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危机沟通的九个原则
详细内容

危机沟通的九个原则

时间:2009-01-16     人气:1075     来源:中华品牌管理网     作者:
概述:    沟通是化解危机最重要的工具,贯穿在危机管理的每一环节。无论事前的危机预防,事中的危机管理还是事后的恢复管理,都离不开沟通。放弃沟通,危机管理就无从进行;沟通不善,组织就会在危机的泥潭里越陷越深。因此,沟......

    沟通是化解危机最重要的工具,贯穿在危机管理的每一环节。无论事前的危机预防,事中的危机管理还是事后的恢复管理,都离不开沟通。放弃沟通,危机管理就无从进行;沟通不善,组织就会在危机的泥潭里越陷越深。因此,沟通管理是危机管理的核心,笔者在多年的危机管理咨询与培训的基础上总结出危机沟通应遵循以下原则。

  未雨绸缪。

  环境变得日益复杂,只有未雨绸缪才能有条不紊、自信沉着地应对无处不在、随时出现的危机。笔者曾经服务的多家企业就是因为没有准备、没有危机管理预案从而使企业在危机来临手无足措、惊慌万分,只有一整套危机预防系统及危机管理方案才能做到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及时沟通。

  危机发生后,组织应第一时间与媒体和公众进行沟通。时间是最宝贵的,企业应该在最短的时间内与利益相关着进行沟通。危机发生后,公众急需要组织发出声音、了解事情的真相,及时沟通能够展示组织良好的负责任的形象同时也能够很好的避免谣言的产生,多个案例表明谣言产生的原因是组织没有及时发出声音。

  主动沟通。

  危机发生后,组织应该主动点披露信息、主动道歉、主动赔偿,越主动越能获得消费者的认同和公众的接受。越被动发出的信息越不能让人信服,越值得怀疑。

  适度沟通。

  主动沟通的同时应该避免“沟通过度”。不要包揽不属于自己的问题;不要口无遮拦引火上身,也不要随便污蔑同行,也不要自爆猛料,这样做只会使危机升级,向你不可控的方向发展。

  有效沟通。

  沟通要想有效果必须遵循两个原则:一是要使用有效语言,要使用你沟通对象能够理解的、听得懂语言,不要使用专业术语和行业用语;二是要么不说,说到的必须做到,笔者曾服务的多家企业在危机开始时承诺过度,而后发现根本做不到或者说做到的成本太高从而没有实现,企业又陷入信任危机。

  一个声音。

  一个组织只能发出一个声音,危机发生后,无论是最高层领导还是最底层员工都要发出同样的声音,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声音也要一致,否则公众就会认为你不可信。因此危机发生后,要指定特定的新闻发言人与媒体、公众进行沟通,也要对所有的员工进行适当的培训,告知事实的真相,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员工协助你渡过难关。

  运用第三方。

  危机发生后,自己说自己往往是不可信的,要依靠独立的第三方也就是权威人士和意见领袖为你说话。你说一百句话的效果不如他们说一两句话的效果,因为他们有影响力和可信度,危机发生后,公众更相信他们。

  合作不对抗。

  遵循友善沟通的原则,不要与任何利益相关者对抗特别是媒体。危机出现后,要与媒体合作要与媒体进行很好的沟通。对抗只会使危机升级,使危机的影响面更大。

  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就是坚持公众利益至上,尊重人的的“价值”。善于倾听、换位思考、尊重感受、态度先行,在适当时期表达你的爱心和同情心就能获得公众的理解与支持。

(声明:凡转载文章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      想当初,2007年的时候,华尔街经历了有史以来的最大一次奖金盛宴,就是连保安的薪水都三倍于巴菲特的10万年薪,可当时有谁会料想到仅仅过去半年时间,华尔街会轰然倒地,从而引发的经济危机。

      金融海啸迅速席卷着全球,也极大冲击了中国企业。 

      诸多中小企业,特别是制造型的中小企业破产倒闭,有些地方甚至出现倒闭潮,企业经营进入寒冬。可是,许多中小企业尚没有完全醒悟过来,面对寒冷的冬天,他们无所适从,错误地选择了冬眠,侥幸希望度过难关。

