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论明代家具文人化倾向的体现\未来几年福州或新增五六家建材家居大卖场
详细内容

浅论明代家具文人化倾向的体现\未来几年福州或新增五六家建材家居大卖场

时间:2020-10-11     人气:838     来源:     作者:
概述:中国古代家具历经数千年的发展,至明代达到了历史的高峰,创造了高超的家具制作工艺和精美的艺术造型。这也是中国各民族、各时期的古典家具经过几千年的演变、融合而形成的精华。在世界家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明代是我国传统家具的黄金时代,这期间的家具不论......

中国古代家具历经数千年的发展,至明代达到了历史的高峰,创造了高超的家具制作工艺和精美的艺术造型。这也是中国各民族、各时期的古典家具经过几千年的演变、融合而形成的精华。在世界家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明代是我国传统家具的黄金时代,这期间的家具不论是硬木家具、大漆家具,还是民间柴木家具,都具有造型简洁、素雅端庄、比例适度、线条挺秀舒展、不施过多装饰等特点,形成一种独特的风格,博得人们的赞赏,赢得了国际上的声誉,以至在艺术领域里形成一种艺术概念,称其为“明式家具”。


一、传统文人的文化精神与审美追求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和氛围中创造出来的器物,都带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印记。宋代理学家程颢、程颐说:“天下无一物无礼乐。”(《朱子语类》卷139)从先秦诸子以玉比君子之德,青铜列鼎象征周代礼制文化,到服饰上的“十二章”纹样,“表德劝善,别尊卑也”(《白虎通·衣裳》),甚至连颜色也有特定的象征意味,以青、赤、白、黑、黄象征东、南、西、北、中不同的方位,等等,莫不如此。作为中国古代家具的杰出代表:明式家具其实也是如此。家具固然是室内环境的主要设施,是人们生活中的日常用具,但也是一种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载体。从文化史的角度来看,明代家具实际上是中国传统文人士族文化物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比较突出地体现了中国传统文人士族文化的特点和蕴涵。


中国传统意义上的文人士族阶层的产生,似乎应从魏晋时期的门阀士族算起。宗白华先生说:“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痛苦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宗白华《艺境》)正是在这个时代,造就了一批包括嵇康、谢灵运、阮籍、陶潜、王羲之、顾恺之等等在内的名士和他们流芳千古的诗文、绘画、书法作品。也正是从这个时代开始,中国传统文化增加了一个独具特色的文化类型:文人士族文化,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增加了一个十分重要的层面:文人士族的审美追求和审美趣味。“魏晋六朝是一个转变的关键,划分了两个阶段。从这个时候起,中国人的美感走到了一个新的方面,表现出一种新的美的理想。那就是认为'初日芙蓉’比之于'镂金错采’是一种更高的美的境界。”(宗白华《艺境》)。

宋代是文人士族阶层全面而真正形成的时代。文人文化已经发展成熟,文人的审美取向也成为了整个时代审美思潮的主流。苏轼的“五色绚烂,渐老渐熟,乃造平淡”,不仅在宋代,而且从宋至今,都是文人们所追崇的审美的最高境界。文人的审美情趣,对器物艺术的影响是非常直观的。宋代“类玉类冰”的单色瓷器,含蓄恬淡的单色漆器,清淡典雅的织锦,连家具也不再是华丽多彩,自然质朴的高型家具已普遍流行。正是宋代文人文化和文人审美思潮的深厚根基和深远影响,才为明代“明式家具”的出现作了坚实的铺垫。

二、明代家具文化特质的形成原因

明代家具文化特质的形成,最直接的原因还是当时家具的使用者和使用环境。

明代家具最早产生于明代的江南名城:苏州的私家园林。可以说,苏州私家园林的园主和私家园林建筑的室内环境,是明代家具最初的、也是主要的使用者和使用环境。谈起私家园林的建造之始,又可追溯到魏晋时期。当时的一批名士,不满于政治的动荡和统治者的争斗,隐逸于江湖,寄情于山水,在自家建造的园林中追求自然、发掘自然、再现自然,并赋予自然以至善至美的人格。经过唐、宋的发展,私家造园活动已由士族阶层扩展到城市的达官贵人阶层。至明代,私家园林的建造达到了高潮。其中,苏州地区的私家园林,以“源于自然,高于自然”,成为私家造园艺术的典范。私家园林是私人宅第的一部分,或者说是宅第的延伸和扩大,主要用作迎宾接客的活动场所和琴、棋、书、画的文化场所及娱乐场所。私家园林特有的自然环境和文化氛围,决定了其室内家具的设计式样和设计风格。而且,苏州这个山水婉秀的江南名城大环境,也为明代家具确立自然超逸的文化品位和“天然去雕琢”的审美特征创造了“天时地利”的条件。

