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林省提出林业经济培育成支柱产业
详细内容

吉林省提出林业经济培育成支柱产业

时间:2009-01-16     人气:1316     来源:吉林省林业厅     作者:
概述:    为贯彻落实省委关于“林业建设要由林业资源大省向林业经济强省跨越”的战略决策,吉林省委政研室与吉林省林业厅组成联合调查组,就相关问题到有关市(州)、县(市、区)和重点企业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调查结果......

    为贯彻落实省委关于“林业建设要由林业资源大省向林业经济强省跨越”的战略决策,吉林省委政研室与吉林省林业厅组成联合调查组,就相关问题到有关市(州)、县(市、区)和重点企业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调查结果显示:

  一、吉林省已经具备把林业产业建成支柱产业的基础和条件

  吉林省已进入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加快林业产业发展、壮大林业经济恰逢其时。从全省实际情况看,已具备了把林业产业建成支柱产业的基础和条件。

  一、得天独厚的林业资源是壮大林业经济的首要条件。吉林省森林资源丰富,是全国重点林业省份之一。全省林业用地面积928.8万公顷,森林覆盖率43.4%,林木总蓄积8.9亿立方米,均列全国第6位。每公顷林木蓄积量114立方米,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近30立方米。这是其他省份和地区所不具备的。尤为突出的是通过实施采育林经营模式,使全省林木年均生长量达到2323万立方米,年净增长达700万立方米,生长量远远大于采伐量,实现了良性循环。作为全国重要的木材生产基地,年生产商品材419.3万立方米,居全国第6位,同时,还能出200万立方米枝丫材。据测算,如果这些木材全部在省内加工转化,按增值5倍计算,至少可实现产值300亿元。

  二、林下经济异军突起成为壮大林业经济的重要增长点。按照有利于全民创业,有利于职工增收致富,有利于壮大林业产业的指导方针,吉林省依托当地林业独特的资源,打造了人参、五味子、食用菌、林蛙、山野菜、坚果、森林旅游等主导产业,使林下经济成为林业经济发展的亮点,林业职工致富和农民增收的主渠道。初步形成了以木材生产加工为主体,林下经济为辅,多业并举振兴林业的局面。2007年,全省发展人参、五味子等中草药10万亩,产值12亿元;食用菌20亿袋,产值23亿元;林蛙10亿只,产值20亿元;山野菜2.5万吨,产值2.5亿元;木本水果、坚果70万吨,产值25亿元;森林旅游景区直接收入12.4亿元,占全省旅游景区总收入的80%。形成了“基地+龙头企业”的产业化发展模式。

  三、林产品加工业蓬勃兴起成为壮大林业经济的产业基础。近年来,各地围绕林业资源的开发利用,积极谋划和建设了一大批加工项目,使全省林产品加工业得到快速发展。一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2007年,全省林产品加工业实现产值163亿元,是“八五”末期的15倍;全省林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7600户,比“八五”末期增长了10倍。二是林产品加工业呈现出区域化和集群化发展趋势。目前,全省林产品加工业主要产品达800种,其中,地板、人造板、果仁、人参、中成药、葡萄酒、林蛙制品等已成为主打产品;吉林森工集团的“露水河”牌刨花板、“金桥”牌地板、“泉阳泉”矿泉水被认证为“中国名牌”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享有盛誉。三是生态经济结合型产业正在兴起。完成了生物质能源规划编制工作,在辉南森经局投资600万元,开展了利用木材剩余物加工生物燃料项目试点,取得阶段性成果。

  四、市场需求旺盛为发展林业经济提供了广阔空间。从国内市场发展趋势看,木制品需求上升,拉动价格上涨,给全省林业经济带来巨大发展机遇。目前我国每年森林蓄积消耗总需求量已达5.5亿立方米,每年缺口2亿立方米,而我国人均木材消费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43%、发达国家的10%,缺口将进一步加大,到“十一五”期末将达到3亿立方米。由于木材供不应求,市场价格以每年100元的速度上涨,木制品特别是家具等深加工产品价格更是居高不下。绿色、健康消费正成为一种新的消费时尚,蕴藏着诱人的商机。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理念和消费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人们对绿色食品和保健品消费需求日益上升,国内绿色、健康消费市场进入快速扩容期。对吉林省林业经济发展十分有利。从国外市场看也是如此,林产品需求不断增加,并呈现出比以前更加多样化的趋势。我国加入WTO后,国际市场对东北野生药材情有独钟,销售范围不断扩大,市场份额年增15%左右,2007年需求量达到7万吨左右;港澳台市场的需求量也由往年的2000余吨,激增至3000吨以上。

