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麝煤宝鼎:古人的冬日暖具\INTROP研发木材替代品.油棕木可制家具
详细内容

麝煤宝鼎:古人的冬日暖具\INTROP研发木材替代品.油棕木可制家具

时间:2020-10-11     人气:687     来源:     作者:
概述:文/SarahHandler翻译/岳梦琳编辑/陈盛娥本文译自美国加州中国古典家具博物馆会刊1991年春季刊核心提示>>>麝煤熏宝鼎,绮袖笼金貂。光夺窗前镜,香粘壁上椒。在古代,室内取暖设备非常有限,冬天人们只能根据温度着衣......

文/SarahHandler翻译/岳梦琳编辑/陈盛娥

本文译自美国加州中国古典家具博物馆会刊1991年春季刊

核心提示>>>

麝煤熏宝鼎,绮袖笼金貂。光夺窗前镜,香粘壁上椒。

在古代,室内取暖设备非常有限,冬天人们只能根据温度着衣,寒冷程度可以直观地体现在人们穿着的外套件数上。直到保暖性强的衣服出现,才使人们以轻裘代替棉服,并在天有雨雪时披上羽衣鹤氅。平民穿着棉衣麻服,权贵富人们则是锦衣貂裘。保暖对于在大宅中生活的人们必不可少,因为他们要在不同的庭院中穿梭。《雍正十二美人图:烘炉观雪》中描绘了雍正皇帝(1723~1735年在位)的妃子在颐和园中的衣香鬓影(图1),她坐在一张挂帘子的架子床上,头戴貂皮帽,身穿貂颏满襟的长裙,优雅脱俗,身旁有火盆取暖。窗外白雪红梅,室内呵气成霜。这幅画让我们联想到曹雪芹的《石头记》(《红楼梦》)中描绘的京城富家大室贾府冬日里的情景:

图1《雍正十二美人图:烘炉观雪》,清朝,手卷轴,设色绢本,纵184.6厘米,横97

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冬日时节,她们常着大红猩猩毡与羽毛缎斗篷,既可保暖又衬春节的祥和气氛。木制家具上也搭貂裘椅袱、铺猩红条褥、挂洋毯门帘御寒。添加衣物是古代主要的保暖措施,但其它的保暖工具也在公元前3世纪就出现了。战国时期的《吕氏春秋》(公元前239年)中记载卫国国君卫灵公身着狐裘、屋有灶火全然体会不到冬日民间寒冷,欲开工凿池的故事。

《吕氏春秋·分职》:“卫灵公天寒凿池,宛春谏曰:‘天寒起役,恐伤民。’公曰:‘天寒乎?’宛春曰:‘公衣狐裘,坐熊席,陬隅有灶,是以不寒。民则寒矣。’公曰:‘善!’令罢役。”

大量出土文物证实了汉朝时期就已经出现了手炉。而我们所能找到最早的火盆是春秋时期王子婴次的燎炉,在河南新郑市出土,燎炉器型呈长方盘形,敞口方唇,四壁斜直下收,两长壁外壁中央各有一环耳,两短壁外则各有一个吊链,内壁铭文七字:“王子婴次之燎炉”。到了汉朝时期,匠人们在这样的设计基础上又增四足(图2)。

图2湖南长沙xujiawen出土汉朝火盆绘图,来自《HistoryandDevelopmentofAncientChineseArchitecture(中国古建筑的历史与发展)》一书。

火盆通常是圆的。列举一例,日本正仓院藏的八世纪鎏金铜五狮足大理石火盆,五个鎏金铜双吊耳提手使它可以点燃后再进入房间并随时移换位置。立体圆雕的五头雄狮站立托起火盆,细刻纹、漆蓝绿釉使它们的鬃发与皮毛都栩栩如生。由于制作材料为产自中国云南大理的石材,在日本非常少见,推测它很可能是从中国出口到日本的。唐代诗人笔下的温酒器皿有石质炉也有金属质地的樽,式样更为简单。日本也有使用木炭火盆的传统,日文叫做hibachi,它的主要作用是取暖,并有温酒、煮药、烧烤的辅助功能。

