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楠木文化旅游节\中式家具深度审美不能仅以“型艺材韵”作为唯一评价标准
6月6日,湖北省竹溪县“首届楠木文化旅游节”开幕。来自陕西镇平、安康,重庆巫溪,湖北十堰等地近1000名游客在游览新洲镇山水风光的同时。
参与探秘楠木寨、自由垂钓、游泳比赛、赛龙舟、包粽子等众多文化娱乐活动。该县主要领导说,“借旅游节之力,推介竹溪乡村旅游新名片,打造楠木文化旅游新品牌。”
本文观点:一件家具,特别是红木家具,从型艺材韵(造型、工艺、材料、韵味)的角度去评鉴,并没有错,但它的评鉴不够全面。应该说,它是评鉴标准的“一部分”,但绝不是“全部和唯一”。如果我们不能认识到这一点,把它当作了评鉴标准的全部和唯一,那我们就犯了以偏概全之错。对此若不加以匡正,它就会是一道绳索,禁锢我们的思维,使我们停滞于肤浅,在深入和探索的门前止步,这不仅会妨碍我们对家具本身的深度认识,更会对中式家具文化的学术研究造成重大遗漏和缺失。
一、“型艺材韵”不是唯一标准
一直以来,人们对中式家具的评价方法,基本上是“照相式”的,照相的特点是“所见即所得”:镜头就是眼睛,它直接且真实地记录下了它的“所见”,而正是这种“直接与真实”,使它的记录局限在了材料、造型、工艺等的“眼见”层面上,显然这是有失肤浅的。
肤浅并不可怕,只要我们知道肤浅,再去规避肤浅就可以了。可怕的是视肤浅为深刻,甚至将其奉为圭臬,那就成了问题了。社会上普遍流传的“型艺材韵”说,就是一个例证。
一件家具,特别是红木家具,从型艺材韵(造型、工艺、材料、韵味)的角度去评鉴,并没有错,但它的评鉴不够全面。应该说,它是评鉴标准的“一部分”,但绝不是“全部和唯一”。如果我们不能认识到这一点,把它当作了评鉴标准的全部和唯一,那我们就犯了以偏概全之错。对此若不加以匡正,它就会是一道绳索,禁锢我们的思维,使我们停滞于肤浅,在深入和探索的门前止步,这不仅会妨碍我们对家具本身的深度认识,更会对中式家具文化的学术研究造成重大遗漏和缺失。
我们可以看一下当下许多关于这类家具的出版物,尤其是擅于抄转的自媒体,几乎清一色的“就家具说家具”,不能不说这与“型艺材韵”之局限性“标准”的影响有关。
事实上,每一件家具,它都不是孤立地存在于世而不与其他事物与环境发生关联的,有关联就有相互的作用与影响,甚至局部或整体的生成,正是这些环境与事物所使然。所以,除了“型艺材韵”,还有更多的看点在里面。
举例,一件清式宝座,从“型艺材韵”的角度,必然有许多言语可以对其进行解读。但不能仅此而已。:显然,它是典型的宫廷家具,而作为宫廷家具,它就一定与宫廷礼制、皇权政治和封建社会等诸因素有内在关联。这种关联是什么,它如何影响到了这类(或这款)家具,并在这类(或这款)家具上有所反映和体现,等等,这些都是我们更应该关注的。上面提到的“宫廷礼制、皇权政治、封建社会”等等,就是这件家具存在的当时的社会环境,或称时代背景或大文化环境,站在我们现代人的角度,就是回看历史。而若我们站在当时的那个时代环境中前瞻未来,那时的“未来”就是我们的现在。
我们的现在,又是一个不同的社会环境,在这样一个全新的大文化环境里,又会给宫廷家具带来哪些影响与改变呢?:“宫廷家具与现代生活”,这自然又是一个全新的命题了。所有这些,都超出了“型艺材韵”的范畴,但它却是“型艺材韵”的根,我们看到的“型艺材韵”只不过是根的衍生品,所不同的是“生长”过程和“生长”形态的差别。所以说,单纯从“型艺材韵”的角度评价家具,是片面的,甚至是舍本逐末。问题是,当下舍本逐末的多,真正追根溯源的少。
二、“纵横坐标法”扫描时空环境
