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木家具开裂与变形的深入剖析\全球约10%的木材出口到中东和北美市场
详细内容

实木家具开裂与变形的深入剖析\全球约10%的木材出口到中东和北美市场

时间:2020-10-11     人气:639     来源:     作者:
概述:实木家具的变形与开裂,业内说是常见问题,“不劈不裂,不叫实木”。实木家具一定会有一定的自毁概率,这是铁一般的事实,这也是厂家和业主共同的噩梦。昂贵实木家具的损坏,对于业主置业来说,这是一种极其糟糕的体验:他不相信这么贵的家具会出这么多廉价家......
实木家具的变形与开裂,业内说是常见问题,“不劈不裂,不叫实木”。实木家具一定会有一定的自毁概率,这是铁一般的事实,这也是厂家和业主共同的噩梦。昂贵实木家具的损坏,对于业主置业来说,这是一种极其糟糕的体验:他不相信这么贵的家具会出这么多廉价家具都不会出现的问题:他们难免会陷入一种以价格论质量的思维圈子:也认为质量好必须代表不能开裂和变形。

所以,用概率这个词来解决体验问题,最终会忽略掉客户的感受。做家具、卖家具是常态行为,买家具却是和房子关联的少数行为,一般厂家会忽略掉那20%的业主的感受,不管是售后还是返厂,遇到的人才会懂:壹年的保修期真的过的很快。这难免形成一种互不理解互不信任的现状,所以,专门撰写一篇家具结构的文章,这能让我们较好的相互理解。在事实面前,没有什么比沟通更重要。

端裂


在实木家具流行的开始几年(其实总共也没有几年),很多厂家达到了20%的维修率,10%的返厂。这抵消了实木家具原本稍高的利润。中国的制造业利润本身就非常可怜,所以有些厂家又重新回到复合材质。坚持纯实木的依然在扛着不菲的返厂成本和售后维修,只能通过成本预算来弥补。而在近期,进口木材的品种受限,多数大幅涨价,也让生产方进入一种更紧张的局面。在售后面前,他们会变得更不耐烦。这算是题外话了。

真实的背景

下面这一段话,这是和我们的工匠聊天整理得出的,是他的一个疑问。有一天在送货的时候,工匠老郑问我一个问题:为什么我家自己的家具没有问题,咱客户的家具会出问题呢?这本身是一个概率问题,但不能这样回答。


这是一个大部分忽略掉的根本因素:现代居住环境的变化,而不是家具本身。
我给他做了如下的解释:如果都是四合院,平房,我们的家具几乎是免维护的,因素是湿度。就是因为现在的楼房、地暖、暖气等因素,家具不接地气,湿度变化较大造成的。家具对温度是不敏感的。
我遇到过一些维修的诉求,希望我们去给他们修一些上楼的老家具。这些老家具有的已经二十多年,以前在平房一直好好的,搬迁新楼,有些人舍不得扔掉,就搬上了楼房,随之而来就是开裂与变形。这并非是个例,如果我们足够重视,有相关的联想,就能发现这个问题的关键点。我曾以为这个是不关键问题,历经多次之后,慢慢沉淀下来之后,发现这个环节,是最为关键的。
再说详细一些:如果木材含水率是12%,即为做家具的最佳湿度(各地区要求不同),北方楼房冬季采暖会导致极为干燥,地暖更会造成蒸腾效果,水分应为8%,夏季潮湿,水分应为20%,所以木材既不能过于干燥,也不能过于湿润。白茬家具因为长期存放,尤其是桌椅,会采用过度干燥的方法处理以便存放过程中不过于变形,后果也很明显,就是严重缩短了家具的寿命。如果采用油漆全封闭,事实也证明只是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部分问题,依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
环境的变化,成为实木家具最大的考验,但几年过去了,问题依然普遍存在,似乎没有出路。第一证明了的确因使用环境变化带来了问题,第二厂家们没有与时俱进,继续采取缝缝补补的方式延续。