明代江南私家园林的园主,若从经济状况来看,应属于富绅阶层;而他们当中有许多人本身是能书善画的文人墨客,从文化层次来说,都属于士林之流。他们一改传统文人重道抑器、重文轻技的观念,或者对园林内家具的设计风格、审美标准进行定性和谋划,或者亲自参与家具式样的设计。明末著名文人、“以琴书名达禁中”的文震亨,曾于苏州西郊建碧浪园。文震亨在其所撰写的《长物志》一书中用大量篇幅,对园林中的各种家具、从文人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的角度进行评判和要求。如在《几塌》一卷中,对几的要求是:“天然几以文木如花梨、铁梨、香楠木等木为之;第以阔木为贵,长不可过八尺,厚不可过五寸,飞角不可太尖,须平圆,乃古式。”对榻的要求是:“榻者,如花楠、紫檀、乌木、花梨,打古断纹者,其制自然古雅。”又说:“古人制几榻,虽长短广狭不齐,置之斋室,必古雅可爱。……今人制作,徒取雕绘文饰,以悦俗眼,而古制荡然,令人慨叹实深。”文震亨所说的“古式”、“古制”、“古雅”,实际上就是明代家具的制式和品性。这种制式和品性的特点,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简洁、自然、古雅。沈津在为《长物志》所作的序中也说:“几榻有度,器具有式,位置有定,贵具精而便,简而裁,巧而自然也。”

明代有“江南第一风流才子”之称的著名画家唐寅,在《韩熙载夜宴图》的临本中,对原作的家具除了进行局部修改,还增绘了20多件,等于按照文人品味和审美标准对家具进行再设计。明末清初的戏曲理论家李渔,除了亲自动手设计家具,在《闲情偶寄》一书中,还提出了自己的家具设计思想:“总其大纲,则有二话:宜简不立繁,宜自然不宜雕斫。”(李渔《闲情偶寄·居室部》)这些江南文人才子们对家具设计的谋划、评判和直接参与,实际上就是用文人文化和审美的眼光去构造他们心目中的家具式样,为家具注入更多的文人文化内涵。因此,明代家具从造型式样、结构到装饰工艺,都体现出传统文人文化所特有的追求自然、空灵、超逸、含蓄、内向的意蕴,散发出浓郁的文人趣味和书卷气息。


三、明代家具的造型中的文人文化体现

明代家具的造型有坐具类、几案类、橱柜类、床榻类、台架类、屏座类6大类近60个品种。这些造型优美多姿,变化多端,而基本的构造,都是将主要构件,如腿料、框料、档料、柱料等组合成一个基本框架,再根据功能的需要装配不同的板料与附件。在构件的接合上,采用传统建筑木构件的榫卯结构接合方式,并结合家具结构接合的特点,将榫卯结构设计的更加多样、更加完善、更加科学。明代家具的榫卯结构名目很多,根据功能作用可分为三类:第一类主要用作面与面的接合,如槽口榫、企口榫、燕尾榫、穿带榫、扎榫等。第二类主要用作横竖材以丁字结合、成角结合、交叉接合,以及直材或弧形材的伸延结合,如格肩榫、双榫、双夹样、勾挂棒、楔钉样泮榫、通榫等。第三类将三个构件组合一起并相互连接,如托角榫、长短榫、抱肩榫、棕角榫等。各种榫卯接合得非常牢固,构成的框架体非常坚固稳定,却又使家具造型显得空灵、透气、轻巧。明代家具的扶手椅就是这样的范例。除了坐板和靠背板呈面形,其余的构件都很细长,形成交化丰富微妙的线形,线形与线形之间也就产生了很大的虚空间。这与西方古典家具以体、面的处理见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西方古典家具往往具有庞大的体积和厚实严密的面形,这和西方古典建筑(如宫殿、教堂、神庙等)体量庞大的外形和厚实粗重的石结构是密切相关的,带有西方古代“神”文化的浓重色彩。而明代家具空灵疏朗的造型形象,在结构的牢固性方面丝毫不逊色于西方古典家具;在功能的灵活性方面则留有很大的伸缩余地,具有与中国传统建筑木框架结构“墙倒屋不塌”相同的优越性;在艺术审美方面,更展示了文人士族文化所追求的一种空灵超逸之美。