  二、吉林省林业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虽然吉林省林业产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但以资源拥有量与林业占全省国民经济比重来分析,用经济发展贡献份额来衡量林业经济,不论规模总量,还是质量、效益都没有达到应有水平,林业经济规模不大、结构不优、活力不足、效益不高等问题比较突出,资源优势没有转化为经济优势。2007年,全国各省(区)林业产值排序,吉林省排在10位以后,而浙江、山东、江苏、福建等省的森林资源比吉林省少得多,但林业产值却是吉林省的2—3倍。这种情况与吉林省林业资源大省的地位极不相称。

  一是缺乏开拓创新意识。多年来,没有把林业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培育,发展林业只是林业部门的事,没有提到党委、政府的重要日程。各级政府在思想观念上还没有正确处理好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三者之间的关系,存在非此即彼的简单化倾向。在林业产业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方式上,没有打破旧的思维方式和经营模式,在实际工作中没有把保护与开发有机统一起来,有的甚至把二者对立起来,造成林业经济规模小,发展滞缓。山东省林木蓄积量为0.86亿方,只是吉林省的十分之一,近些年通过大力推进林业产业化经营,积极培育林产品市场、龙头企业和品牌,推行标准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林业经济得到快速发展,2007年林业总产值达到861亿元,远远超过吉林省,其根本原因是思想解放,敢于突破,鼓励农民在基本农田上种植林木,并且放开砍伐指标。

  二是产业结构不合理。总体上看,吉林省始终没有摆脱原料输出省的地位,仍以销售原木及初级加工为主。全省生产的400万方原木中有近50%销往外省,尤其是优质木材,吉林省利用率极低,基本销往南方家具制造企业。加工业以生产各种板材为主,成为林业产业大省的原料供应基地。林业资源总体利用率不到10%,在可开发资源中,大多是粗放经营、原料加工,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低,综合效益差。原因是现有的加工企业技术落后、规模小、市场开拓能力不强,缺乏技术先进的大型林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造成终端产品少,产业链条短,处于低层次结构,低价格销售,低效益流通状态。2007年,吉林省林产品加工率只有50%,其中:初加工占70%,精深加工只占30%。吉林省主要的地板产业,多是面向国外市场,但因销售价格比国内低,加之国家税率和人民币汇率的调整,效益下降,使地板加工企业面临困境。

    三是政策扶持不够。近年来,国家和省出台了一些扶持林业发展的政策,但突破性不大,不能完全满足林业产业发展需要。集中体现在砍伐指标限制过死。各县(市)普遍反映,因农防林老化腐烂严重,急需更新改造,但由于采伐指标较少,杯水车薪难以实施。因没有砍伐指标,资产难以变现,严重挫伤了农民发展林业的积极性。近年来,国家和省对林业投资较大,但多是在育林方面,对林业产业发展特别是林产品加工业没有投入。另外,由于林产品加工业的特殊性,造成投资渠道狭窄,融资十分困难。

  四是体制和机制不活。虽然近几年林业改革成效显著,但是制约林业经济发展的一些深层次矛盾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产权不明、政企不分、事企不分、企业吃国家大锅饭等问题十分突出。一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尚未全面展开。全省集体林地面积260万公顷,但由于集体林地产权不明晰、使用权流转不规范、经营机制不活、利益分配不明确,使林农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有效落实,影响了林木所有者和经营者发展林业的积极性。二是管理体制不顺。目前吉林省林业分三块经营,吉林森工、延边林业、地方林业各自为战,政策不统一、工作不协调、竞争无秩序。不能形成合力,严重减弱了全省林业经济的整体竞争力。三是企业办社会包袱没有彻底解决。近两年初步解决了企业办教育问题,企业也将一些社会职能剥离出去,但是大多数林业企业负担仍旧沉重。白石山林业局从事供热、供水、环卫、医院、消防等社会职能的人员600多人,占全局在职职工的16.6%,年公益性支出达780万元。四是部分改制企业遗留问题严重。一些国有森工企业的加工企业改制后,因缺乏“自身造血”能力生产难以为继,为贯彻落实“扶上马、送一程”的政策,只能依靠原国有森工企业低价提供原材料勉强维持,导致森工企业效益下降。