白橡木的细微端裂是常见的问题

问题的解决之道

那么如何解决问题?涂装?配件?结构?板材?复合?到底解决问题的关键核心在那里,我们也一直苦苦探索。这不是说百分百的去解决问题,但至少可控制。


从一个实例说起:一位北京的年轻业主,家里购买了多家品牌家具,也包括一些独立品牌。


很不幸,家具大部分,的确是大部分,严重打击了他的信心。按理说,也可以推给概率,因为不巧,他买的这几件集中出问题了。
他家的家具也包含我们的部分家具,他在我送货之前发现已经到他家的家具已经遭遇到了比较多的问题。从这里才开始对家具结构多少产生一点理解。的确,普通人光样式和材质就已经眼花缭乱了,总不能再去研究家具的结构,但很遗憾的是,对于家具而言,结构大于一切。
所以我们所说的依靠质感来抵御花哨的造型,依靠工艺和结构来保证长期的使用寿命和多年的折腾,一开始并且得到客户的重视。因为这一切,时间还太短,大家还看不出本质的区别。
那么究竟靠什么才能让家具具备足够的稳定性?
对于实木家具而言,不管哪种面板,哪种结构,哪个品牌,都会有质量问题。如果仅仅是本身的预应力,到还说得过去,有很多就是设计上的缺陷而导致出现较多的问题。
本人多次提到过,家具的本质解读,是盒子与架子,或者综合体。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拆解,让大家对家具的结构有一些较深的印象。家具设计与制作是一个很复杂的行为,这里主要针对实木家具结构的稳定性来谈。
面板:面板越长,越宽,越厚,预应力越大,越无法控制,这和均匀材质有着较大的不同。随着简约盛行,很多桌面、茶几面都是单面板,这较大程度增强了开裂和变形的概率,如果是传统五合一装板,虽然会留下一圈收缩缝,但结构的确稳定太多,如果是复合材质或者贴皮家具,亦不用考虑太多,人们要实木,要简约,就是不要结构,问题会直接暴露出来。解决问题的方式并不太多,一般来说,厚面板(超过40毫米厚度)需要在背后做燕尾穿心工艺,超宽面板(宽度超过80厘米)需要在背后做交叉枨以防下图的瓦状翘曲。如果面板与下方木框相连,必须保留一定的(即与木纤维十字交叉的方向)活动余地,否则在木材收缩的时候会将木板撑开。超长面板为防止驼背翘曲,一般控制在180厘米以内,如果有条件,尽量中间拦腰,整体不影响效果,变形率会降低很多比如门面板。

框架:框架本身是家具的支柱,他可以让面板变得轻薄而整体耐用,因为他们是受力的主要结构。如果面板足够厚,是可以直接当做框架的,那就是所谓的实木板式家具。框架的问题,一般较少,有部分是脱榫,大都是装板时候所留的槽太浅,没给芯板留下膨胀的空余,会直接撑开框架的卯榫或者其他连接结构。这个问题在我们家具当中出现过多次。另外一个问题是因为置放的问题,比如衣柜的自重非常大,地不平一定要找好平面,否则时间一长,自重会导致整体框架变形,虽然不会严重损坏(木材是有弹性的),但影响开门和抽屉抽拉。

门板:门板因为是竖着的,不像桌面那样会面临进水、杂物等问题,又因为没有受力控制,所以最好是五合一装板卯榫结构,通俗的说就是门(或大抽屉面板)是由五块木材组合而成的。这样能够保障分力,也就各种变形会降低最低。我喜欢简洁的五合一,这算低调嘛。单板门因为简约受宠,但是有结构问题,因为通常只有铰链与其他结构相连,所以本身较容易变形,需要背后加强枨以增加稳定度。


抽屉:结构不好的抽屉一般会出现两个问题。1,内嵌面板在受潮后拉不开抽屉,或冬天取暖后缝隙过大。如下图所示,这是因为缝隙留的过大或者过小。如果想减少抽屉问题,抽屉面板顶面做5度斜面,会减少很多售后服务。2,抽屉底板如果是实木的,走向应为下图所示,原因是如果是错误的,膨胀的系数较大,会影响导轨的使用。


其他:我很希望放眼于全国的家具品牌,能够根据南方北方的气候特征做一些细微的调整。


传统家具结构与现代家具结构


传统家具结构,大部分依赖卯榫,当然这指的是民国之前的家具。有太多的人有着这样的情节,说卯榫结构的家具是传世的。事实上大部分能看到的旧家具,都是卯榫结构的,当然,岁月已经淘汰掉了绝大部分,剩下的部分会让人们惊叹这些历经百年的旧家具仍然足够结实耐用。这是一个典型的管窥。绝大部分民用家具都在岁月的洗礼下支离破碎,只是你没有看到。任何结构都是有寿命限制的。


