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门行业六大趋势扑面而来,这些变化正在发生!
受多家头部品牌的带动,木门行业正进入一个新阶段。
这是一块广阔的舞台,据华创证券的分析,2019年木门市场规模接近1500亿元,2020到2022年的需求总量预计超1523亿元、1568亿元、1614亿元。
而另有统计认为,木门行业的体量早已超过2000亿元。
受存量房翻新装修、精装配套升级等需求推动,以及头部效应显现,木门主力品牌的增长空间依然较大,梦天家居就是颇为典型的案例,2021年营收实现了23.9%的增长。
与此同时,一些新趋势正在发生,体现为市场集中度提高、抗菌静音功能迭代、线上线下融合的渠道结构调整、门墙柜一体化的业态转型等,预计将影响产业的下一个十年。
一、竞争趋势:头部品牌效应显现、市场集中度提高
木门行业已进入极为激烈的竞争阶段,大品牌格局基本成形,前几强所占份额稳步提升,未来市场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
可以清晰地看到,受原材料成本上升、环保监管力度增加、渠道能力较弱,以及获客优势不足等因素影响,越来越多的中小木门企业正逐渐出局。
未来的一二线城市,基本没有中小品牌的表现舞台,大部分都会退到四五线县市与乡镇。
而龙头企业凭借自动化程度高、规模化生产、成本控制、强大的品牌影响力与销售网络覆盖等多方面优势,将实现持续扩张,挤压中小品牌的生存空间,进一步提高市场集中度。
竞争手段同样发生了变化,由价格竞争走向顾客价值竞争、品牌粘性的竞争;从产品的丰富度竞争走向高颜值的设计、整体方案竞争;从优势渠道的角逐走向多渠道、全渠道的交锋,战场在各个环节摆开。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竞争变化是,木门业务之间的厮杀,正在向门墙柜一体化的赛道转移。
仅仅做强木门,或许已不足以称雄,而同时拿下门墙柜,更能坐稳龙头交椅。
二、产品趋势:水漆、抗菌、静音、高颜值、智能
产品始终是趋势的主线,木门进化的大趋势可以用几组关键词形容:水漆、抗菌、静音、净醛、高颜值、智能,这些产品所受到了关注明显增加。
受消费者的健康家居意识大觉醒,使得高环保标准的木门受到认可,甚至成为准入门槛,其中,水漆、免漆等产品所占份额稳步提升。
主打水漆优势的品牌至少包括梦天、大自然、美心、江山欧派等,一些跨界进入木门赛道的企业里,也有多家品牌突出水漆卖点,比如百得胜。
尤其是梦天家居,早在2014年时,就着手研究水性漆涂装技术,经过测试、调研与改善,到2017年时破茧成蝶,水性漆木门成功上市,并在此基础上全面完成“油改水”布局。
随后,梦天家居正式发布“水漆木门、即装即住”产品战略,并用几年时间成长为新品类里的代表性力量。市场对此给出了积极回应,据公开信息,梦天水漆产品仅用了7个月时间,就服务超过10万家庭。
免漆木门也受到了重视,比如3D就全力突出无漆优势,强调更适合0-6岁儿童的家庭。净醛功能是木门健康化的典型趋势,比如霍尔茨,深挖木门的功能属性,声称可以去甲醛。
TATA对静音门付诸了长期努力,从2012年的45度斜口软磁吸静音门,到后来的主动降噪静音门;从平折门、推转门到暖芯门、防火门、一门两色入户门等,长期聚焦降噪静音,不断迭代产品。
三、渠道趋势:线上线下融合、零售+工程双赛道并行
长期以来,木门的销售渠道较为稳定,零售、工程各有千秋,并且不同渠道里跑出了有代表性的企业,比如零售赛道的梦天、TATA等;工程赛道里的江山欧派、千川等。
其中零售方向上,又形成了以门店、小区、设计师、装修公司、电商等为主的渠道结构。
此前较长时间里,企业的精力往往集中于优势渠道。正在发生的变化是,全渠道布局成为木门企业的共识,并表现为四种特征:
零售+工程双赛道并行;线上线下融合;线上全渠道开发;装修公司、电商、门店、小区、工长、设计师、老客户转介绍等多通道并行。
