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纳成功地降低了森林砍伐率\2020年3月24日岚山港欧洲云杉原木价格
详细内容

加纳成功地降低了森林砍伐率\2020年3月24日岚山港欧洲云杉原木价格

时间:2020-10-24     人气:661     来源:     作者:
概述:加纳国土资源部(MLNR)关于停止砍伐森林、增加碳储量和减少排放方案的中期审查显示,2014年以每年1.3%的速度消失的森林损失显著下降。森林损失的主要原因是农业扩张、非法采伐和小规模经营挖掘。加纳一直在执行由气候投资基金(CIF)资助的森......
加纳国土资源部(MLNR)关于停止砍伐森林、增加碳储量和减少排放方案的中期审查显示,2014年以每年1.3%的速度消失的森林损失显著下降。森林损失的主要原因是农业扩张、非法采伐和小规模经营挖掘。
加纳一直在执行由气候投资基金(CIF)资助的森林投资方案(GFIP),以改变旨在减少森林损失率的森林管理做法。
加纳国土资源部的技术主任穆萨·阿布-朱姆(MusahAbu-Juam)说,在整个高森林地区,森林砍伐仍然是一个挑战,需要做更多的工作。

品名树种等级径级(cm)材长(m)产地价格(元/m3)原木云杉一级20以上3.8欧洲1150原木云杉一级20以上5.9欧洲1200原木云杉一级40以上3.8欧洲1400原木云杉一级40以上5.9欧洲1450
(声明:凡转载文章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 加纳木材工业还有一个额外的担忧,那就是因为木材原料供应不足,政府正在广泛地解决植树造林和绿化工作。

    加纳媒体报道说,为了支持重新造林,通过土地与自然资源部门和加纳林业研究所(FORIG)的共同努力,国家树木种子中心已经建立。土地与自然资源部新部长表示,该中心将是恢复加纳森林的健康基石。部长指出,林业委员会需要大约1300万株苗,以满足国家种植发展方案的需要。也正是为满足国家种植发展这一要求,加纳才建立了树木种子中心。


    黄花梨雕花靠背椅黄花梨品字栏杆架格黄花梨三弯腿霸王枨方凳

    明朝时期经济繁荣,时代的审美意趣与工匠精湛的手艺相结合,产生了一大批意味隽永且深得传统精髓的家具杰作。

    艺术菁华,春悦畅赏:明代家具的工艺与鉴赏(一)

    文/刘刚(上海博物馆副研究员)图片提供/上海博物馆

    明代经济繁荣,海运发达,东南亚珍贵硬木的大量输入以及住宅、园林建筑业的兴起,为家具向高层次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质地坚硬、色泽幽雅、纹理华美的珍贵木材,使家具的艺术内涵得到了最大程度的表现。常用的硬木种类有黄花梨木、紫檀木、鸡翅木、铁力木等。黄花梨木性适中,便于雕刻,不易变形,色泽不静不喧,纹理跳脱自然,是制作硬木家具的首选材料;紫檀虽不如黄花梨的华美,但色泽深沉,质地坚硬,有静穆与凝重之感,适于精雕细刻;鸡翅木因木纹如鸡翅羽纹而得名,质地细腻致密,纹理呈紫褐色深浅相间,迤逦多姿;铁力木料大而价廉,纹理似鸡翅木而略粗,适于制作大件家具,坚实牢固,经久耐用。

    完备的木作工艺,使各类珍贵的硬木材料能够得到合理与灵活的应用,也足以令家具改头换面。家具形制的改观虽然直接倚仗匠人之手,但工匠自身大多默守陈规,碌碌然只求营生,并无跳出前人窠臼而独创一格的念头。随着晚明以来硬木家具的流行,家具工艺日益精进。不论是硬木家具还是白木家具,都在实用的基础上越来越注重美观。消费群体的多元化造成了家具装饰的多样性,精粗并存、雅俗共赏,家具和字画、瓷器、玉器、文房四宝一样,被人们品头论足,文人尤其热衷于此,提倡以“古雅”为家具的审美标准。时代的审美意趣与工匠精湛的手艺相结合,产生了一大批意味隽永且深得传统精髓的家具杰作。明代家具按照使用功能大致可分为凳椅、桌案、床榻、柜架、屏风等类别。

