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同事成为上司 如何应对?
详细内容

当同事成为上司 如何应对?

时间:2010-05-18     人气:1065     来源:管理世界     作者:
概述:很多人认为同事之间不存在真正的友谊,但也有不少人的朋友圈除了同事还是同事。......

很多人认为同事之间不存在真正的友谊,但也有不少人的朋友圈除了同事还是同事。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儿,同事是和你每周相处40个小时以上的亲密伴侣,是和你一起忍受上司剥削压迫的苦力,是和你一起加班熬夜赶项目的好同志,你们会为实现同一个目标而高兴,会为一时的挫败互相鼓励。他们作为一个群体,是你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如果……他是你哥们

每个职场人至少都有一两个贴心的同事,你们也许大学毕业后同一拨进公司,一起吃饭,一起干活,一起挨骂,一起成长。在工作中,你们是并肩战斗的最佳拍档;在生活中,你们也是无话不谈的亲密朋友。他情场失意,你给他鼓励;你不懂打扮,他给你参谋;他经济困难,你给他支援;你受了委屈,他挺身而出。你也许不止一次地感叹,谁说同事不能成为肝胆相照的朋友?你们不就是吗?

作为同事,你欣赏他的人品,也佩服他的能力。当然,你也一直在努力,面对激烈竞争从不轻言放弃。直到有一天,他从啥都不懂的青涩新鲜人成长为干练的职场大拿,当你为他的升职加薪举杯庆祝时,方才发现你们之间的距离,仿佛刚刚开始。

当同事成为你的上司,你该怎么做?是继续把他当成勾肩搭背的好哥们儿?还是毕恭毕敬叫他一声头儿?谁敢保证,你和同事没有过酒酣耳热后的互诉衷肠?一起抨击时弊,一起畅谈八卦,一起端着饭碗吃饭,放下饭碗骂娘……

可是今天,曾经和你一边喝酒一边骂娘的同事,却要板着脸给你布置任务并提出种种要求,不知你可否接受这样微妙的心理落差?以前在讨论会上,你可以因为意见不合和他嚷嚷到脸红脖子粗,今天你刚张开嘴想反驳他的意见,却忽然意识到他是你的上司。

很多时候,要做上司,就做不成哥们儿。这道理,他门儿清,你也门儿清。所以,你待他多了几分客气,少了几分亲昵。他待你虽然还是实心实意,却时常有些尴尬不已——你做得好,他的表扬夹杂着一丝犹豫,唯恐别人觉得他是在袒护你;你做错事,他都不好意思批评你。一旦他忍不住拉下脸批评你了,你的难受甚至要超过遭原上司痛斥的好几倍。

忘了吧,忘了他曾是你无话不谈的好哥们儿,牢牢记住他的新身份——你的管理者和监督者。如果你佩服他,就用出色的工作成果来表现你的支持。如果你希望友谊继续,就不要仗着关系铁就肆意挑战他的权威。毕竟,他比你先升职,证明他有他的过人之处。只有全力配合他,你才能获得下一个升职的机会。

如果……他是你对手

同事之间,不是亲密拍档,就是竞争对手。

对手之间,往往表面上风烟无色波澜不惊,暗地里针锋相对剑拔弩张,甚至为了竞争同一职位,狭路相逢侧身而过冷淡点头,连看对方的眼神都充满了杀气,这些可不是港台肥皂剧的专利。

是竞争,就会有输赢。当对手成为你的上司,你的感觉也许会非常糟糕。如果他不是凭真本事挤掉你爬上去,你的眼睛里难免藏不住愤怒和不屑的光芒。他不摆官架子,你会觉得他没脾气。他摆出官架子,你又觉得他假惺惺。他待你好,你觉得他有所图谋。他待你差,你觉得他翻脸不认人。你甚至会怨恨公司老总为什么不从外面调一个空降兵,否则你就不会输得这么惨,混得这么背。

可是,感觉是感性的,职场却是理性的。当对手成为上司,你该怎么做?是态度一百八十度大转弯满脸笑咪咪?还是死鸭子嘴硬爷就是不低头?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处理方法,笨人会从自己角度考虑问题——怎样做才能占住阵角不被新上司欺负?怎样做才能在这般不爽的职场环境生存下去?而聪明人会从新上司的角度考虑问题——怎样做才能新官上任三把火树立威信?怎样做才能安抚下属情绪俘获民心?

