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伍炳亮:仿古红木家具豪放派\欧派家居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5.04%
详细内容

伍炳亮:仿古红木家具豪放派\欧派家居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5.04%

时间:2020-10-11     人气:608     来源:     作者:
概述:采编:黄根林一、购藏创业,艺业为本中国传统家具源远流长,融汇了建筑、雕刻等技艺,儒、道、释文化内涵以及书法、绘画的形式美感,并在明清两代发展了明式、清式迥然异趣又双峰并峙的家具艺术风格,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瑰宝之一。而晚清以来,因列强入侵,社......

采编:黄根林

一、购藏创业,艺业为本

中国传统家具源远流长,融汇了建筑、雕刻等技艺,儒、道、释文化内涵以及书法、绘画的形式美感,并在明清两代发展了明式、清式迥然异趣又双峰并峙的家具艺术风格,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瑰宝之一。而晚清以来,因列强入侵,社会动荡,许多珍藏于宫廷的古典家具珍品散失一空,或流失海外,或散存民间,毁损不少。

然而,也不乏一些有识之士逐渐萌发对中国明清家具的研究热情,先是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德国学者古斯塔夫·艾克来华任教,所著《中国花梨家具图考》一书,首开明清家具的学术研究大门。后到了八十年代初,王世襄等学者延续了对明清家具的研究,随着《珍赏》、《研究》两部家具专著的相继出版,明清家具如明珠拂尘,越发为世代所瞩目。而事实上,早在王世襄的专著出版之前,在广东等沿海地区民间便已有不少人从事老旧家具的搜购,年轻的伍炳亮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进入传统家具行业圈。

在购买老家具的过程中,伍炳亮发现购买款型经典的家具不但容易出手,获得的回报也较多。而如果家具的造型品相一般转手则相对困难,回报也低很多,由此他敏锐地意识到家具专业知识与审美眼光的重要性。为了增加学识和锻炼眼光,伍炳亮不仅购买大量的传统家具图册揣摩研究,还有计划的前往北京、苏州等地游历,得以领略清宫御制紫檀家具的威势、明式文人家具的风骨……。日积月累,逐渐在心里树立了“经典传统家具”的概念和蓝本,并总结出了初步的评判标准。此后购买老家具时,他总能挑出经典的款型,数年兢业下来,他逐渐积攒了创业的第一桶金,更历练了自己的审美眼光和对传统家具越来越深入的了解,这些都为他后来仿制和创新设计古典家具打下了坚实基础。

而在王世襄的著作出版之后,国内外也随之掀起一股明清家具的收购“热潮”,短短几年,品相完整的经典老家具便几乎被收罗一空。伍炳亮的老家具收购生意也面临难以买到家具精品的问题,而且收上来的家具多带有不同程度的破损。看到这些残损不全的家具,伍炳亮萌生了尝试修复家具,深入掌握传统家具制作工艺的想法,并着手建厂创业,成立“兴隆红木工艺厂”,正式展开设计制作仿古家具的艺业人生。

二、师古变法,酌古御今

当代仿古家具的制作,对于“仿古”的概念有三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按照一比一的比例去仿家具,在行业早期,一些老行家和老工匠认为仿古家具,就必须以“复制”态度,严格按照原款的尺寸比例和材质工艺来进行制作,重现其原貌,这类制作方式中也出现了一些高手;第二种方式是粗略地按图索骥,按照书本的图样来仿作传统家具,满足市场消费需求;第三种是以仿古家具为名,擅改创新,把家具做得或霸气嚣张、或繁琐花哨,外表看似新奇,但设计内涵实则与传统明式家具型简韵深、清式家具静穆渊深的风格和传统的审美范畴大相径庭。

而伍炳亮的家具仿制,则与上述三种倾向都有不同。对于前者,伍炳亮一向认为,高仿的最终目的不是简单复制。在他看来,即便是历史遗存下来的明清老家具,也并非件件都好,毕竟精品家具在任何时代都是少数。所以在传承明清家具文化方面,仿古家具应该传承的是其厚实的文化意蕴,学习其严谨的创作态度,依循其权衡比例、设计造型的手法,而并非几件样板。此外,随着时代的变迁,现代家居环境也发生了许多变化,一些老家具的规格过于庞大,在当代不便于放置摆设,所以也应加以调改。

