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根艺美术大师带来最惊艳根雕\全国家具职业技能竞赛浙江赛区开锣在即
详细内容

中国根艺美术大师带来最惊艳根雕\全国家具职业技能竞赛浙江赛区开锣在即

时间:2020-10-11     人气:704     来源:     作者:
概述:第六届山东文化产业博览会不仅是一场两年一届集中展示山东文化产业发展新貌的盛会,更是一场全民参与全民共享的文化盛会。在一层文化生活展区工艺美术馆与珠宝玉石馆,汇集珠宝玉石、文房四宝、红木沉香、刺绣陶瓷、木雕石雕、民族特色品等工艺美术精品以及文......

第六届山东文化产业博览会不仅是一场两年一届集中展示山东文化产业发展新貌的盛会,更是一场全民参与全民共享的文化盛会。在一层文化生活展区工艺美术馆与珠宝玉石馆,汇集珠宝玉石、文房四宝、红木沉香、刺绣陶瓷、木雕石雕、民族特色品等工艺美术精品以及文创产品,堪称史上最丰富。届时,中国根艺美术大师何秦将在现场展出自己的根雕佳作,让大家一饱眼福!

何秦,湖南人,从艺二十余年。每件透着灵性的根雕作品,无不散发着神韵,有久经苍桑的达摩,有开怀大笑的弥勒佛,有威猛的十八罗汉,让人惊叹根雕艺术的魅力,自然造化之妙趣,天人合一之雕艺。

何秦从小习画,悟性极高,颇有灵性,16岁专攻美术专业,22岁拜师学习雕刻艺术,经过自身的天赋和后期的勤奋努力,30岁便成为中国根艺美术大师。何秦擅长各种人物、动物、装饰根雕以及石雕,作品构思奇巧,创意新颖,深得广大收藏者喜爱。

何秦拥有精湛的传统技术和创新求变的艺术触角,从废弃的树根中发现美的意境,化腐朽为神奇,任何一块树根在艺术家手中,假以时日,即变成了巧夺天工出神入化的艺术品。因根而雕,因材而艺,枯木得逢春。

何秦的根雕作品多以人物雕刻为主,写意风格最为突出。木料取材精细名贵,雕刻手法细腻独到,作品是在木料原有的自然形态下进行雕刻设计,秉承了“三分雕刻,七分天然”的根雕艺术形式;作品给人以平和的视觉感,形态自然,线条流畅且不刻意,达到了静中求动的意境。

其作品远观,可见形态生动恍若天成;近观,可见雕工的精湛细腻以及大师独到的审美与灵感。这种别具匠心的巧妙,使得“何氏根艺”在根雕界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艺术特色;此外,何秦的作品在选材上也精益求精,其作品多选用名贵木料,例如金丝楠木等,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

来源:德州晚报


图为动员大会现场

图为东阳以往雕刻大赛评审图片

近日,在有着“世界木雕之都”美誉的浙江省东阳市,300余名工匠积极备战,积极备战将于8月下旬举行的红木雕刻职业技能大比拼——全国家具(红木雕刻)职业技能竞赛浙江赛区的比赛。

2017年中国技能大赛——全国家具(红木雕刻)职业技能竞赛是国家级二类竞赛,由中国家具协会、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中国轻工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主办,分选拔赛、总决赛两个阶段。全国设八个分赛区:浙江东阳、广东深圳、广州番禺、广东中山、广东江门、福建仙游、云南昆明、京津冀涞水。总决赛将于11月份在浙江东阳举行。

自4月25日由东阳木雕红木办组织召开,2017年中国技能大赛全国家具(红木雕刻)职业技能竞赛浙江东阳赛区选拔赛动员大会以来,截止到8月8日,来自省内各地的选手约300人报名参加竞赛,其中青年组(22周岁以下在校学生)118人,报名将于8月15日结束,8月22-24日正式开赛。

