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计师的创作力--"那是相当的高"
详细内容

设计师的创作力--"那是相当的高"

时间:2008-08-30     人气:1357     来源:NET|DXZM     作者:
概述: ......

(声明:凡转载文章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   为什么是节日营销

         顾名思义,节日营销就是指在节日期间,利用消费者的节日消费心理,综合运用广告、公演、现场售卖等营销手段,进行的产品、品牌的推介活动,旨在提高产品的销售力,提升品牌形象。归属上,它是整个营销规划的一部分,而不是短期的售卖活动,对于一些节日消费类产品来说,节日营销的意义显得更为重要。 

         一年的节令可分成四类。一是法定假日类 :元旦、春节、三八节、五一节、六一节、教师节、八一节、国庆节等。二是非法定假日类:端午节、情人节、清明节、母亲节、父亲节、中秋节、元宵节、复活节、圣诞节等。三是民俗时令类:夏至、冬至、立冬、腊八等。四是商家自定假日类:店庆日、服装节、风筝节、美食节等。当然产品不同,节日的重要性也不同,比如元宵节绝对是汤圆的专利。 

         为什么要进行节日营销 

         节日消费心理的特点决定了不同平常的节日售卖形式,对于新品牌的推广,更是给消费者亲密接触的绝佳良机。对于大卖场而言,顾客直接选购产品的终端,在节日期间更是值得期待,感觉消费时代的来临,使消费者的购买习惯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从上个世纪90年代的重视商品性价比到今天同质化时代的感觉消费,消费者越来越随“心”所欲,而商家精心营造的随“心”所欲售卖氛围,就会使消费者不自觉地“跟着感觉走”,实现目标销售。 

         对于快速消费品来说,节假日的销售也有着重要意义,我国目前的节假日为114天,几乎占到全年的1/3,而“五一”、“十一”黄金周所体现的市场价值更是足以堪道,据上海的一家大卖场统计,“黄金双周”期间的销售几乎占到全年销售的40%。那么节假期间如何吸引消费者有限的注意力,把握节日消费市场的热点和需求变化趋势,做大做活节日市场?我所在的企业以生产水饺、汤圆、粽子等传统中式食品为主,其超过一半以上的销量是在节日前后进行销售的,因此在实践中积累了深厚的节日营销经验,经过悉心整理,总结出以下规则,与大家分享。 

         策略一:出位创意 烘托节日氛围  

         节日是动感的日子,欢乐的日子,捕捉人们的节日消费心理,寓动于乐,寓乐于销,制造热点,最终实现节日营销。针对不同节日,塑造不同鲜明活动主题,把最多顾客吸引到自己的柜台前,营造现场气氛,实现节日销售目的。如去年端午节,我们在卖场把超市的端头设计成龙舟的形状,龙舟上既可摆放XX真空粽子,又可摆放宣传端午的物料,在现场营造出一个浓厚的端午节气氛,而赠送香包,开展端午文化大赛的民俗表演更增强了节日热闹氛围,激发了众多消费者主动参与活动的意识。  

         策略二:文化营销 传达品牌内涵  

         文化营销,嫁接节日的文化氛围,开展针对性的文化营销。充分挖掘和利用节日的文化内涵,并与自身经营理念和企业文化结合起来,不仅可以吸引众多的消费者,在给消费者艺术享受的同时,也能带来良好的市场效益,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比如情人节,我们在卖场开展的“情侣过三关”和“汤圆代表我的心” 智力闯关活动,就很好的洋为中用,不仅增加了我们XX汤圆的文化外延,还通过活动传达出情人节的浪漫与温馨,而且,平时两人之间羞于表达的想法也可以借此表达,也丰富了节日内涵。在去年中秋节,我们通过举办“幸福一家人家庭厨艺大赛”,就成功的演绎了浓烈淳厚的传统亲情文化,在团圆欢聚的亲情中营造出良好的购物环境,也不失时机的把我们的XX品牌内涵传达的惟妙惟肖。其它如灯谜擂台赛、地方民俗文化展示等已成为商家吸引消费者“眼球”屡试不爽的妙招。