OK,上司想要的,正是你要给他的。以前你们是竞争关系,现在却是上下级关系,就算你心里憋屈,也要表面服气。试问带着不服气的情绪,怎么可能搞好工作?工作出问题,怎么可能不被刚刚走马上任的新上司批评?一旦被批评,你势必理解为上司对你积怨已久给你穿小鞋,随之产生逆反心理,继续和上司对着干。接下来,99的可能就只有你卷铺盖走人了,因为他既然能当上你的上司,就证明某些方面他比你高一截。

无论是亲密搭档,还是竞争对手,当同事终于成为你的上司,你更要处处照顾他的感受。别不把你上司当回事儿,别在背后嘀咕他的不是。他曾经向你倾诉过的糗事,统统忘得一干二净。互相开玩笑时永远爆料自己的糗事,不要勇揭上司的短处,因为他玩得起,你玩不起。

当同事成为你的上司,不要立刻接近他,更不要刻意疏远他。孔子曰,近则不逊,远则怨。这句话不止适用于女子和小人,更适用于你的上司。只要他不蠢,分得清谁是刻意逢迎,谁是故作清高,谁是真心待人。如果你不知道如何掌握你们的关系,请记住一句话:不管爱他还是恨他,都要支持他。

(声明:凡转载文章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 在职场中,我们都不可避免的面临失败,失败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种历练,但是没有人生来就希望自己失败,也没有人天生就注定失败,只是人们有时候陷入了一种思维或性格的误区,所以使自己在不知不觉中走进了失败的陷阱。年轻的企业家董思阳小姐曾在博客中告诫职场人士必须避免下面6大失败陷阱方能轻松驰骋职场,获得自己想要的成就。

    1. 站在被剥削阶级的立场看待雇佣与被雇佣关系

    有一句话叫:你如何看待自己,别人就如何看待你。有些职场人士往往工作稍有成就便自命不凡,认为自己得到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而老板只是榨取自己剩余价值的剥削者。其实这种想法非常狭隘,既是小看了自己,更是小看了别人。

    把自己看成被剥削阶级的人,在职场中,往往“利”字当先、见利即上,他们或许会掌握一技之长或者使自己的某种能力特别突出,但他却尚失了站在全局的角度、客观的角度、富有同情心与同理心的角度考虑问题的能力。

    在现代社会,一个真正的企业家和创业者,其实是通过搭建商业平台,建立一套商业模式和系统来实现赢利的。企业真正的利润是在市场中,是通过为社会提供人们所需的价值来实现的。而所有的员工其实是与老板一同完成使命、目标和梦想的合伙人。

    这样的人是自私的、势利的和狭隘的,因此很难被提拔和重用,即使有一天他自己创业也往往会因为目光的短浅而失败。

    2. 追求“即时回报”

    有句话叫:“世间自有公道,付出总有回报”!对这句话,我向来深信不疑。我认为,付出一定会有回报,只是回报与付出之间可能会有时间差、空间差以及对象差。

    回报有时不在今天、明天,往往在你现在还不能确切知道的后天。你今天在这家公司努力工作,也许没有回报,但因为你努力工作为自己准备了足够的能力,所以另一家公司开始重用你。你对这个客户的超值服务和付出没有回报,但可能有别的客户因此而看到你的努力,主动地与你合作。

    付出立即就有回报当然很好,但如果暂时还没有回报或暂时还没有达到你的“心里价位”,千万别忙着放弃。甜的果子,总会回报给有足耐心耕耘与努力的人。

    在职场中,有许多人追求“即时回报”,工作稍不满意,就立即去找另一份工作,再不满意,再找。最后成了职场“跳蚤”。熟话说日久见人心,你如此这般的忠诚度,有谁敢重用你呢?

    成功,好比去挖一口井。找水的技巧不是到处乱刨坑,而是找准一个地方,持续深挖,一定会挖到水。

    3.不肯做“分外事”

    这里的“事”并非是“是非闲事”。许多人斤斤计较,不愿做分外事,于是他们常常也就得不到“分外”的锻炼、“分外”的机会以及“分外”的回报。因此,他们一辈子也只能做那一份小得可怜的“分内事”,以及得到那一份被自己一直抱怨“少得可怜”的分内回报。

    4.好高骛远,不肯做小事、做简单的事

    这种思想在某些新毕业的大学生和高学历的知识分中,尤为突出。他们总是认为自己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在公司里扮演一个小角色,挣一点小薪水,实在是大材小用,要等到哪年哪月才能成功呢?他们恨不得一夜暴富,一下子就成为百万富翁。于是,一入职便想扮演“力挽狂澜”的大角色,却不肯踏踏实实地把当下的“小事”做到完美,他们谈起规划、建议来口若悬河,一旦真的让他们去执行和落实一些事情的时候,却一件也办不好。既然小事都办不好,又如何能担当起更大的责任,去完成更艰巨的任务呢?

