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对刺猬紫檀需求呈爆炸式增长\赣州进境木材国检监管区建成并投入运营
亚洲地区在近几年来从西部非洲进口“玫瑰木”(原文就是rosewood,并注明为“红木”和“hongmu”,就是指刺猬紫檀)出现了戏剧性的增长。中国在2015年第一季度进口这种木材的价值居然是2010年第一季度的3000倍还要多:2010年第一季度为21250美元,2015年第一季度就达到了63943732美元。
按照木材材积来计算,也超过了1700倍:2010年第一季度仅记录到50立方米,而在2015年第一季度为89301立方米。在2015年第一季度,中国进口红木类木材价值的将近30%和材积的将近55%都来自西部非洲,而在此之前的四年,刺猬紫檀的这些进口量价还几乎可以忽略。因此,西非已经成为东南亚供给中国红木资源的最强有力竞争地区了!而可靠的信息表明,西部非洲出口中国红木的焦点就只集中于一个树种之上:这就是刺猬紫檀Pterocarpuserinaceus!
当然,在西部非洲,并非所有的国家都在对中国大量出口刺猬紫檀,图3中的数据显示了从2014年9月至2015年8月的中国刺猬紫檀进口价值总量国别来源,其中38%来自尼日利亚,18%来自加纳,冈比亚和科特迪瓦各为11%,几内亚比绍8%,贝宁7%,多哥5%,马里和塞拉利昂各为1%,塞内加尔、几内亚、利比里亚和布基纳法索无进口量。
为了更好地了解西非国家对华出口刺猬紫檀总量和比例的变化,采用年表图示出口。也给出了不同国家出口情况的“暴涨:缩减”式的时间阶段。如第一个出现刺猬紫檀(Rosewood)出口量急剧增长的国家是冈比亚(2011年至2012年),接着是贝宁(2012年至2013年)和科特迪瓦(2013年至2014年),加纳也在2013年至2014年经历了沉重的木材出口压力,最后是尼日利亚,就已经是2014年至2015年了。产地信息和与出产国林业部门的对话讨论可以发现,这方面商业网络的运作是灵活的,他们会根据产地政策的变化来评估可获取木材及出口许可的难易程度,所以就出现了以上的现象:刺猬紫檀的主要来源地从一个国家转移到另一个国家。
不过一旦刺猬紫檀具有商业价值的林木资源被耗尽,那么那些寻求林产品价值的人们很可能又会找出替代树种来,而去西非地区的其他红木类树种如卡拉巴尔的厚瓣乌木Diospyroscrassiflora和苏丹草原地带的黑色黄檀木Dalbergiamelanoxylon或许就会因此遭殃,新的关注和开采很快也会导致这些树种资源的耗竭。
有关中国对于这种木材大量需求的原因亦已明朗,那就是该国新兴增长的中产阶级对于生活高品位的向往,使得这个国家历史上明(1368年-1644年)和清(1644年-1911年)两朝代的优质硬木家具及仿制品深受喜爱,而刺猬紫檀十分适合于制作这些款式或者在其基础上的改良形制的高级家具。在中国东部的一些省份,如江苏、浙江、河北、福建、广东、北京都出现了很多制作这些家具的工厂,他们雇佣熟练地技术工人进行这些高级家具的制作,而这些工厂的人数规模常能达到150-300人。刺猬紫檀木材销售的地点主要位于中国的广州、江苏张家港和浙江一些地区。因此这已经构成了一个完整而成熟的产业链条了。刺猬紫檀在西非的离岸港口主要有达喀尔(Dakar,塞内加尔),阿比让(Abidjan,科特迪瓦),洛美(Lome,多哥)以及拉各斯(Lagos,尼日利亚)。
来源:中国木材网