如果说追根溯源也是一种评鉴方法的话,那么可以把它称为“纵横坐标法”,即把评价物(家具)定位为0点,即原点,坐标纵线是历史和未来,坐标横线是当代环境,我们的思维和眼光就是雷达扫描光谱,以原点为轴心,像行走的表针一样对历史、当代和未来进行一定纵深的全方位扫描,从中搜寻与评价物有关联的因素,我们就会发现对评价物发生影响的作用物,进而便挖掘出了评价物与作用物相互影响的本质,从而深化我们对评价物的认识,这也正是我们要探寻的家具文化。
雷达图_副本_副本
三、“原点解剖法”是解剖刀和透视镜
显然,纵横坐标法深化了我们对评价物的认识,但仍然不够,还应该增加一种方法,就是“原点解剖法”,这个“原点”即评价物。深度剖析看什么?一看力学结构是否合理,二看榫卯结构是否运用到位。还有第三看,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就是看细节。我们常引用一句话,说经典家具是“增一分则长,减一分则短”。话都会说,但很少有人会用。换句话说,也就是绝大多数的家具制作人,体会不到这“一分”究竟在哪里:增了,并未觉出长;减了,也并未觉出短。之所以会这样,一定是“没到位”所致:作品本身没到位或审美眼光没到位。如果二者都真正做到位,就能够体会到“增也增不得,减也减不得”的美妙意境了。
同一份图纸,交给不同的师傅去做,结果却大相径庭,这是很正常的。区别在于制作者的经验、悟性和对家具的审美理解。
所以,我们对中式家具的审美评价,不可缺少的是“细节”,尤其是指出它为什么增不得减不得的道理。
如果说,“型艺材韵”的关注点是在表面,那么“坐标扫描”和“原点解剖法”则是重在时空和内里。如此三位一体的“点、线、面”,才会产生完整的评价,也才能够牵引出其完整的文化链。
四、《红木与生活》引领深度审美
现在,再来说说这本《红木与生活》。《红木与生活》其实是《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的衍生品,《中国红木古典家具》是近15年的老刊,在当时(2003年始)的那个产业年代,它粗犷而充满生机,并一枝独秀地引领了中国红木产业的前行。然而面对供给侧改革的当下,面对未来精品赢天下的时代,更需要精细与文化性,以深度审美标准与体验,引领中国红木行业去除浮躁,回归寂寞之道的本源,从而创造出真正的时代精品。
《红木与生活》,就是这样一朵应运而生的小花。
强化地板祭出零醛概念,家具产品号称免漆零醛,家装公司打出“零醛家装”旗号……当下,不论是走进家居商场还是置身高铁站、机场,零醛概念的广告宣传和销售口径扑面而来。然而,在鱼龙混杂的家居商场里,是否真的就有那么多“零醛”产品?对此,业内人士表示,“零甲醛”概念大行其道,主要是商家想博眼球。实际上,家具生产是一个系统工程,在这个过程中有很多因素都会影响到家具的环保品质。
“零醛”概念满天飞
“我们的地板绝对是零甲醛含量的,使用的胶都是纯天然植物胶,符合欧盟国家标准”、“我们的产品甲醛释放量绝对低于0.1毫克”、“我们的家具是哑光免漆的,绝对零甲醛”。走进家具建材商场,诸如此类的导购口径比比皆是,消费者往往被商家坚定的语气诱导产生购买行为。
日前,记者来到一家木地板专卖店,店主极力推荐了一款免漆实木地板,鼓吹这种产品绝对不含甲醛。记者接过样品观察发现:该产品与其他产品并无太大区别,只是摸上去粗糙感比较强。对此,店主斩钉截铁地说道,这款产品表面用的是木蜡油,木蜡油主要由精炼亚麻油、棕榈蜡等天然植物油与植物蜡配合其他一些天然成分融合而成,所以不含甲醛。
记者又走进一家定制衣柜专卖店,门口海报宣传一款宣称获得“科学进步奖”的人造免漆板。据该店导购员介绍,这款产品采用的是MDI生态胶粘剂,也是用来做人造血管、心脏瓣膜手术的材料。他指着墙上悬挂的各类证书说:“证书很齐全,消费者可以放心使用。”