    黄花梨三足香几

    凳椅类家具与人的关系尤为密切,造型也最丰富,按照结构可分为凳、墩、交杌、靠背椅、扶手椅、圈椅、交椅、宝座。凳在各类明代家具中结构和装饰最简单,有造型质朴的直腿式,有造型挺拔、腿足兜转有力的内翻马蹄足式,还有造型优雅,腿足翻转自如的三弯腿外翻马蹄足式。墩的造型来自宋元时期的藤墩。因其上常覆盖织绣品,故又称“绣墩”。交杌以腿足交叉而得名,可以折叠,便于外出携带使用。座面通常为绳编软屉,考究者配有脚踏,镶钉金属饰件,脚踏两端藉圆榫与腿足联接,能上下翻转,可装可卸。

    椅子一般不作繁缛的雕饰,只在醒目部位如靠背板、牙条等处作局部的浮雕或透雕加以点缀,起到简洁明朗的装饰效果,或在构件交接部位安錾花金属饰件和雕花牙子,既能加固,又可装饰。靠背椅专指只有靠背而没有扶手的椅子,以区别于扶手椅,其中窄而高者又称“灯挂椅”,以形似南方悬挂灯盏的竹制灯架而得名;扶手椅中搭脑和扶手都出头的称“四出头官帽椅”,不出头的称“南官帽椅”;圈椅因搭脑和扶手一顺而下、连贯成圈而得名,就坐时整个手臂都可倚搁,舒适非常。交椅由交杌演变而成,只要在交杌上安上靠背,不管有无扶手,都可称交椅。交椅分为直后背和圆后背式两种,座面均为软屉,或以绳编,或以皮制。宝座是等级最高的坐具,是皇家御用之物。在所有坐具中,它的体量最大,装饰程度最高,以此来明贵贱示等威,虽不实用,却是必需。

    桌案类家具包括长短高低各不相同的桌、案、几。明代家具的榫卯结构科学合理,名目繁多,在这些家具上表现尤为突出。如抱肩榫、夹头榫、插肩榫这三种结构,都能将腿足、牙条、桌面三者牢固地结合在一起。抱肩榫用于有束腰的桌形结体,常见于方桌、半桌、条桌、炕桌、画桌等。“夹头榫”和“插肩榫”则用于无束腰的案形结体,常见于画案、条案、炕案。几形家具有炕几、条几等。另有香几以造型取胜,多居中陈设,令人赏心悦目,有方面、圆面、八角面,以及三足、四足、五足诸多式样,以承置香炉而得名。

    在明代的桌案类家具上,还常见一种重要的装饰:线脚,这种装饰线条大多出现在桌沿和腿足上,形式丰富,变化多端,既省事,又能产生极好的视觉效果:厚实的桌面变得精巧,粗壮的腿足显得修雅。线脚所到之处,不论方材圆材,皆呈现各式优美的轮廓,可谓方非一式,圆不一相。

    黄花梨一腿三牙罗锅枨加卡子花方桌

    “一腿三牙”是明代方桌的标准式样,其腿足上端与桌面联结处都安有三块牙子,桌面下常设罗锅枨。有些方桌的桌面镶大理石,取其坚固之外,自然天成的石纹本身就是一种装饰。有些则在牙条与罗锅枨之间安卡子花,卡子花是位于桌面和枨子之间的雕花木块,其作用不容忽视,既可加强桌体框架结构的稳定,又可将桌面的承重经由枨子导向腿足,还是装饰上的画龙点睛之处。

    床榻类家具主要分榻、罗汉床、架子床三种。只有床身而不设其他构件者叫“榻”,榻上三面安了围子则称“罗汉床”,再装上柱子和床顶就是“架子床”了。明代床榻大都配有脚踏,或短或长,或单或双,样式应该同所属床榻相合。

    榻的尺寸较小,只容一人,目前所见多为四足落地的桌形结体,形似炕桌和长凳,有无束腰和有束腰两种。无束腰者多为圆腿直足,直枨或罗锅枨加矮老或卡子花;有束腰者多为方腿马蹄足,有鼓腿彭牙内翻马蹄足式,有三弯腿式。榻的用途比较特殊,除了夜间睡眠使用外,也可用于日间起居或小憩。其陈设也不限于卧室,可视主人生活方式或气候变化随处安置,以应不时之需。

    罗汉床的形制可能最初出现于寺院,或因其围子形似建筑结构中的罗汉栏板而得名。其下部结构与榻全同,区别只在多了围子。明代罗汉床一般取左、右、后各一片围子的三屏风式,而左右各一片,后三片围子的五屏风式较为少见。围子可以独板做、攒边装板做、攒接做、斗簇做。