对于第二种粗略式仿古的套路,没有深入了解传统家具的型制工艺特点,“画皮难画骨”,只能仿得大概,无法做出传承级别的精品。而对于第三种倾向,伍炳亮更持否定态度。他认为仿古势必应在“传统风格家具”这个框架内进行,不能脱离明清家具系统化的设计思想、风格品味等范畴,绝非简单拼凑一些琐碎的传统家具元素。如某些厂家,因缺乏对家具本身的学习,将明代、清代、民国、当代等不同时代的一些家具元素、特征堆砌一起,做出来的家具上部是明式,下部是清式,中间又夹杂着其他时代风格的雕饰题材等,被人笑称为“不明不清、不古不今”。

审视这些,伍炳亮对仿古家具的定位一向清晰,坚守“借古开今、化古为新”的路子。数十年的艺业生涯,更加深了他这番体会:收购家具的早期经历练就了他择款而制的审美眼光,设厂仿制家具则使他得以全方位把握传统家具的造型法则、榫卯结构、材质处理、工艺手法、文化内涵等要道。故此他的高仿制作,既非照搬照做,也非矫意出新,而更多地是对家具原款的重新演绎,仿古而不泥古。之所以如此,从中也得益于他的聪敏好学和对家具文化饱怀的热情。对于老家具,伍炳亮爱不释手,并与众多同行、收藏界大家一起交流探讨,以此不断加深自己对明清家具的造型工艺及文化精神的理解,从中揣摩高仿家具艺术的一些独门技艺。

举其材质处理手法为例,伍炳亮的黄花梨仿古家具,经风化、打磨、上蜡处理后,将黄花梨绸缎般的质感予以了极致呈现。这其间的独到魅力,首先应归功于其特殊的风化处理。每做好家具,伍炳亮都将它们放置到室外,任其风吹日晒,乃至反复浇水再暴晒,短则十天半月,久则长达数年。在旁人眼中,这些办法显得“严酷”,但伍炳亮则借此使家具的材质木性得到充分稳定,一褪新家具的火气,使之呈现老家具般古朴自然的风貌,形成了含蓄内敛的独特韵味,并赢得业内外众多专家与藏家的青睐和肯定。不仅在材质的处理上独辟蹊径,另外在造型设计、整体风格韵味上也多有独到之处,经年累月的实践探索中,伍炳亮的家具个人风格也在逐渐形成。

明式黄花梨猴头纹扶手圈椅(伍炳亮高仿制作)

三、明清并茂,伍氏之风

与其他艺术门类的大师一样,伍炳亮作品风格的形成也是个渐进的过程,在不同时期的作品上留下了其风格的成长轨迹。创业起步初期,他主要选用海南黄花梨来制作明式家具作品。当时的海黄资源相对较为充足,能够根据造型需要来选料施艺,因此当时伍炳亮的海南黄花梨家具作品,在用料上都十分精良,厚重宽大的板材比比可见,这在海南黄花梨一木难求,只能以板料大小决定造型的今天无疑是种奢望。这一时期的家具风格多变,既有明式也有清式与广式,个人风格初具雏形,但还未臻成熟。

明式海南黄花梨刀牙裙带托泥小翘头案(伍炳亮作品)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越南黄花梨的大量引进给了伍炳亮家具风格成熟的一大历史机遇。在此期间,他阅览了大量的家具款样,从中精选了一批经典款型予以传承和改良设计,并从图籍、字画、瓷器、青铜器甚至艺术品残件等吸取创作灵感。相比以前的仿制,他的改良设计更多地融入了自己的理解加以演绎,进行了艺术的再创。其明式仿古家具,鉴取了广作家具的一些特点,用料厚重大气,风格偏于壮硕浑厚,所塑造的意味更贴近汉唐时代的石雕,而有别于纤秀单薄的明式文人制器。特别是他创作的一些床榻和大型条案,更将这种豪迈大气表现得淋漓尽致,能够代表了伍炳亮明式作品的最高成就。他这种审美意趣,也贯彻到了其他类别的家具身上,比如他制作的花几,体态匀称而精气充沛,也做得沉雄磊落。由此而言,伍炳亮对明式家具的传承、改良,可谓另辟蹊径,别开雄浑大气一派,而不沦于纤巧瘦硬,系为别于常人、别于传统的独创。这一时期的家具数量庞大,款型众多,选型精良,用材豪绰,个人风格明显成熟。

