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江县开展春季木材运输集中巡查专项行动\邓雪松谈传统家具的收藏与欣赏
详细内容

通江县开展春季木材运输集中巡查专项行动\邓雪松谈传统家具的收藏与欣赏

时间:2020-10-11     人气:658     来源:     作者:
概述:近日,为切实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守护生态红线,通江县针对县域出境交通现状,启动为期60天的春季木材运输集中巡查专项行动。此次行动共组织三个巡查小组,重点对出境县域的10余个县、乡交通出口要道进行拉网式流动巡查,实行24小时不间断监控,对无证运......
近日,为切实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守护生态红线,通江县针对县域出境交通现状,启动为期60天的春季木材运输集中巡查专项行动。此次行动共组织三个巡查小组,重点对出境县域的10余个县、乡交通出口要道进行拉网式流动巡查,实行24小时不间断监控,对无证运输木材和活立木等违法行为进行严查严管。
截止目前,已查获无证运输木材4车,材积33.705立方米,并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依法作出没收无证运输木材的林业行政处罚。
(来源:通江县政府办)

图一:黄花梨嵌理石地座屏(邓雪松收藏)图二:黄花梨剑式腿小条案(邓雪松收藏)图三:黄花梨素身三围板罗汉床(邓雪松收藏)

编者按:在盛世玩收藏的时代大背景下,艺术收藏品的成交金额迅猛递增。中国传统家具的收藏领域,经历近年来一次又一次刷新最高成交价格的拍卖,投身其中的收藏人群也是与日俱增。大家都知道收藏是门学问,机遇与风险并存,传统家具的收藏照样也是浪急水深。邓雪松,在媒体上多以传统家具行业专家的身份出现,并被圈内所了解和熟悉。然而,私下里他自己更喜欢以“玩家”的心态来对待家具,并热爱家具收藏,对于家具的收藏也有自己独到的理解,以此为话题,我们进行了本次专访……

采编:黄河

第一:消费行为与收藏意识

记者:传统家具行业内的朋友对您的了解,多半是在媒体报道上看到您针对行业热点问题分析的系列文章。您喜欢家具收藏的事情似乎并没有多少人了解。我很好奇,行业专家在从事研究的同时收藏家具的似乎不多见,请问您对家具收藏的兴趣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邓雪松:很中肯地来说,在传统家具行业,我算不上是专家,只是个玩家而已。而且我买的全是当代黄花梨仿古家具,不是老家具,所以只能算是菜鸟级别的玩家。最早开始买家具应该是在2004年左右吧,买的第一件是伍炳亮先生高仿的一张黄花梨天香几。那个时候还只是停留在购买家具的消费行为上,还没有收藏家具的概念。自从买了第一件,花了钱,上了心,就开始琢磨家具的结构名称、款型风格之类的,并自然而然地和行业内的朋友交流熟悉起来,对行业也开始密切关注了。所以,无论是家具的收藏还是对这个行业的关注研究,我都是从“玩”开始的,也很享受这个“玩”的过程。我觉得对于家具的真正了解,只有花了钱,买了家具,才会头悬梁锥刺股的研究琢磨,这样玩的过程才不枯燥,不教条,生动活泼并让人乐此不疲。

记者:您刚才提到,您第一次买黄花梨家具主要是一个消费行为,不是一种收藏的意识。请您结合具体事例,讲讲如何区分消费行为还是收藏行为?

邓雪松:如果买的时候更多只是琢磨放在家里怎么用,往哪里搁,侧重家具的使用功能,这就是明显的消费行为。如果考虑家具制作工艺、款型来源、型制类别、流派风格等方面较多,这就倾向于收藏的思路了。消费、收藏、投资,这三者各有侧重,同样花钱,价值的定位和取向各有不同。这三者应该是很容易区分的,但实际上很多人会犯懵,会反复犹豫和纠结,最后是花了大价钱买了一堆大路货。

例如,前几个月有个朋友偶然知道有一件海南黄花梨电视柜正有藏家转手,价格还行,他有些犹豫是否买下,于是打电话问我的意见。我建议他别买了,原因是海南黄花梨价格已经这么高了,应该定位于收藏,而不再是实用。电视柜是实用器物,从家具款型的收藏和欣赏价值上来讲,意义不大。如果看中的是材质,那就应该计算拆成板材,价格低于现在的行情才合算。而且材质厚度和长度如果不规范,改制其它家具也困难,也没有买的必要。这样考虑下来,思路就变得很干脆:家具收藏就一定要款型经典;投资就买木材,便于转手兑现;款型差,仅仅为了实用就犯不着花黄花梨的价钱了。所以家具收藏的定位一定要清晰,不能混淆。

第二:收藏购买家具的定位与标准

记者:那么您购买家具的定位是怎样的?以什么材质和类型的家具为主?您在挑选家具时最注重的是哪些方面,有没有一些具体的标准?