本次浙江东阳赛区选拔赛,由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浙江省家具行业协会、东阳市人民政府主办,东阳市木雕红木产业管理办公室、东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东阳市总工会、东阳市红木家具行业协会、东阳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承办,中国家具协会指导。比赛工种为木雕工,内容以《木雕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中的高级技工(国家职业资格三级)为基准,包括理论考试和技能竞赛两部分。

其中理论考试(90分钟)为本次竞赛获奖资格考试,即考试成绩必须在及格(60分)以上方可获得获奖资格,闭卷考试,考试时间定于8月21日。技能竞赛由组委会统一提供场地、工位,自带图稿、缅甸花梨花板(大小不少于0.12平方米,厚度1.5—2.0厘米)和工具(禁止使用电动工具),统一时间同场竞技。竞赛用时每天8小时,持续3天,共计24小时,考试时间定于8月22-24日。

据主办方介绍,本次比赛秉承公平、公正、公开、客观、科学原则;综合评价、比较择优原则;技术与艺术相结合原则等三项评审原则,打造一个合理、透明的评审环境。本次比赛设工匠之星·金奖3名,奖金各2万元;银奖7名,奖金各1万元;铜奖20名,奖金各6千元;优秀奖30名,奖金各2千元。青年组的选手也将给予证书和一定的奖金鼓励。

(:)
(声明:凡转载文章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 2013年7月18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尹伟伦先生做客红古轩,深刻地感受了中国红木文化的博大精深及历久弥新。中山市大涌镇党委委员谢巧明等领导全程陪同。

    在红古轩红木文化馆内,沿着红木文化轨迹,尹伟伦院士一路谈笑风生,领略红木文化的民族风情,感受科技与人文的巧妙融合,并饶有兴致地向在场的朋友漫谈了工程与红木文化的关系,并对红古轩提出了宝贵的建议。

    尹伟伦院士说,红木家具本身就是集文化、工程艺术为一体的产物,是民族文化兴衰的一面镜子。一个民族的家具文化,将反应这个国家、民族物质精神继往开来的面貌。

    尹伟伦院士还说,中国现代化的迅猛推进令世界瞩目,但我们也应看到另一面,科技越来越发达,文化却越来越远,红木家具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得到弘扬与发展;红古轩作为当中领航企业,也必须肩负这一重任,用富有活力、高尚的民族文化去提升人们的精神生活,才不辜负祖先留给我们的这么伟大的遗产。

    听完尹院士的殷殷教诲,红古轩营销总监杨晶女士表示将全力以赴地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力争在21世纪为复兴中国文化贡献一份力量,让家具不仅仅是使用和艺术,还要能表达一定的精神含义,一种与人们生活最为密切的精神文化。

    一番探讨后,尹伟伦院士还提笔挥毫,用“提升质量传承文化”八个字来勉励红古轩,并赞誉了红古轩在传承中华文化中的巨大贡献。大家一致认为,五千年文明史的发源地,一定要把振兴中国文化,提高到民族命运的高度来认识,才能走得更远。



    廿载时光,王世襄与范遥青的书信谈艺录

    王世襄,出身京城名门,当代著名学者、文博大家。范遥青,常州人,出身农民,当代留青竹刻名家。这两个出身悬殊的人,因为对留青竹刻艺术共同的雅好而结缘,自1983年5月两人初识,到2007年10月之间,书信往来长达20多年、170多封。

    《竹墨留青:王世襄致范遥青书翰谈艺录》一书,不久前由三联书店出版,精选了王世襄写给范遥青的135封书信。本周,《城事·档案柜》记者走进范遥青家中,听老人讲述书信背后的艺术人生故事。

    本报记者李桦通讯员陈期翁丽娟文摄

    上世界80年代末,王世襄(左)先生与范遥青的合影

    执着竹刻的农民让大家青眼有加

    今年74岁的范遥青,老家在常州雕庄。他的祖辈是做鸟笼的,他也做得一手好鸟笼,主业则是种地,但他一直对留青竹刻十分痴迷。后来,他结识了常州留青竹刻大家白士风。文革结束后,常州工美研究所组织了一批能工巧匠,白士风当时在工美研究所搞留青竹刻。有一次,工美所接了一批出口日本的竹刻镇纸订单,来不及做,就喊了范遥青去帮忙,他在那里待了一年半。