    架子床最简单的是四柱式,即三面矮围子,四根角柱,上承床顶和挂檐。若再加上两根门柱和两块门围子,则成六柱式。最复杂的被称作“拔步床”,也称“八步床”、“踏步床”,它在床前设走廊,床下铺地平,《鲁班经匠家镜》称其为“凉床”。有的拔步床还在三面安围板,可装可卸,廊侧设门,形同小屋。

    明代床榻除了讲求实用外,在装饰上也别具一格,虽不刻意修饰,却处处美不胜收,从构图到饰纹,无不散发着儒雅与灵秀的气息。榻的装饰常以线脚、打窪以及腿足造型见称;罗汉床和架子床则普遍使用“攒接”和“斗簇”的手法。“攒接”是用榫卯把纵横斜直的短材拼合成某种图形,以此法制成的床围子,有曲尺纹、品字纹、万字纹等,疏朗有致。“斗簇”是用栽榫将锼镂的花片斗拢成某种图案,如架子床围子上的四簇云纹就是典型,有花团锦簇之妙。

    柜架类家具的用途是陈设和贮藏器物,主要有架格、亮格柜、闷户橱、圆角柜、方角柜五个品种。架格一般在中间设两个抽屉,考究的安栏杆,或者装板、装透棂。亮格柜的结构介于“格”与“柜”之间,上格下柜,既可陈列,又可储藏。闷户橱形似桌案,因抽屉下有闷仓而得名,具有承置和储藏双重功能,通常置于卧室内储藏细软物品。圆角柜有明显的侧脚,柜体上小下大。柜顶向外延伸,既可增加柜顶尺寸产生视觉平衡,又可凿臼窝容纳门轴。柜门以木轴为枢,不用铰链。方角柜四角方正,柜门以铰链联结角柱,角柱垂直地面无侧脚,方角柜若上置顶柜成对摆放,则称“四件柜”。四件柜的大小根据用途而定,小到闺阁中桌案上的首饰柜,大到宫廷里丈余高的朝衣柜,尺寸悬殊。

    其他类型的家具,诸如起到挡风、隔断、障蔽和装饰作用的屏风,用以梳洗的镜架、衣架、面盆架,用来取暖的火盆架,以及存放大小物品的各式箱盒,弥补了上述四大类家具功能的不足。

    随着明代家具结构和种类的不断完善,功能逐渐上升为决定家具形制的首要因素,其艺术化的造型和纹饰是古人审美情趣的真实写照,美观而实用始终是明代家具制作工艺遵循的一条准则。

    阅读全文
  • 胶合板(FOB)

    欧元/每立方米

    BB/CC

    吉贝Ceiba

    榄仁木Ofram

    阿林山榄Asanfina

    4mm

    482

    510

    641

    6mm

    487

    535

    615

    9mm

    407

    450

    613

    12mm

    369

    463

    475

    15mm

    430

    397

    430

    18mm

    339

    417

    370


    6月1日中午11点半,自广东雷州半岛南端的海安港开出一个半小时后,汽笛声再起,119米长、蓝色船身的万吨级渡轮“宝岛16号”,徐徐靠向海口秀英港11号码头。

    56岁的蔡时运快30个小时没合眼了。

    日光正是毒辣,船还没有完全靠岸,远处新立的钢筋混凝土住宅映衬下,这座始建于1936年的港口显得有些落魄。

    蔡时运无心看景,他惦记着底层船舱里十多根大大小小的黄花梨枝干:它们来自两棵边材早已腐坏的黄花梨树,细的那棵被锯成几节,粗的那棵仍保留着完整主干,蜷缩在一辆蓝色东风货车9.6米长的空荡车厢里。

    客轮起降板落下,蔡时运随人潮自旅客通道出港,搭上那辆紧随其后披着绿色防风布的东风货车,驶上高速一路南下,直抵二十多公里外的龙华区龙泉镇美万村。

    一个半小时后,那根7米多长的主干被卸在离祠堂不远处的水泥地上,围观的村民大为惊诧:尽管龙泉镇一带历来是海南黄花梨交易集散地,但他们也已经很久没见过胸径如此大的黄花梨木料了。此时它不起眼的深褐色“伪装”还没被卸下,树头发散的根须如张狂的大爪,树身佝偻,近首,枝干一分为二,在正要舒展处戛然而止。