邓雪松:我购买家具考虑时考虑的有几点:第一,收藏类型的主要是黄花梨明式家具为主,挑选的时候我不会去考虑如何实用,摆放在什么地方等等问题。而是考虑我已经有哪些款型,缺乏什么类别的款型,因为既然是收藏,就应该尽可能门类齐全。例如床榻类别中,罗汉床、凉榻、架子床是最具代表性的款型,在收藏时就有意识地逐渐购置齐备。第二,收藏是一门艺术,传统家具的艺术价值主要体现在造型比例所营造出的美感,所以我在挑选家具时,将款型比例放在第一位,然后是制作工艺和用材规范。家具的制作工艺最基本的要求是正确,然后是严谨。但是很可惜,如果以家具收藏的眼光来严格要求,当代仿古家具达到艺术收藏级别的并不多,最常见的问题就是造型比例失衡,制作工艺不到位以及用材不够规范。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一部分是因为制作者对传统家具的工艺和用材标准不够了解;另外一部分原因就是由于偷工减料造成的。所以想收藏一批能够代表这个时代的仿古家具精品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记者:您刚才提到,在家具收藏中,会将款型、工艺和用材规范都作为选择评价的标准。但是您并没有从事过家具的生产制作,那么这些经验和标准来自于哪里呢?您从买第一件家具到现在,了解这些标准和规范花了多少时间?

邓雪松:我从购买第一件家具到现在,差不多有十年了,对于款型比例、工艺方法、用材规范等等方面的知识,都是来源于向行业内朋友的请教和学习。我说的这些标准,更多意义上是明清家具沿用的标准,和当前仿古家具行业中绝大多数生产企业批量制作的家具标准是有所不同的。举例来说,老家具桌案类面板的厚度一般都在1.2厘米,规格更大的,面板还会加厚。而当前市面上的家具,桌案类面板厚度往往在1厘米左右,甚至还有0.8厘米的,这就不够规范。为什么1.2厘米就是规范的呢?因为1.2厘米是个很好的平衡点,防止热胀冷缩以及气候变化使得板材被拉裂,太薄就会出问题。

以上说的只是用材规范的例子,实际上老家具制作中这些标准并不是含糊的,而是有精确的数据。再例如,案类家具许多都有侧脚收分(两腿间的距离下宽而上窄),具体收多少?不是固定的,是随着家具的高度和宽度来相应调整的,也有具体的数据和比例关系。我们可以看到市面上新做的仿古家具,这种尺度把握往往不准,不够协调优美,就是没有掌握具体的规律。还有,例如桌案类家具牙条的宽度、厚度与面方之间的比例关系;柜类家具外框与内框的主次、粗细比例等等,都有很多学问。对于这些制作知识或“秘诀”掌握最多的是改革开放之初,第一批从事老家具收购、销售、修复、高仿的这些行业前辈,这是他们区别于现在仿古家具企业老板的优势所在。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当代仿古家具能够做到位的,基本都是早期玩过老家具的行家里手。这些行业经验,都是他们数十年摸索总结出来的,大家都默守于心,不轻易对外透露交流。

我在收藏过程中,最大的乐趣就是喜欢找行家里手,以及家具收藏和制作经验丰富的人聊天学习。例如海岩、伍炳亮、区胜春、杨波、张行保等等当代仿古家具的行业名家高手,他们对于传统家具的理解都各有侧重和独到感悟。“三人行必有吾师”,在平时的交流之中,会学习到很多。例如,海岩老师擅长从传统文化宏观俯览角度对于明式家具材质与文化进行分析研究;伍炳亮先生对于造型比例的把握眼光超卓;区胜春先生对于传统家具工艺规范以及做旧辨伪有独到的领悟;杨波先生多年来购买经典老家具的心得体会、行业掌故以及材质鉴别的本领很突出;张行保先生对于造型评判与家具品韵内涵的分析也分外精准,等等这些,都让我收益众多。与他们聊起家具,一聊往往就是一整天时间,往往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真正受益匪浅。另外,通过他们牵线搭桥,和国内最早从事传统家具制作的行业高手,以及港澳台一批行业的前辈也常接触,向他们请教和学习,是了解传统家具制作标准的最好途径。玩收藏一定要有一个圈子,身边要有水平高、说真话的朋友,这样玩的过程中才能学到东西,长见识、长知识了,才能体会到家具收藏本身真正的价值和乐趣。

第三:收藏要有自知之明

记者:您在购买家具收藏的过程中有没有走弯路交学费,以及上当受骗的经历?据说家具收藏领域也是水深浪急,潜藏较多风险,您身边玩家具收藏的朋友有没有碰到过类似风险的?