    范遥青告诉记者,和王世襄先生结缘,还要感谢香港著名竹刻收藏家、鉴赏家叶义先生从中牵线。

    叶义喜欢收藏竹刻作品,上世纪80年代,他便与常州留青竹刻名家白士风和徐秉方有交往。有一年,叶义到常州来,一个偶然的机会,当时还寂寂无名的范遥青拿到了叶义的名片。范遥青按名片上的地址,请一位熟人的亲戚带了一件作品到香港,请叶义指点。当时,是不能随便寄信到境外的。

    后来,叶义在英国办了一次留青竹刻作品展览,徐秉方和范遥青均有作品入选,展览结束后,出了一本作品集。叶义把这本作品集送给王世襄看,王世襄得知,范遥青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却一直在坚持这门濒临灭绝的艺术,便对他青眼有加,从此,王世襄便以老师之职,对范遥青的竹刻进行全方位的指导,也深刻地影响了他的人生。

    20多年,两地谈艺录

    1987年1月20日,王世襄先生写给范遥青的信

    1983年5月30日,王世襄给范遥青寄来了第一封信,从此拉开了一位文博大家与一位农民竹刻家长达20多年的艺术笔谈。

    第一封来信,差点没有收到

    回忆起往事,范遥青很是感慨,“这封信我差点没收到,当时信寄到了常州工美所,而我当时在雕庄乡下,幸亏有一位热心的徒弟重新写了个信封,把王世襄先生的这封信装在里面,转寄到了雕庄我的家中。当时收到这封信,心情只有两个字:狂喜!”

    在这封信的第一段,王世襄就开诚布公,“对我来说,一切竹人我是一视同仁的,只是不出名的,艺术高于其声望的,应该替他鼓吹鼓吹,助一臂之力。我对竹人并无所求,也并不想要你们刻的东西,巧取豪夺。只是希望振兴祖国这门传统艺术而已。”

    第一封信,王世襄就对范遥青的艺术创作提出了十分中肯的建议和看法:要自己打稿,自己设计,自己刻,这非常重要,今后如能高出他人一等,就应该高在这一点上;要题材多样化;要风格各不相同;要有不同刻法,加上立体圆雕、透雕,不要全是留青。王世襄还提到,他请人拍了支慈庵(编者注:支慈庵,苏州人,1904-1974年,著名竹刻大家,培养的弟子有徐素白、方锦霞等)刻的一块臂搁,“一面是荷花蜻蜓,背面竹黄全是蚕桑,极精。”放大后效果如好,就寄给范遥青供揣摩学习。他还叮嘱范遥青,“竹材非常非常重要,应好好准备,入冬进山采竹。总之,一切事要认真,要下功夫。天下无不下功夫而能有收获的事。”

    “要自己创稿,自己设计,自己刻”,这个观点,王世襄在后来的信中又多次提及和强调。范遥青告诉记者,他一直记着王世襄对自己的教诲,即使现在已经是70多岁的人了,还坚持由自己画底稿。

    记者看到,这100多封来信,有些是用毛笔书写的,字体洒脱隽永,令人忍不住啧啧赞叹。小心翻阅这一沓沓书信,记者发现,几乎没有什么家长里短,多为王世襄无私指导范遥青、提高他的艺术修养的殷切之语,王世襄对竹刻艺术的殷切爱护和扶持之心,随处跃然字里行间,如1987年12月1日来信:“我认为刻十件寻常的,不如刻一件极精的。刻平时常刻的技法,不如刻没有试过的技法。只有这样才有长进和提高。我认为这就是奋斗的方向。”1998年3月1日来信,得知范遥青开始坚持自己设计画稿,非常高兴,在信中写道,“一定要如此,才能有进步,有突破。否则总是寄人篱下,让人牵着鼻子走,而且无法表达自己,一只鹦鹉而已。”