         策略三:互动营销 增强品牌亲和力 

         生活水平的提高使消费者的需求开始由从大众消费逐渐向个性消费转变,定制营销和个性服务成为新的需求热点,商家如能把握好这一趋势,做活节日市场也就不是难事了。去年端午期间,我们在长沙开展的“来料加工——教你包XX粽子”就颇受消费者亲睐,我们的女工展示的包粽子绝活让那些都市里的家庭主妇看得啧啧称赞,现场的销售也是一片火爆。而卖场,更是节日营销的主角,深圳沃尔玛曾开辟先例,让顾客自己设计礼篮或提供不同型号的礼篮,由顾客挑选礼品,不限数量、品种、金额,既可迎合不同的消费需求,又可充分掌握价格尺度。此法一经推出便受到消费者的欢迎,不仅大大增加了生鲜部的利润,也促进了其它部门的销售。

    阅读全文
  •    [提要]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如何达到社会与环境、生产与生态的协调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使家具、家居用品设计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需要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奋斗。  

    近年来关于环保、可持续设计、科学发展观的讨论不绝于耳。早在香港公共传播媒体热播的政府公共宣传片——“不用胶袋,我懂得做”早已深入港人人心。2008年无疑是一个强调环保的年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要我们一代代人进行下去。使国家天更蓝,水更绿…”在2008年人大开幕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温家宝总理如事说;2008年无疑是强调节能、环保、提倡国家可持续发展的一年。从倡导绿色奥 运的北京奥 运会,再到二零零八年六月一日实施的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无疑一次次给人以这样强烈的信息。在家居、家具行业,我们不禁要问:可持续设计到底离我们还有多远?

    1 可持续性设计

    在工业生产领域,有很多人认为可持续发展就是简单的运用回收利用的材料,或者用环保的材料来生产和制造产品。我认为这种想法是片面的。即使是在科技发达的现在,建筑师和工业设计师开始使用循环材料或可持续利用的材料,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是在做表面文章。因为大部分人的出发点是选什么材料看上去好看,什么材料容易买到,而且能买得起。早在英国特许设计师协会主席法兰克﹒彼得先生(Mr.Frank Peters)来广州美术学院讲座时曾提到设计师需要不断给企业创造价值、不断通过以“讲故事”的方式帮助企业赚钱。诚然,社会的进步的确需要企业不断的推陈出新生产制造新产品,然而,但当问及如何在“讲故事”帮企业赚钱与保持社会可持续发展之间找寻平衡点时,彼得先生思索了好一阵子,回答“只有靠有效的市场调研,和专业分析……”之类笼统话语。

    关于“讲故事”赚钱的例子,美术学院的冯树老师在讲座中曾提到:广州本田雅阁(Accord)2005款和2006款的最大不同点。在汽车整体形态、前脸、内饰等无变化的前提下,明眼人发现大最大的区别莫过于汽车尾灯的改变而已。这种依靠改变外观“讲故事”的方式无疑在潜移默化的告诉人们:2005款在样式上已经过时和淘汰了,快来买2006款吧。显然,这种同样的事情还频频发生在我们周边其他领域的产品。比如更换时间更频密的手机、数码相机、Mp3……

    也许有的生产方式强调生产过程中使用了可回收的材料,这种说辞在主观愿望上是好的,但实际操作中却并非如此。事实上,正如我们所看到的,大多数的回收都是一种降级循环,这种回收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降低材料的品质。例如,用于制造汽车的高品质钢材具有高碳,高强度抗拉的特点,但是在回收利用中这些钢材与汽车的其他部件一起被熔化,其中包括汽车电缆,和汽车表面的油漆和塑料。而这些材质不可避免的降低了回收利用后钢材的品质。因为即便一辆汽车在设计之初已经考虑到了今后的回收拆解,但上述高品质的钢材在回收利用中也不可能做到封闭式的循环利用。我们的工业基础,其根本的思维方式是直线型的,只关注生产产品,并将其快速、廉价地送到消费者的手里,而对于其他的事情却没有太多地考虑和思考。

