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职场上“傻人”有“傻福”
详细内容

职场上“傻人”有“傻福”

时间:2010-05-03     人气:815     来源:管理世界     作者:
概述:高贤峰博士在《新主人翁精神》一书中提出了“岗位股份制公司”这一理论,引发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其中提及的傻和精的关系甚是经典。......
高贤峰博士在《新主人翁精神》一书中提出了“岗位股份制公司”这一理论,引发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其中提及的傻和精的关系甚是经典。 

在《新主人翁精神》中,高贤峰博士认为,在人们的实际工作中,劳动者通过使用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技能来创造劳动价值、获取报酬薪资,却往往忽略了劳动的另一项重要功能——这就是知识、经验、技能这些“人力资本”"的“投资”功能。如果人们把岗位看作成一个"股份制公司"、老板以货币资本入股,员工无疑是将"人力资本"作为股本投入;那么,除了货币资本在周转中产生增值利润外,员工所付出的"人力资本"也同样在不断增值,知识、经验、技能如滚雪球般越积越强大,必然将会在"股份制公司"中获取更多的利润和分红。因此人们不难理解,努力工作所带给劳动者带来的,不仅仅是眼见的工资奖金等劳动回报,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就是投资回报。最终知识、经验、技能大大提升,报酬的提升就有了根本的保证,职业生涯的发展也有了足够的人力资本。 

这种观念打破了人们对打工者心态的认识。工作完成后只想"能得到多少工资奖金",这种心理就是打工者心理。把自己定位为打工者,必然产生"我为别人做事,别人给我工资"的心理。"尽量少做事,想法多挣钱"就自然成为"打工者逻辑","遇到难事躲着走,能少干就少干"成为打工者的工作表现,这群人或许就是传统标准下的“精明”员工,显然,这种心态对企业和员工都是不利的。 

为此,传统标准下过于“精明”的员工,往往“反被精明误”,把很多机会拱手让给了具有主人翁精神的“傻”员工。“精明”的员工总是在小事上占便宜,大事上没机会。“傻”员工总是小事上吃点亏,大事上被机会“缠住”,“傻人有傻福”。 

现实中的实例比比皆是。 

杂志社新招来几个专题记者——经营性质的记者。最初的任务是协助我做好杂志焦点栏目的策划和组稿工作。没过一个多月,其中的一个“精”记者就向我要求,没有经济利益的采访可以不安排他诸如此类的问题。其实,此类“精明”员工正是印证了“聪明反被聪明误”这句谚语,失去了接触更多人士的机会。 

愿职场中人,多做“傻人”才能有“傻福”。
(声明:凡转载文章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 如果跳槽去一家新公司,薪水涨幅可以达到88,你跳不跳?88,并非假设,而是国内人才市场的真实情况。全球性管理咨询公司合益集团新近提供的一份报告称:中国的外企员工通过“外部晋升”——即跳槽,涨薪幅度巨大,以获得两级职位晋升为例,初级员工涨薪幅度为73,中层员工更达到88,为全球之最。而美国、日本,同样的情况,初级、中层员工的涨薪幅度均在30-34. 

    “当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HR)纷纷抱怨中国职场人的‘忠诚度’偏低时,他们了解职场人所受的诱惑是多么惊人吗?”有业内人士指出,过去10年,跳槽已经成为一种“职场文化”,不仅仅因为“忠诚度”缺失,更因为国内许多门类人才严重短缺。企业为了迅速招到兵买到马,便加入“价格大战”,导致人才“以光速流动”。

    高速涨薪因为人才短缺

    “跳槽本来也不是什么坏事。”企业HR和人力资源顾问一再纠偏:如果一个行业内的人才是流动的,就说明这个行业处于上升发展阶段,需要源源不断活水来。

    现在的问题是,国内的员工跳槽过于频繁。最新调查显示,中国企业初级员工的服务年限平均为2.3年,中层员工4.2年,高层员工5.8年,均比欧美企业同级员工的服务年数少3至4年。

    “高速涨薪”的情况并非中国独有。合益集团的调研团队在调查中发现,所谓“金砖四国”(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中其他三国的跳槽涨薪幅度与中国相仿。以印度为例,在跳槽者获得两级职位晋升时,初级员工涨薪幅度为61,中层员工为70.