    在王世襄的来信中,也不乏对范遥青在艺术上走了“偏路”的直言不讳的批评,如1985年11月11日的来信中,这样说道,“黄老(编者注:指黄苗子,当代知名漫画家、美术评论家)的字请用阴刻,刻后不可填色,填色便不大方了。一切竹刻恐只有对联、匾额大字可填色,其他艺术品一填便俗,不知以为然否。”

    范遥青告诉记者,他本名叫“范尧卿”,而“范遥青”则是他的艺名,是王世襄帮他改的,取自唐代大诗人韩愈诗句:“草色遥看近却无”,意思是,做一棵小草,做好本业,不要去争名利、争什么大师,还嘱咐他在竹刻上落款用“小技耳”较好。范遥青说,这是王世襄先生的衷告,让他没齿不忘,永远铭记。

    北京见面,有幸去故宫博物院看库房精品

    书信来往谈艺20多年中,王世襄与范遥青曾见过几次面。

    第一次见面是在上世纪80年代,但具体是哪一年,范遥青说他不太记得了。王世襄的家住在北京芳嘉园胡同的一所四合院内。“我坐火车去的北京,把钱缝在裤子口袋里,呵呵,还带了全国粮票。”范遥青回忆。

    在北京,范遥青在王世襄先生的提携下,在艺术上得以大开眼界。王世襄拿出自己收藏的竹刻名品给范遥青欣赏揣摩,还是没过瘾,他就带着范遥青,去故宫找当时的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杨新,去库房里看那些竹刻藏品,抬出了整整两大箱,他们就戴着白手套,一件件观赏,有明代的,有清代的。“当时也没有照相机,就拼命靠眼睛看、脑子记。”范遥青向记者回忆道。他说,记得当时看到了一件清代早期的陷地刻白菜笔筒,菜心深达六七层,手掌大小,精美异常,令他印象极其深刻,心灵极其震撼。看完藏品,王世襄说,可以尝试把常州的留青技艺与陷地刻技艺融合,创造出有自己独特风格的作品来。后来,范遥青就以陷地刻为主攻方向。历史上陷地刻只有荷花、白菜二种刻法,在这个基础上,范遥青又新创了百合花、令箭荷花、兰花等题材品种,留青与陷地刻技法相结合,突出了刻的味道,以少胜多。

    通过王世襄,范遥青又结识了李一氓、启功等喜欢竹刻雅好的知名文化人士。李一氓收藏的竹刻作品,大多捐给了四川博物馆。李一氓还专门写了一篇文章《农民竹雕家》,发表在1985年3月6日的《人民日报》上,文中这样评价范遥青的竹刻艺术:“精到之处,不比明清两代的竹刻名家差,甚至,不管怎么说,可能还比他们好。”

    2008年,得知常州竹刻成功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当时已在病榻上的王世襄还特意打来电话祝贺,并对几位常州竹刻艺人念念不忘。2009年11月,95岁的王世襄去世。范遥青说,王世襄先生留下了很多很多,有文化、有艺术,更有光风霁月的品格,以及对常州竹刻艺术的源远影响。虽然他和王世襄的书信所有权属于他本人,但他认为,王先生的治学方法和美学思想应该为学界公有,这也是他愿意把它们整理并出版的原因。

    来源:cz001.com.cn

    阅读全文
  • 中国福州国际红木古典家具展览会

    2013年4月19-22日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
    2013年04月19-22日,中国福州国际红木古典家具展览会将与您相约福州国际海峡会展中心。本届展会与中国福州国际佛事用品展览会两展联动,福州红木古典家具展将设标准展位500个,连同福州佛事用品展会,展出面积将超过40,000平方米,预计吸引超过6万人次的境内外客商前来参观采购。
    日程安排:2013年04月19日-21日9:00-17:30
    2013年04月22日9:00-16:00
    展览地点:中国·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