邓雪松:走弯路交学费以及上当受骗的经历,我倒是真没有碰到过。这并不是说我水平高或者运气好,而是我有自知之明,只买自己能够看得懂的东西,如果看不懂和没有把握的,我会找圈子里面的朋友帮我把关。另外,我买的黄花梨家具主要是厂家定制和海外回流两种。厂家定制这种当然不会有问题,都很熟悉也是朋友了;海外回流的一般也是通过圈内人介绍来交易的,朋友圈都是行家里手,会屏蔽一些材质不对的赝品,另外自己看家具也比较认真,所以没有碰到过看走眼,交学费的情况。

身边的玩收藏的朋友大多也比较有经验,倒是没有听说过买货看走眼的情况。我在媒体和杂志上写过一些文章,因此总有陌生人买了黄花梨木材或成批的黄花梨家具,然后发图片过来让我帮着鉴别材质的真假,这些图片中,假货的比例非常高。我粗略统计了下,2011~2012年,我收到的“黄花梨家具”鉴定照片中,有95%材质是假的,加起来的“学费”金额大约六千多万元。而且近年来,似乎出现了钱越多、人越傻的趋势,尤其以一些自信心膨胀的企业家为主要代表。去年有个企业家发给我60多件“海南黄花梨家具”,从图片上看非洲黄花梨和缅甸花梨的材质特征就非常明显,我在电话中委婉告诉他后,他很自信地说:“我相信我对事情的判断能力,我如果看事情看不准,怎么会挣这么多钱?我相信是黄花梨!”这种逻辑去玩收藏,当然是血本无归。以前有人说,玩收藏有三个阶段,第一是被人骗,第二是骗自己,第三是骗别人,这是很可悲的。

记者:您在家具收藏中,有没有碰到对家具材质拿不准的情况?您如何规避这个过程中的风险,可否结合具体的事例来说说?

邓雪松:收藏家具一是要冷静,二是要谦虚。看不懂就是看不懂,千万别不懂装懂,别和自己的钱过不去。自己看不懂的时候,要找行业中有真正实践经验的人。例如,前些年有一批越南黄花梨的材料品相和等级不错,价格也可以,卖家让我去仓库看货,我一看彻底懵了:黄花梨做成家具,材质真假的分辨我自己有把握,但是这一堆木料不知道放了多久,都是灰扑扑的,表面看不出任何黄花梨的色泽纹理和特征。所以我很坦率地告诉卖家我看不懂,需要找人帮忙看。卖家一听也挺热情,承诺说马上买机票聘请国内顶尖的木材研究专家过来鉴定,给我出检测报告。我说不用那么麻烦,我自己请人过来,说完就打电话给区胜春,请他派高手过来帮我把关。过了几个小时,“高手”到场了:身上是脏兮兮的工装,脚上光脚穿一双拖鞋,左手凿子右手榔头,在每根根料上凿开一个小口子,看看纹理、闻闻木屑,然后冲我点点头。我放心地对卖家说:“可以成交了!”卖家和在场的几个人面面相觑:“为啥不相信木材研究专家而相信这个工人?”我说很简单,木材研究专家鉴定错了,工资照样拿,没有任何损失。这些开料的工人和卖家具的老板,如果买一批黄花梨木材走眼了,他们就血本无归了,行业的经验和眼光是真金白银练出来的,不是纸上谈兵,我当然相信实战派!

第四:玩收藏,要时刻怀揣照妖镜

记者:您刚才提到,您也会收藏一些珍贵的木料,请问收藏木材原料的初衷是什么?您收藏的家具和材料均是以黄花梨为主,为什么对黄花梨情有独钟呢?

邓雪松:我在前面聊过,收藏定位要清晰,不要纠结含糊。我买黄花梨家具定位于精品,只有精品家具才值得投资和收藏,越是完美、稀缺,就越具有收藏的价值和意义。将家具当作艺术收藏品来要求,只有型美、艺精、材优的家具才具备由“器”入“道”的潜质和艺术收藏价值。如果不是精品级别,那就干脆买木料好了。木料是璞玉,没有被雕琢,具备多种演变的可能性:看到别人有而自己没有的经典款型,眼馋心热了,可以找身边的高手开料制作;资金紧张了,还可以转让兑现。进可攻、退可守,游刃有余,当然挺好!

