多,奥秘挺多,水分挺多。一旦把家具中实木的含量定死的话,这个行业中有人就没法做了,企业就得黄了,店铺就得关门。” 

        事实上,早在2008年,国家家具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余争荣曾经就实木家具乱象公开释疑,他说,实木家具基本有三种情况:第一种被称为全实木家具或纯实木家具,是以同一种原木锯材制作的家具;第二种是实木家具,指用两种以上原木锯材制作的家具;第三种是实木面家具,即家具门、面部是以原木锯材制作的家具。 

        余争荣说,虽然现在市场上很多家具都标称“实木”,但有的只是在复合板材制作的家具表面贴了一层实木皮,因为很难用肉眼分辨,因此个别商家便以此冒充实木家具。其实,这些表面贴实木皮的家具并不能称为实木家具,应该叫做板式家具。 

        2009年5月1日,国家《木家具通用技术条件》(GB/T3324-2008)正式出台,它按产品构成的主要材料将家具分为实木类、人造板类、综合家具类。 

        同时,它还对实木家具进行了细分,根据实木用材比例和工艺将实木分为全实木家具、实木家具和实木贴面家具。全实木家具,即所有木质零部件(镜子托板和压条除外)均采用实木锯材或实木板材制作;实木家具,即基材采用实木锯材或实木板材制作,表面没有覆面处理的家具;实木贴面家具,即基材采用实木锯材或实木板材制作,并在表面覆贴实木单板或薄木的家具。 

        这个划分最重要一点就是用材料说话。根据主要材料区分家具类别,它把构成家具主要部件的材料称之为家具的基材,也就是主要用材。 

        新规中明确规定,在家具中起支撑、承载和纵向分隔作用的部件就是家具的主要部件。其中桌类家具主要部件包括台面板、抽屉、门板、旁板、脚架等;柜类家具的主要部件包括面板、顶板、旁板、隔板、底板、脚架等;木沙发、椅凳类家具主要部件包括座面、扶手、靠背、脚等;床类家具主要部件包括床屏、床铺板等。 

        “这个《木家具通用技术条件》的颁布,让家具企业有了行业依据,但是,也在市场营销中让个别人钻了空子。”赵娟告诉笔者,在板材和贴面的前面都加上了实木二字,经营者可以堂而皇之地把其他材质的东西都叫实木家具了,而一旦消费者发现真相,商家也蛮有理——实木复合家具也可以叫实木家具啊。 [NextPage]
        一种声音: 

        出台明确标准推行准入制 

        辽宁裕隆律师事务所吴文莱律师认为,任何买卖行为的双方都应建立一种合同关系,在双方信息对称的情况下,才能叫做交易习惯。现在的情形是,消费者多数不清楚某个行业、某个领域的规章条款,这样就直接影响交易的平等。 

        他说,按照《合同法》的解释,通常应由提出主张的一方面承担举证责任,也就是说卖方要拿出证据。事实上,许多交易合同中只写“实木”二字,并没有“复合”字样。对这种情况,《民法通则》认为,上述情形属一种涉嫌欺诈行为,是一种无效行为,对这种行为买方有撤销权,可以退货。同样,《消费者保护法》第8条规定,消费者有知情权;《产品质量法》第50条规定,对掺杂掺假可处罚货值50%以上。 

        辽宁省家具协会白秘书长指出,市场上不少商家都利用消费者对实木家具和纯实木家具的区别知之甚少的弱点,进行模糊销售。目前的分歧主要原因就是商家在对消费者的事先告知上做得不够。多数商家的价格牌或者销售单上并没有标明家具每个部位的材质构成,而向消费者提供家具材质构成详单的商家更是凤毛麟角。 

        国家家具产品质检中心高级工程师游飞飙也表示,实木“不实”之声不绝于耳,主要是标准的问题。很多商家都宣称所售的家具是实木家具,但实际上却是密度纤维板和刨花板。而一些以次充好、混淆树种的现象更是屡见不鲜。 

        怎样解决好实木家具的争议和纠纷,一直是家具行业的热点问题。在连续几天的深入调查中,笔者听到了众多消费者的声音: 

        一、“实木家具”应由国家职能部门重新下定义,不应该由生产厂家自己说了算,要把这个权利交给第三方,最好是国家指定的检测机构,这样不容易掺假。 

        二、在2009年5月中国家具协会出台实木家具相关标准,有人解读为产品只要含有60%的实木,就可以称作实木家具;也有人解读为70%才能算作实木家具;而社会上有厂商解释为只要含30%木材就应该算实木——有关方面应该拿出一个明确的标准。 

        三、实木家具市场应该推行准入制,限定企业生产能力与规模,限定产品等级。凡称作实木家具者,出具市级以上产品质量检测报告,出具材质报告书;凡称作采用进口原材料的,出具海关进口税票等。 

    阅读全文
  • 灵感来源于生活 19款极具创意的灯设计

    [NextPage]

    [NextPage]

    [NextPage]

    [NextPage]

    [NextPage]

    阅读全文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