    成功的道理其实很简单,我们在小学毕业之前父母和老师就已经教给我们了:成功往往属于那些能立足于当下,把每件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小事做到完美的人。把每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做到完美,是一种习惯。我一直认为,由习惯所形成的竞争力是无可取代的!

    5.认为“枪打出头鸟”

    “枪打出头鸟”这句话一直是很多精明人士的座佑铭。殊不知,这句话却造就了一大批职场上的懦夫和弱者。他们不敢发表自己的意见,不敢提出自己的创意和设想。久而久之,就成了职场上的边缘人。

    仔细想想,奥运会上金牌是颁发给第一名呢还是最后一名?

    好的机会一定是属于那些敢想敢做敢成功的人的!

    6.总是强调客观

    在职场上,我们常常会听到许多类似的声音:都是公司的产品不够好,都是竞争对手太强大,都是公司的管理太差,都是公司广告打得不够多,都是客户太挑剔,都是行业太混乱,都是上司太无能,都是社会不公平,都是……

    亲爱的职场人,请停止抱怨吧!抱怨、强调客观只能使我们精神萎靡。“要想事情有改变,我必须先改变!”时刻记住:我是一切的根源!我们无法掌控风向,但我们至少可以调整风帆,我们无法改变天气,但我们至少可以变换心情!
    阅读全文
  • 在职场中,一味的逞强,处处表现地锋芒毕露未必就是好的,若处理不当反而事得其反,使自己陷入不必要的拉据战,工作也会遭遇更大的阻力。因此,有时候“示弱”不失为一种以退为进争取更多优势的手段。独之秀职业顾问将其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

    “示弱”不失为一种以退为进争取更多优势的手段

    一、承认“无知”,虚心向问。

    许多人在进入新的工作环境之后,往往自恃学历较高、经验丰富,处处一马当先,急于显示自己的能力,这样锋芒毕露的做法往往会使职业人陷入被动。首先,职业人士与新环境之间尚处于磨合期,对工作的内容、企业的操作模式,尚未了然于心。急于求成的心态往往使工作产生较大的失误。其次,由于职业人急于表现自己,极有可能会忽略同事及上司的意见和感受,从而在别人心中留下“自恃过高、目中无人”的印象。为了工作,却处处不讨好。若情形再这样发展下去,人际关系会变得异常脆弱,工作上的配合度也会越来越差。

    进入一家新公司之后,一般有三大网络是不能随意碰触的。一是人际关系网络。人际关系不论复杂与否,在公司总是早已存在的。新人介入后,一般都会摸不清状况或者面临要选择加入哪一个小的人际关系网中,这对新人来说是很难决择的。如果莽撞行事,很可能会得罪其他人,甚至在所有人面前都不讨好。同时还会碰触另两个网络。

    另外两大网络就是利益与权力的分布网络。这两方面是人际关系的延伸,也是比人际关系更敏感的问题。处理不善会触摸到其它人的利益,轻则被人贬视,重则连工作也保不住。在进入一家新公司之后,新人不要急于表现自我,或者匆匆加入某一利益团体。表现的淡然一些,既可以留足时间充分观察局势,又可以避免处事不甚可能招来的不满和敌视。

    为避免自己的形象被“妖魔化”,最好是适当的收敛锋芒,脚踏实地的一步步的进行。职业人在换到一个新的工作环境或岗位之后,肯定有一部分事务是全新的,自己以前没有接触或不是十分精通的。怎样才能实现这种角色的转换呢?承认“无知”,有不懂的地方多向同事和前辈请教,会给别人留下谦虚、好学、尊重他人的良好印象。承认“无知”不会给别人留下“蠢笨”的形象落不明,反而给人更多的信任感,更乐于接纳你,予以更好的合作。

    二、晋升加薪机会和陷阱的准确评估,适当时机示弱

    晋升与加薪,每个职业人都心向往之。但是晋升和加薪不一定代表着机会和光环,还有可能是陷阱。很多人被提升到新的职位之后,无法应付这一层次的管理工作要求,使得自己焦头烂额的同时,工作效率与业绩也都无法提升。这就是彼得原理陷阱。彼得原理讲的就是,人们总是趋向于把自己引向自己不胜任的位置,从而导致组织效率的下降。