1月19日上午,赣州进境木材国检监管区直通运营正式启动,标志着全国内陆首个进境木材国检监管区建成并投入运营。作为全国内陆首个进境木材国检监管区,赣州进境木材国检监管区直通运营启动后,进境木材可以从港口直接运抵赣州开箱,并在监管区内实现集装箱消毒、适载、检验检疫、监装、物流等全流程,真正将沿海口岸“搬”到赣州,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据初步测算,监管区建成后,每年可为赣州家具企业进口木材降低成本30亿元,实现进口空箱资源20万个标箱,为各类出口企业降低物流成本近10亿元,并实现木材批发经营企业税收约10亿元,直接经济效益可达50亿元。
据了解,赣州进境木材监管区位于赣州市南康区龙岭镇,距离赣州绕城高速南康东出口300米,规划占地1000亩,总投资5亿元,分两期建设。现在建成的是一期工程,占地350亩,建有闸口、查验平台、监管仓、熏蒸区、堆场、扣留区、器械库、办公生活实验用房等。项目从2014年10月正式动工,到今天短短3个多月的时间,基本建成并成功实现直通运营,创造了新的“振兴发展速度”。
在当天的启动仪式上,江西鱼珠木材市场有限公司通过铁路口岸,将32个集装箱从深圳盐田港口直接运抵赣州进境木材监管区,开创了南康木材行业运输的新方式。(记者潘文)
亚洲家具生产现状
生产能力:必须得承认,由于亚洲各国的大部分家具企业都是私营性质,其生产能力和发展极易受到资金的限制。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投资者、银行对于企业的信心直接关乎家具企业生产能力。当然,最为重要的还是企业自身的定位,尤其是他们自身的盈利能力决定其生产能力。好在全球家具市场持续增长,给予了家具企业一定的信心,不过由于产品价格过于低廉,盈利不高,增加了他们生存压力。2015年,全球家具市场总产量减少,加上产能过程、需求量减少,更是大大影响力了企业的盈利能力。
亚洲家具生产及市场现状
材料供应:材料供应对于家具生产是至关重要的,又是各式多样的,尤其是木材资源。在亚洲各国,很少有国家拥有全部他们所需要的木材资源,多数国家都陷入没有家具木材资源的境地。这也是为什么木材进口贸易顺利的重要原因。现阶段,美国是长期提供硬木资源最好的来源,而中国尽管有大量种植木材资源的计划,但仍然严重缺乏各种木材原料,并且这种情况可能会长期存在。
设计问题:在过去十年中,设计问题一直是家具行业的热门话题,未来也将是。家具界一直在呼吁家具设计,尤其是政府方面,以提高家具行业的设计能力,来提高出口总量,并获得市场份额。
在亚洲各国,面临的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是极为缺乏国际性的设计师。当然,家具企业可以聘请国外的设计师来为自己设计产品,但最为明智的做法是尽力培养本土设计师,并且要把这件事作为长期的事业来做。
采用本土设计师设计的最大益处是产品可以保留一些亚洲特色元素,而不仅仅是浓厚的西方设计烙印。更重要的是,随着亚洲各国之间内部贸易进一步发展,亚洲设计师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加。
亚洲家具企业市场现状
尽管全球市场受到各种政治纷争、战争动乱、经济纠纷等因素的影响,让亚洲主要家具出口国陷入不利状态,但还是有很多有利优势在逐渐凸显。如美国的消费能力的长期增长,房地产市场的愈发繁荣,就连中国自身强大的国内市场,都给家具产业企业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市场是复杂的,也是多变的。这些年来,家具的品类逐渐增多,如住宅民用家具、办公家具、休闲家具、会所家具等,在质量方面也分为高档、中档和低档家具。当然,最重要的是,家具企业必须时刻了解市场的流行趋势和需求趋势,如现阶段流行节省公寓空间的小件家具,抑或是某些消费群体对于智能家居需求在不断增加,这些都是至关重要的。