    蔡时运盯了它整整六年。

    “海黄大料”

    六天前,5月26日上午,在广州越秀区的一场小型拍卖会上,蔡时运以略高于底价的价格拍下这两棵黄花梨树,紧接着风卷残云般地办好交接手续,像押运国宝一样渡海而归。

    黄花梨学名降香黄檀木,目前学界普遍认同海南为其原产地。因其成材缓慢、木质坚实、花纹漂亮,与紫檀木、鸡翅木、铁力木并称中国古代四大名木。从明代开始,黄花梨木就成为中式家具的上好木料。清中期,海南黄花梨几被砍伐殆尽。上世纪80年代后期,广东家具商开始在海南零星收购老料,仿制成古典样式的家具销往国外,其价格一度被炒到一万多元一斤。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广州、新会、肇庆等地曾大量引种栽种黄花梨,或作研究之用,或充任行道树。广州某公园(该公园再三希望隐去具体名字,以防备其他黄花梨树被偷)就曾在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南下雷州半岛和海南,移植黄花梨栽种。

    蔡时运所得的这棵黄花梨就在其间北上,“落户”该公园。

    公园园林工程负责人郑天琦估计,引种时这棵黄花梨的树龄应只有十多年。从文献和种植人员那里已经无法确认它原本的生长地点。只知道它诞生于解放前后,最有可能来自海南西部昌江、乐东一带的苍莽林海:那里有着全世界品质最好的黄花梨树,海拔400米以下,独株或几株生长于原始森林边缘地带,貌不惊人。

    它的生命原本和蔡时运并无交集。这棵黄花梨树离岛北上之时,蔡时运出生在近海南岛北海岸的羊山地区。他有着南方人里少见的大个子,说话有浓重口音,习惯穿一件干净的棉质翻领衬衣,塞在纯色西裤和略显浑圆的腰际间。在海口,几乎每一家海黄门店里都会摆一方茶桌,品的茶有普洱、大红袍,蔡时运则对海南本地的五指山绿茶情有独钟。

    这根黄花梨主干被运抵海南当天,蔡时运亲眼看着木头从吊车上卸下,喊了两个熟手立马就削起边材来。看着木头露出令众人垂涎的紫红色纹理,他才满意地回海口府城的家里补觉。

    10年300倍!

    古玩城里人人都知道蔡老板淘来一件海黄大料。有人在他面前打趣:“很多老板想买,我都想买!可惜没钱。”一位海黄商人现场测算,这根海黄心材根部直径近50公分,长7米2,重达1514市斤,按照目前八千一斤的老料市价,估价应该在一千万以上。

    蔡时运心里既美又怕。第二天,换上一件浅绿色的针织衬衫,他跟美万村的后生们一起,把这根海黄抬进另一位股东新砌的大房子里。它独占了整个客厅的对角线,那位股东每晚都睡在隔壁的卧室里头,一有风吹草动就得起来看看。

    蔡时运的谨慎,大有来源。海口当地一位从事海黄收藏近20年的业内人士,毫不避讳地告诉本刊记者,以海黄为首的红木行业是“海洛因行业”、“暴利行业”,除在2003年非典和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有过短暂低迷,价格一路高歌猛进。2000年能做家具的普通海南黄花梨木材合2万元/吨,2009年160万元/吨,2010年600万元/吨。从2000年到2010年,价格上涨了300倍!

    目前,国内标价最高的一套黄花梨家具在广西凭祥的中国红木第一城。这是一个巨大的红木家具城,但里面空空荡荡,几千平米的卖场里只有营业员,没有客人。17件套的家具在3楼正中,用绳子围起来了,旁边的价签标着:“黄花梨大宝鼎,珍藏价,人民币两亿一千八百万元。”宝鼎是中式沙发的一种,这套黄花梨家具的最主要一件。这套家具在2011年就开始摆在这里售卖,起初标价八千万,然后一路升到了两亿。据营业员介绍,酷爱红木家具的艺人赵本山一度想买下这套家具,后来也是价格谈不拢才作罢。

    国内黄花梨的木料分为海南黄花梨与越南黄花梨,早在1996年越南黄花梨就已在广东的市场上出现。这套宝鼎的木质是越南黄花梨。2008年,一位中国商人在越南发现了这根黄花梨大料,带着师傅过去将家具做了出来,然后带回国内,从此就成了红木之乡凭祥的镇市之宝,一直有价无市地卖着。