图3《西园雅集图》局部,南宋马远作,手卷轴,设色绢本,纵29.3厘米,横302

在古代绘画和木刻版画插图中我们常可以看到火盆被用于加热酒壶。而有时火盆旁边放着捣药的杵臼使我们推测火盆也可用于加热汤药。火盆还可以在游园宴集时用于加热酒饮。我们在南宋画家马远的《西园雅集图》中看到这样的情景(图3):三把酒壶放在方形火盆的木炭上。当酒被热好后,酒壶则放在盛满热水的温碗中端上小酒案,再将酒倒入盏中的小酒杯里饮用。《西园雅集图》中火盆旁边放着一个大柳条筐,根据故宫博物院的分析描述是用于放置春游还家的行李,火炉与柳条筐的边角都有提绳便于外出野餐运输。火盆不仅为古人的日常生活取暖,同时也被运用到一些生产活动中,例如桑蚕业,尤其是在制种孵化时特别需要温暖的环境,在美国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藏的一幅十三世纪描绘蚕桑的手卷画中我们可以看到低处有放置火盆,在南宋陈旉于1149年所著的《农书》中对此也有所记载:

蚕,火类也,宜用火以养之。用火之法,须别作一爐,令可抬舁出入。火须在外烧熟,以谷灰盖之,即不暴烈生焰。

在元代的《王祯农书》中也有所补充:

蚕室火龛也。凡蚕生,室内四壁挫垒空龛,状如参星,务要玲珑,顿藏熟火,以通暖气,四向匀停,蚕家或用旋烧柴薪,烟气熏笼,蚕蕴热毒,多成黑蔫。今制为抬炉,先自外烧过薪粪,舁入室内,各龛约量顿火,随寒热添减。若寒热不均,后必眠起不齐。

图4《王祯农书》日本内阁文库藏明嘉靖九年(1530年)木刻本插图,蚕桑业中的移动式火盆。

《王祯农书》日本内阁文库藏明嘉靖九年(1530年)的木刻本中有一幅插图正描绘了上文中的情景(图4),金属制的火盆要放置于木制火盆架上,如美国加州中国古典家具博物馆馆藏的明黄花梨火盆架(图5)。蚕室中所用的是形制变通后的硬木火盆架,适用于富贵家庭。火盆架之所以可以用木材制作是由于金属火盆边缘填充有燃尽的木炭灰烬,起到了隔热的作用,使火盆架不至于温度过高。有时火盆也被金属套筒在木架上抬起用于隔离。

图5明黄花梨火盆架,高60厘米,长61厘米,宽61厘米。(前美国加州中国古典家具博物馆藏)

根据西汉将军朱伟祭祀的描述我们可知:至少从公元元年开始,人们用扇子煽炽并用火箸拨动炭火。在家中,炭炉可以为手脚取暖,也被当作熨斗等多样性的功能用途的能源,如同现代社会的电力。宋徽宗赵佶摹唐朝张萱的工笔重设色手卷轴《捣练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带有提手的圆形炭火炉,燃炙炭旁堆满燃尽的炭灰,它看起来用青铜或镀金青铜制成并有金属制的装饰图案,仕女手握盛满炙热木炭的长柄熨斗熨练,另一个年轻女孩蹲下协助熨练,描绘了大唐宫阙中的一幅日常情景。《捣练图》中的炭火炉是一种非常奢华的样式,比较常见的样式为金属脚火盆,是奈良正仓院火盆的简易版本,在辽代时已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并多次出现在明朝的绘画和木刻版画插图中。明朝刘俊所作的《雪夜访普图》描绘了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夜访重臣赵普的情景。宋太祖与赵普两人盘腿坐在红毯子上,身旁放着弯腿火盆用于温酒烤肉(图6)。这又让我们想起了《红楼梦》中描写的情景:

