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民拟起诉镇政府争夺自己所发现乌木\荷兰的FLEGT许可木材进口增长
详细内容

农民拟起诉镇政府争夺自己所发现乌木\荷兰的FLEGT许可木材进口增长

时间:2020-10-11     人气:995     来源:     作者:
概述:昨日,彭州市通济镇客运站,近10名专家学者及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网友应邀参观了放在这里的7根乌木,并就相关问题进行了研讨。专家学者表示,乌木以四川省最多,视频:农民挖出价值1500万元乌木被判国有来源:新浪播客(视频分享)建议四川省或成都......
昨日,彭州市通济镇客运站,近10名专家学者及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网友应邀参观了放在这里的7根乌木,并就相关问题进行了研讨。专家学者表示,乌木以四川省最多,视频:农民挖出价值1500万元乌木被判国有来源:新浪播客(视频分享)建议四川省或成都市,率先出台地方性法律。文保专家还呼吁,成都应修建自然博物馆,加强对自然遗产的保护。

“我已准备好起诉镇政府。”昨日,乌木发现者吴高亮表示,在这件事上,他和镇政府的权利是平等的。“在没有获得我许可的情况下,镇政府不应首先就把所有权‘争夺’在手,进行强制性挖掘,而应在尚未出土前,申请人民法院对乌木所有权进行裁定。”他认为,镇政府的行为已涉嫌“滥用职权”、“行政违法”,他要申请行政诉讼。其次,他将就乌木的归属权进行民事诉讼。

焦点

关于奖励7万偏低不利乌木保护?

昨日,成都全搜索两名网友“哈哥翻围墙”和“狮子”也参与了研讨会。对奖励额度,二者都表示太低了。“哈哥翻围墙”表示,奖励高一些,对今后的发现者具有鼓励意义。西南财大法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吴越也表示,对发现者奖励少了,不利于今后乌木的保护。省人大代表、四川运逵律师事务所主任阳运逵建议,应按照乌木价值的1%~5%进行奖励。

但省文物考古研究队研究员、民革四川省委常委、省政协委员黄剑华认为,目前此类奖励没有法律依据,发现文物也有奖励,但都是象征性的,“7万元比较合适”。

关于立法建议先出台地方性法律

“法律有待完善。”成都博物院副院长、考古队副队长江章华研究员表示,希望文物法修订的时候能对此进行完善。

“地方性立法最重要,毕竟乌木四川、成都最多。”吴越表示,寄希望出台全国性的法律很困难,他建议成都市成立一个专家组,将来可以形成草案,提交给成都市人大,在全国率先搞一个地方性立法。


荷兰农业、自然和食品质量部食品和消费产品安全局(NVWA)负责监督印度尼西亚林产品进口到荷兰的数量变化。该局的代表沃特尔(MeriamWortel)在协商会上说,“尽管纸浆和纸张贸易波动性大,但荷兰进口印尼木材总体来看一直呈上行趋势,最新的数据显示,木材和木制家具的进口进一步上升。然而,尽管我们可以说FLEGT许可没有负面影响,但目前尚不清楚FLEGT许可是否或在多大程度上在这一积极的贸易趋势中发挥了作用。”
FLEGT许可作为平台重建市场份额的潜力
安特卫普咨询会上的一个主要议题是探讨欧盟热带木材消费的长期下降趋势能否得到改变,以及FLEGT许可是否能够成为一个重建市场份额的平台。
IMM贸易分析师鲁伯特?奥利弗(RupertOliver)在一份报告中指出,2018年,热带木材在欧盟进口总额中所占份额仅为19.7%,已经连续3年下降。在2007—2008年金融危机前,热带国家在欧盟进口中所占的份额曾经超过30%。
在确定和评价可能限制从VPA伙伴国家销售木材的因素时,被调查者认为“环境偏见和不协调的营销”是最重要的制约因素,其次是“产品替代”。“来自中国的竞争”和“木材供应转向其他市场”也被列为次重要的因素。这个调查结果与IMM之前的研究结果相吻合。
与IMM之前的研究相反的是,安特卫普咨询会的与会者认为,“经济低迷和缓慢的经济复苏”只是限制欧盟从VPA伙伴国进口的一个不太重要的因素。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经济衰退的记忆正在逐渐消退,因而越来越接受经济增长放缓是“新常态”的看法。
(声明:凡转载文章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 陈桐从小痴迷根雕艺术,除做根雕家具产品外,精美的根雕艺术作品多达2000多件。