以现代的观点看,卯榫结构主要出现在仿古家具上,现代的家具极少会采用卯榫结构,除非是小件的家具,这种小件的卯榫通常是最简单的卯榫结构。


不受力的单独面板,以得高地板(比利时快步)为例,多层(并非传统胶合板)的确是提高单面板稳定度的最佳方法之一。
但是因为种种原因,特别是成本的限制和行业的懒惰(关于当今的传统家具销售渠道弊端,请搜我的另一篇博文:家具业的病态,兼谈中国未来的无印良品),这种工艺还未在家具制造中几乎未被采用,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在板式家具流行过后,实木家具重新开始的历史太短,不足以百花齐放。

传统卯榫与机械卯榫的优劣讨论

现代化的机械工具,已经将卯榫的制作变得非常简单,并且是特别高的精度。批量的工业化,总能给人们带来相对廉价的产品,这是普通人的福音。但是木材不是均匀材质,不像塑料金属,而且卯榫太复杂太复杂了,这让机械在创造性面前显得多么笨拙无力。精度,对于某些卯榫而言是好事,比如燕尾榫,对于一些卯榫来说,后期的调整和破榫才是决定强度和寿命的关键,比如直榫。对于BT的粽角榫,机械是无能为力的。卯榫是复杂而多变的,尤其和木材这种天然材质结合在一起,手工自然无法让机械无法全部代替,很遗憾的是我们一直在重复重复重复,大量的工匠资源放在了那些古老笨拙的红木家具制作上,私下我会说他们在浪费资源制作垃圾,我不想伤害喜欢红木家具的人群的感情,不谈他们所代表的文化,就资源和创造而言,这的确是一种极其庞大奢侈的浪费,红木家具应该保留,但不应该是如此恐怖的规模,这种莫名其妙的复制还要进行多久?


引用一句网友的话:曾几何时,我们已渐淡忘了手工艺术、设计与创新的存在价值。沾沾自喜的站在老祖宗的牌坊下做辉煌梦。

现代家具除了椅子小件等可以用机械制作榫卯的,其他几乎完全抛弃了卯榫结构,部分采用的还在犹疑不决的不知道该怎么继续,走向哪里


个人认为,在现代化的应用面前,我们守旧,懒惰,而不管是欧洲人还是日本人,他们在不停地创新与发展,他们将我们最骄傲的东西变成一种基础,在此之上他们创造出了具备个性与灵魂的卯榫家具,机械与人工完美结合,占据着最高的设计领域,而经常说“我辈岂是蓬蒿人”这种话的人,又开始悄悄仿制他们设计的椅子,在国内明目张胆的开始销售。
很幸运的是,总有一些人会很勤奋,他们大都不是传统的家具业出身,有的当做自己的使命,有的是实在看不下这懒惰愚蠢的家具行业,他们作为传承与创新,给我们一种正能量,一种希望。