当然,作为家具企业,还需要了解哪些产品已经是过时的,市场上不再需要的,毕竟大部分家具交易是一种较为时尚的业务,尤其是中高端家具交易,设计、时尚是最为关键的要素。如现在印度尼西亚的哲帕拉,他们对传统柚木雕刻的需求明显减少。
顺应市场发展最为可能成功的方式,是企业要了解行业发展的趋势,走品牌化发展之路。
未来发展机遇
中国是亚洲家具制造商的关键。广袤的地域文化极大地促进了其发展,而市场规模、日益深化的生产标准和发展前景是主要的驱动力。在材料供应过程中,缺乏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和保护,这只是暂时的,毕竟中国正在推进自己的森林立法和进口条例。
不能否认,美国仍将是亚洲制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市场,美元和亚洲货币兑换汇率将是这一市场最强大的推动力。在接下来的两年,欧洲市场将不可避免的缩小,但是有些已经停止生产家具的国家如英国,还是为亚洲家具生产国提供了出口的机遇。另外,欧洲移民所代表的高端市场、大众市场都促进一些额外的购买行为。中东和北非市场将发生重大的变化,进口家具量会减少。连年战争的破坏、暴行造成的旅游业的萧条、当地经济发展不景气等因素都直接降低了市场的需求率。
需要提出的是,在经济繁荣和购买力回归之前,出口到澳大利亚市场的产品需要适当调整产品价格,改善价格体系。
不过,印度将不大可能成为中高端家具大规模生产的国家,所以其不断增长的中产阶级继续为其他亚洲供应商提供市场机会。
总体来说,亚洲家具生产及市场的现状似乎比全球任何国家及地区都要好。
1949年前后,四面楚歌的国民党政府将故宫博物院一批珍贵文物秘密运送至宝岛台湾。从此,那些为躲避日寇战火,经历了南移、西迁、东归、北运的文物再次开始颠沛流离。
60多年过去了,关于这段历史,坊间流传的故事很多,争议也不少。在近期举行的2015年嘉德春拍北京预展上,3份涉及故宫文物南迁历程的文献资料首度公开亮相,为还原历史真相提供新的视角。
“时至今日,承载它们的纸张已经泛黄,但笔墨字迹仍然清晰可见。这些文献不仅提及文物运送经过,还有傅斯年、张道藩等名人的签名,有着较高的史料价值。”中国嘉德古籍善本部专家宋皓说。
蒋介石通知军舰运送文物
故宫文物南迁宝岛台湾,业界普遍认为是宋美龄委派时任教育部次长杭立武主持的。而一则1948年12月31日的“总统府代电”则显示,蒋介石曾实际介入过故宫文物南迁。在这封发给杭立武的公文中,蒋介石表示已请海军派舰运送文物3000箱赴台。
中国近代史研究专家王行恭告诉记者,这是目前唯一可资证明蒋介石实际介入文物运台的文献。值得一提的是,和这件“总统府代电”一并交给杭立武的是一封蒋介石秘书周宪章的信函,该信函落款的时间,和代电发文的时间竟然相差了17天。
王行恭推断,这也许是作为秘书的周宪章,考虑到几天后蒋介石即将下野,在下野前下令南运文物,情面上说不过去,而故意将公文时间往前挪了17天。
有人提议将南迁文物运存国外
宋皓透露,故宫文物迁台之初一波三折,当时新任职管处常务委员的熊国藻就曾因暂居台中的文物储存处被驻军占用,特意写信向杭立武求救。在1950年元月23日下午,台湾地区相关机构召开了一次联合理事会议。当时的会议记录册,也在此次预展中亮相。从记录册上的签名来看,出席会议的人员有傅斯年、王世杰、马超俊、蒋梦麟、张道藩、杭立武、那志良等人。它显示,从大陆南迁至台湾地区的故宫文物共有2972箱,会议中有人建议把这些文物运存到国外,但这个提案最终被否决。会议决定:故宫来台文物暂存在台中的糖厂仓库。
胡适力主拍照留存文物复本