明式黄花梨五足圆花几(伍炳亮作品)

此外,伍炳亮的仿古家具制作并不囿于一时一地,在制作明式黄花梨家具的同时,也着手改良设计了一大批清式家具。与其明式作品一样,他的清式家具也都经过材质处理,显得沉穆朴茂,有宫廷御制之风。而考虑到当代家居环境,在作品造型设计上,他对许多原款改良颇多,如其《清式老红木龙凤纹扶手椅》将原款的直腿改成鼓腿膨牙,使上下曲线更为呼应,整体造型更显圆浑,而不失肃穆威风;再如其《清式檀香紫檀云龙纹镶理石圆桌九件套》,则完全出于自己的创新设计,历史上并无对应的原款。客观地说,无论是按原款做改良,还是依靠自己的认识去创作新款,伍炳亮的家具作品,都能使人很自然地对应明式或清式范畴,但实际上又有所跨越,属于依托传统、融合时要的一种艺术新创。在此期间,伍炳亮全心投入,从工艺研究、确定榫卯、绘图设计、选料搭配、改良制作到最后的做旧,参与到各个制作环节之中,其家具创作也由此达到巅峰,各式作品率然大气,纷呈异彩,奠定了伍氏作品的风格基调。

改良前的清宫旧藏器:黄花梨福寿纹锉坐椅经伍炳亮改良的作品:老红木龙凤纹扶手椅清式檀香紫檀云龙纹镶理石圆桌九件套(伍炳亮创新设计)

近数年来,伍炳亮则有意购进、贮积一些海南黄花梨,开始制作一些“一木一器”风格的家具。如其近年创作的海黄全榫卯可拆装家具,完全靠榫卯结合,既严丝合缝,又完全可以手工拆卸、拼接各个构件而不影响家具本身的稳固。在别人看来,伍炳亮的这次制器如同一次“变法”:工艺上首次采用全榫卯可拆装的手法,风格则一改以往的纵横苍浑、沉雄大气,而偏于精工细谨,近接史上的苏作家具之风。而对他自己来说,则更像是沉下心来检验自己的制作水平,回顾以往的创作经历,同时将“型、艺、材、韵”对点落实,追求全方位的极致发挥。他的这种创作态度和制器,在红木家具行业面临转型升级的今天,可谓也有其参考价值和引导意义。

四、型艺材韵,卓然一家

鉴评伍炳亮作品的风格,有必要了解他对传统“苏、广、京”等家具流派的看法。在他看来,设计制作明清家具应该兼收并蓄,但也该有所取舍,所以对待不同家具流派,也应看到其各自优弊,藉以取长补短,比如苏作家具造型优美空灵,但略偏于枯瘦小气;广作家具用料豪奢,造型厚重,但略偏世俗花哨;京作家具富丽堂皇、庄严肃穆,但有时则过于繁琐。

领会不同时代、地域的家具风格之后,结合数十年的家具制作经验,伍炳亮从中加以撷融,逐渐总结并提出“型、艺、材、韵”四点理论,作为评鉴和指导传统家具设计制作的准则。其中,“型”是指家具的形式和造型,如家具的构件比例、纹饰安排等;“艺”是指家具的工艺,如榫卯、雕花、打磨等;“材”则指家具的用料,包括用料的名贵、厚薄、是否拼接等,用以衡量家具用材的优劣;“韵”是指家具独特的风格气韵,它是我们对家具的最高审美感受,只有在型、艺、材三者交相辉映的情况下才能有所展现。

明式黄花梨高浮雕龙纹罗汉床配几(伍炳亮作品)

而回顾中国传统家具历史,虽拥有辉煌灿烂的家具文化,但制作家具却一直被视作手工技术,为传统文人艺术体系所排斥,相关的典籍载录寥寥无几。由缺乏载录,对于许多传世的明清家具作品,后人已很难考据其制作匠人,遑论制作的个人风格、艺术地位等。在我们当代,中国传统家具已被列入工艺美术的范畴,随着整个行业的进一步细化,以及对家具艺术创作个性的重视,相应地也必然涌现一批家具艺术大师来。中肯而言,伍炳亮将极有可能成为其中的第一人,这其中既关“天时”,更在“人和”。

