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轻工大家居职教集团家居产业学院入选教育部 2021年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经典案例
详细内容

全国轻工大家居职教集团家居产业学院入选教育部 2021年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经典案例

时间:2022-04-27     人气:961     来源:腾讯家居•贝壳     作者:
概述:全国轻工大家居职教集团提报的“三体共建,打造O2O家居产业学院——行、企、校一体化平台解决产业人才困境”案例,成功入选教育部2021年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经典案例......

三体共建,打造O2O家居产业学院;

产教融合,对接产业升级人才需求。

全国轻工大家居职教集团提报的“三体共建,打造O2O家居产业学院——行、企、校一体化平台解决产业人才困境”案例,成功入选教育部2021年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经典案例,是家居行业三体共建产业学院的唯一入选企业。


大家居职教集团隶属于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于2018年由红星美凯龙家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国富纵横文化科技咨询股份有限公司、黑龙江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牵头成立,成员包括本科院校6所、高职院校32所、中职学校5所、行业协会6家、产业集群5个、 企业38家。自成立以来,集团各牵头单位充分发挥行、企、校三方优势,逐步形成“三体共建”办学模式,实现大家居行业的“教育链”“产业链”“人才链”的有机融合,构建支撑行业发展和人才结构升级的多维体系。

受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司委托,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产教融合专业委员会发布了《关于公布2021年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典型案例名单的公告》。此次入选的三体共建打造O2O家居产业学院案例,正是缘起于全国轻工大家居职教集团成立3年多的行动与实践。

大家居行业“三体共建”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是以行业协会——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家具协会等作为重要组织力量,整合牵头单位红星美凯龙及众多知名企业优质资源,提炼出“行业人才模型”;大家居职教集团的牵头单位国富纵横和黑林职共同制定“岗位标准课程”;通过“线上教育平台——大家居教育平台”,将优质课程资源引入全国成员院校单位。


同时,大家居职教集团组织企业提供岗位需求,并在10个产业集群和27家企业建设起“实习实训基地——中国家具行业职业技能培训基地”,使院校学生培养得以情景化教研,最终进入企业实习就业。院校通过“大家居教育平台”,对学生进行教学;通过“中国家具行业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对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基地,两次打造使高职院校的学生顺利过渡到企业员工,员工经过行业学习和企业实践进行第三次打造,成为行业人才。人才模型不断更新迭代,持续赋能院校学生,最终形成集团办学模式的有效循环,形成大家居产业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良性互动的局面。

集团在推广标准、辐射全国的过程中,采用线上教育平台——大家居教育平台,输出行业技能标准课程,配合以线下O2O产业学院的标准化教学模式。020新技术教学应用为产业学院快速辐射全国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目前已经形成2家产业学院、7个订单班、20余个专题课程输入合作专业。


从大家居教育平台建设、参与行业岗位职业标准制定、中标国家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多个O2O大家居产业学院有序落地,到此次入选教育部“2021年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经典案例”,无疑是教育部对大家居职教集团多年来通过“行校企+产学研”的创新模式,以数字教育平台驱动教学变革,以学-练-考-赛-评推动人才持续升级迭代,为泛家居行业发展提供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高度肯定。

“这次入选教育部案例,标志着大家居职教集团在产教融合、校企融通方面阶段性成果的加速落地。”大家居职教集团秘书长、大家居教育平台创始人赵龙博士表示,“集团自成立以来,专注科技赋能教学数字化,未来我们希望借助大家居教育平台和020大家居产业学院,与产业深度融合,与更多院校达成合作,实现从在校、岗前、在岗、晋升的持续进阶,通过人才推动甚至引领整个行业的转型升级。”

大家居职教集团已覆盖家居行业相关院校43所,其中不乏北京林业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南京林业大学、黑龙江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等知名高校,覆盖家居行业产业集群、协会、企业49个,如红星美凯龙、顾家家居、喜临门、联邦家居等行业头部企业,累计帮助400000余名在校、在岗人才实现技能的提升与赋能。


(声明:凡转载文章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 随着5G、AI、物联网的快速发展及应用,万物互联已成为重要发展趋势。全屋智能作为当下一大热点趋势,在政策、双碳、用户及行业需求等因素影响驱动下,迎来了高速发展。


