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障房+稳增长共发力 提示建材布局机会
详细内容

保障房+稳增长共发力 提示建材布局机会

时间:2022-01-23     人气:1201     来源:     作者:
概述:行业近况:1 月20 日,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召提出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坚持“房住不炒”,保持调控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增强调控政策协调性......

行业近况:1 月20 日,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召提出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坚持“房住不炒”,保持调控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增强调控政策协调性、精准性,持续整治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此外,会议要求重点推进住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2022 年建设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240 万套(间)。我们认为会议进一步强化了继续稳妥实施房地产长效机制,实现良性循环的信心,并为保障房建设做出了具体指引。我们看好地产端信心继续强化,基建稳增长逐步落地,消费建材、水泥、玻璃等品类有望获得预期的改善和基本面需求托底,提示建材板块的布局机会。


评论:消费建材仍为我们2022 年首选领域。我们认为“稳增长”支撑下,2022年交通、水电热供应、市政等领域投资或仍有较快增长(中金建筑组预计分别同比+4.8%/+7.9%/ +5.7%);同时我们认为保障房建设亦有助于对冲地产下行压力,相关管材、防水等品类有望直接、充分受益。地产下行期,部分风险管控不佳的企业竞争力下降,小企业亦加速出清,而基建消费建材市场仍呈现“大行业,小公司”的蓝海局面,我们认为非房成长逻辑有望支撑龙头企业穿越地产阵痛期。我们重申消费建材top picks:东方雨虹、坚朗五金、三棵树。推荐中国联塑、北新建材、伟星新材,建议关注科顺股份(未覆盖)、凯伦股份(未覆盖)等受益稳增长的低估值标的。


玻璃:货币政策有助于强化竣工信心,2022 年龙头吹响反弹行情号角。我们认为去年8 月以来玻璃需求转弱在于资金瓶颈,而非项目不足。我们认为随着央行货币政策工具箱的充分运用,地产有望迎来资金的良性循环,在稳增长、保交楼等政策环境下,竣工需求在今年有望迎来修复。根据卓创,1 月第三周浮法厂库环比-7.1%,反映了下游补库需求,我们预期下游信心正在恢复;若淡季价格继续下跌,我们认为老化窑线的冷修有望推动供给短期收缩。综合来看,我们看好今年玻璃供需面有望边际向好,推动行业迎来反弹行情。我们推荐旗滨集团、南玻A、信义玻璃、中国玻璃。


水泥:有望受地产企稳+基建稳增长双重托底。我们认为随地产逐步回归良性循环,基建稳增长落地,今年水泥需求或仅小幅下滑(约-4%)。同时,景气下滑期带来的并购整合机会,以及骨料、新材料、新能源等业务的拓展均有望赋予龙头成长空间,对冲行业下行压力。近期水泥板块已有阶段性估值修复,但板块P/B仍仅1.3 倍,依旧处于历史低位,板块具备配置吸引力。我们看好海螺水泥、华新水泥、冀东水泥、苏博特、垒知集团。


估值与建议:我们维持行业覆盖公司的盈利预测和目标价不变。


风险:需求复苏不及预期,稳增长政策拉动效果不及预期。


(文章来源:中国国际金融)

(声明:凡转载文章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 2021年,建筑材料行业主要生产指标、效益指标同比保持增长,经济运行总体保持平稳,但建材市场需求不及预期,产业和市场分化较为明显,大宗商品价格波动、能耗“双控”政策实施等增加了建材行业的波动性。


    展望2022年,建材行业将全面进入以绿色低碳为标志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全年宏观市场需求预期保持稳定,为行业平稳运行提供有力支撑。


    行业保持平稳运行


    “2021年,建材行业克服了疫情多点散发、大宗商品价格快速上涨、限电限产等影响因素,保持了平稳较好发展态势。”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党委书记、会长阎晓峰介绍,预计2021年规模以上建材企业实现营业收入5.9万亿元,同比增长11.5%;实现利润总额达5300亿元,同比增长12.1%;产品出口金额超400亿美元,创历史新高。


    2021年,建材行业全年运行呈现波动态势。记者从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获悉,2021年上半年建材生产活跃,但市场供大于求,价格下行态势较为明显;2021年下半年行业运行波动特征明显,7月、8月受高温、降雨、台风等气候性因素以及疫情多点散发影响,9月、10月受多地能耗“双控”政策影响,建材生产有所放缓,但价格增长明显。


    数据显示,2021年1月至11月,在规模以上企业生产的31种重点监测建材产品中,有21种产品产量保持增长,其中平板玻璃产量达9.3亿重量箱,同比增长8.4%;水泥熟料、水泥、石灰、混凝土机械等10种产品产量同比有所下降。