就时代而言,随着仿古家具行业的发展,黄花梨、紫檀等名贵红木资源加速耗竭,而人们对传统家具的购藏热情却有增无减。在此形势下,今天的仿古家具已在向着讲究精品、重视艺术价值的收藏时代快步迈进。在此期间,与其他厂家不同的是,伍炳亮能够耐得住寂寞,不惑于一时行情的上涨。每制作一批家具,他都会挑选一两件最好的,搬到其明式家具艺术馆里收藏不卖,如此数十年过去,他积累的明清家具作品已多达上千个款型,涵盖了传统家具的各个类别。评价他这些家具,凭借当时特有的资源优势,其材质都十分精良,风格上则前后延续、迹络分明,完整记录了他各个阶段的制器风貌,呈现出惊人的整体性和一致性,从中凝结着其三十多年艺术创作心血,在数量和品质上都独步业内,一时无法被人超越。就此意义,不讳而言,伍炳亮确具卓然大家之风范。


8月14日,欧派家居(603833.SH)发布2019半年度业绩快报公告。公告显示,2019上半年欧派家居营业收入5,510,024,376.25元,同比增长13.7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32,745,065.84元,同比增长15.04%。
欧派家居表示,2019年上半年,面对房地产行业变革与消费渠道结构变化双重叠加的复杂局面,公司充分发挥制造、渠道、品牌的强大优势,推进营销渠道深挖布点,全渠道营销,抢份额,增单值,紧抓“3.15”和“5.1”两大促销节点,强推制造体系精益生产,提效降本,支援终端市场竞争,有力稳定公司业绩增长。经初步核算,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55.10亿元,同比上年增长13.7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33亿元,同比上年增长15.04%。
(声明:凡转载文章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宋明霞

    “不走进其典藏艺术馆、不研读其作品珍赏集、不揣摩其红木品鉴标准,就不可能真正读懂伍炳亮!”在业内人士看来,研究当代红木,就不能不关注伍氏兴隆明式家具艺术有限公司及其董事长伍炳亮。

    偏居岭南小镇,无论生产规模还是经济效益都排不到行业前列,然而,这并不影响伍炳亮成为令人敬重的卓然大家。

    三“一”重工

    广东台山大江镇,一处静谧的青砖灰瓦大院,伍氏兴隆艺术馆、典藏馆就坐落在这里。

    1200款名贵传统家具精品,涵盖了明清家具的各个品类,每一款都散发着独一无二的美感。单是荣膺各类桂冠的国宝级珍品就足以列出一个方阵:

    海南黄花梨灵芝如意纹大床。五屏式背板呈山字形排列,顶框末端圆雕卷云。各屏皆浮雕牡丹花福寿纹,屏下环板于牡丹纹中饰螭龙舒卷而成福禄寿三字,寓意不言而喻。床面光素,任其丝绸般的丽质随性挥洒,任其华美天成的“鬼脸”尽情彰显……

    《清式檀香紫檀精刻清明上河图地座屏》,以浮雕的手法,把汴京的繁华呈现在名贵紫檀上。拱桥上行人如潮,桥下清波回旋,舟楫相争,情节刻画精细入微,极富情趣。这件作品用檀香紫檀达3000公斤,在伍炳亮指导下,20名艺人历时3年,花费5000个工时才完成。其造型布势精妙,雕刻虚实相生,型制宏伟庄重,气韵恢宏饱满,极具艺术欣赏性。

    海南黄花梨全榫卯可拆装四出头官帽椅。一木一器的选料方式是传统家具的最高标准。这款家具的材料选自一棵树,采用全榫卯可拆装方式,榫接铆合成器,铆合处连一根头发都插不进去。其造型方正素雅,线条流畅优美,纹理润泽瑰丽,将明式家具简洁优雅的神韵呈现无遗。

    ……

    当业内人士长叹“姚黄、魏紫俱凋零”,痛惜黄花梨、紫檀等珍贵野生木材濒临绝迹,行业无以为继时,走进伍氏兴隆,却惊喜地发现那是一个姚黄、魏紫绚烂绽放、竞相媲美的世界。

    明韵清风,妙物为言。伍炳亮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行动和表达。

    早在2008年12月,《伍炳亮作品珍赏》就已出版。包括他从事明清家具研究与设计制作30多年以来400款珍品,既有高仿制作的明清经典家具,也有经过改良与创新的当代明清式古典家具。