至于为什么对黄花梨情有独钟,一方面是因为我大学的专业是中国水墨画,对文人绘画的意境和精神内涵比较喜欢,而明式黄花梨家具是文人思想和审美的外延,因此自然就会比较亲近。另外,主要是资金有限。收藏本来就是件花钱败家的爱好,资金有限就只能定位于一个狭窄的范围,这样收藏体系才有渐渐完备的可能性,否则既玩黄花梨、又玩紫檀、沉香等等,哪里有那么多钱支撑?所以,就只能够瞄准一个方向了。

记者:您家具收藏也历时十年了,那么您现在看家具,与十年前相比,您觉得有什么不同?玩家具十年来您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邓雪松:十年前看家具是物我隔绝,家具在我对面,我只能摸摸它,看看价格,心里盘算和嘀咕着到底这件东西值不值这个价?好在哪里?为什么这么贵?至于工艺、用材一无所知,更不用说造型比例之类的问题了。明明兜里装着钱,可是腰板就是硬不起来,气也没法粗,心里还是怯弱,因为看不懂!这种感觉挺憋屈的。

现在看一件家具,品相档次如何?型制、比例是否到位?基本可以一目了然,这种感觉很舒畅,好像怀里揣着照妖镜,什么东西是什么级别,一照就知道,不会被蒙蔽。另外,在真正的行家前辈手里买家具,你在看家具,行家也在看你。你懂不懂家具,到了什么程度,别人也怀揣照妖镜,一眼扫过就会把你看得清清楚楚,没法装。觉得你懂家具,可以对话交流,人家热情备至,生意不成仁义在,品茶聊天也很是畅快,从此多了个好朋友,隔三岔五的联络交流,大有乐趣。不懂家具,即使是腰缠万贯,人家招待周全,微笑着送客,在心里早已把你一脚踹出门,走出这个门,再也进不来了。所以,玩家具十年下来,我觉得最大的收获有两点,第一是认识了多位良师益友;第二是对家具逐步有了认识,审美眼光得到了历练。

第五:家具收藏的六重境界

记者:那么您认为家具收藏,玩到的程度和级别有哪几种,应该如何区分,有没有什么参照标准?玩到最高的境界是什么呢?

邓雪松:家具收藏的级别和程度我觉得可以分为六个层次或阶段,分别是:投资拥有,行情掌故、辩器识物、审美感悟、怡情修身、品器悟道。

具体来讲,第一个阶段,购买家具就是为了拥有或者投资,享受这种占有的快乐。这个级别的人近年来好像还比较多,一下手就是一大批,注重数量而忽视质量,名为收藏,实为扫货。

第二个阶段,就是行情掌故,也就是除了购买和收藏一些家具还对传统家具行业圈内的事情关注较多。例如,行情价格多少?一件家具来源于哪里,倒了几手?最近拍卖会成交情况,谁下手买了什么东西等等,对这些行业资讯、趣闻轶事了解得比较清楚。

第三个阶段是辨器识物,在这个阶段已经是资深玩家或专家的级别了。对于传统家具的相关文化知识做了系统的了解和研究,例如榫卯结构、纹饰名称、材质辨别、风格流派等等都比较熟悉。我国当前传统家具的研究整体来说就停留在这个状态,围绕辨器识物的论文和话题以及争论都很多,进一步往下深入的探讨很少。

图四:黄花梨如意云纹圆角柜(邓雪松收藏)

第四个阶段是审美感悟,从家具的制作流程、工艺技法等等有关器物知识和制作这些“技”的程度,提升到对造型比例的审美感受,类似于“道”的级别,进入艺术欣赏的范畴。

我国的明清家具是作为一种造型艺术形式傲立于世界艺术之林,并使世人折服的。所有的艺术品都包含了艺术创造与艺术欣赏这两个方面,前辈先贤创造了这么杰出的艺术形式和留下了一批经典的作品,我们真正站在艺术的角度来欣赏和研究了吗?客观来说,目前国内对于明清家具的艺术表现形式、造型法则以及审美欣赏方面的研究基本上是一片空白。大多数的研究只是在“家具实用器”的层面,例如材质、榫卯、年代、来源等等,大多局限于形而下的范畴,这一点是很可悲的。因此,是否懂得传统家具的审美和欣赏,不仅是衡量一个人的专业水平,也是衡量我们行业发展到什么程度的重要标准。