    由于我们不难发现真正意义的可持续设计,应该是生产方从自然界获取加工材料,并能通过安全的设计使材料在自身的循环系统中完全封闭的持续循环利用;或者产品完全由生物降解的物质构成,废弃后能安全的被自然界充分降解,并为自然界的生物圈提供养分。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所限,目前在社会上强调的可持续设计我们理解为“相对可持续设计”。

    2  家具设计中的可持续循环经济观

    提到家具设计,很自然会联想到人以及使用与居住环境。

    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钱易院长曾提及:由于中国工业化的高速发展,伴随而来的就是急速的城市化以及大量的人口流动问题,预计未来每年从中国西部流入东南部城市的人口约有1800-2000万之多。到了2025年,中国将有60%的土地成为城市,城市的人口将达到9亿之多。过速的人口流动和城市化将为中国造成极大的社会资源的负担及环境保护问题。

    由于学习及工作的缘故,我在深圳居住生活了不长不短的九年多时间。深圳是一个非常特别的城市。从人口结构上说,人口平均年龄相对很年轻,外来人口与户籍常住人口的比例严重失衡。众多的外来务工人员大多为了自己的生计和人生的理想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来到深圳谋求发展。这个偏远的渔村城市虽然历尽多次市政规划,但其迅猛发展的态势大大超乎了人们的预想,尴尬的“城中村”现象出现了。因为相对低廉的房租以及地处市区相对便利的交通,在“城中村”内聚集着大量的流动人口。据深圳市《关于城中村改造的调研报告》报道:目前深圳共有以行政村为单位的城中村241个,其中特区内城中村91个,特区外城中村150个。以自然村落为单位的城中村和旧村则更多,共计2000余个。总土地面积43.9平方公里,居住人口215万,其中原住居民35.8万人。2005年深圳市政府的《城市暂住人员住房问题研究》显示:有48.7%暂住民住在城中村中。在城中村居住的人员不仅仅有外来农民工,大量初来深圳的城市白领阶层也居住在城中村内。

    出于各种原因,加之人员本身的不确定性,居住在握手楼内的居民,流动性是相当大的。每一个理由都可能令他们搬一次家:更换了工作,需要离上班地点更近的出租房居住、有租金相对高的出租房搬到租金相对低廉的出租房……然而,每当他们搬入一次新的住所,他们几乎都会面临一个同样的状况:新的出租屋、房间一般空空如也,一切得从家徒四壁开始。每搬家一次,很多旧家具将会被转手或丢弃,很多家居用品也被扔弃。待到了新的住处,上述物品又是一次新的大更换或轮换…无形中,看似顺理成章的“丢弃­­—买入”过程,资源却不断浪费了,更多的垃圾产生了。在深圳的城中村周边,都会有很多杂货店、二手店,其中很多不乏二手家具店。由此也带动了相关的配套服务,例如搬家公司。

    从家具、家居用品行业的角度,如何面对如此大的一个特有的消费群体开发市场,我认为值得探讨。上述这种现象绝非仅仅出现在深圳,在全国各大型城市,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区域都普遍存在。对于一名外来务工人员而言,出租屋的房间里需要有一些必须的生活家具,家具需要轻便、良好的可移动性和良好的拆装性。至于材料的可回收再利用(并非之前提及的降级回收),是值得生产厂家思考的问题。其实在丢弃的家具中,有些器件大多完好,有些材料完全可以再利用。

    我们可以借鉴在相对可持续设计做得比较好的企业——Herman Miller。该公司的AERON座椅充分考虑到了节约资源、持久耐用,可修理,便于拆卸和循环再利用的特点,可以给我们这方面很好的借鉴。这款座椅,高达94%的成分可以在其使用期结束后循环使用。其使用的材料中,62%的成分是循环使用的。其中41%为消费后循环使用成分,21%为消费前循环使用成分。而且AERON座椅还拥有Herman Miller公司12年的全面质保。产品在考虑耐用设计的同时,厂家也开始为再生产、再回收利用做好了准备。只当我们开始设计的时候就具备这样的理念:将产品的使用寿命(产品生命周期)、便利性、美观性与材料的回收利用问题一起通盘考虑,我们的创新历程才可以说真正开始。放下“生产―废弃”的陈旧模式和由它所衍生的固执的生态效率理念吧。让我们进入可持续设计的新思维。