除了工厂看准了全渠道契机,一些较大的经销商也在重塑渠道竞争力,实施线上线下的协同作战,构建多通道的大棋。
渠道趋势变革的背后,两大现象值得注意:
一是存量房翻新装修、老旧木门换新两大块需求,已是木门零售的必争之地,包括小区营销、装修公司渠道等,变得更加重要。
二是重点城市的新房交付里,精装房占比已超30%,三四线城市正紧跟而上,无疑,以房地产工程项目为主的渠道依然扮演主赛道的角色。
只不过,受房地产市场下滑、多家房企遭遇困境等因素影响,木门企业在选择合作方时需要慎之有慎。
四、业态趋势:单品类破局、门墙柜一体化
经过多年积累,部分企业已在木门领域站稳脚根,并实现了10亿级甚至20亿级的营收。
下一步怎么走?两种趋势已浮出水面:
其一,继续做强木门,在市场集中度上升的浪潮中抢占更大份额。
其二,巩固木门竞争优势,同时实施品类延伸,抢占门墙柜一体化的先机。
据大材研究的观察,目前至少已有梦天、展志天华、圣象、尚品本色、金迪等多家木门企业,制定了较为清晰的门墙柜一体化战略,并从渠道布局、终端改造升级、团队能力重塑等多角度入手,促动新业态的成熟。
以梦天家居为例,近两年付出全力打通门墙柜业务,2021年墙板营收同比增长33.38%、柜类同比增长27.77%,这组数据一定程度上反映新业态取得了较大的成功。
业绩的背后,则是梦天家居付出的多种探索与长期努力,仅是2021年里,围绕门墙柜一体化就有多项经营动作,包括:
配套云设计2.0、云店等数字化工具,帮助经销商解决门墙柜一体化设计问题,提升交付质量;
支持经销商培养深化设计师、安装工程师、木作美容师三大技能工,赋能门墙柜一体化的人才基础;
借助木作家居美学大师汇等活动,拓宽设计师资源,助力新业态的落地。
此外,还有一些经营木门的企业,探索了其他业态转型,比如霍尔茨,切入定制家具、墙板、地板等品类。
而三峰家居,更是展开了整家定制的行动,套餐涉及木门、橱柜、墙板、地板、衣柜等。
五、终端趋势:场景化、智慧化
从产品的展陈式销售,到家居场景化销售,木门行业面临新一轮终端改造升级,具体变化至少表现在两个方向上:智慧门店与场景门店。
智慧门店的基本做法是,引进3D云设计工具、云货架、VR、大屏、数字化管理工具、数字化营销工具等,提升购物体验,并改进经营效率。
以3D云设计为例,可以根据户型图与客户需求,围绕木门产品或者门墙柜一体化提供设计方案,实现所见即所得的效果,帮助买家获得更佳体验。
数字化管理工具的使用,可以进一步提供经营效率,比如客户管理,用于建立客户档案,做到面向每一位客户的精细化服务。
用户裂变工具的使用,可助力收集新客户线索;门店管理类工具,则支持生成经营概况表,一目了然每天的业绩情况,方便发现问题。
场景式门店是另一种大转型,推动力来自于门墙柜一体化业务的快速发展。
这种以家居空间为主题的成套方案,对门店的体验要求较高,需要跳出纯粹的产品陈列,提供更多客餐卧阳厨卫等样板间,方便客户感受一体化方案的价值。
少部分零售业务较强的品牌,正在大幅度转型,典型如梦天家居,近两年就在促成木门专卖店向木作旗舰店转型。
六、运营趋势:对接资本市场、职业经理人团队成型
具体到企业的经营管理,木门行业的新变化已席卷而来,比如主动对接资本市场,完成主板上市;管理团队的激励机制进一步成熟,力度加大;职业经理人团队走向成熟。
尤其是上市的趋势明显,当前的木门行业里,江山欧派、梦天家居已完成上市,而身后还跟着几家颇有实力的木门企业,预计正在筹备。
从竞争走向来看,要想在未来的角逐中立于不败之地,借助上市获得更强的品牌背书,甚至融资能力,无疑是颇具前瞻性的选择,木门行业亦不例外。
充满变数的市场环境里,发现并把握趋势,有助于我们在不确定中看准航向。
在趋势的大潮中,勇于逐浪而起的创新者们,总有更大的机会成为王者。从现在出发,木门行业的新十年里,必将有勇于探索的破局者们,点燃这片舞台上的浩瀚梦想。
文章来源:大材研究
但如果说这几年是“智能家居”的爆发年,则是对,也不对。虽然在不同的智能家居赛道里诞生了不少初创公司,但智能家居的整体渗透率其实仍有待提升,特别是全屋智能的普及,离这个“爆发期”,到底还有多远?