能否获得家具审美感悟的眼光,和常规“学知识、长本事”的概念有所不同。审美感悟不是有长期实践经验或理论研究就能获得的,但是也离不开实践和理论研究,听起来可能觉得比较费解。例如很多木匠师傅做了一辈子家具,工艺技术上毫无问题,能够做到尽善尽美,但是没法自己设计一款家具出来,也不懂得家具的造型审美欣赏,就是受制于“技术”的范围,无法进入“艺术”的领域,这个比较残酷,但也是事实。家具的审美欣赏,不仅让文化底蕴薄弱的工匠师傅面临阻碍,也使得一些文化积累深厚的专家学者和文化人同样无法入门,有时候知识本身反而还会成为一种障碍,佛学里面称为“所知障”。这几年国内外著名收藏家的专场拍卖逐渐增多,我们可以明显看出不同收藏家因眼光高低不同,藏品的等级和品味也相去甚远。有人研究和收藏了一辈子家具,辨别家具的真伪、材质的类别、工艺方法与器物断代挺厉害,涉及到造型审美上则是一片茫然。会不会看家具?能否具备家具造型的审美眼光,也不是受过审美训练就一定能掌握的。我自己是学绘画出身,也见过一些艺术院校的教授以及知名画家,对绘画的评判和审美很在行,面对传统家具同样手足无措,无从欣赏和分辨品韵高低。因此,审美眼光不是花高价可以买到的,也不是高学历文凭就可以证实的,需要对家具投入足够多的热爱、研究与长期历练。懂了,一眼看过去就全知道,不需要思索推理和反复论证。不懂,讲了千百遍同样没法领悟和了会于心,这一点和参禅悟道非常相似。

图五:黄花梨攒冰裂纹衣架(邓雪松收藏)

第五个阶段是怡情修身,是指从家具的审美欣赏层次,提升到情操的陶冶和德行的修炼。家具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展现形式,蕴含的儒家、道家、禅理文化内涵,像一面镜子,让收藏者反躬自省,修身修德、澄虑静心。中国明代的文人雅士,明式家具的设计者,通过苏州园林、家具制作等都反映和寄托了自身的情怀理想,他们是这个级别的先贤和主体。在玩家具收藏的圈子里面,达到前几个程度的都有,但是到这个程度的不多。例如有的业界行家,谈起家具和文化,言谈高深,见解独到,令人钦服!卖起自己的家具来,对于明显的工艺缺陷、材质问题等又遮掩搪塞,被眼前利益诱惑所以言不由衷,也是让人叹息。再如,历代文人雅士,审美眼光高超,才华横溢的并不少,但其中也不乏品行不端,有才无德之徒。所以,能够从器物玩赏,上升到审美欣赏,再升华到怡情修身的人确实不多。毕竟人在现实中,受到各种利益的牵制诱惑,难以再登高一步,超越自己。在玩收藏的圈子内,海岩先生在这方面特别令我敬佩。无论是对自己的藏品还是其他人的藏品,分析和评价都客观谦和,不偏不倚,而且特别包容宽怀。

第六个阶段是品器悟道,就是在器物制作技法、造型审美欣赏、自我修养提高之外,更上一层楼,摆脱“器”的阻碍,“艺”的羁绊,与“我”的执着,上升到参禅悟道的高度。我这里说的参禅悟道不是宗教信仰,不是庸俗化和带有功利心的“成仙成佛”,而是使思想认识提升到通达无碍的程度,彻底了悟艺术与人生,实际上这就是大修行。

图六:黄花梨带承板小酒桌(邓雪松收藏)

我们可以看到,国内外有很多收藏大家,生前尽其所能、倾其所有,以一生的心血与精力耗费巨资玩收藏,在告别这个世界之前又将所有藏品慷慨捐赠给社会,不再迷恋和局限于对于器物的拥有以及利益得失,而是坦荡荡来去无牵挂,令人肃然起敬!人的一生就是修行,修行不是局限于打坐念经。品茶、弈棋、扫地、观器,都是修行的法门和途径,收藏本身不是为了对于器物的占有,而是对自我的充实和认识,以及最终对于自我的超越,我认为这就是收藏艺术的最高境界。

(声明:凡转载文章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 大运河河畔文化景观在三教庙内,保存着三根巨型皇木。

    原标题:通州古运河施工曾出土明代巨型皇木有千年树龄

    “通州是京杭大运河重要的漕运港口,自古以来被称为‘京门’。”昨天,记者从通州区文委了解到,为了重现大运河河畔文化景观、保护运河文化的完整性,通州古文庙“学政署”的复建正在加紧进行,预计明年完工。