    区别于智能家居需依赖单品功能的多元性,完成对单品间的简单联动,全屋智能是对场景间进行系统联动,通过学习用户习惯,优化生活方式。


    毫无疑问,这种主动式感知及调控为人们带来了更优的智能体验。


    日前,数据调研机构艾瑞咨询联合 Aqara绿米共同发布调研报告——《千人千面、无感智能:2021年中国全屋智能行业白皮书》。(文末有下载方式)


    01


    全屋智能行业发展尚处初期


    入局者众多


    目前全屋智能行业在我国尚处于发展起步阶段,市场渗透率较低,且主要以民宅、酒店民宿及商业楼宇为应用场景。根据CSHIA数据显示,2019年全年,我国全屋智能家居落地套数约超过20-40万套,2020年全屋智能落地户数达到约30-50万套,仅占新开发楼盘的1%,未来全屋智能市场仍有待挖掘。


    华为、百度、小米、海尔、美的等行业巨头争相布局全屋智能,赛道热闹。入局者众多,目前竞争格局尚不明晰。


    目前全屋智能厂商存在三种商业模式:


    1)全面布局性企业,生产全屋智能单品且自研系统,推出完整解决方案;优势在于自主把控从生产到售后的全链条服务,但对企业自身要求较高,目前少有厂商能够做到全面布局。


    2)开放平台性企业,推出IoT智能家居平台,集成多供应商品牌;优势在于能够形成规模化量级并快速铺开,接入产品数较多,但对于集成的厂商管控不足,且缺乏核心产品。


    3)品牌自循环封闭性企业,以创新型家电厂商为主,利用已布局的智能家电产品、渠道资源、用户积累等,拓宽业务;优势在于用户渠道资源充足,但用户对于该类企业的认知较多停留在家电单品层面,如何将潜在用户资源合理转化全屋智能用户将成为关键。


    02


    行业痛点重重


    高质量服务体系或成企业快速突破口


    当前,全屋智能生态众多,厂家各自为营。大中小品牌鱼龙混杂,不同产品所支持接入的生态不同,使得产品间无法融合打通,这也成为了全屋智能家居系统打通全产品线、组成家居系统网络的重大阻碍之一。加之,我国尚未制定统一标准,在系统设计、施工安装、售后服务等方面技术标准缺失,使得行业方案及应用等良莠不齐。同时,服务人才培养、用户认知度、产品稳定性等也成为行业的一大难题。


    全屋智能的智能化程度一方面取决于智控系统内置的芯片以及搭载的AI算法的成熟度与精准度,另一方面依赖于能否为“AI大脑”提供充足的用户习惯基础数据。目前常用以采集信息的终端产品,除借助智能家电、智能音箱、智能门锁等产品功能外,通过传感器等信息采集设备获取数据或成为新的趋势。


    且因为智能化市场教育深化程度不足,服务链条一环扣一环,用户对于同一品牌商提供的全屋智能服务依赖度较高,因此,打造全链条高质量服务体系或成企业快速突破口,此外,线下渠道的铺设广度、密度也成为目前左右全屋智能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03


    主动式感知将成主要发展趋势


    全屋智能“入口产品” 成伪命题


    全屋智能1.0阶段和2.0阶段能够一定程度上简化用户操作流程,但二者均未完全摆脱“伪全屋智能”的陋名,智能服务极大程度上依赖于用户的指令。


    全屋智能3.0阶段倡导“无命令式主动服务”,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及机器学习等技术,构建单用户画像,理解用户生活行为,提供“千人千面”即非标准化的个性化服务,随着自主学习不断深化,用户输出指令的比例将逐渐减少,切实提高用户生活体验。


    在智能家居向全屋智能演进的过程中,不少智能家居单品出身的厂商在寻找全屋智能“入口产品”,即用户交互入口,如中控面板、智能音箱等。


    而全屋智能入口实则为伪命题,人和场景的交互方式应是更加直接、自然的状态,用户不应通过某一“入口产品”用指令进行单向交互,且场景设备仅针对某一类型数据进行采集、读取、反馈,其提供的服务相对单薄。


    无感且直接的交互方式应是以场景感知用户需求为主导,完成双向交互;通过传感器的感知数据积累,AI深度学习用户需求,将多类型数据(传感数据、设备运行数据、音视频数据等)转化为有效信息,实现终极自主控制阶段,为特定场景的特定用户提供定制化无感服务,进入“千人千面”的高智能化水平阶段。


