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具设计需紧跟市场
详细内容

家具设计需紧跟市场

时间:2009-11-10     人气:1291     来源:中国建材报     作者:
概述:      如果不是去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寒流横扫家居市场使诸多品牌陷入销售困境,“低价套餐”可能也不会如此快速地集中亮相。然而,今年在市场已经基本平稳过渡到正常状态,甚至某些卖场和品......
      如果不是去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寒流横扫家居市场使诸多品牌陷入销售困境,“低价套餐”可能也不会如此快速地集中亮相。然而,今年在市场已经基本平稳过渡到正常状态,甚至某些卖场和品牌的销售同比还有较大增长的时候,“低价套餐”却并没有回缩,反而大有抬头之势。显然,“低价套餐”已经成为很多品牌拓宽市场区间、增强竞争力的有效手段。
  
      “套餐消费”确实有不少优点,对消费者和商家而言是一种双赢和互利的消费方式。消费者少花钱、多办事自不必说。对于企业而言,不断丰富“套餐消费”的深度和广度,使“套餐消费”成为一支占领市场的主力军,也有诸多好处。增加家具产品组合的广度,扩大经营范围,可以发挥企业各方面的潜力,获得差异化、多角化经营的优势,分散经营风险。增加家具产品组合深度,可扩充每一产品线中的家具产品品目,增加家具产品的变化,满足更多消费者有差异的需求,占领同类家具产品更多的细分市场,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但是,在现阶段,“套餐消费”在家具行业还远未形成主流,究其原因,在于“套餐消费”也有很多限制。被列入“套餐”范围的往往都是由商家或厂家指定的某些商品,不能任意调换,只是那几款,消费者在选择上就受到限制,有可能遇到对“套餐”中某个单件商品不十分满意的情况。同时,也不能排除一部分“套餐”组合存在优劣搭配的情况。而在消费者心中,最担心的也恰恰是这几点:套餐家具的尺寸不符合户型、选择的余地小、与装修风格不符、质量不过关。
  
      笔者认为,造成这些缺陷的根本原因,在于大多数家具品牌的“套餐消费”虽然打出了“套餐”的招牌,但在设计上,甚至是市场定位上,还是以单件产品作为立足点,而并非以整套家具作为一个整体来设计。简言之:市场定位变化了,而设计定位出现了滞后。
  
      准确的设计定位要求设计者必须贴近消费者的生活,深入研究消费者的行为和潜在的心理需求,分析消费者可能需要什么,设计才能真正在市场循环中最大地实现其社会价值、设计价值和经济价值。家具产品设计过程首先应该是对市场设计的过程,在市场的需求中找到产品的设计定位,做到“胸有成竹”,才会有“下笔有神”的可能。如果不从商业角度理解定位,设计就没有考虑企业特点,也不符合企业的整体营销策略,造型再美、再独特,也会因无具体生存空间、无针对性而湮没在商业竞争大潮之中。
  
      因此,笔者建议,那些具备条件且已经推出或准备涉足“套餐消费”的家具企业不妨再向前一步,深入研究市场需求后,争取开发出更专业的家具“套餐”。
(声明:凡转载文章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       2010年4月意大利米兰市桑罗区将举行国际家具展览会。日本文化和工艺制造领域的著名企业纷纷表示:在2010年4月将拿出自己本公司最得意的产品参加意大利米兰国际家具展览会。

          本次代表日本参展的家具设计品主要从东京大学研究生部在读的建筑专业的18名学生的设计作品中选出的。本次代表日本参展的作品全是从学生的设计中选出,以这样的方式参展,可以说是一种挑战。参展作品没有采用日本国内有名的家具设计家的作品。而是采用了还未毕业的学生的作品,表明日本非常重视学生的实际技能的运用,给家具设计专业的学生们参加国际展览会的机会。这样做一方面考虑到学生可以很快的接受新兴事物,也就是充分了解当前人们需要什么样的款式,了解当前的流行元素并将这些元素融入设计之中,另一方面考虑到学生的设计不会受到其他外在因素的影响。

          在2009年12月学生们要将自己的作品送到日本家具参展委员会,进行最终的评定。这些设计委员会将非常严格公平的进行评选参展的设计作品,从中选出三个优胜奖,这三个优秀的设计展品将会送到日本最著名的家具制造工厂制成家具参加2010年4月的意大利米兰国际家具展。在参加展览之后,这三件家具将在全世界进行巡回展览,并且在此期间接受人们的预定。

          本次活动的发起者著名家具设计家指出,为了将日本最传统最出色的艺术品介绍给世界,日本会参加2010年的米兰国际家具展览会,对于家具的设计来说艺术的美感是不可或缺的,技术上的要求虽然很重要,但是视觉上的美感才是最重要的,对年轻人的援助也是非常重要的。

    阅读全文
  •   虽然现在的企业都在大谈特谈自己是如何重视客户服务,但它们当中又有很多在客户服务上犯了五个错误。

      第一,机械地培训员工为了取悦客户应该怎么做。其实你更应该给员工机会,让他们展开头脑风暴,挖掘更多令客户开心、满意的创意。

      第二,把糟糕的客户服务归咎于员工缺乏工作积极性。员工工作积极性不高,往往是因为企业设置了太多条条框框限制他们发挥自主权。

      第三,利用顾客反馈了解员工在哪些地方犯了错,对他们加以惩罚。相反,聪明的企业利用顾客反馈了解员工在哪些地方做得很棒,从而对他们加以嘉奖。

      第四,仅将最高荣誉授予“力挽狂澜”的员工。当“力挽狂澜”之举成为员工获得嘉奖的惟一理由时,员工可能会期盼在客户服务环节多出现一些难以控制的混乱局面,因为此时便是他们可以大显身手的时候了。

      第五,不与竞争对手比服务的友善度、真诚度,而是与之比价格。你要知道,只有当一切条件都相同时,价格才会成为顾客购买决策的决定性因素。而现实中不可能出现一切条件都相同的情况。
     

    阅读全文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