    参观预登记

    现登陆展会官方网站www.imcff.com填写观众预先登记表格,即可享有以下VIP特权:

      享受绿色通道服务—优先办理免费入场证件,更加便捷地进入展会现场;享受现场增值服务—在展会现场享受各种专属的贴心服务;享受酒店预订服务—组委会将以更加优惠的价格帮您预订市内多家星级酒店;享受机场接机服务—展会期间,组委会将在福州机场提供免费穿梭巴士接送至展馆。办展机构品牌影响力

    展会的吸引力除了展会本身的前景外更注重办展机构的实力。作为前景广阔的福州国际红木古典家具展组委会有着一支专业性高、经验丰富的业务、技术骨干。我们已成功举办亚洲第一、全球第二的“厦门国际石材展”以及全球第一的“厦门国际佛事展”等一系列展览(详情可登陆官网了解http://www.jinhongxin.com/)。

    强有力的买家组织(详情可登陆官网www.imcff.com了解)

    本届展会得到了中国家具协会、福建省家具协会的大力支持,借助协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结合组委会拥有的丰富买家数据库资源,通过电话、电子邮件、新闻发布会、海外推介会等方式广泛邀请国际国内专业买家,借助各大媒体力量,加强红木古典家具在全球主要市场的宣传推广,打造福州国际红木古典家具贸易平台。

    携手佛事用品行业

    随着越来越多寺庙的新建、改建、扩建,红木古典家具成为采购佛像、神桌神台时的必备采购项目。福州红木古典家具展为您提供与专业采购商面对面的零距离展示平台。承办单位将充分利用已成功举办六届的厦门国际佛事用品展客户资源,为您邀请最专业最直接的采购商、经销商。客商资源将涵盖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

    现代化的展览会场

    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位于福州市闽江边的会展岛,四面环水,风景秀丽,周边路网发达,北邻闽江,南临福州火车南站。是目前国内最大单体会展中心之一,也是亚洲第二大会展中心,占地2000多亩,总建筑面积约38万平方米,其中地上23万平方米,地下15万平方米

    展品范围

    红木家具类:紫檀木类、黑酸枝木类、红酸枝木类、香枝木类、花梨木类、乌木类、条纹乌木类和鸡翅木类等硬木品牌家具、原材料以及半成品红木家具。
    古典家具类:仿古家具、古典家具、古旧家具、雕刻品等。明清古典家具、欧式古典家具、西洋古典家具。
    工具材料、原辅料区:加工机械、木雕工具、家具配件、漆、打蜡制品等。
    组织机构
    支持单位:福州市人民政府
    中国家具协会
    主办单位: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
    厦门会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协办单位:福建省家具协会
    承办单位:厦门会展金泓信展览有限公司(厦门会展集团下属企业)
    联系方式:
    厦门会展金泓信展览有限公司
    地址:中国·厦门国际会展中心
    邮编:361008
    联系人:杨小姐
    电话:(86)592-5959521
    传真:(86)592-5959689
    网址:www.imcff.com
    邮箱:info@imcff.com


    日前,缅甸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部部长吴翁温对外表示,2016-2017财年(2016年4月1日——2017年3月31日)内,共查获非法盗伐的木材4万余吨。吴翁温在联邦会议中表示,非法盗伐行为不仅让国家蒙受巨大损失,还让国家法律制度遭到严峻挑战。

    据报道,缅甸近几年森林损失速度居全球第三。有关专家警告称,若森林保护措施不当,缅甸境内森林将于2060年完全消失。据了解,在上世纪70年代以前,柬埔寨、老挝的森林覆盖率高达70%,缅甸为66%,只有泰国和越南的森林覆盖率不到50%。而缅甸目前森林覆盖率却为42.92%。在2010年至2015年间,缅甸每年森林消失及森林等级每年下降1.7%。

    缅甸盛产缅甸花梨,而缅甸花梨素有“大众情人”之称,是国内市场比较受欢迎的红木家具用材之一。

    阅读全文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