    新华网天津2月10日电在天津蓟县马神桥镇陈家河村,有一位从事根雕产业30多年的农民陈桐,他的很多精美的根雕艺术产品备受人们青睐,当地人称他为“根雕艺人”。

    陈桐今年55岁,是一位土生土长的农民,从小喜欢绘画和根雕,六七岁时,别人家的孩子在外面玩耍,可陈桐总是在家里照着小人书画画,并把捡回家里的树根用铅笔刀雕刻成象形的玩物。初中毕业后,陈桐在家务农,他看到村里很多农民把树根当做取暖做饭用的柴料,觉得很可惜,于是他便把路边和村边的烂树根捡回家,在家里苦心钻研根雕艺术。22岁那年,陈桐结婚,做起了根雕加工产业,在当地收购材质较硬的麻梨、荆树、榆树等树根,在村边坑塘里浸泡一年后再晒干,做仿古桌椅和各种根雕艺术品,1990年,北京一家大酒店一次就从他这里定购了上千件根雕桌椅,收入不菲。从此,陈桐的根雕产业不断发展,产品销往北京、天津、河北、山东等地,每年的根雕家具产品的销量就多达3000多件。陈桐的许多经典根雕作品被专业人士收藏。陈桐现在不仅做根雕,而且坚持绘画,他的国画和油画同样受到人们喜爱。陈桐说,现在硬杂木的树根越来越少了,根雕作品只能精益求精,所以计划开个自己的根雕与书画相融的艺术品展销店,把根雕艺术与绘画融为一体做精做好,实现自己的艺术人生。(李江摄)


    许多年前去日本,忘了赶上什么节日或活动,所有的宾馆都爆满了,日本朋友建议我住“棺材宾馆”试试。
    所谓的棺材宾馆,日本人称为胶囊宾馆(CapsuleHotel)。进门里面是一个酷像中药柜,只不过是将放药的抽屉放大了。顺着楼梯爬上去,在一个亮灯的“空室”的“抽屉”前,一按按钮“抽屉”滑出来,里面一个900mm宽的床垫,加上一个600宽的床头柜兼写字桌,一共一米五宽;长度大约两米,高度900左右。你住进去,只能坐和躺,不能站立。洗浴是公共的、厕所也是公共的,相当干净。
    棺材宾馆相当便宜,空调、灯光都很便宜,但住在里面,感觉相当不好,过低的“天花板”使你非常压抑,经常会忘了,想站起来,结果头撞“天花板”。
    这种宾馆只接待男宾,我也只住了一晚就逃之夭夭,太恐怖了,宁愿花大价钱住大宾馆,否则住久了会发疯的。
    北京中关村最近也出现这种类似胶囊宾馆的,叫“享睡空间”,3平方米,供人短暂休息,2毛钱一分钟,扫微信支付就行了,无人管理。
    日本还有一种单身公寓,大约20-30平米,给出差的员工短暂居住的。比如从大阪出差东京,每月住十几二十几天,住宾馆不合算,这种单身公寓应运而生。公寓里一应俱全,我曾经供应过一米宽的“厨房”兼碗碟柜。这种柜子内部全部是用石棉板,煮饭时防火,下柜是存放煤气桶,上柜碗碟收纳,中间可以用煤炉或电炉煮饭。
    单身公寓的床,白天收起,成为三人位沙发,屋里的家具,不少是多功能的,为的是充分利用空间。
    多功能的智能家具,用在空间非常小的单身公寓,是合理的组合,但这毕竟是小众市场。
    在东京那样的大都会,小职员出差只能住20平米的空间,那也只能是短暂的居住。一家人长住这样的空间,也会和住棺材宾馆的感觉一样,会使人发疯的,那种压抑会使你住不下去,即便使用多功能家具也不行。
    经常有人说,现代化养鸡场(或者可以说养鸡厂),鸡都关在一个非常狭小的鸽子笼里,转身都不能,连脚都陷入铁丝网中了。由于过于拥挤,连鸡都情绪不稳定,甚至产生愤怒,因而影响到鸡的肉质,甚至有人说这种鸡肉有毒。
    虽然现代养鸡场很现代化,饲料、水等自动化输送,灯光、清洁卫生等都智能化,那也不行。
    人何尝不是一样呢?
    踩踏事件,经常是由于人数过多,每平米的人太多,会在心理上或潜意识中产生恐慌,想逃跑,因此产生踩踏。
    许多人都在歌颂智能化家具,是家具业的创新。甚至怀疑非智能化家具能存活多久。
    然而我认为,创新的基础是需求,或潜在的需求。什么行业的创新都一样,都必须以回应消费者的需求为唯一的目的。
    当然这种需求,会因为不同的社会、不同种族宗教、不同性别、年龄层等等不同而不同。因此在创新之前,必须先彻底调查、研究清楚什么是消费者的需求。
    首先必须先搞清楚,什么样的家具需要智能,为什么需要?什么样的人群需要智能家具,什么样的空间需要智能家具等等问题。
    如果说我的理解不错的话,智能家具无非是节约、利用空间。比如20-30平米的家,要容纳3-4个人,就需要智能家具或多功能家具。但是中国多少人住那样的空间?住那么小空间的人,有能力支付比较贵的智能家具吗?即使是住上了,也只能是临时性的,能不逃离吗?
    或者有人争论说,家具加上智能,用起来方便,比如一按遥控器可以控制灯光,甚至自动开关柜门等等。好玩是好玩的,但真正会去买智能家具的人有多少?应用在智能家具中的电器,有家具耐用吗?我出口到英国的家具保质期100年,如果是智能家具,这之间需要更换多少次电器用品?谁更换、谁付费等等。
    如果说以家具为快销品,电器随家具一起“寿终正寝”那么多少人消费得起?
    这一连串的问题都必须细心地调查研究清楚。做企业就像少女一样脆弱,不能行差踏错,否则要付出难以承受的代价的。
    我的一个英国客户,原本有一系列的“传统”设计,卖的挺好的。有一天他突发奇想,找专家设计了一个系列所谓的智能家具,参加展览会,主要针对年轻人,想和原来的产品区隔,进入另一个市场。
    电器全部由英国寄过来,家具由我们上海工厂生产,费了好大的劲,一系列产品出来了,赶紧装箱下船,只去了一个40尺集装箱,便没了下文。
    他的传统家具继续卖,并且卖得很好,这创新是失败的。
    最失败的创新案例是三星GalaxyNote7他们搞了一些“伪”创新,比如手势感应和智能按键等功能,这些功能其实没有实际的意义,反而让消费者难以理解。
    三星舍本逐末,没有去了解什么是消费者的真实需求,而去追求一些花哨的创新,急急忙忙地抢先上市,结果栽在自己最拿手的电池上。
    三星栽得起,我们家具企业也栽得起吗?
    阅读全文
  • 乌木应该归国家所有