据Skogsaktuellt近日报道,全球约10%的木材出口到中东和北美市场,其中埃及、沙特阿拉伯、阿尔及利亚等国进口需求最为旺盛。瑞典、芬兰和俄罗斯木材在上述区域市场份额最大。2015年,上述区域木材进口量达1100万立方米,瑞芬俄三国出口份额占73%。据预测,中东和北美市场的木材需求将继续增长。与此同时,受俄罗斯廉价木材的冲击,瑞木材在埃及市场价格大幅下降,仅为2014年的一半。但因沙特阿拉伯和阿尔及利亚市场对俄木材需求不多,瑞木材价格依然保持较高水平。
(声明:凡转载文章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 天然、环保的实木家具透露自然与原始之美,加上其经久不衰的耐用性和极高的收藏价值,一直颇受中高档消费者欢迎。“不劈不裂,不叫实木”,是实木家具就有可能出现开裂变形,那么,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实木家具开裂说明质量有问题?
    很多朋友认为如果实木家具开裂,那这实木一定是假的。其实不然,即使再名贵也会有开裂现象,同样需要修复。
    实木家具开裂的四大原因
    原因一:实木含水率问题
    实木家具的含水率没有控制好,会出现开裂、变形等质量问题。家具在生产完毕之后,木材的含水率决定了家具的造型和材质会不会再发生改变。因此控制好实木家具的含水率变得相当重要,平衡后的含水率不会因为阳光照射、过冷、过热等环境因素发生开裂变形。
    原因二:天气所致
    家具的含水率要求比实际空气平均含水率低一至二个百分点。由于地理位置的差异,我国的气候天气也不尽相同,因此对实木家具的含水率要求也不同。比如北京年平均含水率为11.4%,所以实木家具的含水率应控制在10.4%或者9.4%;南方空气平均含水率为14%,北方则要求达到12%至13%。所以,一些南方的实木家具运送到北方之后,会有开裂的情况产生。
    原因三:使用不当
    一些朋友不好好保养名贵的实木家具,将它放置在卧室靠窗的位置,让“宝贝”忍受阳台暴晒。或者用过于湿润的毛巾擦拭灰尘。随意挪动家具,导致家具框架受损。
    原因四:运输受损
    家具在运输途中,难免会有磕磕碰碰,外加气候的原因,实木家具运输更是难上加难。虽然实木家具比起其他材料的家具,会较为“坚挺”,但是不好好保养,也难于幸免。
    紧急补救措施
    如果是肉眼判断而没有裂开的细微裂纹,这就非常容易解决,用502胶水沿着裂纹滴进去,再用刀片把多余的胶水轻轻地刮去,但是不要用刀片伤了家具的油漆面。如果已经裂开的小裂缝,处理会相对复杂。