    3 设计还是服务

    欧洲正在兴起一种新的革命,一场用设计智能重新思考现代商业社会的生活方式,正在改变甚至颠覆我们传统的消费观念,寻求以最低程度的资源消耗与循环利用来创造商品与服务的设计变革正在兴起。其中的例子不乏在欧洲流行的提供自行车、汽车租赁的服务站…

    类似相关租赁的服务已经在中国推广,例如北京现在推行的单车租赁业务将覆盖三条地铁线。公共单车不仅可以解决市民短距离高效出行的问题,还可为环保做贡献。根据环保部门提供的数据,一辆汽车行驶时间每减少一小时,就可少排19.5千克的一氧化碳。

    承上,一种彻底的、而又能顾及全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工业设计的创新,便是开展的以“服务”为主导的后工业经济模式,即所谓的以“服务”为主导型的经济创新。是以非物质性的“服务”来减轻对物质产品的需求。在设计学术上,这种崭新的系统可被称为“可持续的产品服务系统”(Sustainable Product-Service System)或称其为“生态服务”(Eco-Service)。这种策略设计概念的主要技术内容,可有效的改变现有市场经济物化的运作模式和惯性的消费行为,在创造新商业契机的同时,又能减低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作为家具行业的参照,在深圳各个住户小区内兴起的亲子中心可以看作是一个例子。那里集中了现在市场上流行的潮流玩具,各年龄段各类型的玩具都可以选择。工作人员或是家长还可以与孩子一同参与。小孩子的口味是时刻变化的,在商场花高价钱买回来的玩具,在玩耍一定时间后,儿童很容易没有新鲜感觉而产生厌倦,而家长们市场抱怨买回来的玩具小孩子有时不是很爱惜,时常因为非恶意的操作而损坏。由此造成了家长不愿给小孩子买玩具,而小孩子又很想玩玩具的尴尬。亲子中心提供了玩具租赁的服务,家长只需要花一定数额的钱来租玩具给小孩子玩耍,这样一来就能做到常换常新。同时在租赁的过程中也可以教会小朋友养成爱惜玩具、善待物品的好习惯。不过这种服务体系在可持续模式下也并非尽善尽美,缺少了上游供应链的支持,下游的服务体系还是显得薄弱、无力。让我们假设上游玩具生产厂商能与社区的亲子中心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由上游厂家提供具有真正意义的环保材料的玩具给亲子中心,亲子中心出资购入新款产品的同时再适时提供旧款的玩具给上游厂家回收更新,厂家提供一定的回收折旧费用回馈给亲子中心。如此以来,一个封闭的可持续性循环开始了。

    在家具、家居行业,建立以提供服务体系为依托的可持续设计能否成为今后一种重要的竞争力呢?

    4 结语

    诚然,要生产完全可被自然界降解材料的产品也需要厂家技术研发的不断投入。而推行一个新的消费性概念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经过艰难的摸索和文化与人们生活形态长久磨合。或许,正是因为目前我们生活的世界物质丰裕人们对物质的消费才会无所顾忌,没有危机意识。在此,我想借用Cradle to cradle 中我感触颇深的一段话:地球上的蚂蚁聚集在一起,比全人类聚集在一起的体积都要大。蚂蚁在地球上异常辛苦的工作了已经数万年时间,他们的生产力滋养着动植物和土壤。但是人类的工业文明的极大丰富也只不过上百年的历史,却给地球上几乎每一个生态系统都带来了危害。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如何达到社会与环境、生产与生态的协调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使家具、家居用品设计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需要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奋斗。

    阅读全文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