图6《雪夜访普图》(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夜访重臣赵普)明朝刘俊作,绢本设色,纵143

“大雪初霁,大观园里开诗社,贾宝玉和史湘云先烤起鹿肉大快朵颐,随后小姐少爷们赏雪联诗。”

“一时姊妹们来了,宝玉只嚷饿了,连连催饭。”“贾母便今儿另外有新鲜鹿肉,你们等着吃。”下面是“只见老婆子们拿了铁炉、铁叉、铁丝来”。

:《红楼梦第四十九回“琉璃世界白雪红梅,脂粉香娃割腥啖膻”》

在寒冷的日子里,有时人们会把火盆放在餐桌下,围着暖意用餐,如《金瓶梅词话》崇祯本一幅插图中描绘的情景(图7),餐后情人依偎,清月入扉,夜色中烘脚赏月,两情氤氲,麝煤熏香,月光照亮积雪,雪上月徘徊,火炉暖人心。(未完待续)

图7《金瓶梅词话》崇祯本木刻插图

引用书目>>>

《中国家具》。Beurdeley.Michel.1979年。东京、纽约和旧金山。讲谈社国际出版社

《石头记》(《红楼梦》)。曹雪芹

《德印闵齐伋六色套印西厢记版画》。元代。王实甫撰。DittrichEdith(德国)编著。1977年德国科隆东亚艺术博物馆彩色珂罗版特制纸影印。1函1册

《八代遗珍》。美国纳尔逊美术馆和克里夫兰美术馆联合举办“八代遗珍”画展的图录。1980年。美国克利夫兰美术馆

《探索中的冒险:汉代拓本与商代青铜器》。Fairbank,Wilma。1972年。哈佛大学出版社

《中国古典文学版画选集》2卷。傅惜华。1981。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古本戏曲丛刊初集》。1953。商务印书馆。上海年

《正仓院的宝藏》。JiroHarada。东京。朝日新闻社。1960年

《中国古建筑的历史与发展》。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1986年会刊。北京

《手艺中国:中国手工业调查图录》。鲁道夫·P·霍梅尔。(RudolfP。Hommel)。1969年。伦敦/剑桥

《雍正妃画像》。黄苗子。《紫禁城》。1983年第四期载

《金瓶梅词话》崇祯本

《考古》。1961年第8期。《上海市卢湾区明潘氏墓发掘简报》上海文管会

《正仓院院藏家具》。KimuraNorimitsu。《日本美术》。1990年11月刊

《日本传统家具》。KoizumiKazukoAlfredBirnbaum译本。1986年。讲谈社国际出版社。东京/纽约

《中国文人绘画、书法与案物》。PaulMoss

来源:《古典工艺家具》杂志


博特拉大学热带森林与林产品研究所(INTROP)今日宣布,经过10年研究,该研究所发现了以油棕树干改良而成的木材可替代现有的木材,供家具业及建造业使用。
“我们也研发了一个名为‘6步生产方法’(6-StepProcessingMethod)创新的处理油棕木方式,这将提升我国木材业的品质,以及有效地改良与生产高素质的油棕木。这无形中也解决了我国业面对的问题及提升其竞争力。”
热带森林与林产品研究所的艾迪苏海米博士今日在大马木材工业局总监拿督贾拉鲁丁及所长潘丽达博士陪同之下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媒体如是表示。他也是这项发明的主要负责人。
他说,以往木材业者都非常依赖森林的树木,但重植森林的过程非常漫长,所以为业者制造了不少麻烦。
如今他们发现,油棕树干内无用的残渣只要经过新发明的处理木材方式,便可改良成品质优良的木材。
“以往的处理油棕木方式需耗时32.7天,但我们发明的新方式只需耗时3.7天,足足节省了接近10倍的时间。此发明也让油棕木成为木材业市场另一个选择。”
他表示,这项发明也将让人类减少使用森林的树木,以减少采伐森林。
(声明:凡转载文章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 近日,市民楼先生在东阳大成尚品红木家具企业定制了一张大红酸枝的麻将桌。交货时,挑剔的楼先生对桌面上的几条凹缝耿耿于怀:“这条细缝看着太不美观,还容易积灰,能不能帮我处理掉?”对此,东阳大成尚品红木家具的资深工匠李其芳耐心的做了解释。