智能家居从幻想变成现实
智能家居的概念由来已久,多年前的科幻小说、电影里,早已不乏类似的场景:大门有语音锁,室内灯光温度等均可通过语音沟通,可以和智能家电做语音沟通……那也许是物联网的雏形。
多年以后,这些场景早已不再陌生,并成为了不少人的生活日常。从概念上来看,智能家居是指以住宅为主体,综合利用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使家居设备具有集中管理、远程控制、互联互通、自主学习等功能。
而智能家居的诞生及演变,则与国内的家电消费环境大有关系。首先,这与国内经济环境的持续发展有关。
过去20多年以来,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升,开始追求品质生活,但随着人均收入的提升,人均工作时长也在增加,而智能家居的诞生,其实是将消费者从家务的牢笼中适当解放出来。
其次,随着电视、冰箱、空调等白电逐渐完成市场普及之后,国内家电市场近年的市场增速已经放缓,家电市场已从“增量市场”走向“存量市场”,家电厂商也必然需要寻找新的市场增长点,而智能家居,便是近年市场的新增点了。
最后,智能家居的出现,也跟科技行业的整体发展有关,唯有技术发展到了一定程度,原本存在于科幻电影中的畅想,才得以成为现实。
近年来,智能家居市场的发展规模可谓日益壮大,数据显示,2016-2020年我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由2608.5亿元增至5144.7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8.51%,并有机会在2022年达到6515.6亿元的规模。
与此同时,近年我国智能家居出货量也在快速增长,未来,中国将会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家居市场消费国,占据全球50%-60%的智能家居市场消费份额,利润占据全球20%-30%的市场份额。
而从细分品类来看,当前智能家居市场主要覆盖了六大领域,包括能家电、智能安防、智能影音、智能链接控制、智能感光、智能能源管理。其中,智能家电、智能安防、智能影音三大细分品类的市场规模更大、渗透率也更高。
对比来看,以上三者跟其它智能家居品类的渗透率差距也比较大,这也意味着智能家居当前仍处于一个“碎片化”的发展阶段,不同品类的智能产品仍在“单打独斗”。
智能家居的“终极形态”
由此可见,虽然近年智能家居市场似乎“热度不减”,诸如扫地机器人、智能音箱、智能门锁等单品也曾一度火热,但它们离智能家居的“终极形态”仍旧有不少距离。
所谓的“终极形态”,应该是一个能够“懂消费者”的智能家居,系统可以通过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来更好理解用户行为,搭建用户画像,让智能家居系统不是“被动”完成指令,而是“自动”为用户创造舒适的居住环境。
但在当前来看,国内的智能家居仍处于从1.0单品智能向2.0全屋智能的过渡阶段,我们在物联网技术加持下,让家居设备与住宅环境得以形成一个整体,但离3.0人工智能技术下的“主动式服务”还有一段距离。
除了技术原因之外,过往智能家居的发展更多是“被动发展”,也是造成当前各品类难以融合的原因之一。
正因为智能家居的发展极具潜力,各大厂商便迫不及待想要抢占各种物联网的入口,它们对智能家居的企图更多在于打造中心化生态,建立封闭利益,而非用户诉求,这导致很多智能产品在用户生活中沦为鸡肋。