记者走访还发现,包括七彩人生在内的多家知名成品家具专卖店,开始引入水性木器漆进行家具表面涂装,减少甲醛释放量,还有一些二、三线品牌的家具产品号称使用了免漆工艺,能达到零甲醛释放的效果。
商家多在偷换概念
针对目前市场上越来越多的“零甲醛”产品,记者了解到,不管木地板还是木门,不论是成品家具还是定制家具,不论是实木还是板式,确实有一些企业所生产的家居产品达到了E0级标准。但也有业内人士表示,时下兴起的“免漆”概念是商家吸引人眼球的做法,只能说在板材的制作过程中没有人为地添加甲醛。虽说木蜡油、MDI生态胶确实属于环保型胶粘剂,并不代表成品毫无甲醛。因为自然生长的木材本身就含有微量的甲醛。以免漆实木地板为例,这类产品多采用一些甲醛释放量低的木材为基材,而且,木地板在铺装时,不可避免会用到胶水,因此零甲醛只是一个传说。
事实上,木制家具或建材产品所释放的甲醛,主要来自其原料板材在加工过程中所使用的胶黏剂。所谓“无醛”,只是在板材生产过程中使用了不添加甲醛的胶黏剂,如使用改性的玉米淀粉胶代替传统的尿醛胶,但这并不代表最终产品里不存在甲醛。由于木材本身就含有微量甲醛,因此,商家宣传的“零甲醛”是偷换概念,其实是“零添加甲醛”。
多重因素影响环保品质
广东省家具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承志表示,家具生产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在这个过程中有很多因素都会影响到家具的环保品质,板材只是家具加工过程中所用到的一种基材而已,在加工的过程中要大量使用封边粘胶、门板烤漆等原料。甲醛作为一种溶剂,广泛存在于这些原料中,即使进口的高档封边粘胶、油漆也存在甲醛释放,更不必说一些低品质的原料。同时,定制家具除了板材外,还有台面、脚踢线和五金配件等,这些材料是否环保也会影响到定制家具的环保品质;此外,加工工艺也是决定其是否环保的一个因素。因此,并不是用了单纯地使用E1、E0级环保标准板材的家具就一定达到高环保标准。
记者了解到,目前在国际上,甲醛限量等级被分成E2、E1、E0三个级别,即E2≤5.0mg/L,E1≤1.5mg/L,E0≤0.5mg/L。数据表明,饮用水的甲醛含量是0.9mg/L,也就是说,E0标准的甲醛含量比饮用水还少。而日本“F4星”标准(≤0.3mg/L)是国际上公认环保要求最严格的环保标准。E1级环保标准是国家强制性的健康标准,它是强制实行的“安全标准线”。
辨别甲醛不能光靠闻
相较于成品家具,时下定制家具受到越来越多新婚年轻夫妻的喜爱。据广东省衣柜行业协会秘书长曾勇介绍,从2014年开始,在索菲亚、联邦高登、顶固、尚品宅配、维意等一线品牌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定制品牌开始采用E0级板材,玛格等品牌则全面采用大亚人造板集团提供的“超E0”板材,环保标准达到日本F4星标准。
在选购定制家具时,常有媒体在给消费者的选购攻略中指出“用鼻子闻一闻是否有气味,就能初略判断产品环保与否”。不过,这样是否真的可行呢?天湘板业总经理刘承桓介绍说,甲醛本身确实具有一定的刺激性,但这种刺激性主要是对眼睛(感觉眼睛不适、流眼泪等),闻起来其实是无色无味,没有特殊性或可辨识的气味。消费者在购买板材家具时,闻到的气味,更多的是板材基材自身的气味或者是胶水、油漆的味道,并非甲醛的气味。换言之,有气味并不代表是甲醛。甲醛超标,鼻子实际上是闻不出来的。
知名板材供应商丰林亚创总经理詹满军也对记者解释说,板材的原材料中往往包含多个树种,不同的树种本身便带有一些气味,个别树种的气味确实不那么好闻。不同树种的气味混在一起常常会比单一的气味更不好闻。由于公众对此缺乏了解,致使不少定制品牌在气味面前屡屡躺枪。
如何确保定制家具环保性?