    相比海南黄花梨,越南黄花梨的味道有些发酸,中间形成的眼型也不够清晰,在木料市场上,两者的价格相差十倍以上。

    一套越黄打造出来的家具就可以标价两亿,蔡时运这根纯正海黄大料引发巨大关注就不足为奇了。据海南本地的家具商人推算,这根木料做成家具后,价格兴许过亿。

    蔡时运知道会有很多人惦记这根大料,不过他又安慰自己,偷盗并非那么容易,“我们要20个人才能抬到大厅里!”

    数劫

    大多数圈内人并不知晓这根木料的来历,陪着蔡时运去运海黄大料的两位司机一开始也不清楚。5月30日晚,他们驾着货车从海口出发,直奔这些木头而去,原以为要塞满一车,不想却只有寥寥数根,回程“就像跑了一路空车”。

    龙泉镇盛产菠萝蜜,当蔡时运把黄花梨木料自高速路口运抵美万村时,沿路村道两旁的菠萝蜜正结着如瘤一般垂挂于枝干的果实。菠萝蜜树的树干被叫作“菠萝格”。因菠萝格颜色金黄,利于室内采光,它至今仍是当地人房屋修筑和家具制作的首选用材。在黄花梨被内地人重新发现以前,买不起菠萝格的穷苦人家经常拿黄花梨做房梁。

    上世纪50年代,全国范围内开展了炼钢运动。由于心材紧实耐烧、生长海拔低、易获取,海南黄花梨成了炼钢的上好木柴。同一时期,海南还曾经大规模开山劈岭,耕植橡胶。当无数同类在这两大热潮中倒下的时候,这棵黄花梨树却在广州公园里自然生长着。

    北上还让它躲过了被穷苦人家刀砍斧伐的命运。

    一位海南本地木材商告诉本刊记者,小时候他奶奶用来剁猪食的砧板就是黄花梨制的。刚开始有外地人来收购时,还有些后知后觉的老乡仍旧拿黄花梨生火做饭,100块钱拉走一牛车的生意并不鲜见。

    蔡时运至今懊恼,2000年,他还在海南本地开货车,曾经以900元一斤的价格卖掉老房的房梁,要是留到今天,价格得翻了不下十倍。

    在被广东南下的家具制造商发现以前,海南黄花梨还作为药材被收购进供销社与药材公司。据海南本地一位海黄交易商估计,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已有的海黄库存约有80%都被打磨成粉末作为药材消耗。

    千禧年过去,蔡时运发现村里的邻居们都种起了黄花梨树。不远处的龙泉镇上,不少人家从自留地里挖来野生花梨种在家门前。尽管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政府三令五申禁止砍伐野生花梨,就连自家地里种的,如要砍伐买卖,也须向林业部门申请批准。但在海南本地,除非被举报,大家对这种执行并不严厉的模糊边界历来心照不宣。

    2006年后,货车司机蔡时运,终于按捺不住,和无数海南人一样跳上了这辆急速驶向财富的快车。他用三万块起家倒卖木料,后来在海口人民公园附近一家古玩城开了间专门出售海黄家具和工艺品的店。

    广西凭祥家具城的黄花梨大宝鼎,售价两亿。(陈劲松摄)

    2006年,来自海南儋州的洪林也开始涉足海黄生意,如今已有十多名员工。

    以海南黄花梨为代表的这场红木家具热,最初被文化界和演艺界人士关注,并被商家带往奢侈品展,与名表、豪车、私人飞机一起亮相。洪林透露,不少明星喜欢买海黄收藏,作家海岩就是圈内公认的收藏大家,女乒冠军王楠的老公则是他的座上宾。

    价格的高涨使得民间对海黄原材料的收购,几近癫狂。从2003年开始,海南本地就不时有媒体报道村庙“鸾轿”或老屋房梁等黄花梨器物被偷事件。偶尔还会传出令人瞠目结舌的新闻。比如,某领导死后下葬,不知何人传出他的棺材是黄花梨所制,便有窃贼掘坟取木,结果发现并不是。龙泉镇上的居民不得不花上三四百元,给树罩上钢铁牢笼。