    从价格来看,2021年1月至11月,建材及非金属矿产品出厂价格同比增长3.5%。其中,水泥、石灰石膏、黏土砂石等产品出厂价格同比增长,但增幅呈现较大差异。


    从行业经济效益来看,2021年1月至11月,规模以上建材行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3.1%,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3.2%。其中,水泥行业营业收入同比保持增长,利润总额同比下降,平板玻璃行业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增长明显。


    作为建材主要细分行业,水泥行业2021年市场需求呈现前强后弱走势,全年累计水泥产量达23.63亿吨,保持高位平台期,同比小幅下降1.2%。


    “2021年水泥需求像是坐‘过山车’。从年初高位到年终下滑,波动幅度比较大。”中国水泥协会执行会长孔祥忠认为,从需求端分析,2021年7月、8月全国多地遭遇特大暴雨,施工和运输受阻导致水泥市场需求减弱;多地疫情反复和项目资金到位不足,致使一些在建工程停工和新建项目难以启动,抑制了市场需求;此外,房地产投资力度减弱无疑加剧需求拉动乏力。


    从供给端分析,主要受煤炭价格暴涨影响,水泥企业生产成本大幅上升;叠加市场需求下降因素,使得企业经营及管理成本进一步提高;因能耗“双控”和电力紧缺造成多地区限电限产,也对部分地区水泥产能发挥造成较大影响。“预计2022年一季度,南方水泥市场回暖相较北方会更快到来,水泥全年总体需求仍将维持在高位平台期。”孔祥忠说。


    2021年水泥需求虽略有下降,但行业价格持续在高位运行。“在生产成本大幅上涨和供给收缩的背景下,水泥价位创历史新高,使得2021年水泥行业利润保持较高水平。”中国水泥协会副会长陈柏林推测,预计2021年水泥行业利润总额将略有收缩,达1700亿元以上。


    机遇和挑战并存


    2022年,建材行业面临的宏观运行环境仍有望保持平稳,但不确定性依然存在。有关专家认为,2022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将保持规模稳定,对建材行业经济运行形成基础支撑;基础材料产业的稳定运行和汽车、光伏、风电、电子电器等产业发展将为玻璃、玻璃纤维、非金属矿等产业增加动力,预计2022年,建筑装饰装修等消费领域和下游工业需求将实现增长。此外,2022年随着国际疫情形势总体好转,预计会对我国出口形势产生影响,建材出口额或小幅回调。


    “提前实现碳达峰目标、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是建材行业发展面临的紧迫形势。”阎晓峰提出,当前建材行业整体仍处于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中低端,科技创新体制机制还不完善、企业创新内生动力还不足,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研发及高端应用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明显差距,缺少原创性技术和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的新技术新产品。“加快科技创新是建材行业绿色低碳、安全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


    加大清洁能源使用比例,提高原材料替代率,加快绿色低碳建材产品的研发和推广是建材行业实现降碳减排的重要途径。朝着这个方向,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首次以“揭榜挂帅”“赛马”形式组织全国建材行业重大科技项目攻关,聚焦能源消耗占比较高、示范带动作用明显的重点产业,攻关水泥、玻璃节能减污降碳技术。


    “作为节能降碳的重点行业,水泥行业还面临产能严重过剩尚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的问题,必须淘汰落后产能,加快绿色化、数智化转型,持续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海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诚认为,在构建碳减排体系中,水泥企业应积极向新能源、节能环保领域迈进,加快延链补链强链。要开展节能降碳行动,全面推广全绿电供应和新技术;利用水泥行业矿山空间大、建筑物分布广的优势,构建绿色低碳产业生态链,减少化石能源消耗;将水泥产业的投资向下游转移,拉长产业链条。


    孔祥忠建议,2022年水泥行业要持续推动市场整合,提升产业集中度,引导过剩产能退出;提升水泥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培育发展新业态新模式,高度重视延伸产业链、供应链投资,引导市场消费潜力;加大科技创新投资力度,加快研发节能减污降碳科技成果,积极应用数字化智能化、新能源技术改造企业;推动企业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支持有实力的大集团实施跨国公司发展战略。


    打造全绿色产业链


    当前,建材行业“双碳”发展已加速驶入快车道。阎晓峰提出,2022年要继续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建材产品。加快打造产品质量好、环境影响小、资源效率高、生态和社会效益优的全绿色产业链,打造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同时,全力推进科技创新工作,为行业绿色低碳安全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充分发挥建材行业科学技术奖评审和重大科技攻关“揭榜挂帅”机制,组织调动行业力量,开展重点领域前沿技术攻关和储备。