  三、加快林业产业发展要把握的几个问题

  加快林业产发展,实现林业资源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必须适应全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形势,解放思想,敢于突破一些条条框框,充分利用市场和政策环境,加快构建发展速度快、总量规模大、经济结构优、产业特色突出、市场效益良好、竞争力较强的新型林业产业体系,把林业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把林业建设成全省国民经济新的支柱产业。

  一是加快林业资源的培育及开发。推进林业产业化经营,必须以工程项目为载体,实现现代林业工程化,林业工程项目化。靠工程项目集聚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形成优化组合,提高新的生产能力,带动林业经济大发展。一是东部山区采育林建设工程。借鉴德国近自然林和汪清采育林经营模式,科学经营森林。对东部山区300万公顷低质次生林进行改培。工程期30年,年投资2亿元、年净增林木资源资产20亿元、年增加经济收入80亿元,工程总收益600亿元。二是中西部农防林更新改造工程。运用经济利益驱动机制,调整林业采伐政策,在认真总结试点经验基础上,实现工程建设常态化,加快中西部农防林更新改造步伐。每年更新农防林1100公顷,生产木材50万立方,年增收3.5亿元,工程总收益70亿元。三是西部生态植被恢复(生态草)工程。要在中央财政投入补助资金3500万元基础上,进一步加快草业产业化设施,发展草业经济,开展畜牧养殖和加工,提高生态草经济产出功能,带动地方增收。四是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工程。充分利用丰富的林地、林下资源,面向市场,加快人参、五味子等中药材、食用菌、山野菜、干果等山珍食品,林蛙、鹿茸等保健食品及矿泉水、芦苇等项目的产业化开发。鼓励依法驯养繁殖经济动物、人工栽培利用野生植物,拓展林业经济内涵。争取用5年时间,利用森林物产资源开发产业产值达到300亿元。五是森林生态旅游开发工程。充分利用吉林省长白山、龙湾、松花湖、向海等自然景观,加快生态观光旅游、温泉度假旅游、冰雪体验旅游等森林旅游产品开发和建设,与民俗旅游、边境旅游、红色旅游相结合,统筹规划打造一批精品旅游线路,使其成为拉动全省国民经济发展的新产业。争取用5年时间,使森林湿地生态旅游及休闲服务业年收入达30亿元以上,并拉动相关产业快速发展。

  二是大力发展林产品加工业。改变把林业作为第一产业的传统观念,用发展现代工业的理念发展林业经济。从全省林业产业发展的长远战略看,林产品的深加工将成为林业经济新的增长点。一是大力发展终端产品。应集中力量,围绕林业资源综合开发,积极发展家具、中成药、葡萄酒、皮毛制品、矿泉水、绿色食品、保健品等终端产品,延长产业链条,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特别是要加快木材加工业终端产品的开发,力争做到原木不出省、半成品板材不出省,以终端产品为龙头,把省内的原材料吃干榨净。要组织省内科研院所进行联合攻关,力争在林产品精深加工技术上取得突破。二是要采取市场化运作的方式进一步加快龙头企业建设。按照“扶优、扶强、扶大”和资源、资产、资金相对集中的原则,以资本运营为纽带,整合生产要素,培育、壮大林业龙头企业,组建企业集团。对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企业,要在土地、资金和税收等方面给予扶持,促其尽快成长为林业产业化的龙头。在招商引资中,要把引进战略投资者作为重点,鼓励和吸引国内外知名林产品加工企业到我省投资建厂。加工企业的建设要统筹规划,不能遍地开花,必须通过资源整合,发展象金隆木业这样的龙头企业。各地要积极主动地帮助和指导企业,落实好各项税收减免、财政贴息贷款等扶持政策。三是建立不同特色的产业集群,发展林产品加工基地。选择敦化、抚松、扶余、梅河口这样产业有一定规模,基础较好的地方,作为吉林省林业产业发展基地,并赋予省级管理权限,集中力量,加大投入,实现重点突破。同时,鼓励和支持这些地方围绕林产品加工业大力发展林业化工、机械制造等配套产业,构建上下游产业贯通、配套产业衔接紧密的产业体系。