    事实上,楼先生所指的凹缝是专业术语中的“伸缩缝”,许多不了解情况的消费者可能会认为这是家具设计制作时的失误所造成的。其实,这条看似不起眼的“伸缩缝”非常关键。它并不是由于家具设计制作时的失误造成的,相反,伸缩缝是中国古典家具的一种传统加工工艺。


    伸缩缝,是中国古典家具的一种传统加工工艺,即为了家具部件随季节气候的变化而正常伸缩所预留的合理的缝隙。其宽度一般在0.3-0.5厘米以内,目的就是为了不致撑裂家具的边框或角榫,伸缩缝的宽窄根据木材的木性大小及最终使用家具的地区气候特征来决定。

    “春、冬天气干燥,经过人工烘干木材制作家具时,一般要留伸缩缝。否则,潮湿夏季到来后,会把大边涨坏。反之,冬天烘干过的材料。过完年再来装,虽然可以装起来严丝合缝。但是雨季来临的季节肯定会涨裂。除非是在四季湿度变化不大的地方做的家具,又是在当地用。还有不同材料的应性也不相同,相对小叶紫檀的变化最小,酸枝木的木性则相对较大。”李其芳解释说,红木家具的材质是最具天然的、具有一定的活性,能随着周边环境温度的变化热胀冷缩,是有生命的、有体温的、有鲜活的人性的。

    因此,不同季节都与收缩缝有关。李其芳认为,材质特性也会决定收缩缝大小:伸缩缝在明清家具中无处不在,一般的明清家具都留有伸缩缝,特别是攒边打槽装板组合榫卯离不开伸缩缝,如绦环板、柜门、椅面、桌面、案面等。伸缩缝目的是为了不致撑裂家具的边框或角榫;留伸缩缝的最高标准是空气潮湿的时候木板移动到没有伸缩缝,不撑裂边框。


    为了减少木材的变形,红木在制作成家具前,有一道严格的烘干流程,有些可能要烘一个多月。烘干后还要放置一段时间等待木材回潮。在东阳大成尚品,为了控制质量,销往不同地区的产品含水量也是不一样的。即便如此,为了防止家具变形,伸缩缝还是必须预留的,像东阳大成尚品在工艺上比较传统,伸缩缝做的也比较隐秘,看起来似乎那是装饰性的缝隙。

    当然,也有一些厂家做实木家具并不留伸缩缝,不留并不代表一定没有。因为厂家对木材干燥没有绝对把握,一般木材含水量高于空气含水量,这样即便制作时不留伸缩缝,家具制作完毕后也会有缝。伸缩缝在提高实木家具使用寿命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是红木家具的“自我保护系统”。并且,在大多数情况下伸缩缝大小出现不匀时也无需担心,季节变化后大多会恢复原貌。


    海南黄花梨,被红木家具行业誉为“定海神针”。《中国传统家具》杂志总编邓雪松分析:从上世纪末到现在,如果把海南黄花梨这一时期的价格走势做成曲线统计图的话,我们会看到,它一直是拉高直走的情况,几乎没回落过,持续上涨了300多倍。

    最能说明黄花梨这种走势的,还得说说它在近两年中的表现。2014年以来,整体红木行情遇冷,大叶紫檀、缅甸花梨、老挝花枝等新兴红木木材,价格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回调。其中,大叶紫檀从前几年最高的每吨20万“跳水”跌至5万,缅甸花梨也回调了约40%。海南黄花梨则不跌反升,比如径长20厘米左右的中大料,价格便上扬了约56%。