    全屋智能尚处发展初期,但其发展前景可期。尽管目前人们着重关注于技术、产品及方案,但最终竞争将回归至服务本身。


    文章来源:智家网

    阅读全文
  • 和谐办公,自然相处,将成为未来趋势。现今的办公空间设计,已无法满足新一代的办公生活需求,混合办公模式将成为新常态。
     
    作为MillerKnoll的子品牌,Herman Miller(纳斯达克股票代码:MLHR)一直提倡设计须「以人为本」,与全球各地寻求空间优化改造的公司合作,共同打造和谐共存的办公和生活空间。

     
    随着我们的工作和生活都进入一个新的时代,MillerKnoll能帮助各组织紧握时机,再度振兴企业文化,改善团队的健康状况并提高其生产力,同时培养员工拥有更强烈的企业归属感。 

    自疫情爆发以来,世界对于“工作”这个特殊概念的理解已经变得更加广泛,不再局限于只能在办公室进行一系列活动。 

    各行各业的组织开始测试分散型工作战略。尽管员工在居家办公时的生产力让许多领导者喜出望外,但由于缺乏灵感的碰撞和即兴的面对面交谈,导致工作场所联系被削弱,而这两点,对于维护企业员工的长期精神面貌和健康状况都是至关重要的。

    在MillerKnoll,我们从整个疫情期间获得的种种洞察都表明,人们的思维模式发生了广泛的转变。 人们前所未有地认识到了种种局限对于我们在工作中和在家里的日常生活的影响程度。这无疑是一种觉醒,而那些尚未认识到形势的公司已经开始意识到一些后果。 


    数据表明,这种所谓“大辞职”可能并非偶然,而是会逐渐演变成一股风潮,甚至可能在2022年之后愈演愈烈。


    MillerKnoll旗下包括一系列充满活力的品牌,携手设计我们所生活的精彩世界,我们将为那些正在寻找支持其员工及其工作的现代化方式的组织带来我们深耕数十年的研究成果,满足他们无穷尽的好奇心。


    这已经是我们的两大核心品牌——Herman Miller和Knoll——代代相传的标志性方法。 

    我们的品牌各展所长,推动了对现代工作场所的定义。而现在我们有机会确保下一次演变能够支持新的工作方式、转变企业的办公空间并且强化合作意识。 

     
    通过公平体验


    为每个人的独特工作方式提供有力支持


    疫情促使人们包容和接受各种灵活多变的工作方式。但最初只作为类选的改变已经显现出惊人的适应性,迅速受到跨行业及跨地域员工的极大重视并形成根深蒂固的认识。

    灵活度与可选择性已经成为大家的期望,且这种期望并没有要动摇的意思。

     
    对于父母皆在工作的情况,很难实现工作与照料孩子之间的微妙平衡。疫情更是导致了这种平衡的崩塌。
     

    证据显示,这种劳动力流失仍将继续。《未来论坛》发现,将近有三分之二工作的父母打算在来年换工作。与之对应的,许多组织已经转向混合型工作场所战略,期望能扭转这些趋势。  他们认识到了混合战略能够培养员工信任感并为其提供更公平的工作体验。 

    但是,光认识到这种趋势,还不足以让组织为其员工提供在指定的工作日选择工作场所的自由。组织还必须提供更多资源和支持,以确保这些选择的实质效果——在家办公、办公室办公或在其他地方办公。 迄今为止,我们看到的结果都证实了这一点。  


    这些工作者也更有可能对其公司和领导者有积极正面的看法。他们对于公司的信任度提高了5.6倍,为在此工作而感到自豪的人数也增加了3.5倍。 总的来说,这些结果与员工身心健康的改善有着积极的联系。  

    实际上,从所有维度上讲——包括工作-生活平衡、生产力、较低的工作压力和更强的归属感——混合型与远程优先的员工所获得的体验都要优于全职办公人员的体验。

    在MillerKnoll,我们认识到了混合型工作在短期内改善员工工作体验的能力。 就长期而言,我们会将这种更偏向于混合型办公战略的体验视作一次减轻办公室压力的机会——我们所说的并不是要缩减办公室的规模或者削弱其重要性,而是要腾出空间来打造更精良的现代工作场所,以提供其支持的工作体验。