那么消费者该如何确保定制家具的环保性呢?对此,曾勇表示,在与定制品牌签订购买合同的时候,记得在合同中注明具体采用什么等级的板材,能够更好地保护自身消费权益。
詹满军透露,随着下游定制品牌环保要求的不断升级,上游生产厂商也在开始增加E0级板材生产线的比重。一些比较有口碑的定制家居大品牌使用的粘和剂和胶水都是有大讲究的。例如,尚品宅配、欧派等使用的是德国胶王;玛格使用的是德国胶王的JOWATHERM热熔胶;而索菲亚、科宝博洛尼等定制家居企业亦是选用优质胶。
(来源:信息时报)
5月19日,由临沂市兰山区工商联、区林业发展中心、区木业商会主办的首届木业转型升级研讨会在义堂镇举行。区领导沈如茂、宋敬华出席。
会议就中国木业现状、发展前景及发展趋势作了深度分析和讨论。会议指出,此次木业转型升级研讨会的举办,搭建起了一个企业、专家近距离、面对面交流与探讨的平台。各级、各相关部门要进一步了解当前新形势下木业产业的发展趋势、行业动态和技术前沿,开阔视野、更新理念、拓展思路、增长知识,不断提升木业行业管理者与从业人员的水平和能力,增强企业做大做强的信心。要高度重视木业产业发展,整合资源,加快推动木业产业转型升级,提高板材质量、品质、档次,努力做大产业,做强企业、做精品牌,助推我区木业产业向更辉煌的起点迈进。
王道武简陋的工作台上堆满杂物,老花镜里映照的是老匠人对手工艺不灭的热情。世界再浮躁,坐在自己的工作台前,拉起二胡,他的心就静了。
文/汤石香摄影/张嘉奇
匠人名片
王道武,1953年生,“老天华”第五代传人。擅长二胡、板胡、椰胡、京胡及福州民族传统乐器制作,目前经营着“老天华”搬迁后的新店。
核心提示
62岁的王道武和琴对了62年,只不过与琴相守的人从爷爷、父亲,变成了自己。二胡、椰胡、板胡、京胡,做着“胡”的人心中敞亮。他守着的不是这份手艺,而是王家两百年多年来的传承和回忆。
王道武拉起二胡来极有范儿。搬个凳子,随手操起一把二胡,往腿上一架,乐声就这么泻了出来。不是瞎子阿炳《二泉映月》的“曲声犹自怨单于”,也不是不知何去的《病中吟》,听不出什么调的曲子虽然依旧是二胡独有的低沉,却含着股自由散漫的味道。不常拉的京胡、板胡、椰胡,王道武也只是稍调了下音后,就能继续演奏。起势、坐姿、乐器靠放的位置和调音的动作都自然娴熟,一坐一拉,是外行人都能看得出来的范儿。
不过仔细些听,就能发现乐器换了一轮,可曲子头尾都是同一首;手虽都在调音拨弄,可相比那几根弦的按、拉,王道武好像对二胡本身更为熟悉。“人家是演奏家,我是制作家。”王道武笑着把手里的京胡放下,重新坐到工作台前。台上诸多物品散乱,摆在最醒目位置的是几个刚蒙完皮的琴筒。
百年世家
62岁的王道武生于制琴世家,到他已是第五代传人,儿子王增鑫是第六代。王家做琴两百余年,祖上荣光无限。第一代王仕全在嘉庆六年(公元1801年)开了王家的第一家琴行:“天华斋”,就此传承。其声誉在第三代传人王石孙时期达到顶峰,以精细的做工与绝佳的音色享誉中外。在1911年的柏林万国卫生博览会和国际工业展览会中,分获特加优等奖和中国乐器奖,亦在1915年巴拿马万国乐器展览会上获二等奖。
“天华斋”的名称缘由已不可考,后人只知先祖王仕全因爱琴入了这行。两百余年,天华斋经历了封建王朝、侵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文革、改革开放。斗转星移,世事变迁,制琴的王家传了六代。