    业内普遍认为这种行情表现的根本原因在于黄花梨资源枯竭。伍炳亮从事海南黄花梨家具制作长达三十余年,为做一张大条案积攒材料长达数十年,谈到黄花梨的资源枯竭他感概不已:“海南黄花梨是我国独有的传统家具名贵木材,需要数百年才能长成家具用材。经过历史上大面积的砍伐,海南当地的黄花梨原生林资源早已消耗殆尽。现在能用于制作家具的老料非常紧缺,属于国宝级的木材珍品。仿古家具行业兴起后,业内海南黄花梨家具的制作也多靠海南当地的房梁、门板等拆房料,以及米柜、锅盖等生活用具拆解料等旧料支撑起来。

    但到现在,即便是这些材料,也几乎被搜罗一空。我从经销海南黄花梨材料的朋友那里了解到,近年来,每年从海南各民间村寨搜集到的海南黄花梨野生林老料不过三四千公斤。这些老料都是当地人的藏品,因为行情的一路拉升,人家才将这些木料拿出来转让。”

    阅读全文
  • 柬埔寨国家宪兵在蒙多基里省大规模打击非法砍伐林木活动,并捣毁一个特大滥伐林木的团伙,逮捕著名木材大亨沈森奥勋爵,以及3名同伙。
    柬埔寨国家宪兵总司令兼国家预防和打击自然资源犯罪委员会主席邵速卡將军,于7月9日下午亲自带队展开执法行动,在蒙多基里省捣毁一个特大滥伐林木团伙,逮捕著名木商沈森奥勋爵及另外三人,包括两名主管和一名司机。
    在行动中,执法人员还扣押40辆涉案车辆。据透露,这40辆汽车被藏在森林里,执法人员计划就地销毁这些汽车。
    另悉,除了被捕的木商沈森奥勋爵外,据说在蒙多基里省国叶县还有部分勋爵在非法伐木,但他们都称这些木材是合法的。
    广大民众对邵速卡將军捣毁这个特大滥伐林木团伙表示欢迎和大力支持,并呼吁邵速卡将军继续严格执法,打击所有木材犯罪活动。

    清紫檀木云龙纹宝座明铁力床身紫檀围子三屏风罗汉床明黄花梨高面盆架

    放眼商业市场和收藏领域,中国传统红木家具一直都在价值和份额上雄踞一壁江山。担载着人文家具、艺术家具的盛名、肩负着保值升值的重责,红木家具早已脱离家具的自然属性,转而在艺术之路上一去难回头。在社会需要静思,市场需要冷却的当下,喧嚣的人心也应转入思考,我们是不是该理性还原红木家具的本真了呢?

    上海博物馆工艺研究部副研究员刘刚就是这样的思考者。他的本职工作是与馆藏的数百件明清家具亲密接触。近距离地欣赏把玩、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让他对这些世人眼中的宝贝有更超然理性的认识:椅子就应该是坐的,床就应该是躺的,精致典雅的明清家具也不能推卸它作为家具的功能性。

    精妙的结构、超凡的工艺、传承的历史、纷乱的市场、投资与收藏……关于中国古典红木家具,专家刘刚告诉我们很多。

    (匡彧)

    ◎深圳特区报驻沪记者匡彧

    红木家具即优质硬木家具

    谈红木家具,首先要厘清的是什么才是真正的红木。在上博家具展厅入口处,立着几根实物样板,分别是紫檀木、黄花梨木、酸枝木、乌木、鸡翅木。每一根都有横剖切面显示,方便观众看清木材的内里乾坤。

    刘刚解释称,所谓红木家具,并不是某一特定树种的家具,而是明清以来对稀有硬木优质家具的统称。自明朝嘉靖、万历年间开始,流行用硬木做家具。这一时期,城市商品经济繁荣,住宅和园林建筑兴起,特别是东南亚硬木的大量输入,为当时家具向高层次发展提供了先决条件,而在此之前,江浙一带有钱人家一般选用榉木制作家具。