     
    通过创造更具包容性的环境


    转变您的办公空间
     
    雇主怎么可能知道他们的每个员工哪天在哪个地方才能拥有最佳的工作表现呢? 他们可以去研究每个人的工作、团队性质、他们所从事的项目类型,及其所需要的技术工具,然而,这还只是开始。  即便组织终于搞明白了一名员工在某个周五的具体需求,而这个人的情况可能在接下来的周一就全然不同了。 

    如果这对于他们及其工作都是最好的选择的话,那么混合型工作让员工有足够的灵活性来选择在办公室以外的地方工作。。但就办公室本身而言,我们必须要重新构想它的功能,以更全面、更好地支持当混合型工作者步入办公室的那一刻希望获得的工作体验。
     
    恢复社群
     
    人是渴望沟通的。即使是最外围的熟人圈子,对于我们的社会健康也是极其重要的。  通过提供能促进人们与其外部社交的区域——即我们的薄弱关联和稳定关系——现代工作场所有利于恢复社群体验。 


    沉浸式团队合作 


    在协作式工作中,我们时而需要聚集在一起,时而又要分散开独立工作,其中掺杂着同步或者非同步的学习和交流。 
    通过更多地参照邻里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团队空间是固有的,而个人空间是共享的——现代工作场所能提供更有沉浸氛围的团队体验,也能更好地全面支持各种类型的协作式工作。


    个人专注与思考 
     
    过去两年,我们的家庭在许多方面承受了巨大压力。如果你有空余的房间,可以把它改造成家庭办公室、教室或健身房。如果没有呢?找一片可以专注工作的地方实则很难。

    有的团队成员需要独处的时间来形成周全的想法、意见和作品,他们需要在现代工作场所中拥有一些可以让他们深入、高效且专注地开展工作但同时又能与组织保持联系的空间。 通过这种方式转变企业办公空间的一体化工具就是包容性设计。

     
    作为一个实践领域,包容性设计包含了一个不断扩展丰富的技术专业知识的体系,从认知科学到神经多样性,从通用设计到ADA法案合规性(美国),几乎包罗万象。  为帮助组织在现代工作场所中打造更具包容性环境的任务时应用到包容性设计,我们概括了三条指导原则。 
     
    1.无障碍
     
    消除可能妨碍成功的的认知、社会或物理障碍。

     
    在这个场景里,我们针对社群的恢复进行了优化,最大程度消除了物理障碍。我们通过提供大量开放式的空间,鼓励自由活动;我们使用了具有反差效果的饰面,方便识别较小的工作组;并且支持能推动动态社交关系的各种姿势和配置。

    2.直观简便,切合需求
     
    通过直观、一致和切合需求的用途设计,我们能帮助人们更充分地利用空间。 

     
    在这个场景里,我们针对沉浸式团队合作进行了优化,提供了动态座椅选项、单人桌、移动数字技术和模拟工作工具,让员工在体验新的混合型互动模式之际,根据个人的不同需要获得最大化的舒适。
     
    3.高度自主,以结果为导向
     
    鼓励员工在不需要特殊调整的情况下适度掌控其体验。


    在这个设置里,我们针对个人专注与思考进行了优化,人们可以从一系列工作点中进行选择,每个工作点的设计都是为了培养不同的思维状态,帮助个人找到并保持其特有的高效工作流程。 
     

    通过提升归属感强化社群意识
     
    公平的体验与环境的包容性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 当工作场所战略赋予每个人保持高效与成功的平等地位,当空间设计可以满足最广泛员工的使用需求,组织就能取得更伟大的成就。  


    不管我们愿意用什么词来描述公平体验和包容性环境的好处——快乐、身心健康、社群意识、归属感——其结果都是员工与其所属组织的双赢。  


    思考一下您组织目前正面临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您需要听到更多人的声音,而所有这些人必须能放心地分享他们的观点。  现代工作场所可以是一道强大的催化剂,开启发现问题、产生解决方案,以及评估成功途径所需要的对话。    

    我们将竭诚提供帮助 
     
    在重构工作体验的过程中,需要您组织的每个人发挥自己的作用:人力资源、法律、企业办公规划、领导……不胜枚举。工作场所这个连续的共同体——从同地办公的办公室到员工的家庭办公室,以及更多的选择——都只是这个谜团中的一部分。 

    在MillerKnoll,我们将设计的力量看做积极改变的工具。而且我们已经准备好利用这股力量来帮助您和您的组织通过包容性设计、在员工之间培养强烈的归属感等方法提供更公平的工作体验。


    阅读全文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