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减少现场管理的错觉

时间:2009-10-15     人气:1014     来源:世界经理人网站     作者:
概述:  丰田生产方式的根本理念是:“必要的产品,只在必要的时间,生产必要的数量”。不过在这本书中,大野耐一还加上了一条:尽可能地降低成本。大野提出,控制成本只能依靠生产现场来实现,因此,生产现场的管理就变得尤为重要。   大野还指出,管理现......

  丰田生产方式的根本理念是:“必要的产品,只在必要的时间,生产必要的数量”。不过在这本书中,大野耐一还加上了一条:尽可能地降低成本。大野提出,控制成本只能依靠生产现场来实现,因此,生产现场的管理就变得尤为重要。

  大野还指出,管理现场要注意防范产生错觉。有时候大家都认为正确的生产方式,其实还有很多可以改善的地方。

  错觉降低效率 在生产现场经常可以看到工人们把许多零件集中在一起做,他们认为持续地、大量地做同一件工作,才会做得更快,才会提高效率。但是实际上,工人把零件拿出来,并且逐个摆好,就花费大量的时间,平均算下来,工作效率比一个一个地做要低很多。在生产现场,工人们经常会有这种错觉,管理者要能发现这些问题,才可以提高生产效率。

  失败要眼见为实 这是大野的亲身经验。大野曾经想推行一种新的生产方式,但是工人们认为这种生产方式以前也试行过,但是失败了。大野还是坚持再试验一次,结果这次成功了。大野认为,在项目已经失败或者即将失败的时候,如果能够从最基本的工序来仔细地检查,逐一改进,一定可以阻止失败的再次发生,也必然会提高生产效率。

  不要害怕损失机会 在新产品上市之前,企业通常会预测销售量。需求预测不可能百分百的准确,和市场状况有很大的关系。比如汽车的销售,市场状况好,月销售量可能会达到3万台,但是不好的话,可能只有500台。那么,是投入3万台还是500台呢?比较好的做法是,先做一批样品,如果反应好,再加大生产量。虽然这样做损失了一些赚钱的机会,但总比造成实际的损失要强。大野指出,人们的思维方式中存在一个误区,认为“没钓上来的鱼往往是大鱼”,实际上这也是一种错觉。

(声明:凡转载文章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   小企业的薪酬本来就不具备竞争力,如果再建立一套制度约束员工,是否不利于激励和留住员工?本网用户“highspeed”提出了问题:小企业该不该建立制度?该如何建立制度?如果老板认为没必要建立制度,该怎么办?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小企业也应建立规章制度。这是本网用户“Beyond Jiang”和“雨林茶”的共识。

      “Beyond Jiang”认为,制度是一个组织约束其成员必不可少的手段。制度的缺失会导致对员工尤其是违规员工缺乏制约和惩罚,对守纪员工来说有失公平。更重要的是这种违规的风气一旦在组织内部蔓延,对组织的损害是相当大的。所以制度建设是必须且要逐步完善的。

      说到制度建设,许多人很快就会想到这个规章、那个制度,估计每个人一下子就可以拿出几十个。对于一个规模很小的组织,如果一下子将这些规章制度套加上来,组织会很快陷入“官僚主义”的陷阱。而灵活、多变、沟通渠道顺畅、机构扁平本来就是小组织的特点和优势。

      对于小组织的制度建设,不能太过理想化,设想着这也要管,那也要管,看起来是规范了,其实更加大了管理成本、降低了小组织特有的管理灵活度,这对于一个小组织尤其是发展初期的组织实际是有害的。应当先提出一些急需的和必要的规章制度,并不一定要非常完善和缜密,制度一定要有,有了制度一定要执行和坚持。

      都说管理是科学也是艺术,“Beyond Jiang”觉得对于小组织的管理艺术更大程度上就体现于此,组织领导者的模糊管理、柔性管理在发展初期团队的凝聚力上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至于怎么说服老板建立制度,“雨林茶”的建议是:告诉老板,制定详细的规章制度可以为他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如果没有制度,什么事情都需要他根据情况来处理,这样不但会占用他很多的时间,而且还会由于人情的问题带来很多难以处理的情况,如果有了规章制度,这些就成为了他有力的挡箭牌,为自己摆脱。

      同时只有有了严格的规章制度,才能授权下属去做很多的工作,解脱自己去思考更为重要的问题。

    阅读全文
  •   销售顾问尼科尔斯(Michelle Nichols)描述了她曾遇到的一个不会把握销售时机的销售人员。

      对方和她同是去参加幼童军家长集训会的,对方还是一个小组长。当时她问他是做什么,他回答说是做销售。她又问是销售什么的,他说是复合材料之类的东西,然后说“这些非常复杂,一时半会跟你说不清”。尼科尔斯指出,他在这里至少犯了四个错误。

      首先,他的话会让人觉得他不是一个很聪明的人,因为他竟然不能准确、简洁地解释他的工作或公司。

      其次,他的话也冒犯了尼科尔斯,因为他觉得他销售的产品太复杂,“一时半会跟你说不清”。这样说似乎是在贬低尼科尔斯的智商。

      再次,他错失了销售时机。说不定尼科尔斯家中就有一家大企业,每年要购进的复合材料就达到几百万美元。

      最后,他也没有问尼科尔斯是干什么的,这也是一种看不起人的做法,也意味着他错失了结交人脉的机会。

    阅读全文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