    为实现“双碳”目标,首先,要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关键领域、重点项目加快突破。要围绕重大关键技术、核心装备,有针对性开展创新攻关,培育建材行业“隐形冠军”“专精特新”企业,保证产业链和供应链安全。


    其次,要加快推进数字化、智能化,用现代信息技术赋能行业发展。通过制定重点领域基础共性关键技术指标,建立细分领域智能制造创新服务平台,引导创新资源向智能制造领域汇聚。


    再次,要继续做好标准创新提升,切实加强质量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建材行业低碳标准体系,完善绿色制造、能源消耗配套标准体系,研究制定资源综合利用标准和绿色低碳建材产品评价标准。围绕数字化、智能化、新材料、新装备等重要领域,形成一批具有原创核心技术的重点标准。大力推进标准国际化,提升我国建材行业软实力。


    最后,要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为行业绿色低碳安全高质量发展拓展新空间。瞄准国际先进水平和最新技术动向,打造全球建材“朋友圈”。引导建材企业主动适应国际形势的新变化,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大低碳产品出口。


    (文章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阅读全文
  • 2021年以来,家电市场从增量转向存量,家电消费从功能型向品质型升级。家电行业的产品,正在从单个电器向场景化的生态组合转变,家电行业的产品力,也随之融入了智慧、一体化的理念。对新消费群体而言,科技、智慧家庭和高端服务才是真正有吸引力的优势。如果家电行业的内卷继续,那么朝这些方向“卷”自然比价格战有优势。而未来,家电行业想要谋求高利润,还得“卷”到海外去。


    家电政策端持续释放利好


    在“碳达峰”“碳中和”双碳加持下,如今,人们越来越推崇环保、低碳、健康、安全的消费理念,绿色家电消费正成为生活新风尚。


    工信部发布了《关于加快现代轻工产业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推动家电行业的核心技术突破、产品创新升级、数字化转型以及促进绿色家电消费;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发布《关于振作工业经济运行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的通知》提出,释放重点领域消费潜力,健全家电回收处理体系,实施家电生产者回收目标责任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在家电等领域推出新一轮“以旧换新”行动,鼓励开展智能家电下乡活动。2022年要着力提振工业经济,扩大绿色智能家电、绿色建材消费。


    2022家电行业增长分析


    数据显示,2021年以来,清洁电器、扫地机器人以及集成灶等智能生活家电品类,销售额分别同比增长了33.04%、29.03%以及33.85%,远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一方面,消费升级带来的家电产业红利,会进一步释放。高品质、新技术的家电新品(洗碗机、干衣机、集成厨电类产品等),特别是在2020年开始逐步落地的成套化、场景化的方案,会成为增长的新动力之一。


    在产品结构高级化,产品功能高端化的同时,健康和智能成为家电市场的高频词,但是中低端的消费需求仍然强劲。家电产业正在经历一轮逆周期的调结构、调模式,从而探索一轮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和新方向。此外,伴随地产大周期调整,房地产业进入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新房装修、二手房、老房改造也将为家电套系化购买、存量换新带来更多增长空间。


    家电行业完成了由早期 OEM 代工模式向 ODM 再到 OBM 模式的转变。时至今日,中国家电整体产能在全球占比 60%~70%。其中,空调、冰箱和洗衣机产能全球占比分别为 80%、60%、42%;小家电占全球产能的比重为 50%;冰箱压缩机占全球产能的比重为 60%~70%。


    中国家电产品不仅综合性能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同时还在价格、质量和设计创新方面竞争力优势明显,根据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口径,中国家电制造成本相比世界其他国家至少低15%。


    根据中研普华研究院《2022-2027年家电市场投资前景分析及供需格局研究预测报告》分析


    我国家电行业经过世界范围内长期、充分的市场化竞争后具备极高的产业链、渠道、研发 和品牌禀赋,面对目前全球能源结构转型所衍生出的相关制造行业机遇,家电行业中许多 企业完全有可能并将持续享受这些赛道发展的红利。在企业向相关制造行业延伸发展并实 现业绩突破的过程中,不同板块间的估值差也为整个产业链和各公司带来了估值重估的机 会。


    从长远来看,家电企业行稳致远,拼的不只是渠道模式、营销花样,还有产品、技术、品牌及服务等综合实力。在“摸着石头过河”的初级阶段,谁能又快又好的构建出属于自己的家电直播带货模式,谁就能拿到更多“蛋糕”。


    文章来源:中研网

    阅读全文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