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流离失所,故宫文物总算暂时有了落脚之处,接下来便是依序展开繁琐的清点与编目工作。1953年5月4日,胡适就故宫善本缩印及编目一事特意写信给王云五、钱思亮、董作宾等人。胡适还是古代文献保护专家。早在80多年前,中国文献的复本制作就遇到过巨大难题,人工抄写的原始方法已不能满足需求,胡适提议采取摄影方式存留复本,他也因此成为让中国古代文献进入胶片时代的第一人。在昨天亮相的一封共计6页的信函中,胡适详细叙述了编目与拍照的工作要点,并亲绘出索引卡的样本。比如,缩照的胶卷,每卷装一纸匣,匣上用中英文表明此卷的书名和号数。每一件缩照必须有一个目录片,而目录片本身须记录7个要点,包括作者、书名、版本时代、每半页的行数及每行的字数,有无缺页等,可谓细致入微。
(记者李婷)
来源:文汇报
从地域上看,木材漆市场反映了整个涂料行业。到目前为止,亚太地区占全球木器漆市场的60%,是最大的木材漆市场,市场调研公司在这方面相对一致。以奥尔公司的数字为基础,52.5亿欧元占全球木器漆总价值的61%,大约17亿升,相当于总容积的65%。谨慎的估计,这个地区的年增长率大约为13%,未来几年的价值将低于15%。欧洲和美国排在第二和第三位。
黄花梨传奇的缔造者---元亨利董事长,收藏家杨波
“感恩花梨情,醉美三月三”。日前,由海南省人民政府主办,海南省文化厅、省旅游发展委员会、东方市人民政府承办的第二届海南黄花梨文化节,在海南省东方市可容纳数万人的“三月三”文化生态公园隆重举行,规模宏大,盛况空前。海南省委、省政府和东方市委市政府领导出席了盛大的开幕式,著名主持人毕福剑主持文艺晚会。中国家具协会传统家具专业委员会主席团轮执主席、北京元亨利硬木家具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波作为中国古典家具产业代表人物和黄花梨文化的重要推动者,应当地政府邀请出席了这次活动,并在开幕式上发表讲话。
海南黄花梨,一种中国特有的树木,短短十几年间,写下了一连串精彩而又传奇的故事;其间围绕黄花梨发生的一切,已越过文化或经济范畴,在更为宽泛的时代背景下诱发一连串绚烂夺目的社会文明事件。而今,提起这一切,似乎谁都无法回避一个人的名字:那便是先后被媒体称作“拆房专业户”、“黄金换木头”始作俑者以及“黄花梨教父”的杨波。
一、以十数年之功,再现数百年辉煌
如果说,中国古典家具艺术在明清两代达到了一个高峰,那么,引领这一家具艺术高峰的材质和树种首推黄花梨。明清两代,海南黄花梨以行云流水的纹理、圆润剔透的质感,引发了文人士大夫的狂热追逐,并最终征服了紫禁城,成就了明清家具的辉煌。自明代起至清前期,黄花梨家具接连问世,以其纹理秀美、格调古雅、简洁明快、富丽堂皇,色泽华丽,典雅尊贵……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华丽的章节。
自清中期起,随着黄花梨可用之料日益减少和日渐稀缺,来自东南亚的紫檀、红酸枝(时称海梅木)等木材才渐成古典家具用材主角。然而,精美绝伦的黄花梨并没退出历史舞台,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有大量硬木家具从宫廷、王府流出。当时在华的西方传教士看到典雅精美的中国古典家具后,惊为天工,纷纷购买运回欧洲。鸦片战争前后,又有大量黄花梨家具被欧洲商人购走。
在国门敞开西风东渐的同时,中国的家具文化也反过来影响到了西方。十八世纪中叶,享誉欧洲的家具设计大师齐彭代尔曾以明式黄花梨家具式样为英国皇室设计了一套宫廷家具,轰动了整个欧洲。自此,许多西方设计师纷纷从中国古典家具中寻找创新灵感。