    这棵日后被蔡时运所得的黄花梨树又一次躲过了“厄运”,它所在的公园开始计划着装摄像头。它只需和其他同伴一起应付陌生游客的观瞻,并没有被盗贼夺去性命的忧虑。在广州的湿润气候下,它以惊人的速度拓展自己的腰身:换在海南西海岸昌江、乐东一带,得花费上两三百年才能长得同样粗壮。

    横纵十米的林子,6个摄像头监视

    2011年是黄花梨行情最火爆的时候,蔡时运有了自己的小作坊。之后的两三年,蔡时运面积不过三十平米的古玩店,销售额以千万计,每年净赚三四百万不是问题。

    在海南西海岸黄花梨盛产之地,农闲时节,村民们通常组成三五人的团队,背上锅碗瓢盆连带被子草席,坐上拖拉机进山,驻扎在山脚下,白天就地毯式地上山搜索海黄。洪林告诉本刊记者,最初那些年,“手背在后面就可以找到”,后来树头(树根)也成了宝贝。人们会格外注意地表那些凹陷下去的坑:这说明那里曾砍过树。哪怕这片山前一天已经被刨了一遍,第二天仍旧有人不死心继续往深了掘。有经验丰富者会燃烧可疑的烂柴,一旦嗅出黄花梨独有的香味,便会在周边继续搜寻。

    由于国内的海黄大料已经近乎枯竭,大批中国商人守候在广西与越南交界的友谊关,瞄准次一级的越南黄花梨。陈先生是福建人,在友谊关附近的边检站租了一间店铺,专做越南黄花梨的木料和家具半成品生意。他说:“多少年没见过海黄的大料了,如果有野生的出来,还不抢破头。”

    “抢破头”的事,有时候说来就来。

    2011年夏天,一场特大台风袭击广东。那棵胸径已长到近60厘米的黄花梨和另几个同伴,轰然倒下。

    一位在该公园工作的朋友告诉蔡时运,台风把公园里一棵黄花梨吹倒了,“块头还不斜。蔡时运激动了。他甚至做好了借钱买料的准备。但园方想把这棵树救活,挪了个地方继续栽种。

    在此后的六年间,园里发生了三起针对活体黄花梨的偷盗。小偷常常趁晚上和雨天来,以躲避监控。郑天琦很无奈地说:“(如果)有个大老板知道,指着某一棵说,你只要帮我搞定了,就给你多少钱。我们就头痛了。”他不愿透露园里的保安人数。记者发现,在一处横纵不超过十米的黄花梨林周围,就安设了三处共六个摄像头。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园方还特地把黄花梨树身上的标牌取下,以免被人盯上。

    蔡时运没有死心,嘱托朋友继续替他看着。

    两次拍卖

    蔡时运的店毗邻海口人民公园,那里也种着几棵黄花梨树。蔡时运去看过。站在树底下,他会想到广州公园里那棵与自己失之交臂的黄花梨。

    由于意外发生在夏天,这棵黄花梨没能在气温更低的休眠期进行移植。它的胸径粗壮,移栽前一同挖起的土球直径近三米,紧裹在根须周围。最初那半年,除了雨天之外,每隔5到7天,它可以享受园林工人浇水一次的“特殊照顾”,半年后,频次稍减。人们还用木桩斜抵住它的庞大身躯,以防它再次倾倒。

    然而,两年后,园方发现这棵黄花梨树还是遭遇了白蚁蛀蚀,已无回天之力。

    2013年,它被确认死亡。2014年底,该公园决定拍卖这棵黄花梨树。

    那是蔡时运第一次见它。拍卖会上,蔡时运把价格喊到了五百多万,但它最终被另一位出价七百多万的买家买走。

    故事本来要画上句点了,黄花梨市场的突变,却又一次改写了这棵树的命运。

    实际上2013年底,行情变化的趋势就显露出来了。海口的家具商普遍反映,那些从福建仙游来的商人们,挎着鼓胀的皮包,一掷千金的架势没有了。当时号称“海南最大古典家具卖场”的臻木堂在海口开业,老板王明珍告诉本刊记者,开店以来几乎没什么盈利。今年6月中旬,记者两次前往臻木堂,两层展厅除了标价十几万到上百万不等的红木家具外,空无一人。