    走入彼得原理陷阱何止一两个,很多人都会遇到类似的情况。在公司寻求上升是每个人的梦想,公司也会不遗余力的提拔一些工作表现突出的员工。然而,这种提拔有没有考虑到,员工的能力有没有达到呢?晋升到新的职位,代表着管理的层次和方式都会与以往不同,如果用低一级层次的方式去操作高一层次肯定会造成管理无法进行或效率低下的状况。个人也会处于“高处不胜寒”的境地。这在销售方面体现的尤为突出,业务做的好,业绩突出就会升为营销主管,根本没有考虑一个人的管理和领导能力。

    独之秀职业顾问提醒职业人,在面对晋升和加薪问题时,不要盲目乐观。首先要辨认清楚,晋升与加薪是机会还是陷阱,如果是机会自然要抓住。如果自己现在还无法胜任的陷阱,不要涂一时的荣耀,应该适时示弱,避开如此陷阱。

    三、“难得糊涂”、“大智若愚”

    清代画家郑板桥一句“难得糊涂”道出了人生的大智慧、大哲学。职场中,适时装糊涂包含着大智若愚的智慧光芒,可以使职业人在职场中自由游走。工作中不能糊涂,平时可以适时装糊涂。

    对待喜欢在办公室里吹毛求疵、指手画脚的同事,最好的办法就是装糊涂。在他还没有把话题向您挑明之前,自己假装不知道然后去请教他,以退为进,相信他也就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了。

    办公室里的流言蛮语都是会让人感觉到无尽的压力和疲倦。如果自己先忍不住爆发了,会给好事者制造更多的口实,流言也会越传越盛。此时,不如学习某些名星对待绯闻的方式——冷处理,其实也就是一种装糊涂的方式,无论别人怎么说,相信清者自清,采用不理睬的方式,好事者见投下的石头连一朵水花也激不起,流言也就自然消散了。

    四、精明少些,关心多些

    职业人都很聪明,都有心中的一本账盘算着自身利益的得失。然而如果表现的过于“精明”,事事占得先机,不免会因为得到某些小利益而得罪周围人。若有些人盯着您的“精明”不放,会使您在人际关系方面很紧张。

    聪明是工作的必要条件,但是精明要适度。适当的吃一些小亏,让利于同事,会给自己创造一个非常宽松的人际关系环境。但吃亏也要有技巧地把亏吃在明处。聪明可以帮助职业人认清自己所处的环境,精明则似乎显得职业人处处算计,目光短浅。因此职业人应该用聪明的头脑多思考长远的利益。

    如果周围的某些同事与您的关系不是十分融洽,适当的对同事表示出关心则是改善同事关系的妙方。这种关心也要选准同事真的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如果不分情况的去关心,就会让同事觉得在讨好他,反而增加他的反感。

    五、“甘拜下风”、“处事低调”

    有些人喜欢出尽风头,乐于听到别人对他(她)的一片称赞。觉得只有这样自己的才能才会被人肯定,心里才会有成就感,所以他们很在意其他人对他们的评论,一心只想着怎样去讨好别人,博得别人的赞美。这样的“出头鸟”未必就赢得众人的好感,往往适得其反,其锋芒常会刺伤周围的人,让人唯恐避之不及,有时还会成了众矢之的,群起攻之,在竞争里首先将其开除出局。

    真正的竞争靠的是实力。不要太在意别人对你的一时评论,成败不是靠一两句话就能决定的,过于好强和在意,为此花费精力很不值得;面对一时的荣辱得失不妨作低调的处理,在那些喜欢出风头的人面前“甘拜下风”不失为良策,避免卷入那些人际是非里去。把心里放在如何提高自己的实力这上面,少务虚多务实,只有蕴积实力,你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里处于不败之地。

    在职场上行走,有时候“硬碰硬”取得的效果未必会很好,在适当的时候采用“示弱”的办法,会给个人创造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环境。独之秀职业顾问认为,虽然 “示弱”只是一种职场上的一种生存方式,但也要把握好示弱的分寸。过分示弱可能会落入被人鄙视情境中。前不久,支付宝“霸王面”事件对过分示弱也敲响了警钟,还引发了关于求职者诚信的大讨论。
    阅读全文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