黄花梨也曾令上世纪初来华任教的德国教授古斯塔夫·艾克长久痴迷,艾克研究认为,发端于明代的黄花梨家具“不论在技术加工、选材用料还是设计理念方面,都已达到了最高峰”。为此,他把明代家具作为科研对象,将其结构进行模拟,解剖家具榫卯,拍照测绘,倾心研究十四个年头,于1944年在北京出版了《中国花梨家具图考》,全书共收录122件家具实物,30余张精确的测绘图纸,4张解析清楚的中国家具榫卯构造图纸。当时每本售价五十块银元,一时洛阳纸贵!在稍后一段历史中,因为时代原因,艾克等人对黄花梨的研究一度成为绝响。
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王世襄《明式家具珍赏》《明式家具研究》等书问世,书中的绝对“主角”黄花梨终于在世人全新的目光关照下重新放出异彩。1991年,中国明式家具学会名誉主席、中国古典家具学者陈增弼先生与多位同好戮力推出《中国花梨家具图考》中文版,此书和王世襄的著作一道,一时成为中国古典家具从业者、研究者和收藏鉴赏人士的“圣经”。而此时,世上的黄花梨家具已所见无几。
一切迹象表明:时代在向历史深处呼唤黄花梨,呼唤黄花梨家具迷人的身影,呼唤黄花梨文化的再度兴起。
似乎是偶然,也似乎是一种天意与必然:杨波的出现,于不经意间被历史选中,由此,开始了“再造黄花梨辉煌”的一段历史;他得以用十数年之功,再现黄花梨数百年前的辉煌……
二、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人们常说历史是人民大众书写的,但在关键时候往往需要一个领军执笔的人物,在黄花梨复兴并再现辉煌的历史中,这个领军人和执笔者无疑是杨波。
1998年,正在做其他经营的杨波认识了曾在故宫博物院工作过从事古典家具外贸出口的王永福先生。在王先生引领下,他一睹黄花梨家具的风姿,在闻到黄花梨香气的那一刻,他一下子就被迷住了。那之前,黄花梨只是作为一种中药材出现在内地中药市场,每斤只有几毛钱。1998年前后,部分人士开始认识到黄花梨作为一种珍贵硬木的价值,当时也只卖到30来元一斤。
杨波爱上黄花梨后,放下以前经营的所有生意,直奔海南而去。当时红木家具市场远未形成气候,黄花梨的商业前景更不明朗,杨波只是凭着一腔热情和对黄花梨的爱开始着手大量收购。同时创立了自己的古典家具品牌元亨利,尝试研发黄花梨古典家具。
2002年,杨波结识了中国古典家具领域另一重要人物:中国明式家具学会会长陈增弼先生,两人一见如故。陈先生的鼓励他:“黄花梨是中国珍贵树种,明清两代都用它制作名贵家具,有很多精品传世。但因为历史原因,目前国内的黄花梨家具存世量极少。以黄花梨为代表的家具文明有湮灭危险,若把黄花梨文化充分挖掘出来,功不可没。”正是带着前辈的激励和责任感、使命感,杨波接连奔赴海南寻找国宝黄花梨,并带动了由全国各地奔向黄花梨的寻宝热潮。
在这股热潮中,杨波无疑最执著也最疯狂。2003年,媒体报道中把他称作“拆房专业户”。2005年,杨波携一套黄花梨卧房家具参加上海举行的首届国际奢侈品展,一套家具售价1200万元,远超豪华宾利轿车,通过媒体大量报道,黄花梨在人们心中开始扎根。2007年,鉴于黄花梨日渐稀缺,杨波在北京推出“黄金换木头”之举,再度揪动媒体神经,连篇累牍的报道引来了“炒作”之嫌,更引发了全社会对黄花梨的重视和追捧。岁月悄然过去,珍贵的黄花梨木料在元亨利变成了精妙绝伦的黄花梨家具,它们以明式神韵、带着数百年前的风姿走向市场和藏家手中,使几近湮灭的黄花梨文化走向了复兴。
让黄花梨从默默无闻到声名大振:有过这样的执黄花梨复兴之牛耳的经历,足以让一个人傲视业界群雄,所谓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但杨波本人一直很谦逊,在振兴黄花梨文化的同时,他也关心着紫檀、红酸枝的命运,它们材质不同,去都具有珍贵稀缺的特性,需要人们审慎对待它们。