    日前,潼南县的8位村民还有些想不通:—一年前,他们在当地的河道里挖出一根30米长的乌木,卖得19.6万元,大家分了这笔数额不小的意外之财。如今,当地财政局将他们起诉到法院,要求他们返还这笔钱。日前,法院一审二审都判决村民们还钱。

    卖掉乌木分钱

    有人上交财政

    2012年10月下旬,潼南县前进村村民王某在涪江河内的淤泥中,发现了一根乌木。他将此事告诉了同村的匡某等8人。当年11月份,9人用匡某的挖掘机一起对乌木进行了挖掘打捞。经测量,乌木长约30米。

    由于不属于文物,当地文物管理所接到匡某等人的报告后,未予以收藏。

    9人联系买家,在12月份将乌木卖了19.6万余元,其中,发现乌木的王某和挖掘机机主匡某各分了约4.9万元,其余7人均各分得1.4万元,开挖掘机的司机分得300元。

    去年1月16日,其中一人将所分得的1.4万元上交给当地财政局,其他8人没有上交。

    县财政局起诉

    索要约18万元

    不久,县财政局将匡某等8人起诉到潼南县法院,要求他们返还卖乌木后各分得的钱款共约18万元。

    县财政局称,乌木是在河道中发现的,其所有权应归国家所有。

    匡某等人认为,乌木属于国家所有没有相应依据,即使所有权归国家,也应支付打捞及看管期间支出的费用。

    潼南县法院一审认为,乌木形成于自然,属于自然资源,不属于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范围,属于国家所有。因此,县财政局作为县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有权要求匡某等人返还分得的钱款。

    一审法院还认为,村民挖乌木时,匡某使用自己的挖掘机进行挖掘,其他8人也进行了打捞和看护,因此,应扣除挖掘、打捞及看护期间的劳务费、误工费等。法院认定匡某应得挖掘打捞费1万元,其他人各得打捞看护费8000元,并据此判决匡某等人还钱。

    擅自出售处理

    应当承担责任

    匡某不服,向市一中院上诉。

    他称,乌木被发现后,他提供挖掘机和装载机在河道中连续工作近一周,他应获得4.9万元的打捞费。

    匡某还称,乌木应认定为无主物,按照先占原则,应归王某等人所有。

    市一中院审理认为,乌木的自然属性决定其不具有人应当认领的可能性,因此应归国家所有。匡某等人将乌木打捞起来后,应当送至国家有关部门处理,却擅自出售处理,应承担相应责任。日前,法院二审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山林河流埋藏物

    都属国家所有

    重庆晚报新闻律师团成员、合纵律师事务所鲁磊律师认为,按照《民法通则》第79条“所有人不明的埋藏物、隐藏物,归国家所有”,以及《文物保护法》第5条我国“境内地下、内水和领海中遗存的一切文物,属于国家所有”的规定,除本案中的乌木外,只要是从山林、河流等归国家所有的地方挖掘出的任何有价值的埋藏物,例如陶瓷等工艺品、字画等艺术品、手稿、图书、银元宝、铜钱币,以及具有价值的化石等古物,都归国家所有。市民上报或上交后,文物保护部门将予以适度奖励。