    “图集具备了迄今为止国内最好的设计和印制水平,更重要的是作品本身的魅力和光辉,令人叹为观止。”著名作家、收藏家海岩称之为“永恒的赞叹”。

    “继承与发扬并重,有意识完善明清家具类别体系,设计制作出千余款作品,建立起传统风格家具的实样体系和完整的样式图例,使中国传统家具概念变得生动清晰。”中国文物学会收藏鉴定委员会副会长曹静楼评价。

    “经历了晚清到‘文革’上百年家具艺术衰落史之后,我国终于有一部图集,可以集大成地将当代传统家具艺术的复兴记录在案,供后人检阅了。”中国家具协会副理事长、古典传统家具专业委员会主任陈宝光赞叹。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家具协会授予伍炳亮“中国传统家具继承与弘扬杰出贡献奖”,还因其在行业首创“型艺材韵”的评鉴体系。

    “一款精品家具应该是造型、工艺、选材、气韵的完美结合。”多年来,伍炳亮孜孜不倦地向社会传播传统家具的审美标准。

    一系列馆藏、一套图集、一个标准,伍炳亮为传统家具行业实实在在地铸就了三大重点工程。

    伍氏风险

    民间艺术馆建馆易、守馆难,发展更难。当庞大的开销耗尽了当初的热情和财力,只能关门大吉。

    伍炳亮同样压力山大。

    钟情于名贵的姚黄魏紫,光购买材料就要占用大量资金。精工细作慢工细活,一款作品往往要花更长时间。顶级佳作只做收藏,纵然是国宝级的珍品也不拿去变现,可想而知,上千款藏品的保养和管理需要付出何等代价。

    不仅惜售,伍炳亮还耗费大量资金从海外回购早期制作的海南黄花梨家具。

    “上世纪80年代收购过很多明清家具,当时想以藏养藏,自己只留下小部分,很多都卖掉了,错过的就永远错过了,现在想起来非常痛心。新做的古典家具也一样,一款真正的精品不可能重复,很难再做回来。”伍炳亮顶着压力把收藏规模进一步扩容。

    “让每一款家具都是艺术品。”针对目标群体,坚持目标定位,突出优势和特色,伍炳亮提出削减规模,降低产量,以更加精益求精的态度来制作收藏级别的精品,以实业养馆,团结更多力量共同维护,从而获得了稳定的支持。

    假期是伍炳亮最忙碌的时候,粉丝们从全国各地相约而来品鉴、交流。伍氏兴隆极富艺术价值的藏品不但受到业界关注,也吸引了大众的目光,其公共文化价值逐渐被社会认可。

    “极品材料、极致呈现和极致体验,伍氏兴隆这一定位的背后只有两个字:难、敢!”中国家具协会传统家具委员会秘书长姜恒夫道出了不为业外所知的“秘密”,“做一个500斤材料的案子,用缅甸花梨(草花梨),一两万一吨,做好做坏没什么压力;用红酸枝,每吨几万到十几万,压力也不大;用越南黄花梨,目前每吨800万至上千万元,就开始有压力了。若是海南黄花梨,每市斤就要一两万元,压力就非常大了,做不好家具还没有同等重量的木材价格高!”

    名贵材料日渐稀缺,价格越来越昂贵,有没有把握利用顶级材料做出高端艺术家具,对于从业者来说是巨大的挑战。

    “现在很少有人敢冒风险。在别人不敢出手时,伍炳亮仍以每市斤一两万的价格购进海南黄花梨,为稀缺名贵材料赋予第二次生命,源自他高超的功力和对艺术的热烈信仰。”中国传统家具专业委员会主任陈宝光常为伍氏精神点赞。

    知音无价

    伍炳亮对材料很“无情”。

    无论多么珍贵的木材,在他那里都得过浇水、暴晒等蹂躏关。

    在伍炳亮看来,只有将家具艳丽的火气去掉,才能产生沉稳的韵味。而对于发展黄金期的传统家具行业来说,他同样呼吁“去火气”。

    近年来,传统家具行业迅速扩容。因场外资金的大量涌入,出现了木材交易过程近乎抢购、资源紧缺趋势加剧等问题。《2013年中国红木进口形势分析报告》显示,2013年我国红木进口量与进口总额增长均超过50%。

    “市场上型制失衡、工艺粗劣的家具比比皆是。这样下去,数年内就可能将世界范围内的珍贵木材消耗一空。”伍炳亮深感忧虑的同时在不断追问,“黄金期的意义是什么?传统家具的生命力何在?”