    “学政署”复建明年完工

    正在复建的元代“学政署”,位于大运河北端、象征运河文化包容性的三教庙西侧,运河文物专家周良告诉记者,复建预计明年完工,这对保护运河文化完整性具有重要意义。

    通州三教庙位于大运河与通惠河的夹角处,紧邻大运河北端通州州政府北侧,是大运河北端的重要标志,也是全国唯一一处位于州治旁边的三教庙。三教庙由象征儒释道文化的三座庙宇组成,位于最前方的是代表儒家文化的文庙,位于右后侧的是代表佛家文化的佑胜教寺,位于左后侧的是代表道家文化的紫清宫。“文庙体现着封建王朝几千年来的正统思想。然而,维护地方稳定不能单依儒家统治,还要辅以道教、佛教。可以说,以‘倒品字形’排布在大运河北端的三教庙,体现了大运河带来的融合性的运河文化。”

    在三教庙最前端的文庙,创建于元大德二年,比国子监还要早4年,也是除北京孔庙以外,华北地区最大的儒教庙。周良介绍,据不完全统计,从这座庙宇“走出去”的儒士有2名状元、141名文进士、517名文举人以及1700多名进入国子监的贡生,是华北著名的官办学府。

    文庙西侧的“学政署”复建正在进行。据周良介绍,“学政署”与文庙主体同设于元代,是老师、教官居住、办公的地方,相当于“教务处”,今年5月开始修复。通州区博物馆馆长郑旭升说,此次复建建立在大量考古勘探的基础上,整个工程以遗址原貌为样本,复建后的“学政署”将完整呈现当年的风貌。

    周良还透露,复建后的“学政署”主要有两个职能:一是作为文化展陈场所,向公众展示大运河文化;二是作为国学教育的活动场地,发挥其本身作为教育管理机构的历史功能。“可能会开办国学班,一切都还在规划中。”

    腾退居民区占地120亩

    “学政署”的复建并不是通州区政府着手恢复运河文化的全部内容。通州区文化委员会副主任杨根萌告诉记者,文庙西路整体景观格局的复建工程即将动工,包括“学政署”、“训导署”、“文帝祠”等多处已被拆除的古建,将恢复历史风貌。

    “我们现在所在的文庙,其实并不是历史上文庙的全部。文庙本是一座五进院落的建筑,而现存的‘文庙’是其中的第三进院落。”规划中的文庙整体格局复建工程,针对的是已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文庙前两进院落的复建。

    目前,规划复建的区域内建有一座居民社区:司空小区,还有一条通车马路:司空分署街。“该小区占地面积120亩,约70000平方米。前期考古勘探确定了古文庙遗址,通过北京市文物局的批示,区委区政府决定在申遗之后将这个小区全面拆除,总投资27亿元。其中80%以上的用地将依照‘修旧如旧’原则,按原址原貌用来恢复文庙的整体格局。”

    据杨根萌透露,目前社区内80%的居民已完成了选房摇号。复建工程还需通过文物局报批、材料入库、专家论证等流程,预计在小区居民全部搬离后,3年内可完成文庙景观的整体恢复。复建后向公众免费开放。

    古文庙整体格局的复建工程是申遗后通州区委区政府恢复运河文化面貌的“大动作”。“作为京杭运河重要‘港口’,通州自古以来就是‘京门’,其历史地位毋庸多言。运河文化也包含教育文化。历史上,除京城以外,华北地区教育水平最高的地点首推通州。本次文庙复建工程,也是为了重现通州在教育上重要的历史作用。”腾退居民区120亩,恢复古文庙整体景观格局杨根萌说。

    运河施工文物“百出”

    近年来,随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运河区域在施工中出土了大量皇木、铁锚、瓷片等有价值的文物。杨根萌说,“我们与各项工程的承办方都签订了协议,工程中出土的文物一定要上交有关部门采取有效保护措施。”

    在三教庙内,保存着三根巨型皇木,其一为格木木材,另两根是珍贵的硬合欢木。木材全长10.85米,截面60厘米见方,体积庞大得令人称奇,至少有千年树龄。周良介绍,这三根木材是皇家用来建筑宫殿、制作家具的材料,“由于皇家建筑木材需由南方采伐,经运河输送到京城,因此在运河畔,开设着许多‘皇木厂’,通州就曾存在两个‘皇木厂村’。”据史料记载,明万历三十五年,大运河发大水,堤岸被冲决,皇木厂中的木材顺流而下,浸水长重,沉入运河河底。

    “上世纪60年代至今,在管道修建、河底清淤等运河小型施工中,我们一共打捞上来十余根皇木。由于泥浆包裹、水底无氧的环境,这些皇木仍保留着400多年前的模样。”周良介绍,若是将运河清淤至1米到1.5米,还可能会发现古代皇木。