明代家具造型的线形,是中国传统的“线的文化”、“线的艺术”在家具上的凝聚与展现。如果把中国的传统文化比喻成“线的文化”,也许有些偏颇;但传统文化与线条的不解之缘,的确是源远流长。中国汉字的发展史,可说是线文化的发展史。原始陶器上刻划的线条,是中国最早的图画文字。甲骨文稚拙的折线,金文道劲的曲线,大篆匀称的短线,小篆委婉的长线,汉隶飘逸的波线,魏晋、唐、宋、元、明时期的楷书、行书、草书,充分显示出中国书法线条龙飞凤舞的艺术魅力。宗白华先生说:“中国古代的书家要想使‘字’也表现生命,成为反映生命的艺术,就须用他所具有的方法和工具在字里表现出一个生命体的骨、筋、肉、血的感觉来。但在这里不是完全像绘画,直接模示客观形体,而是通过较抽象的点、线、笔画,使我们从情感和想象里体会到客体形象里的骨、筋、肉、血,就像音乐和建筑也能通过诉之于我们情感及身体直感的形象来启示人类的生活内容和意义。”(宗白华《艺境》)

中国传统建筑,也是一种线的文化,线的艺术。仪以传统建筑中最具特色的“翼展之屋顶”为例。著名建筑史学家梁思成先生说:“依梁架层叠及‘举折’之法,以及角梁、翼角、椽及飞椽,脊吻等之应用,遂形成层顶坡面,脊端,及檐边,转角各种曲线,柔和壮丽,为中国建筑物之冠冕,而被视为神秘风格之特征,其功用且收‘上尊而宇卑,则吐水疾而雷远’之实效。”(梁思成《中国建筑史》)。梁思成先生在这里简练地概括了传统建筑屋顶线条的文化内蕴和艺术特色。

明代家具的造型,充分发挥了线条艺术的魅力。如前所述,明代家具的许多构件,本身就是线条。这些线条,依附于构件的形体,被称之为“线形”;王世襄先生在《明代家具研究》一书中汇编的冠以“线”的名词术语有30多条,如“边线”、“灯草线”、“瓜棱线”、“混面起边线”、“脊线”、“皮条线”、“起边线”、“起线”、“耍角线”、“线雕”、“线脚”、“线绳”、“压边线”、“阳线”等等,在扶手椅、圈椅、桌、案、几等家具造型中,不过是搭脑、扶手、柱腿、椅子、牙子等构件的线形,都非常简洁流畅、挺劲、优美而富有弹性和韵昧,如明椅靠背最上的横木:搭脑,其线形的起伏变化丰富,或翘或垂、或仰或倾、或出或收、或曲或立、或刚或柔,都各具神韵。明椅靠背板的曲线,在功能上满足了人体靠坐时获得舒适感;在审美上,则与中国书法的“一波三折”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至于明代家具的各种线脚,也是明代家具体现线条艺术之美的独特表现手法。通过各种直线、曲线的不同组合,线与面交接所产生的凹凸效果,既增加了家具形体空间的层次感,又丰富了线条在家具设计中的艺术表现力。

明代家具之线,是艺术之线,也是文化之线。明椅的搭脑线形,就和中国传统文人文化的“学而优则仕”观念有着特殊的联系。圈椅的搭脑和扶手以曲线相连接,当时又称“太师椅”。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玩具物带入号》说:“椅之杯棬联前者,名太师椅。”太师是古代一种官名,汉以后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而坐上“太师椅”,似乎就可以仕途通达。搭脑出头的椅子,有一个形象的名字:官帽椅。这种官帽,是宋代以来文武百官头上所戴的展脚幞头样式。明万历本木刻插图,“宦游”、“吕真人黄粱梦境记”,刻画了头戴官帽的文官坐在搭脑出头上翘的官帽椅上,可以说为明式官帽搭脑线形的文化蕴涵做了形象的诠释。