    “黄金期的意义绝不是用资本方式算计出来的利润目标,经济效益的成功并不能代表与之相符的艺术成就!”他希望凝聚业界力量,致力于创作传世作品,让每一款家具对得起资源。

    西方设计师被尊称为“为材料塑造灵魂的魔法师”。而高端设计人才匮乏,抄袭成风,恰恰是我国当代传统家具生命力脆弱的原因之一。

    “既不是简单地复古,也不是中国元素的堆砌,引导企业走原创设计之路,在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中找到位置,让家具诗意地栖居在人们的生活中。”伍炳亮几度撰文呼吁营造行业学术氛围,下力气培养设计人才,而创新设计正是中国传统家具的生命力所在。

    “传统家具所传递的是典雅、沉静的精神气质,它关照的是消费者的内心。而行业的升级同样离不开消费者的觉醒和审美能力的提高。”伍炳亮认为,只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精品才保值增值,才有收藏价值,市场的力量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光靠市场的力量还远远不够。

    “为什么精品难求?真正懂得明清家具的鉴赏家太少,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行业发展。”伍炳亮倡议行业联合高校开办传统家具鉴赏培训班,在理论和实践层面培养人才,吸引人才跨界进入家具行业。

    “传统家具行业渴求尖锐的批评家、犀利的鉴赏家。只有敞开胸怀接纳批评,只有让批评家、鉴赏家活跃起来,才能鞭策、引领行业不断反省、理性前行。”在伍炳亮心中,艺术无价、知音无价。


    2015年以来,我国原木消费量大幅度下降,导致进口量有明显的下降。据统计,我国今年前两个月,原木进口量累计完成624.79万立方米,比上年下降19.33%,减少数量达到149.75万立方米。

    图:巴新银口木

    在进口原木国家中,传统原木进口大国进口量全面大幅度下降,其中:俄罗斯完成176.24万立方米,比上年下降10.21%,减少数量达到20万立方米。
    新西兰完成127.57万立方米,比上年下降21.51%,减少数量达到4.96万立方米。
    美国完成49.35万立方米,比上年下降44.77%,减少数量达到40万立方米、巴布亚新几内亚完成41.8万立方米,比上年下降11.37%,加拿大完成29.58万立方米,比上年下降30.93%。
    缅甸完成8.39万立方米,比上年下降61.08%,减少数量达到13.17万立方米,这种现象多年来少有(陈水合)。
    阅读全文
  • 三十五年之后,当伍炳亮再度回忆起1981年他踏上海南岛,从海口沿东海岸一路南下,寻找、购藏海南黄花梨老料的那段传奇经历时,他话语真诚,“可以说,海南黄花梨改写了我的命运和人生。”

    踏遍海南全岛,搜寻海黄老料早在1979年,伍炳亮就开始从事对古董家具的投资与购藏。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王世襄先生关于明式家具的专著陆续出版,对明清老家具的收藏与研究热潮骤然升温,伍炳亮也加入了这一购买与收藏老家具和老木料的行列。那时,港澳台与新加坡等地藏家对黄花梨仿古家具需求旺盛,身在广东台山,伍炳亮得风气之先,把握住了这份先机。

    江湖传言,那时候一些进岛收老家具的商人会开着卡车进到村里,看到有不错的木料或者老家具就下车跟物主谈谈价钱,民风淳朴、市场方兴,于是木器商人们往往能用很低的价格拉走明清时候的“真东西”,在后来的若干年中随着黄花梨市场的行情大好而获利丰厚。不过伍炳亮说,他亲身经历的事情并没那么“神话”。

    那时候,他从海口、文昌、万宁一路到三亚崖城,几乎跑遍了海南岛内黄花梨的重要产地与老家具比较集中的市场,一边收集民间用黄花梨制作的几十年、上百年历史的老家具,修复破损、修改款型,对它们进行再次创作;一边购藏老材料——“当时主要是收集明清两代、几百年前砍伐下来留在山头上的树头、树枝、树桩、树根,还有民间出现的一些老家具、拆房老料,例如床板、门板,我认为满意的,就一概买下来。”