    此外,通州区政府还与市文物研究所合作,发掘出土了铜、铁、陶、瓷等上百件文物。同时,区政府每年向文物部门拨专款,以征集区内珍贵的历史文物,为通州区将建的运河博物馆打下展陈和发挥教育作用的物质基础。近年来,通过多种渠道征集的文物近2000件(套),其中不乏反映运河文化的精品文物,为即将兴建的运河博物馆储备高品质藏品。目前,新博物馆建设已在规划当中,用地基本确定,年底前完成立项。

    本报实习记者孙乐琪

    来源:北京晚报


    今年上半年,曹妃甸港区港口运行情况良好,货物吞吐量保持高速发展态势,货物吞吐量超过1.6亿吨,同比增长10.8%。
    上半年,曹妃甸港区港口建设接连获得重大突破:曹妃甸港阿拉山口内陆港正式投入运营,标志着曹妃甸港西北战略能源大通道正式贯通;今年3月1日起,曹妃甸港疏港矿石逐步由公路运输转向铁路运输,并确立2019年全部实现“公转铁”的目标;曹妃甸港汽车整车进口口岸正式启用,天津港与曹妃甸港之间的首条外贸集装箱班轮航线正式投入运营。
    据悉,目前,曹妃甸港区已建成运营生产性泊位92个,与我国南方主要港口以及澳大利亚、巴西、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稳定的航线。随着40万吨大型散货船舶常态化靠泊,作为我国北方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大港,曹妃甸港将依托深水大港、腹地广阔和交通便捷等优势,加速向世界级综合贸易大港转变。
    (来源:河北新闻网)
    阅读全文
  • 新华网北京6月9日电(汪徐秋林)9日上午,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张建龙,国家林业局新闻发言人、宣传办主任程红,保护司总工程师严旬就我国生态建设与自然保护等方面情况向大家做介绍并回答记者提问。张建龙说,地方年年造林不见林是长期不重视森林经营、森林抚育的结果。天然林停伐以后要编制森林经营方案,按经营方案去抚育森林。
    记者:我之前了解到一个数字,我们国家目前近一半的木材靠国外进口,木材供需的缺口还是比较大的。现在国家推行天然林全面禁止采伐,之后木材供应的缺口是不是会越来越大?国家林业局采取哪些措施保障木材供应的安全问题?
    张建龙:我国现在近一半的木材通过国外进口,实际上不完全是这样的概念。现在我们用的木材资源,实际上进的原木很少,一年进2000多万立方米原木,主要从俄罗斯进口。进口更多的是纸浆,用于造纸。所有的木产品,折合成资源,我们大致要进口2亿多立方米木材资源,并不是进2亿多原木,原木只进不到十分之一。我国解决木材供应的途径主要是两个:一是大力发展木材战略储备基地,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中国的桉树、杨树等等,在南方地区花三五年时间,有限度地发展一些速生树种来解决。二是要通过国际市场合理合法地经营,取得一些木材资源。我们现在测算,天然林停止商业性采伐5000万立方米不会对中国的木材市场造成很大波动。现在东北已经停了400万立方米(去年停了140多万立方米,今年停了260万立方米),就是东北重点国有林区全部停止商业性采伐。现在木材市场也处于低迷,价格也在下降。我们是分三年来实行,到2017年全部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
    记者:现在有一种观点认为,我国森林质量不高、森林生态系统退化严重,主要是人为干预过多。只有将森林彻底保护起来,不受人类影响,森林才会恢复。请问张局长如何看?
    张建龙:这既是个学术问题,也是个实际问题。搞不搞森林经营?肯定要搞森林经营,这是个不争的事实。世界上的发达国家都在做,德国一百年以前就搞森林经营,发展近自然林业。
    张建龙:大家有一种误解,好像说我们提出的生态修复、保育为主,就是不能进行人为干预。从造林方式来讲,为什么人工造林、封山育林和飞播造林相结合呢?就是该造林的造林,该封育的封育,该飞播的飞播,不能一概而论。我们从50年代起就是这么做的,封山育林是中国的一大创造,50年代时就开始了,中央政府专门下了文件开始搞封山育林,封山育林主要是靠自然力来恢复。
    张建龙:有些地方通过历史的进化和人为的破坏,不经过人为措施是永远也恢复不起来的。比如石漠化地区,早就水土流失了,一点土都没有了,或者土很薄。沙化地区,不人为造林,不飞播,它的种子从哪儿来?自然恢复不了森林,起不到生态效应。我们要不要人工造林?要不要人为干预?确实有一些没有必要搞人工造林的地方有些地方搞了,中国这么大,有些地方这样的事儿是有的,违反自然科学。我是内蒙人,过去内蒙都是草原,连一棵树都很少见到,哪会造过林。不能因为有一些地方出现了不适合搞人工造林特别是不适合搞乔木却搞了乔木这种现象,而把人工促进天然更新、人工造林恢复植都说成不对了,这是不客观的,也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
    张建龙:你提到森林经营问题,一般讲,国际上越是天然林,越不要去抚育,本身是几千年甚至上万年形成的一片群落,这就不要抚育了。但在中国,天然林非常少了,就东北有几百万公顷,西藏无人区有一点,云南有没有一点现在也说不上。我们讲的天然林,是天然次生林,已经破坏掉了,自然烧掉了或者砍伐了又长起来的,这是天然次生林。对天然次生林,就要采取一定的抚育。你胡子眉毛一把抓,多少年能成,它长不成材,没有蓄积量,也没有生态效益,就更没有碳储量。这样的地方适当地抚育一些,修修枝,间伐一些,让目标树种尽快长起来。
    张建龙:人工林更是这样的。现在年年造林,有的地方年年造林不见林,栽了就死,死了又栽。为什么?就是我们长期以来不重视森林经营、森林抚育。森林也得经营,栽上以后,中间环节脱节,栽了以后没人管了。适当浇水,浇水也是一种经营。经营绝不是砍树,浇浇水、施肥、除除草,适当地搞点间伐。下一步天然林停伐以后,森林经营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要编制森林经营方案,一个林业局一个方案、一个林场一个方案,森林经营方案编得科学,经过专家论证,就按森林经营方案去抚育。不能说森林经营就是为了砍木材,这肯定不行。森林经营的目的是要增加森林资源、增加蓄积量,而不是说森林经营就是为了去砍木材。当然要是打着森林经营的旗号去砍木材,肯定不行。中国的森林经营不仅要搞,而且现在应该大力提倡并应该重视。我国的森林覆盖率要达到26%,45.6亿亩的林地,森林的抚育已经提到议事日程。什么现在每公顷蓄积量不到世界平均的70%,就是长期不重视森林经营造成的,栽上没有人管了,死活由它自己了,这样不行。下一步要很好地研究这项工作,要把森林抚育工作搞好,从重数量到重质量。