    明代是传承中国传统最好的朝代,明代文人崇尚自然,顺理成章地将这种审美追求带入家具设计中。而明式家具的造型与硬木的纹理、质地又最为相宜,既和谐委婉又隽永古典。刘刚称,明中期的家具制作很好地继承了宋元以来的传统木作技术,但还处于模拟宋元的阶段,家具款式比较复古。到了明中期以后,明式家具的拙朴特点才逐渐显现出来。

    清代家具讲究宽绰的用料,凝重的体态,求多求满的装饰,加之受外来文化的浸透影响,使得清代家具形成迥异于明代家具的艺术风格。

    “明清两代家具结构上的科学性和装饰上的高度艺术化,使中国古典家具的制造水平达到鼎盛。”刘刚说。

    明清家具造型装饰各树一帜

    明代家具一直以追求神韵为宗旨,风格典雅,朴实大方。这一时期的家具品类齐全,而且形成了鲜明的艺术特色,它外观形体简朴对称、线条流畅,天然材色、纹理宜人,在制作过程中常采用雕刻、榫卯、镶嵌、曲线等传统工艺,特别喜好用攒斗和雕刻手法,在家具醒目部位加以点缀。

    刘刚进一步举例说明,明代的工匠已能充分运作多种多样的线脚来体现造型的完美,具体表现在置物的平面和承重的腿足上。如桌面都采用“冰盘沿”或上下对称的线脚,腿足无论方圆,其断面方非一式,圆非一相,形式非常丰富。比如三弯腿,工匠将桌类家具的腿柱上段与下段过渡处向里挖成弯折状,弯腿家具的足部多为内翻成蹄形。到了明末清初,中国家具已在造型和装饰上对欧洲产生重大影响。欧洲宫廷家具中的沙发、桌、柜等,很多都是借用明代家具的三弯腿造型,这种风格至今还流行不衰。

    在一般人的认知中,明代家具结构简洁,线条流畅,旗帜鲜明地走极简风,“这是一种误识,明代也有很复杂的家具。”刘刚解释说。从上博收藏的传世之物和各种文献资料考据,明代不乏制作繁复的家具,只是流传下来的以简约风格为多,所以人们才有了这样的认识。

    明代家具简练质朴的结构特征一直到清康熙时期都得到很好的传承和保持。到雍正、乾隆至嘉庆年间,随着经济迎来繁荣昌盛,国力也逐渐走强,奢靡之风随之流行。宫廷、权贵转而喜好纤琐繁缛的家具,以此来炫耀富足华贵。所以,清代家具注重体量,提倡繁纹重饰,在装饰上求多求满,雕刻、镶嵌等多种工艺与多种材质结合,形成富丽豪华的重彩风格。还有一点,刘刚特别指出,清代受外来文化影响最多,满人本身审美就与汉人不同,后来又有传教士来华,欧洲风格随之进入中国,这也导致此时期的家具追求豪华,欧洲洛可可艺术风格非常明显。可惜的是,清代晚期自道光至清末,国力走衰,精雅的人文生活不复兴盛,统治阶层对奢侈品的需求从数量和质量上都在减少降低,由此直接导致中国传统古典家具业走向衰蔽。此时期,上乘佳作已难觅踪迹,家具不论形式还是做工,都趋向庸俗和粗陋。

    明清两代在家具取材上也存在明显的不同。刘刚称,明代家具的潮流是贵黄不贵黑。黄即指黄花梨,这种木质的家具经清水擦蜡后,会露出漂亮的木纹肌理,自然中透出文人气质。至清代,潮流转变为贵黑不贵黄。黑即指紫檀,清代皇宫中的御用家具非紫檀莫属。

    阅读全文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