    生意惨淡的原因主要是经济下行,有人提出反腐也是重要因素。洪林的一位同样做黄花梨生意的朋友向本刊记者诉苦,几年前他花高价淘回来的新料,堆了一屋子,“现在亏死了”。

    就在拍卖会前不久,蔡时运关闭了自己的加工作坊。回忆起那场竞拍,他形容自己的心态与赌徒无异,“输就输,赢就赢”。

    蔡时运没赢,但那位“赢”的买家却反悔了,连交付的20万元押金都不要了。这棵黄花梨又在公园逗留了两年半。

    第二次拍卖,园方没有大肆发布拍卖信息。因为有熟人在该公园工作,蔡时运第一时间获取了信息。人们大概不会想到,这根后来在海南本地造成轰动的罕见大料,只有寥寥三人参与了竞标。那天,光是作为委托方的公园,就来了三个代表。竞拍者中只有蔡时运是行家,拍卖会持续了半小时,只经过一次加价,他就将这根惦记了六年的宝物收入囊中。

    “他们没有我们这个胆量。”说到这里,蔡时运不由得卸下此前的防备,面露得意之色。由于手头资金缺乏,蔡时运在拍卖前另找了两个朋友做股东,他们也来了广州,在场外等候消息。当拍卖师落槌,蔡时运已经认定这场买卖稳赚不赔。

    拍卖会结束后,蔡时运当天下午就联系好了一辆海南本地专门跑广东线的货车,他先是回了一趟家,5月29日再度北上,在广州过了端午。终于熬到假期结束,31日蔡时运七点半就起了,等到园方工作人员一上班,他就去打了钱办了手续,终于可以名正言顺地把那辆蓝色东风货车开到公园。

    虽然已经见过两回了,但想到这棵黄花梨即将属于自己,蔡时运还是难掩激动。他忍不住掏出手机对准这棵黄花梨树拍了又拍。

    当晚八点,货车由广州出发,蔡时运坐在副驾驶座上一路护送,身旁两个司机轮替着开,没有停歇。第二天早上五点多,终于抵达雷州半岛南端徐闻县海安港。一直等到将近十点,底层船舱载满57辆大小车辆的“宝岛16号”终于驶离港口。

    等待

    此后一周,蔡时运带回“大料”的消息,迅速传遍了海口的文玩圈。镇上的收购贩子听说,立马骑上电动车赶来见识。正在三亚出差的洪林也很快从朋友那儿得知了消息,6月3日便驱车到美万村看料。一位北京来的收藏家也看上了,委托在海南的朋友帮忙商议价格。6月7日,在海口市区蓝天路的一家根雕店里,几个海黄商看着手机里20个壮汉合力挑运木料的画面,不禁用夸张的语调猜测:“大的那根得有30米,估计能卖到几千万!”

    问及是否对成交价有所期待,郑天琦表现得兴致寥寥:“有什么满不满意的啊,我觉得黄花梨不值钱。”他认为,海黄的价格之所以被抬升到今天这种让人望而生畏的地步,完全是商家的一种炒作。从植物学的角度来看,郑天琦并不太认同如今市场上海黄资源已经枯竭的说法。广东、广西、福建、贵州等南方省份正在大规模种植黄花梨。他预言,二十年后黄花梨市场会崩盘。

    洪林也不认为海黄会枯竭,但他看好市场。据媒体报道,今年年初,画家黄永玉砸下280万,拍得一把由海南黄花梨和美国红衫木合制的手工吉他。即使在市场惨淡的当下,仍然不时有明清花梨木家具被拍出天价。

    洪林与另几位股东在尖峰岭山脚种下二十万株黄花梨,已有将近二十年的树龄。6月15日那天,洪林一连发了八条朋友圈。视频里,他举着自拍杆,骄傲地把千亩黄花梨树林收入镜头里:“这里是尖峰岭,整个尖峰岭山脚下种满了海南黄花梨。”他告诉本刊记者,海黄树林里的别墅预计年底完工,他计划推出“买黄花梨送别墅”的活动。

    海南的文玩圈里,又窃窃私语着:传闻海口人民公园有两棵近七十年树龄的黄花梨树被有心之人毒死;也有人说它们已被某神秘买家买下挖走,正寄放在海口某博物馆里。

    那根天价木料,已有人把价格出到每斤7600元,但蔡时运不打算卖了。“如果是2012年拿回来,最少一万五一斤。一万五一斤呐!”他想等木料水分风干之后,做成家具,过两年经济形势转好,一定能大赚一笔。(应采访对象要求,蔡时运、郑天琦为化名)

    来源:Vista看天下

    阅读全文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