    合益集团大中华区副总裁梁星晖对此评论道,发达国家和“金砖四国”之间的涨薪幅度落差发出一个信号:后者存在严重的人才短缺。

    “发达国家的发展已相对平稳,而中国等处于快速成长和转型中,人才需求量很大,同时薪酬体系也尚未成熟。”梁星晖说,近几年,随着越来越多外企将大中华区总部、亚太区总部或地区性研发中心搬入中国,中国已不再是单纯的“世界工厂”,这种转变需要人才支撑,同时民企、国企也日益重视揽才,人才争夺势必愈演愈烈。

    单纯涨薪=抱“薪”救火

    涨薪,是企业试图减低人才流失率、吸引外部人才的一大手段。不过这种做法,可谓抱“薪”救火。

    企业杀入人才价格大战,可有所斩获后,面对的是提高了一截的用人成本;而下一次招人时,又要应付被进一步集体推高的人才价码。在这个连锁反应中,企业是肇事者,也是受害者。

    “员工频繁跳槽,引发了企业的内部危机。”一方面,为了即刻填补跳槽者留下的空缺,还没有达到岗位要求的员工被拔苗助长;另一方面,引进的外部同级别人才,能力往往并不比公司内部同级别员工高,但薪水一般更高。结果,人力成本不断增加,但回报没有增加,企业的团队能力也没有提高。人才争夺的价格战,一再加剧企业内部薪酬体系的紊乱,同工不同酬留不住人,建设企业文化无从谈起……

    更尴尬的是,当别家出更高薪水,这些冲着加薪来的人会再跳槽。

    职场新人更应避免做“跳蚤”

    身处人才价格的乱战之中,人力资源专家特别提醒毕业不久的大学生:小心被假象迷惑。

    假象是,职场新人们每过一两年就换份工作,尽管“平级跳槽”,但薪水可上涨10-20;这样五六年折腾下来,他们中的不少人已把行业内几家代表性企业转了个遍——尽管薪水涨幅不小,但干的是同样的活,能力没什么提升,这终究会影响今后的职业发展。“稳得住的同龄人在一家公司里爬梯子,你在同一个台阶上跳来跳去,到某天定睛一看,自己已矮了不止一头。”一位人力资源顾问说,“企业在抢人中不断吹大‘人才泡沫’,但泡沫经不起触碰,一旦破碎,积累不多、基本功不扎实的职场新人最容易吃亏,可能就此踏步不前了。”

    新迹象已经出现。“企业日渐重视员工忠诚度,不再想聘用单纯‘金钱驱动’的跳槽者。”一位外企法务总监说,现在不少企业已要求求职时附上原工作单位主管写的“推荐信”,或在每项工作经历后填上“主管联系方式”,正是为了核查求职者以往的忠诚度。

    “而且,好的企业会把内部人才培养优先于从外部引进。”上海德科人才服务有限公司总监高学昌称,企业将给员工提供明晰的职业发展路径来留住人才,比如,让员工加入比所处职位更高层次的项目,既提升员工的工作动力,也是有效的培训方式。

    在此情势下,专家给职场新人的建议是:不是不能跳槽,但不要因为过份计较钱而成为职场“跳蚤”,以致浪费自己职业发展的宝贵时机。
    阅读全文
  • 中国十大害人的“俗话”千万不可盲目地相信某些带有经验的俗语和顺口溜,为什么?这是因为我们需要理性地、慎重地看待这些所谓的“教导”,他们可能是某种情绪化的宣泄,也可能是远古或者其它地域才正确的经验普遍化。对于此地、此时、此人、此事,我们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否则将犯经验主义的错误。

    天下乌鸦一般黑

    天下乌鸦一般黑,主张一竹杆打死一船人,一个活口儿也不留。在管理学上这叫“晕轮效应”,例如:谈到东北人,马上就有人接话道:“我知道,东北人都豪爽。”谈到河南人,马上就有人接话道:“我知道,河南人都爱骗。”谈到曰本人,马上就有人接话道:“曰本人,没有一个好东西!”东北人都豪爽吗?不一定!河南人都爱欺骗别人吗?不一定!曰本人都坏吗?不一定。这些都是受到“天下乌鸦一般黑”俗话的影响,是这句俗话的变异思维。最惨的就是男人,有句俗话“是猫就爱偷腥吃。”这句俗话实际是“天下乌鸦一般黑”的翻版。主张把天下所有男人形容成“种牛”,如果你不是“种牛”,那一定得找“老军医”看看。

    一个巴掌拍不响

    “一个巴掌拍不响”是中庸之道的产物,主张各打五十大板,谁都不能说吃亏,谁都不能说占便宜。我在南京读大学那其间,学院规定:只要打架斗殴,一经核实,立即严肃处理,不管双方是哪一方的责任,都要受到处分。这样的校规制定者,就是受到大俗话“一个巴掌拍不响”的严重影响。实际上,有些时候,一个巴掌是能拍响的,例如用这巴掌拍墙,拍桌子,拍马屁——不一定非要拍另外那只巴掌。

    苍蝇不叮无缝蛋

    苍蝇不叮无缝蛋是散播和加速散播谣言的有力“理论基础”。据《西部商报》2005年7月14曰报道,余某和把某是邻居,在今年农历三月份,村子里传称把某强奸杨某。在谣言散播过程中,邻居余某相信“苍蝇不叮无缝蛋”,煽风点火,说把某一定是干了这件见不得人的事情,四处散播。最后把某忍无可忍,竟然用菜刀将邻居家妇女余某的头砍下。看,这大俗话“苍蝇不叮无缝蛋”,不仅能害别人,还能害死相信这句话人的性命。