  三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一是对农民和其他经济主体在承包的基本农田、“四荒”地等种植的树木,允许他们自主砍伐,不受砍伐指标限制。对此可实行到所在乡(镇)林业站登记的备案制。二是为配合集体林权改革,加快农防林更新改造,调动农民和各界发展林业的积极性,应向国家争取更多的砍伐指标。另外,还应积极向国家争取在吉林省进行国有林权改革试点。三是对林业改制企业减免三年税的政策要延续执行,积极向国家争取以“三剩物”为原料木制品应继续享受出口退税政策。四是把林业产业切实纳入农业产业化扶持范畴,享受相关政策。五是简化审批手续,并给予政策指导,如运输准运证可由省林业厅委托各县(市)办理。六是林区的公路建设、安全饮水、电网改造、泥草房改造等,应享受国家新农村建设的各项优惠政策,在立项上,各地和相关部门应主动做好协调和服务工作。

  四是继续深化改革。一是进一步深化吉林森工集团和延边林业集团改革,优化产权结构,大力发展股份制和民营经济,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和市场化运作机制。进一步落实国有森工企业改革配套政策,做好混岗大集体和进出再就业中心职工一次性安置工作,落实职工医疗、养老等“四项”保险,森工企业的社会职能,应全部移交地方。二是建立符合林业发展特性的新的采育林经营方式,创建国家林改革试验区。三是大力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农村改革的延续和深化,按照“归属清楚、产权明确、严格保护、流转顺畅”的要求,进一步明晰森林资源产权关系和利益关系,在稳定林地所有权前提下,放活林地使用权和林木经营权,使林地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推进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合理流转,真正实现“林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责、责有其利”,明晰所有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确保收益权,给予农民真正意义上的物权,调动社会各方面发展林业的积极性。

  五是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提高重视程度。要站在培育吉林省第四大支柱产业为全省GDP达到万亿元总体目标作贡献的高度,把发展林业产业摆上重要日程,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协调机制,及时解决林业产业发展中遇到的各类问题。一是切实搞好林业经济发展规划。要围绕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科学确定发展目标。通过培育资源,加大综合开发力度,大力发展新兴产业,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促进林业产业健康、快速、协调、持续发展。要突出重点搞好产业布局。吉林省东部山区林业资源丰富,发展林业经济潜力巨大。在规划布局上应把东部山区作为发展林业经济的重点区域,集中力量优先发展,尽快把东部山区建设成为全省林业经济发展的核心带动区。二是要出台一个文件。在外出考察中看到,河北、山东都把发展林业经济提到了战略高度,摆到了省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日程。为进一步推动吉林省林业经济发展,吉林省也应尽快出台《关于加快林业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并以省委、省政府文件下发。三是要建立考核体系。把林业经济纳入县域经济指标体系,作为考核地方政府领导班子政绩的重要内容,并加强检查督促,促进工作落实。

(声明:凡转载文章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      正在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导致企业界一片风声鹤唳,好的企业裁员,差的企业破产。为度过严冬,跨国企业纷纷开源节流,强身健体,最简洁有效的方法就是裁员。高盛裁员10%,美林证券再裁一万,eBay裁员1600,雅虎裁员10%,诺基亚裁员600,摩托罗拉裁员3000,联想裁员1400。我国企业,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也处在风雨飘摇之中,犹如一只脚踏进河里的泥菩萨。 

      但既然是金融危机,“危”和“机”是相互依存,可以互相转化的。对企业来说,度过严冬最好的途径就是化“危”为“机”,才能迎来春暖花开。经济分析人士认为,这次全球性金融风暴,对志在全球的中国企业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甚至是很多民族企业成长为世界级企业的一次千载难逢的机遇。 

      这次金融风暴,对西方跨国企业的杀伤力无疑是巨大的,是“危大于机”;但对我国企业来说,是“机大于危”,是民族企业强筋壮骨,成长为世界级企业的天赐良机——至少有五个充分的理由支撑这个观点。 