    祖坟祖屋地下文物

    可以自己保管

    鲁律师还认为,在世世代代归个人所有的地方,例如祖坟、祖屋等,迁移挖掘出的相关文物,上报国家文物部门登记后,可由自己进行保管,但所有权归国家。如果是其他情况的宅基地或土地,在推倒施工中发现物品,经文物部门鉴定,如果属于文物,此种情况下则归国家所有;不属于文物,可自行处理。

    鲁律师称,对于文物,市民应向文物保护所上报或上交,对于其他归国家所有的埋藏物,同样也应上报或上交给管理发现地的政府部门,相关部门将会予以适度奖励。

    侵占埋藏物构成犯罪

    鲁律师提醒,根据法律相关规定,发现文物隐匿不报或拒不上交的,处5千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如本案侵占埋藏物的,如果构成犯罪,数额巨大或者情节严重的,处2年以上5年以下有期徒刑。

    重庆晚报见习记者胡其涛


    记者杨颖慧

    摄影记者徐志达

    深一刀浅一刀,一块平凡的木头,在海盐最年轻的家庭农场主孙佳毅手中却“妙刀生花”,采用机器雕刻之后,为木雕注入现代活力。

    年轻家庭农场主钟情木雕手艺

    1992年出生的孙佳毅大学一毕业,就注册了家庭农场,当起了海盐县最年轻的农场主。由于启动资金有限,孙佳毅只在元通街道刘庄村流转了2亩土地,用于苗木种植,目前树种有榉树、槐树、金桂、银桂、香樟等。其家庭农场刚起步,去年已有6万多元纯收入。

    孙佳毅在宁波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读的是电子商务专业,毕业后却开办起家庭农场,投身农业天地。谈起缘由,他解释道:“海盐的家庭农场起步早,发展快,相关优惠政策也多,而我以前读到的很多经济类书籍中,印象尤为深刻的一点便是,今后与手工有关的行当将越来越吃香,刚好家里也有手工木刻的氛围,所以我决定学习这门手艺。”

    “我一直觉得木雕是门很神奇的手艺,小时候看木匠师傅做一张八仙桌,看似简单的八仙桌其实有100多道工序,而且一环扣一环,一个步骤都不能错,一错就安装不起来了。”孙佳毅说。

    机器雕刻为木雕注入现代活力

    孙佳毅的太爷、爷爷和父亲都有一定的木刻功底,耳濡目染之下,他也对木刻有着浓厚的兴趣。5年前,孙佳毅的父亲开起了家具厂,厂里时常会有木匠师傅赶工。读大学的时候,每逢寒暑假,他都会向这些师傅学习请教,逐渐积累掌握了木雕的基本功。

    2013年7月,孙佳毅赴中国木雕之都东阳学习精雕制图课程,3个多月的学习让他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他告诉记者:“精雕制图本身需要学员有一定的美术绘画能力,我发现培训班上大多是年轻人。”

    学会了精雕制图之后,就可以在电脑上制图,然后利用机器雕刻,这可以大大节省木雕的时间,提高效率。“机器雕刻半小时的工艺品,人工则需要半天甚至一整天的时间。”孙佳毅说,“很多客户经常把木雕的图案拍照发给我,然后我在电脑上制成图,再用机器雕刻,雕完之后有些工艺品还需要人工精雕一下。”

    双手满是刀痕却习以为常

    在孙佳毅的木雕工作室里,堆放着未加工的木料和一些成品。他的工作台上摆放了30多把规格不一的刻刀,工作室里还有6台机器,有的用于压板,有的用于磨光,还有的用于冲边。

    由于红木雕刻产生的木屑都是红色的,因此整个工作室的色调是红色。孙佳毅的工作台上放了好几把刷子,每次工作前,他都会把电脑键盘以及机器上的红木屑清扫干净。他笑着说:“你们看到的已经是清理过后的工作室了,忙的时候,我的衣服上、头发上也都是木屑。”

    孙佳毅现场演示中,他先将电脑开机,设定好图案和速度之后,将一块木板固定在机器上,机器开始运转,一把锋利又纤细的刀便开始在木板上雕刻。虽然机器木雕的时间比人工木雕快好几倍,但是雕刻一件较大的作品仍然需要几十个小时,其间还需要暂停人工更换刻刀。由于这种刻刀非常锋利,更换刻刀时稍不留意就会被划伤,记者看到孙佳毅的双手上满是这样的刀痕,有的已经结疤。对此,他已经习以为常,因为这些伤痕见证了一位青年在追求成功道路上的努力。

    来源:嘉兴日报

    阅读全文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