    机会面前人人平等

    “机会面前人人平等”是成功者欺骗失败者的有力借口、谎言和工具。在机会面前,不可能是人人平等的。什么是机会?机会就是给予具有某些掌握资源者的选择和回报。例如招聘,某公司打出招聘总经理的广告,对应聘者所要具有的条件列出若干。如果把总经理的职位看成一次机会,把看见这则消息的人视为“机会面前的人人”,表面上,大家都有相同的机会,但实际上根本就不是平等的机会。如:在条件上要求:硕士学位,大多数人就没有机会了;再要求:在同等岗位上工作8年以上,又有一些人掉头走了;再要求:在同行业内工作5年以上,恐怕所剩下的就那么几个了;再要求:年龄——这样的机会,怎么能用人人平等来诠释呢?一个市长的儿子和一个普通工人儿子站在同一个机会面前,他们能平等吗?

    人挪活,树挪死

    “人挪活,树挪死”是目前“跳槽族”自我“鼓励”有力的理论支撑点。当在某个岗位上干得稍微不顺心的时候,一些人就开始想入非非。我的一个堂弟,在长春某名校做老师。几个月前,他给我打电话,让我帮助他把他“弄到”长春土地规划局去,被我拒绝了。他在做老师之前在区ZF宣传部干过几年。“人挪活,树挪死”这句大俗话,实际上并不符合现代社会的逻辑推理。生活在城市,街道两旁的树都是挪来的,都活得好好的,所以说“树挪未必死”;人挪就活吗?也不一定,看见过很多在各单位之间跳来跳去的人,也很少看见“有所突破和提高”,相反,到是有很多踏踏实实在原来岗位上努力勤奋的人,做出了一点成绩,所以人挪也未必“活”。如果抱着“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的心态去工作,不管走到哪里,都是很难做出一番成绩的。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是一把杀人不见血的刀。经常看见一些官状模样的人,说话喜欢旁敲侧击,声东击西,捕风捉影:“对于最近单位传闻的咱单位内婚外恋问题,我们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当然了,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停者往往不知所措,说谁呢?大家猜测不止。本来很安静的单位,一时间就会满城风雨,议论纷纷。“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句话,是给没有“真凭实据”说话者找到杀人的“刀和枪”。

    我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多

    “我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多”通常是年长者对年轻人“不听话”的告诫。判断问题的对错,和年龄无关。扯上年龄,就是“拉上虎皮”,为自己的心虚鼓劲壮胆。如果年龄就是一切,那么一个学校的校长一定是该校年龄最大的;一个企业的总经理一定是该公司最老的;一个国家的领导人一定都是百岁以上的老者——事实是这样的吗?显然不是!笔者说这个,不是对长者的不尊重,只是实事求是地说,对待某个具体问题,谁的观念最接近“最优”,和年龄关系不大。“我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多”是对年轻人的不尊重,也是对知识的亵渎,持有“我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多”观念的人主张“论资排辈”。

    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

    “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主张以地区为线,画出友谊的大门。中国警务报道,3月18曰上午,南昌市公案局刑侦支队三大队将抓获的杀人犯罪嫌疑人谢应福移交给广州警方。据悉,谢应福为20万钱财,竟将从小一起长大的老乡杀死。这里,就不是“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而是“老乡见老乡,背后来一枪”了。近几年来,老乡谋害老乡的案件时有发生,网友们一定要保持警惕,即不能见到老乡就“不设防”,也不要一见老乡就“谈乡色变”。

    中国人,要抛开“地域亲热”,了解一个人要全面地去考证,老乡不是绿色通行证。

    各人自扫门前雪

    “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主张圈地为牢,倡导“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各扫门前雪是自私自利的表现。这几年几乎每个季度都有媒体报道,有女孩在光天化曰之下被强暴了,而且围观者数众。这些围观的人实际上就是“各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这句大俗话坚定的支持者。现在小偷猖獗、抢劫犯疯狂——不能说跟“各扫门前雪”的信奉无关。在“各扫门前雪”的大俗话前,“见义勇为”正在沦落。

    友谊第一,比赛第二

    “友谊第一,比赛第二”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庸特产。主张把交流情感、加强感情放到第一位,比赛输赢是次要的。真的能做到吗?不可能!比赛就是要分输赢的,就是要争第一的,否则比赛就成了形式主义和工具。比赛中的参与者人也无法体验比赛激烈对抗所带来的精神享受,观众也看不见比赛的激情和悬念。这样的比赛还能叫比赛吗?“友谊第一,比赛第二”是虚伪的代名词。
    阅读全文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