比如用户购买了A品牌的智能音箱,但想要通过这款音箱控制B品牌的智能空调、窗帘等,则难以成立,不同品牌产品都有自己的APP和生态,想要互通互融并不容易。
另外,智能家居行业得以迅速普及,某种程度上是得益于地产行业的红利,在各大地产集团的全屋智能战略下,智能家居才能高调入户,当中不同品牌、品类的智能家居又互相切割,对互融也造成了一定影响。
最后,智能家居成本较高仍是造成其当前渗透率较低的原因。相关数据显示,美国市场的智能家居渗透率已达32%,而中国智能家居市场渗透率尚不足5%,仅为4.9%。
以智能灯泡为例,一个普通灯泡大概是5-6元,但一个智能灯泡少说也要二三十元,想要实现全屋智能的普及,乃至升级至3.0终极形态,费用仍是用户的重要考虑。
全屋智能的未来
因此,当前想要推动智能家居行业再往前一步发展,至少需要解决“渗透率”和“配网体验”这两点,即提供更容易融合的物联网产品体验,并进一步降低产品成本,促使更多用户投入智能家居的生活场景。
先看看如何攻克智能家居互联互通的难题。当前,智能家居市场主要有以下几类企业,分别是以BAT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以海尔、美的、格力为代表的传统家电企业;以华为、小米为代表的科技巨头;以及以欧瑞博、绿米为代表的专业智能家居企业。
以上几类不同的玩家,则各有各的优势。BAT玩家具有更强的流量优势,且BAT巨头在数字生活服务内容上的应用场景更广阔,包括金融、娱乐、健康、教育和生活服务等,对于旗下的智能家居与智能生活的融合更为有利。
而以海尔、美的为主的传统家电企业,则在产品质量上占有更大优势;小米、华为为主的科技巨头,凭借它们在手机领域上的深耕,拥有了规模较大的用户群体,而手机可以说是当前介入智能家居物联网的最常用终端,占据了这一入口,对它们的生态链扩展更有帮助。
相较之下,欧瑞博、绿米等初创企业玩家在以上方面都略逊一筹,但由于当前赛道正在加速发展,对资本来说,初创企业的准入门槛更低一点,所以它们仍颇受资本追捧。
目前来看,有的玩家其实已在互相整合,比如华为在2020年开放了旗下的鸿蒙系统,作为一款面向全场景的分布式操作系统,可以将人、设备、场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且不同品牌的智能产品都能使用。
而在鸿蒙系统开放之初,美的便官宣将上线搭载HarmonyOS的产品,其后更陆续推出多款搭载了鸿蒙的终端产品,传统家电和科技企业之间,早已在探索共享互联网体系。
当设备搭载了相同的物联网操作系统,便可以实现物物相连,同时,同一物联网下的运转,可以减轻云平台的负荷,提升设备联动效果。
不过,现在谈全网融合或还言之尚早,未来,市场间的彼此搏斗或会持续,随着市场份额的转换,或许巨头们之间能形成更为有利的联盟合作,且随着行业的不断完善,企业间也有可能共同落实相关的标准和规范,进一步促进智能家居的融合。
除此以外,智能家居想要打动用户的另一要素,则是如何提供更亲民的价格了。从历史数据来看,近年智能家居的核心部件如芯片、传感器、WIFI模组等智能硬件设备的价格也在持续降低,这与行业的规模效应也有一定的关系。
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产品的成本价格或难以出现大幅度的下降,不过,智能家居企业还是能通过其它方面来加强自身的渗透率。
比如通过低频和高频产品的联动,来打造产业链协同,假如我们使用智能体重秤之后,其数据能够反馈给智能冰箱,帮助我们安排合理的膳食,这样的智能生活场景,会否是更多用户所渴望的呢?