十数年间,黄花梨竟再度辉煌。此时,距艾克对明式黄花梨家具的赞叹已过去了80载,距王世襄著述激赏黄花梨也已过去了20年。客观而言,黄花梨文化复兴光凭著书立说不行,得有人切切实实去做。而杨波做到了,有人说:在黄花梨复兴的历史上,继王世襄先生之后,杨波应排在靠前位置。此言不虚。
三、高处不胜寒:世人追逐中,黄花梨似已“一骑绝尘”远去
在中国当代古典家具发展史上,黄花梨的辉煌是一个传奇,也是一个神话。继杨波之后,许多人都想复制类似的传奇和神话,然而,事情并非那么容易。2009年至2011年,有人不遗余力地炒作“金丝楠”,但因木料本身的差异、历史文化背景差异及金丝楠材质名与实的难以认定,最后不了了之;几乎在同一时段,部分市场人士也在戮力炒作一种被叫作“大叶黄花梨”的硬木,虽傍借黄花梨之名,但因材质差异过于悬殊,至今仍憾闻雷声,不见雨点。从客观角度讲,适当挖掘金丝楠文化也是振兴一种器物及其人文历史的积极努力,炒作一种新材质对开辟新的家具用材资源不无裨益,但这种炒作除需要具备天时地利人和诸条件,更应有时代的需求、材质本身无可质疑的大美做铺垫。类似黄花梨短短几年间攀升到的高度,恐怕永远会令其他人和树种望洋兴叹。
在兴起于王世襄、杨波等人的黄花梨旋风刮过之处,纵横交错的时空中,有不少社会巨擘被卷入或主动投身其间,如享誉古董收藏界的叶承耀、伍嘉恩、侣明室主人菲利浦·德·巴盖,又如国内著名文学家和收藏大家海岩、马未都。而学者王世襄、杨耀、陈梦家、陈增弼、张德祥、田家青等人的接力推动,和杨波及无数大收藏家、企业家构成了一组多声部合唱,把黄花梨文化唱响中国,唱向世界。
经历过一连串的闪光事件后,黄花梨再也无法从世界的眼光中抽身而退。在持续的黄花梨热潮中,新仿黄花梨家具和历史传下来的明式黄花梨家具一道,因其稀缺性而物以稀为贵。其价值也被越追越高,一飞冲天。明式海南黄花梨家具成为西方各大博物馆竞相收藏的艺术品,被西方学者认为是当今中国继青铜器、玉器、书法、绘画、陶瓷后,又一载入青史的国粹。在近年拍卖活动中,黄花梨家具接连拍出天价。有不少其他领域的资深收藏家曾慨叹:几乎一眨眼间,黄花梨家具的身价就高得让人摸不着边,等你再想出手时,像样的黄花梨家具已被各路藏家据为己有、奇货可居。而材料市场上黄花梨以斤论价,一斤过万元,一木难求,更让黄花梨如一骑绝尘打马远去,许多人连马尾巴也揪不着了。
或许正因这一缘故,2011年夏,被誉为“黄花梨教父”的杨波才突然从材料断层角度发出“黄花梨辉煌谢幕”之感慨。正是因为亲历过,见证过,辉煌灿烂过,他才有一种类似陈子昴“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的深沉感触……
然而,就在发出感慨两年之后,不久前应邀出席海南黄花梨文化节之机,使杨波先生从现在的海南看到了黄花梨新的答案和希望,“我惊讶地得知,短短几年间,海南当地已经种植了600万株黄花梨,也亲眼目睹了海南当地政府对一个树种、一个产业如此重视。我想,当初感叹黄花梨谢幕只是一个简单的想法,主要从原材料枯竭的角度而言,而文化传承还在,黄花梨在人文艺术方面生命力还很旺盛。这次海南之行,我看到了未来的曙光……
而为业内人士和海南当地民众所熟知的是,正是杨波和当地朋友在2004年于海口占符村种下了黄花梨树,通过媒体报道很快引起社会关注,并唤起了海南当地人种植黄花梨的热情。
许多故事隐伏于最近几年白驹过隙般的岁月中,一次盛大的黄花梨文化节,让“黄花梨教父”看到了黄花梨怎样的乐观远景?对于自己痴爱的黄花梨,杨波先生有哪些新的展望与欺许?敬请继续关注下篇《黄花梨辉煌明天即将到来》。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