家里的琴铺原先一直是父亲在经营,一开始并不愿从事这一行的王道武在父亲去世后接手了琴行,“别人拿家里卖出去的琴过来修总不能拒绝,老父亲的店总不能就这么关了。”在被问到是什么时候开始学做琴的时候,王道武说:“小时候父亲就在客厅里做琴,我们就在旁边看着。父亲急着赶工的时候就会让我们搭把手,今天整形,明天打磨,等大些就让我们蒙皮。你说要问我什么时候开始学的,我也不知道,只知道父亲去世后,我好像什么都会了。”
老料做新琴
父亲去世后,王道武就在工作台前坐了下来,守着父亲的铺子,一把一把地做琴。
王道武说,做二胡最好要用老料。
琴身最好的料是老红木,以旧家具拆下来的料最为理想。家中早年从江苏收了很多的旧家具,这些年来用了很多,剩下的一些存了起来,总要给子孙留些东西。
琴皮最好用蟒蛇的皮,蟒皮鳞纹粗而平整,厚度适宜而有弹性,不易受虫蛀。其中又以三十年的蟒皮蒙出的二胡共鸣音最好,发音浑厚圆润,并且性能稳定。
茶油也要用有些年岁的。王道武拉开工作台下的抽屉,从一堆瓶瓶罐罐里旋开了一个小罐,食指沾了些小罐子里的淡黄色茶油,往琴筒上擦拭。三两下,原本有些暗淡的琴筒就光滑油量起来,“你看,是不是亮了很多?这茶油摸起来滑,但不腻,大概可以保持半个月。”
不仅料要老,手艺也需老道。一把好的二胡要经过20多道工序,历时半个月。蒙皮是其中最关键的步骤,皮蒙不好,二胡的音色就会打了许多折。王道武拿出一把二胡,中指往琴皮上一弹,“这把的音色就很好”。
无用的手工
“料子用的是紫檀(大叶紫檀),做工和音色都很好。”王道武试了两下声,拉出来的音色听起来果真不错。“这把二胡一万八,可仔细算起来其实赚不得什么钱。”
“现在这手工做起来,都没有用。”王道武给我们倒了杯茉莉花茶。“以前隔壁家做剪刀的,他们的情况比我们好很多。剪刀大家都可以用,可这二胡呢?我送你一把你也不知道怎么使。”
第三代后,王家制琴人渐少。家里存下做琴的老料在文革时被红卫兵搬了三大箱,王道武偷偷拿了两张微缩的条桌,一张在世博会之后陈列于中国馆内,一张摆在如今工作台的架子上。
工作台就是普通的桌子,对墙而立,两边各有几个抽屉。几个抽屉都是拉出的,平时都直接在抽屉上做琴,方便取用里面的各种材料。抽屉早就被各种瓶瓶罐罐和小东西填满,茶油、木粉、刀具、砂纸都堆在一起。
那些粗糙的老茧和纹理,刻着他对手工艺的匠心。那些粗糙的老茧和纹理,刻着他对手工艺的匠心。“你别看这里像垃圾堆,其实这里面都是宝贝。”这里存放着许多王道武多年存下来的各种小东西,看似无用,关键时候想找也没地儿找。抽屉深处最上面是多年来一些媒体对王家“老天华”铺子的报道,王道武都剪了下来,拿塑封的袋子装了起来。“这么多年的名声,也就得了这些报道。”
王道武在乡下还有个小工作室,用以开料等需机械运作的程序。其它手工的部分,就在这个台上完成。拉出来抽屉的门上,都是一道道刀痕,不知道是多少年月,多少刀划成的。
幸有后人传
工作台右手边放着一张凳子。王道武做着活儿的时候,儿子王增鑫就在那修着客人拿来修的各种乐器,有些是其它铺子修不了拿过来的。不那么忙的时候,就手把手教着,既然儿子决定回来继承家业,这份手艺肯定是得传下去。
小孙子没课时也常来铺子里,小小的身子也提着二胡拉得欢快。王道武也没逼着他学手艺,就像当初也没逼着儿子继承家业一样。小孩子就多玩着,这些琴自然会给他家人一般的回忆。
当年的前店后宅不再,有的只是如今不到一百平米的店里,堆着的乐器和老天华的第五、第六代传人。至于第七代?看老天的安排吧。
来源:《古典工艺家具》杂志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