总的来说,价格昂贵并非一定会让用户将智能家居拒之千里,关键还是要学会如何聆听用户的诉求,让智能家电能“主动”提供服务价值,产品力仍是抢占客户的关键。
未来,智能家居会朝着人工智能化一步步发展,用户渴望的那个“智能、畅快、舒适”的家庭生活一定会到来,而在此之前,各智能家居企业或还需要进一步攻克更多技术难题,努力打通互联互通的壁垒,齐心协力,才能构建更“智能”的未来。
文章来源:家居新范式
疫情逐步缓解。上海地区自6月1日有序恢复住宅小区出入、公共交通运营和机动车通行;北京地区亦表示疫情早期传播链条基本被切断,已完全得到控制。
上海、深圳等多地出台促经济恢复方案,涉及多种家电品类。1)深圳于5月23日印发《深圳市关于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若干措施》,其中智能家用机器人按照销售价格的15%给予补贴,每人累计最高2000元,5-8月期间,对消费者购买符合条件的电视机、空调、冰箱、洗衣机、厨房家电、生活小家电等家用电器,按照销售价格的15%给予补贴,每人累计最高2000元。2)5月29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布《上海市加快经济恢复和重振行动方案》,实施家电以旧换新计划,对绿色智能家电、绿色建材、节能产品等消费按规定予以适当补贴,支持大型商场、电商平台等企业以打折、补贴等方式开展家电以旧换新、绿色智能家电和电子消费产品促销等活动。我们认为多地对家电品类进行促销及补贴有望促进家电终端消费。
厨电:LPR下降进一步减轻居民房贷利息压力叠加近期多地区下调首套房/二套房首付比例,地产政策边际放松,以支持国内稳增长主线。我们认为,国内稳增长政策下厨电有望率先走出估值修复。行业集中度提升及新兴品类洗碗机及集成灶等穿越周期持续成长,推荐老板电器,关注火星人,浙江美大,亿田智能。
小家电:受原材料及汇率影响,小家电板块公司盈利能力短期承压,具备较强议价能力的小家电企业陆续提价应对,叠加内销基数回落及新品快速放量,板块有望实现收入和利润的恢复性增长。推荐新宝股份、苏泊尔。
新消费电器:扫地机及投影仪龙头年初以来已经历较长时间回调,我们看好渗透率提升逻辑下大单品新消费电器公司的长期成长性。石头科技:看好自清洁产品带动国内市场份额、销售结构及均价的提升,打开国内收入增速。海外新品预计Q2开卖,有望复制国内G10的产品周期,新品拉动份额均价大幅提升。公司利润端2022年有望企稳,看好公司今年实现戴维斯双击。科沃斯:公司继去年X1系列站稳最高端市场后今年继续在中高价位段自清洁产品推新,并持续推广性价比品牌yeedi,高低端齐头并进有望带来扫地机器人业务的稳健增长。洗地机品类行业竞争有所加剧,但我们判断公司凭借品牌积累仍将维持龙头地位,受益行业增长。我们认为公司今年扫地机自主品牌结构优化下后续毛利率仍具备提升空间,公司整体净利率仍有提升空间。极米科技:我们认为作为传统平板电视的替代与补充,消费级投影受益于终端消费升级及显示需求的大屏化,未来渗透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尽管行业2021年整体面临芯片短缺压力,公司收入及利润端依然保持了快速增长,2022年的“缺芯”状态缓解后,收入增速有望迎来更大弹性。
公司作为国内投影设备行业龙头企业,技术端及品牌端均具备累积优势,份额有望继续提升,预计仍将取得快于行业的增长。
白电:短期成本+需求双向承压,静待原材料成本压力缓解或消费需求回暖带来边际改善信号,吹响行业修复号角。
长期来看白电稳增长及好格局属性依旧,我们继续看好白电企业向高端制造升级,多元化及全球化打开增长天花板。
制冷产业链:我们认为新能源汽车热管理有望开启千亿级赛道,为制冷产业链上下游龙头开创新机遇。当前环境下制冷龙头已开始往新能源汽车热管理方向积极切入,有望凭借自身制冷产业的技术协同切入车企供应链。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波动。海外需求的不确定性。
文章来源:家电圈,图片来源于网络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