      蓝哥智洋国际行销顾问机构专家指出,我们这些众多的无名中小企业往往由于自己的产品或品牌缺乏一定的知名度,很想突破时有的局限,但苦于不知道如何寻找出路,或者缺乏完善的操作层面技术,与大企业大品牌的竞争,总感觉自己自己底气不足,认为无法与之相抗衡,这实际是缺乏长期的战略规划,一味追求短期利益的满足的思想在作祟,严重束缚了企业的发展。

      著名品牌营销专家于斐先生为此提醒广大的中小企业,其实要在激烈的消费品市场上争得一席之地,确实有一定的难度,但也不是不可能,一些中小企业不甘于现状,在企业暂时没有强大的媒体推广能力下,准确定位、合理布局,先从渠道的规划做起,集中全部的精力,扎扎实实地从一个网点到一个城市,再由一个城市到一个区域,由一个两个区域,再图谋整个大市场,从而逐步建立起属于自己的销售领地,许多现在响当当的巨无霸大都经历了这样的发展历程,可见,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战略战术在企业的发展初期是一个比较现实的明智之举。

      于斐先生指出,中小企业只有通过调整自身的结构特点,重新定位;根据自身的创新与努力;运用一切有效资源成为引导本地区产业中的主导型企业,寻找到在行业生态系统中的位置;通过对外的市场拓展、品牌塑造,建立起具有市场影响力和产业链号召力的优势品牌,完成自身在新的行业生态系统中的价值收益,以此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当然,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依靠自己的能力创建强势品牌,搭建自主生态系统,注定是一条最为艰辛的出路,但也注定是一条价值最大化的出路。

      寒冬来临,中小企业切勿抱着观望等待的心态休眠,那样只会陷入被动挨打,离希望越来越远,离死亡越来越近的状态。

      因此,中小企业可以趁着寒冬整理业务、炼好内功,因为大家平时忙于扩张,往往会有许多漏洞的疏忽,这反而是一个好机会,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能够强大自己、越是困难越要把服务做好。这个时候静下心来做长跑的准备,中小企业应该利用这个机会进行修养生息,做业务资源的整合,提升内部管理,修炼企业的内部管理机制与企业文化,把优质服务当作企业竞争力。当春天来临的时候,就能加足马力更快地冲刺了。 

      于斐先生说:冬天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没有准备!可怕的是我们不知道它有多长,多寒冷!机会面前人人平等,而灾难面前更是人人平等!谁的准备越充分,谁就越有机会生存下去。

      企业都在过冬,即使冬天变的更冷,生意还是得做,哪怕很艰难订单还是要接。条条大路通罗马,只有放弃休眠等待的错误,企业就可以活下去而且活得更好。

    阅读全文
  •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以外销为主的广东等沿海家具企业也开始转向,抢滩内陆市场。日前,“西部高峰论坛”在重庆举行,来自广东等地的30多家知名家具品牌老总、行业专家及200余经销商代表齐聚重庆,开创了广东、重庆两地家具品牌“抱团取暖共御严寒”的合作新局面。

      据了解,本次论坛的背景在于,金融危机的影响深刻:原材料涨价和市场销售压力日增,出口退税一降再降,美国次贷危机加重等等,都让家具业压力重重。

      因此,不少曾经专注于外销的中国家具企业开始放眼于国内市场,积极主动地打开内销渠道,为企业未来的转型打下良好的基础。“西南地区的市场潜力越来越被行业看好。”广东省家具商会秘书长蒋德辉表示。

      目前,已经有不少广东家具品牌借助家具大卖场成功地打入重庆市场,如楷模、中信、皇朝、斯帝罗兰、玉庭、前进等。但长期以来广东家具业低调和单兵作战的作风,使部分品牌在开拓国内市场时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基于此,广东省家具商会组织了此次活动,进一步深入发掘广东家具所具有的“原创”和“品质”特色,并将此类品牌家具更多地介绍给重庆乃至西部消费者。

      重庆市政府商贸流通专家郑隆敏更指出,当广东家具因为全球经济不景气而开拓国内市场时,家具大卖场的“桥梁”作用显得更为重要,它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实现东部产业向西部产业的梯度转移,并联手这些企业或品牌,实现共同做大市场。

    阅读全文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