含蓄、内向,是中国传统文人文化一种根深蒂固的特性,是长期深受儒家思想道德观念束约和影响的结果。孔子提出的“内省”的为人处世修养方式,大力倡导“仁”、“忍”,以及“和为贵”的中庸思想,成为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为人处世的道德规范,这种文化特性在明代家具上也有直接的反映。文震亨所说的天然几“飞角不可太尖,须平圆,乃古式”就是一例。这样的例子在明代家具实物中还可以列举出许多。如明代家具的椅凳面、桌案面或柜门,普遍采用一种“攒边”的做法。所谓“攒边”,即把面板装纳在四根用格肩榫攒起来的边框之中。杨耀先生认为,这种技术,科学地解决了家具用材上的两个难题,既可以解决中央面板的胀缩问题,又可以避免暴露面板的截板纹,以保持家具整体纹理和色泽的浑然一体。而“攒边”也传达了一种更深层次的文化内蕴,它是中国传统文人文化所倡导的含蓄性、内向性在明代家具技术语言上的体现。明代家具许多构件的加工、装饰的技法、材料的处理,也都蕴含这种含蓄、内向的文化意味。如构件的边角都做了圆角处理,这种工艺技术的行话叫做“倒棱”。明式扶手椅,造型劲健挺拔,其实椅盘之上的主要构件几乎找不出一寸完全是直的。方中有圆,直中有曲,寓刚于柔,以体现委婉、含蓄之美,是明代家具构件加工的一个独到特色。不少明代家具为了追求含蓄、圆浑和完整,不吝惜木材,精心选材制作,整体形象犹如一木生成,浑然一体。在装饰工艺外,明代家具在充分体现木质材料自然的色泽纹理的同时,辅以适度的雕镂和镶嵌。雕镂的部位多在家具的牙板、背板的端部,纹样线条优美,刀法圆润藏锋,浑然无痕,与古朴的木质融为一体,既有天然之美,又有含蓄之蕴。在一些桌、榻、屏风、几、案的体面上还镶嵌纹理自然生动的大理石,与木质的自然纹理相得益彰,为家具增添了天然的情趣和别有风采的画意。
总之,明代家具是我国古典家具成就的高峰,博大而深远的中国传统文化至终贯穿明代家具发展的始末,使它具有浓厚的时代风骨和显著的民族风格。在这些风格中,文人文化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

福州市投资促进局近日发布消息称,仓山区投促局与百安居上海总部就百安居仓山店选址事宜进行了沟通洽商,同时该局带领客商到浦上大道浦上园、利嘉商贸城、鸿博梅岭观海、后坂新城等地块考察,初步达成了投资意向。
据了解,前段时间福州百安居将鼓楼店搬迁到杨桥路后就宣布,其东南区域总部正式落户福州,同时宣称在未来3年至5年,仅在福州市就将新开3家至5家大型家居建材卖场,同时开设50家至100家家居生活便利店,预计销售规模将达10亿元至15亿元。
(声明:凡转载文章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 近日,笔者细心的走访发现浅色系列的红木家具似乎更加受消费者喜爱,调查结果发现事实也确实如此。

    据了解,来买红木家具的客户最看重的两点就是花色和款式。顾客每到一家店进行选购的时候,首先挑选的是花色,在花色款式喜欢的前提下,价格再符合自己的心理承受,这桩生意就很有希望做成。而从销售员接触的众多顾客来看,在花色方面多数顾客都比较喜欢颜色较浅的红木家具,深色的红木家具问津的顾客比较少。

    从云南丽江明清红木销售经理宁先生那里也得到同样的结论,喜欢浅色红木家具的客户比较多,由此,浅颜色的红木也占他们销售红木量的大部分。同时,从经销商那里了解到,浅色红木之所以更受人喜欢,是因为浅色红木家具看起来显得清新、淡雅,给人一种充满活力的感觉,不仅年轻人喜欢,中老年人群也比较喜欢。