      一是跨国企业掀起的全球裁员浪潮,给我国企业提供经营、管理、经营、技术、品牌、营销等方面急需的优秀人才。人才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由于各种原因,在这次金融风暴中,被企业裁掉的员工并不是企业里面表现最差的,甚至很多顶尖人才,都在这股全球裁员浪潮中,或被裁掉,或自动离职,例如诺基亚西门子公司中国董事长何庆源,摩托罗拉总公司副总经理任伟光等。即使放眼全球,他们都是企业经营管理中出类拔萃的高手。在被跨国企业裁掉的员工中,在岗位上独挡一面的管理、技术、经营人才多不胜数,这为我国企业提供了丰富的国际化人才资源,为我国企业招贤纳才提供了更宽广更有价值更多样化的选择。 

      二是金融风暴的一个直接结果,就是造成跨国企业调整产品战略,放弃无利可图的中低端市场,固守高端市场,这为我国企业开疆拓土提供广阔的市场机会。由于金融风暴导致消费者购买力下降,产品价格下降成为大势所趋。但成本偏高的跨国企业为追逐利润,不得不收缩产品线,主要精力转向主要利润来源的高档产品市场,他们让出来的中低端市场成为我国企业纷纷“亮剑”的舞台。中低端市场本来就是我国企业纵马驰骋的舞台,残酷价格战正是我国企业的生存利器,他们在中低端市场上具有无与伦比的生存能力。所以,金融风暴正是我国企业扩大市场占有率,重新进行行业洗牌战的千载难逢的机会。例如伊莱克斯以前在中国市场高中低端产品都有,但现在正在收缩产品战线,向高端产品领域退缩。这些跨国巨头们让出来的市场,正是给我国家电企业渴望抢占的阵地。 

      三是相对于受到金融风暴强烈冲撞的世界其他地方,中国是一个相对稳定安全的避风港,受到金融风暴的冲击比较小。在这次金融风暴中,虽然以出口型为导向的我国企业深受打击,但由于政府投资四万亿元人民币拉动内需,刺激经济的政策及时出台,为我国企业筑起一道减免金融风暴冲击的防火墙。这次金融风暴是我国出口型企业转向国内市场,打造自己品牌的绝佳时机。单纯地为其他跨国企业做代工和出口,正是我国企业由来已久的软肋,这次金融风暴或将彻底帮助我国企业改变这种不利于长远发展的局面,在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实现振兴。其实,越是民族的,才越是世界的。企业也一样,如果不能在中国本地落地生根,走向世界就只是一句空话。 

      四是金融风暴势必掀起新一轮企业并购浪潮,这既给有实力的中国企业收购其他跨国企业提供了机会,又为中国企业壮大自己,赶超跨国对手赢得了时间。目前,我国企业收购其他跨国企业,有一些已经在酝酿中了。而松下电器收购三洋,这样两个“巨无霸”在文化上的磨合和融合无疑需要相当长一段时间,这就牵制了他们相当大的人力财力精力。顾此必失彼,他们整合的时间正是我国家电企业奋起直追的好时候。 

      五是金融风暴势必导致产品价格下调,这就意味着企业的利润空间不断下降,所以,价格战势必再度成为金融复苏之前的基本竞争模式。对于我国企业来说,价格战正是他们的长处。为应对金融风暴和更加残酷的市场环境,我国企业必然千方百计地节省成本,修炼内功,以增强自身抵御风险的能力,增强自己的竞争力。所以,金融风暴对我国企业的生存能力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提升。 

      或许这次金融风暴恢复元气需要两三年甚至更长时间。但风平浪静之后,或许我们惊喜地发现,世界经济版图正在改变模样,而中国已经出现足以抗衡壳牌、惠普和诺基亚们的民族企业。

    阅读全文
  • 带有意大利血统的奥地利设计师Patrick Rampelotto展示了他最新的作品。


    Rino

    Rino看起来仅仅是墙面上的一组球形装饰品,实际上它却可以当作衣架使用。


    Synergie

    Synergie是用人工吹制玻璃制成的灯具。

    阅读全文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