    除了这些旧家具与山间树根树枝之外,伍炳亮还喜欢购买海南乡间家庭留作“传家宝”的那些老木料。他说,海南民间如果早年采伐了黄花梨木打了家具,通常都会专门留下一两根木料留在家里代代相传,这既是因为黄花梨木气味芳香,更是因为它具有治疗高血压、祛风湿等多种药用价值。特别是对皮肤过敏很有疗效,人们偶有皮肤瘙痒红疹,往往从放置已久的黄花梨木上稍取刨花,泡水浸洗,颇有效验,所以往往将它库存在家中,数代珍传。从1983年到1997的十多年中,伍炳亮陆续采购了五六百吨海南黄花梨木材,为后来的研究与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伍炳亮甚少亲自进入乡村去直接寻找货源,而是与众多海南黄花梨木材经销商之间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交情。慢慢的,木材商们和这个每年都要到海南岛来收黄花梨,出手干脆大方的台山人成了朋友,逐渐知道他大量收集海南黄花梨是为了创作仿古家具,这帮海南兄弟对他更加相挺,都尽量把最粗大、最漂亮的老料留下来给他。看到好木料,他们都会给他打个电话或者发个短信,通知他到海南看货,甚至是直接把木料邮寄到他位于广东台山的工厂里。让伍炳亮得意的是,多年来购藏黄花梨的眼光、经验与诚信,使得如今的他买海南黄花梨可以做到“三个不用”——不用验料、不用填单、不用定金。“不用验料”,是因为几十年与海南黄花梨打交道,让他鉴别判断木材的水平已经炉火纯青,用不着解开木料看纹理色泽,而是隔着皮壳包浆就能看出木材的品质;“不用填单”和“不用定金”则是因为多年交易铸造的信誉,让木料商人们愿意先将木料寄送到伍炳亮的木器工艺厂里,再拿货款。

    廿六年制一器,感慨海黄凋零

    最近这些年来,市场行情的攀升已经将原本就非常稀缺的海南黄花梨从民间几乎完全“挤”了出来,从三十年前每年全海南能有几十吨黄花梨木器与木材供人收购,到三十年后的现在,年均只有三四吨海南黄花梨进入木材市场,“海南黄花梨一木难求”已经成了黄花梨古典家具制作者和收藏爱好者们共同的困境。伍炳亮同样也为此感到无奈——不仅是因为纯粹数量的减少,更是因为板材的规格限制了家具的设计与制作。由于树种与土壤气候等原因,木质致密纹理优美的海南黄花梨不仅成材缓慢,而且树形并不粗大,当年从市场上收购到的那些树头树根,大多数直径只有10~20厘米,很少有超过30厘米的材料,能达到40厘米直径,就称得上“罕见”;而且长度也不够理想,往往只有几十厘米至一米左右,超过两米长度的并不多见,用伍炳亮的话来说,“只有两三成能用来做家具。”

    1988年他曾试图用收来的房梁老料制作一张长达3.6米的黄花梨翘头案,但开了料之后才发现梁木内部有裂缝,解出来的板材不够用,于是这件作品就一直搁浅,直到2014年,强台风摧毁了文昌一些百年老屋,屋主要出售老房里的建筑用材,伍炳亮才通过木材商找到了适合这件大画案的合用大料,多轮谈判之后不惜高价将之购回,完成了这件设计制作时间长达26年的作品。



    4月15日,在江门市新会区新会古典家具城内,举行隆重的“新会古典家具博览中心“启用典标志。标志着全国最大古典家具博览中心从此诞生,将成为新会古典家具行业的标志性展销平台,改变新会没有专业卖场的历史。
    首先由新会古典家具城有限公司董事长袁秋耘致欢迎词。对博览中心整体发展状况及未来发展做重要阐述。中国古典家具博览中心是新会古典家具城的中央展厅。新会古典家具城战地300多亩,是目前全国少有的大规模的古典家具生产中心。中国古典家具博览中心,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三层185个铺位,也是中国最大的古典家具专业卖场。目前,已有超过170个古典家具商家进驻。未来将通过不同渠道扩大博览中心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让经销商和终端用户买到货真价实的古典家具。
    阅读全文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