    广西的光热水土等资源优势非常明显,同等自然条件下,广西在木材培育和生产上的发展空间(林地)最大,木材生产和储备的潜力也很巨大。
    2012年,广西在全区26万亩木材战略储备基地建设试点任务,任务完成率、合格率、良种使用率均为100%。2013年国家林业局下达广西木材战略储备基地示范项目建设任务70.56万亩,项目建设规模和投资排名全国各省(区)第一。
    广西目前是全国速生丰产林面积、人工林、商品材产量最大的省区,木材产量约占全国木材产量的30%。“十二五”期间,广西的年森林采伐限额跃居第一,约占全国总量的1/7,为东北三省的1.5倍。
    至2020年,广西计划投资500亿元,建设木材战略储备基地5000万亩,净增森林蓄积量2亿立方米。建成后的基地每年可提供木材超过5000万立方米,实现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量“双增”,成为面积最大、资源最多、质量最优的中国木材战略核心储备基地。
    木材战略储备基地大力调整林种树种结构
    木材战略储备基地建设不同于一般造林或传统的速生丰产林工程,其关键点是调整林种树种结构,以提高单位面积蓄积量,改善林木生长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
    在广西林业厅编写的《广西国家木材战略储备生产基地规划》(2011~2020年)中,规划基地总规模为5000万亩,其中按树种分:桉树占50%;松树占20%,杉木占20%;珍贵树种占7%;毛竹占3%。
    广西高峰林场界牌分场作为国家木材战略储备生产基地和广西现代林业科技示范园的优良树种展示区,内有967.5亩的优良珍贵树种区,通过现有林改培,突出营造混交林。
    “我们这个片混交林示范点选种造林的杉树是广西区内1年生的裸根苗良种壮苗。2009年按照81株/亩套种红锥,种植后进行追肥、抚育。2014年按照55株/亩的目的在杉木林下套种红豆杉、华盖木、小叶桢楠、亮叶木莲、香梓楠、缅茄等珍贵树种,并每年对其进行扩坎施肥,全林分割灌抚育,至套种的珍贵树种成林为止。”界牌分场的冯娇银场长向记者介绍道。
    阅读全文
  • 实木家具结构有何“潜规则”?什么决定实木家具的坚固程度呢?
    如果我们细心的观察一些高档实木家具的时候,会发现在家具面板的侧端常常有一条不宽不窄的缝隙。这条缝隙称作伸缩缝或者收缩缝,它并不是由于家具设计制作时的失误造成的。
    相反,伸缩缝是有意而为之的聪明“点子”。它的存在,为遏制木材“热胀冷缩”的物理特性、提高实木家具使用寿命起到了巨大的保障作用。
    一、实木家具为什么要留伸缩缝?
    伸缩缝,是中国古典家具的一种传统加工工艺,对红木家具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一件纯正的红木家具必然会保留明清传统家具的优良制作工艺:榫卯结构,不使用一枚铁钉,通过榫和卯的巧妙组合将家具的各部件组装起来。伸缩缝就是为了当木材受到外界环境影响而收缩或膨胀的时候不致撑裂家具的边框或角榫,导致家具各部件松动,无法正常使用。
    实木板面表面的伸缩缝处理,很有必要。称之为美工缝或是工艺缝。多为在接口处,而且是两种不同木纹走向处!
    二、伸缩缝的大小多少为宜?
    伸缩缝的大小非常重要,伸缩缝的宽窄根据木材的比重大小及最终使用家具的地区气候特征来决定。伸缩缝的宽度一般在0.3-0.5厘米以内,超过0.5厘米就比较难看,如果面板不是太宽,超过0.5完全没有必要,伸缩缝过宽,一般是制作家具时木材没干燥好。
    三、留不留伸缩缝受什么影响?
    为了减少木材的变形,木材在制作成家具前,有一道严格的烘干流程,有些可能要烘一个多月。规范的厂家为了控制质量,销往不同地区的产品含水量也是不一样的。即便如此,为了防止家具变形,伸缩缝还是必须预留的。
    木头纵向收缩性不大,一般两头不需要留伸缩缝,有的厂家四面留缝,这样看起来相对好看。因为四边有缝决定了家具不管是潮湿还是干燥情况下都有缝(木材纵向基本不收缩,两头留缝,受空气干湿影响较小,伸缩缝一直存在)。也有一些厂家做家具并不留伸缩缝,不留并不代表一定没有,因为厂家对木材干燥没有绝对把握,一般木材含水量高于空气含水量,这样即便制作时不留伸缩缝,家具制作完毕后也会有缝,并且相当一部分家具不管干湿季节都有缝,只是大小不同。
    那些一年四季环境干湿度差别大的地区,伸缩缝是一定要有的。不同季节、木材干湿都与留不留收缩缝、留多大收缩缝有关。雨季空气湿度大,虽然木材经过人工干燥,但家具制作过程中木材仍会吸收水分,体积增大,一般不需要留伸缩缝,即便不留,冬季气候干燥的时候也会出现伸缩缝;春、冬天气干燥,经过人工烘干木材制作家具时,一般要留伸缩缝,否则,潮湿夏季到来后,会把大边涨坏。
    四、其它注意事项
    注意,如果是实木家具,那么桌面、板面部分,表面一般不会有工艺缝。如果有,在两种情况下才采用,一是桌面板是框架结构的,二是桌面上有其他特殊的工艺或是材质所导致的。其中框架结构是板木结合家具所最常采用的,要注意区分下。
    最后,提醒大家,伸缩缝是实木家具的“自我保护系统”,大小出现不匀时无需担心,季节变化后大多会恢复原貌。

    虽然在红木市场上有很多被俗称为XX酸枝(或XX红酸枝)的木头,但是,如果它的学名不在《红木》国标里,那么它就只是“攀亲”的,不属于红木,也不是真正的酸枝或红酸枝。而本文所讨论的全部都是红木国标中的红酸枝。

    虽然各个树种都有对应的学名,但实际上在红木市场上用学名进行标注的仍然较少,大多仍然采用俗称来进行标注和交流。


    由于红酸枝的学名及俗称交集之下有了狭义和广义之分,加之南北各地的俗称、传统与现代的俗称又有所不同,因此经常容易产生歧义。也经常有木友受此问题困扰而向我们咨询,为此,我们对这些概念进行一次梳理。
    2000年,《红木》国家标准颁布,红酸枝正式被确立为一类木材的统称,共包括:交趾黄檀、巴里黄檀、奥氏黄檀、赛州黄檀、绒毛黄檀、中美州黄檀、微凹黄檀七个树种在内。
    虽然各个树种都有对应的学名,但实际上在红木市场上用学名进行标注的仍然较少,特别是在工艺品类产品上,大多仍然采用俗称来进行标注。
    由于红酸枝的学名及俗称交集之下有了狭义和广义之分,加之南北各地的俗称、传统与现代的俗称又有所不同,因此经常容易产生歧义。也经常有木友受此问题困扰而向我们咨询,为此,我们对这些概念进行一次梳理。