    □蔡德发

    清光绪十一年(1885),石牌村民、候选州司马蔡嗣华老翁70大寿,戚邻辈相议制作寿屏祝贺。经精心制作,寿屏告竣。寿屏通高316厘米,宽528厘米,厚5厘米。寿屏正面外枋栏嵌饰32件多层镂通雕花板,以人物故事、江海水族、瑞兽花鸟、博古炉瓶等为题材。中枋栏为通雕连枝花,内枋栏则饰以瑞兽花鸟间寿字纹。大屏肚以黑漆为地,屏心手书祝寿文并贴以金箔。祝寿文由清吏部拣选知县、丙子科举人蔡仲庸撰写;赐授修职郎、铨选儒学正堂、乙丑恩进士罗懋修手书。下屏肚嵌饰12件浮雕花板,首尾两件为人物故事,其余10件则浮雕博古瓶花、蝙蝠如意等寓意吉祥之物,而馔盒、宣炉罩、香炉狮、盛格等潮汕特有的礼祭用具亦赫然杂陈其间。整套寿屏形制巨大,题材独特,雕饰精细。该屏现收藏于广东省博物馆。

    而寿屏主人蔡嗣华淡泊处世,高调助人的精神更被广为传颂。清吏部拣选知县蔡仲庸在《荣寿序》中写道“翁石牌乡人也太始祖曰梅山公有明时以名进士入为刑部员外郎已奉命恤刑岭东……父例贡生泽程公咸有隐德以长厚称”,自己为候选州司马,他的四个儿子则为“长君兴克州司马次君兴祥太学生兴保亦州司马兴奂亦太学生”,一门三个州司马、两个太学生。嗣华的家族不可谓不显赫!然而,嗣华却是“翁生平无他嗜好好施予……布衣蔬食屏绝耳目之好人以此益多之”。嗣华也颇得老聃之道,简衣粗食,淡然无欲,没有一点官家之范。这种家境而能保持这样的节操,不得不令人感叹!与低调、淡然处世相反的是他的高调、炽热的助人之心。《荣寿序》中写道“翁生平无他嗜好好施予好修举废隳好排难解纷”。他没有其他爱好,只是喜欢给予,喜欢帮助别人排难解忧,还踊跃号召乡人捐资帮助“晋豫助赈之役”。

    这块清代石牌金漆木雕寿屏,精湛的艺术,为潮州木雕艺术的代表作之一。寿屏主人高尚的精神风范,也像这块寿屏一样“形制巨大”,是潮人的代表之一。

    来源:汕头日报

    阅读全文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