    而结合丽江的气候来讲,大量的灰尘会随风飞扬,为了能够很好的体现其整洁、卫生的效果,浅色红木家具也要比深色红木更耐看,落在浅色红木家具上的灰尘看起来没有深色红木家具上的明显。


    记者杜艳

    五年前,深圳市民戴先生因“徽州三雕”代表性传承人俞有桂的个人技艺,曾向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华龙木雕有限公司(下称华龙木雕公司)订做了一套红木家具,然而家具完工验货时,却发现大批家具存在严重质量问题。日前,戴先生将华龙木雕公司及俞有桂诉至法庭。

    红木家具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名贵材质,还包括制作工艺等因素。“徽州三雕”是一种汉族传统雕刻艺术,是指在古徽州一府六县(今安徽省的黟县、歙县、祁门、休宁、太平、绩溪和江西省的婺源县)区域内,具有徽派风格的木雕、石雕、砖雕三种汉族传统雕刻工艺。

    正是看中了三雕精湛的雕刻技艺和不朽的艺术价值,以及俞有桂“徽州三雕”代表性传承人、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等个人资质,戴昱敏经人介绍,于2011年7月从深圳前往婺源,以其三个儿子的名义与华龙木雕公司签订了《明清仿古家具合同》,约定由华龙木雕公司生产销售一批红木家具,材质要求使用顶级印度小叶紫檀和顶级老挝大红酸枝,货款总计1800万元。该合同还明确规定,华龙木雕公司生产出的每件产品由华龙木雕公司法定代表人俞有桂亲自制作并刻有俞有桂印章,并附有收藏证书。合约签订后,戴昱敏向俞有桂汇款总计1780万元。

    2013年4月,该批家具完工。戴昱敏委托其大哥进行家具验收时发现,该批家具存在大量使用边材和违反见光不补约定等问题,且没有按合同约定提供制作家具过程的DVD记录以及收藏证书,更没有刻上俞有桂印章。此后,戴昱敏提出了多条验收意见,但华龙木雕公司始终没有整改到位。最要命的是,该批家具还采用了部分不合格原材料,而不是合同约定的顶级印度小叶紫檀和顶级老挝大红酸枝,如重新更换并进行二次加工,会大大降低其实际收藏价值。

    为此,戴昱敏于2014年9月将华龙木雕公司和俞有桂诉至上饶市中级人民法院,请求法院判令两被告支付原告违约金和赔偿损失共计500万元,诉讼费用由两被告承担。

    在去年1月的庭审中,双方对于该套14组共32件家具的质量问题引起了争议,双方各执一词。戴昱敏的代理人当庭提出申请,由法院指定鉴定机构进行检测。合议庭遂作出休庭处理。

    今年7月,上饶市中级法院及戴昱敏委托福建省木雕古典家具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参考红木家具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对该批家具进行了检验,检验结果显示,该批总价为1800万元的家具中,有价值1541万元的家具不合格,远远超过了之前的估算,且大部分是包覆家具,即里边使用劣质木材,用红木包裹在外边一层,俗称“贴皮”家具,两者之间的生产成本和实际价值差距巨大。

    9月1日,戴昱敏变更了诉讼请求,请求法院判令两被告返还原告货款1541万元,该批价值1541万元的红木家具全部退还被告,并判令两被告赔偿原告利息损失4463296.48元及违约金500万元。上饶市中级法院日前对此案进行了第二次开庭审理。

    在当天的庭审中,原告代理人认为,原告以其三个儿子的名义购买该批红木家具,是出于一个父亲想以此方式表达父爱的一种善意,且合同均由戴昱敏签字确认,货款支付也由戴昱敏支付给俞有桂,戴昱敏应为适格原告,俞有桂为适格被告;原告支付1800万元巨款,是为了购买使用顶级印度小叶紫檀和顶级老挝大红酸枝材质的红木家具,而被告却用包覆家具以次充好,存在严重的欺诈行为,给原告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被告没有按合同要求提供生产流程记录的视频资料,无法证明该批家具是由俞有桂本人参与制作,违反了合同约定。故请求法院支持原告的诉讼请求。