    交趾黄檀

    学名:交趾黄檀

    俗称:大红酸枝、老挝大红酸枝、老红木、老挝红酸枝

    拉丁名:DalbergiacochinchinensisPierre


    交趾黄檀,俗称大红酸枝,是传统意义上的“老红木”、“红木”、“红酸枝”。现在,在大多数地区的大多数商家在标注交趾黄檀时,都会用“大红酸枝”作为俗称。

    目前国内的交趾黄檀主要产地为老挝、泰国、柬埔寨,因交趾黄檀老挝料的色泽和油性好而最被市场认可,老挝又是传统产地,因此市场上也习惯性的将交趾黄檀俗称为“老挝大红酸枝”。


    不管是用“大红酸枝”还是“老挝大红酸枝”来作为交趾黄檀的俗称,都以强调一个“大”字与“红酸枝”进行区别,一般不会产生岐义。
    但是:受传统俗称的影响,在福建等南方地区,目前仍有一部分厂家将交趾黄檀俗称为“老挝红酸枝”。而“老挝红酸枝”这个俗称就与江浙等地区对巴里黄檀的俗称产生了交集。

    巴里黄檀

    学名:巴里黄檀

    俗称:花酸枝、花枝、红酸枝、老挝红酸枝、老挝酸枝、紫酸枝等
    拉丁名:Dalbergiabariensis

    树木及分布:乔木,产柬埔寨、老挝等地。

    巴里黄檀的俗称比较多,花枝、红酸枝、老挝红酸枝、老挝酸枝、老挝酸枝、紫酸枝等都有使用。
    一般在木材市场及生产厂家口头上都以“花枝”作为巴里黄檀的俗称,而成品标注最常见的是以“红酸枝”为材质俗称,也有部分以“老挝红酸枝”或“老挝酸枝”作为成品的俗称。
    巴里黄檀这个“老挝红酸枝”的俗称和一部分厂家将交趾黄檀称为“老挝红酸枝”形成了交集,有些木友因此而备受困扰,甚至因误解而出现过争论、纠纷!

    奥氏黄檀

    学名:奥氏黄檀

    俗称:白酸枝、白枝、缅甸酸枝、缅甸红酸枝、新红木等。
    拉丁名:Dalbergiaoliveri

    树木及分布:中至大乔木,树高约25m,一般为为18~24m,主要分布于缅甸、泰国、越南、老挝等地的混交林中。


    奥氏黄檀,俗称有白酸枝、白枝、缅甸酸枝、缅甸红酸枝、新红木等。因其主产为缅甸,所以奥氏黄檀常用俗称之一就是缅甸酸枝,其中以缅甸“瓦城料”黒筋多、油性高,密度高而最受推崇。
    由于颜色较浅,因此在市场上另一个最常用的俗称就是“白酸枝”。白酸枝这一俗称也让很多人误将白酸枝当作酸枝木中的一类,认为酸枝木分为黑酸枝、红酸枝和白酸枝。实际上,奥氏黄檀(白酸枝)只是《红木》国家标准中红酸枝木类中的一种。

    总结:


    1、“红酸枝”作为学名,是包括七种红木树种的类别名称,而作为成品的俗称时,基本上都是特定指“巴里黄檀”这一个树种。


    2、“交趾黄檀”最常用的俗称为“大红酸枝”或“老挝大红酸枝”,大多数情况下商家都会强调一个“大”字而与“红酸枝”进行区别。
    3、在江浙沪及北方,俗称“老挝红酸枝”的基本是指巴里黄檀,而在南方也有可能是指交趾黄檀。
    4、白酸枝并非酸枝木中的一类,奥氏黄檀(白酸枝、缅甸酸枝)在《红木》国家标准中归为红酸枝木类。
    最后强调:很多情况下,通过俗称可以认定材质,但在交易时最好还是要与商家确认学名,特别是在俗称有可能混淆和双方理解不一致的情况下!
    阅读全文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