    被告代理人则认为,在整个家具制作过程中,原告已派人指导和监督,被告一直是按照原告的指示进行加工制作,在质量方面没有任何违约事实;双方的合同关系是定做合同关系,而非买卖合同关系,承揽人已按定做人的要求和指示完成了工作成果并交付,即履行了合同义务,并无违约行为,即使原告作出鉴定,也与被告无关,红木家具标准对被告不能适用;原告是与华龙木雕公司签订合同,而非与俞有桂签订合同,故俞有桂不是此案被告,请求法院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目前,该案正在进一步审理中,将择期宣判。

    阅读全文
  • 浅淡红木家具三大流派


    广作家具是指以广州(楼盘)为中心的岭南地区生产的硬木家具,形成于清代中期,其用料奢华、体质厚重、雕刻繁缛,是清代家具的重要风格之一。广州是我国门户开放的前沿,也是东南亚各国优质木材进口的主要港埠和通道。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为家具制作提供源源不断的优质硬木原料,使广作家具到清中期自成一派,异军突起。

    广作家具在用材上厚重大气,出现了很多用料清一色,一木所制的家具,这就是著名的"一木一器"。广式家具还讲究木性、木色一致,各种木料互不掺用,而且很少使用漆料,家具"素面朝天",使天然树纹充分显露,相当气派。

    另外,由于清中后期闭关锁国,海禁严厉,广州作为中国仅有的通商口岸之一,是中国极少数能够吹拂到西洋之风的城市。大量西方传教士和商人的流入,中西文化深度交融,使广州得以领风气之先,体现在家具上就是广式家具在造型、结构和装饰上吸取了西方元素,造型独树一帜,千姿百态,有的甚至直接取材于西洋式建筑结构。从而形成了独特的"广作"流派。


    近来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实施原材出口禁令。先是东盟国家,再后来,越南、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印度、马达加斯等国也相继出台新政策,或停止一切木材砍伐活动,或颁布木制产品出口禁运令和砍伐禁令,或宣布全面禁止木材出口。面对这一系列禁令所产生的消极影响,同样依赖进口木材的地板企业还需转型应对。
    地板企业面临生存压力

    近年来,伴随房地产的不景气,我国地板行业迅速降温,疲态尽显,露出了多年来市场炒作、价格虚高的真面目。尽管地板市场存在诸多问题,但发展前景不应全是悲观。专家认为,在国家宏观经济新常态下,地板企业如能正确处理存在问题,不排除可以扭转发展走势。
    当前,地板原材市场炒作助推价格虚高,说明供给并不必然创造需求。地板行业应认识到,由于产业链和信息化的发展,传统的成本构成发生变化,从而价格构成也要变化。经营任何行业,超额收益仅是例外,大体上获得平均利润应是行业长久发展的基础。目前来看,地板总需求的下滑超过了总供给的下行,使得地板企业面临强大的生存压力。地板企业需要找到问题的根源并采取对策,方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企业转型升级走出困境

    业内人士东认为,地板企业要走出困境,关键是转型升级,回归理性。要通过产品开发、营销创新、平台建设等开拓新的销售模式,或是降低“身价”以迎合大众消费的需求。从整个行业看,市场退潮后凸显的种种弊端也亟待整治,如以假乱真、以次充好、工艺粗糙、价格虚高等。
    基于地板市场弊端的成因,地板家具转型升级的途径应有以下几方面:第一,提高产品创新设计能力。目前地板市场抄袭严重,缺乏创新意识。大企业无意增加设计投入,小企业又无力承担设计成本。因此,提高产品创新设计能力是转型升级的根本。第二,努力开拓消费群体。消费能力决定产业发展前景,地板企业要扭转地板市场的低迷格局,提振消费者的信心非常重要。第三,加强售后服务。当前地板行业售后服务质量较低,抑制了消费者的部分需求。因此,必须加大对地板售后服务的建设,提升售后服务质量。
    作为资源型产业,地板企业还需积极与东盟原料国合作。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地板生产技术水平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具备走出国门的能力。积极推进与原材料国家共建产业园,无疑是我国地板行业走出困境的一条重要出路。
    阅读全文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