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宠物饲养问题 智能家居成为宠物消费新潮流
当宠物越来越多地占领人们的精神世界,给“猫主子”“狗主子”吃进口粮、玩进口玩具,甚至用上“高科技”解决宠物的吃喝拉撒……与父母一代相比,年轻人更舍得为宠物花钱。
为了讨好宠物主人,各大品牌纷纷使出大招。今年年初,电动汽车公司 Tesla(特斯拉)宣布推出可以自动调节车内温度的“狗模式(Dog Mode)”。“狗模式”专门为带宠物出门,却不得不将它们留在车内的车主开发。使用该模式时,车内的智能系统会在主人关闭车门时自动调节空调,将车内温度保持在21摄氏度的舒适状态,保证高温天气中宠物的生命安全。
除此之外,Tesla 中控屏幕还会显示车内实时温度,标注:“不要担心,空调开着,我的主人很快就会回来”的提示标语,避免好心的路人担心。
为了减轻猫咪乘车的压力,加拿大猫粮品牌 Whiskas(伟嘉)专门贴心地推出了一个广播电台。电台放送的音乐专为稳定猫咪的情绪设计,包含了鸟鸣和猫咪感到舒适、放松时会发出的“呼噜”声。在去看兽医或是出行时播放电台音乐不仅会使猫咪感到更加安全,也会减轻宠物主的负担。
根据《2018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显示,中国宠物消费市场规模达到1708亿元,比2017年增长了27%。到2020年,消费市场规模可能达到2000亿元。从养宠人数上看,2018年中国城镇“宠物主”队伍已经达到7355万人,其中80后、90后占比达到75%。
“猫狗双全”的“人生赢家”小雪的家里到处是宠物用品:猫爬架、猫厕所、狗窝,满地散落的是各种玩具,加上日常的粮食、零食,再算上定期的驱虫、洗澡,每月花在“猫主子”“狗主子”身上的钱都在5000元以上,几乎占到了小雪工资的一半。
与小雪相同,现在的消费者在购买进口宠物类产品时,更加专业、精细。数据显示,2016年至2018年,天猫国际的功能型猫主粮消费翻了20余倍,美毛猫粮、奶糕猫粮、去毛球促消化猫粮是最受欢迎的功能猫主粮类型。年轻的养宠人士对宠物的健康也颇为关注。在宠物药品与保健品中,驱虫的消费比重最高。专业的局部清洁产品,例如眼部和耳部清洁剂、除味剂、药品等宠物相关清洁和保健用品的消费规模,也在近几年显著提升。
虽然年轻人喜爱宠物,但是他们平日里工作繁忙,周末和节假日又经常会出门聚会、旅游,所以不少猫狗面临成为“空巢宠物”。因此,智能猫厕所、自动饮水器、自动喂食机等都成为紧俏商品。这些智能设备价格不菲,但却能节省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就算主人不在家中,宠物也能在家里舒舒服服地吃喝拉撒。
去年“双11”,消费者赵雷最大的一笔开销,是花了5000多块钱给家里的两只猫咪买了一台智能猫厕所。这台猫厕所是美国原装进口的,能智能感应到猫咪便便后,开始清洁。“我因为工作的原因,经常要出差几天,以前只能求朋友帮忙来给两只猫铲屎,搭了不少人情。后来一咬牙买了这个猫厕所,这样,结团的猫砂可以被自动滤出倒进垃圾袋,还能自动除臭,特别方便。”这款单价超过5000元的智能猫厕所自去年年底上线以来,已售出近千台。仅天猫“双11”一天,就售出400台。
除了为“空巢宠物”添置必备设施,年轻一代养宠物再也不满足于“养活”,而是“养好”,可以智能控温的猫窝、能检测宠物运动能量消耗的智能猫牌、狗牌都有着不错的销量。根据4月11日天猫国际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2016年至2018年,天猫国际宠物类商品购买人数增长3倍,交易金额增长超10倍。自动喂食机、自动饮水器、可以调节温度的猫窝等“宠物智能家居设备”正成为宠物消费新主流。
来源:第一家电网
在当下,对传统家居零售商场来说,最大的问题是什么?是品牌的老化。所谓的品牌老化,一言以蔽之,就是品牌不够活跃,不够娱乐化,不够有趣。用互联网的语言来说就是“品牌不具有势能”。
前段时间,有文章称,已经有三百多年历史的宝洁在衰退。
宝洁为什么在今天会衰退?最大的原因是它的品牌老化,不年轻,不活跃,对很多年轻人来说,宝洁沦落为妈妈的品牌。
但是,同样一个古老的品牌,可口可乐,它却为什么能够保持年轻呢?我们发现,可口可乐在营销上始终保持年轻和活力,它给人的认知和联想就是充满朝气,充满活力。它每一次发起的营销都是各类当时风头正劲时尚明星,从王力宏到李宇春到鹿晗。
很多家居零售企业都在倡导流量运营,但是真正的流量运营是什么呢?从集团的层面来衡量,所谓的流量就是线上的产品或者小程序、券包等等能有多少的人来点击、转发或者参与。但是,这样的流量更多地是自娱自乐,并没有很高的转化,而且,以促销为目的的所谓流量运营,不具有娱乐性,内容无趣,就没有势能,没有势能就不会产生真正的大流量。
什么才是真正的流量?
流量一定是广泛的关注,如何才能获得广泛的关注?是需要有高质量的内容。何为高质量的内容?在线上端,高质量的内容一定是有趣的,具有自带话题性质。所以,高质量的内容本质上是高超的创意。
经过这样的推论,我们基本可以确定,其实流量=好的创意。没有创意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流量。以促销,以所谓的低价产品来进行所谓的流量运营,方向上就是错误的。
谁才是流量运营成功的案例?几乎我们耳熟能详的互联网品牌,基本都是创意的高手,也是流量运营的成功典范。
比如说异军突起的喜茶,它是怎么迅速蹿红的?再比如说瑞幸咖啡,它是怎么形成自己独特的定位,创造新的消费需求,从而制造话题的?再比如说,杜蕾斯的文化,江小白的文案,这些都是以非常高超的创意,产生内容,从而吸引了流量。
另外,我们再看另一个案例,也是一次成功的流量运营。
3月1日下午3点,星巴克天猫官方旗舰店准时发售3000只“猫爪杯”,不到一秒钟就销售一空。“猫爪杯”最早在抖音上走红,随后在各大社交网络平台上引起热议,目前抖音相关话题的视频已有超过600万次的播放,这场由抖音引发的抢购风潮,令星巴克也始料未及。
猫爪杯本身对星巴克来讲并不能创造多么直接的销售价值,但是这个产品的爆红,让星巴克这个品牌再一次高度活跃,也就是露出度高,被消费者唤起,产生巨大的流量,对品牌价值的提升是巨大的。
对家居零售企业而言,如何开展深度的流量运营?
第一,放弃以促销为目的的所谓流量,而是以提升品牌活跃度的流量开发。
从集团层面来说,根本性目标是考虑如何提升品牌活跃度,如何让品牌年轻化,有趣,这是方向性的战略性问题。如果集团的企划导向以促销为主,则一定是南辕北辙,本末倒置,因为集团一定不如一线商场更了解当地的实际情况。
第二,做有意思的内容生产和输出者。
只要有好的内容,流量一定会水到渠成。比如说,曾经的咪蒙,每一篇文章都是吸引大量阅读的能够吸引眼球的内容。虽然咪蒙被封号,很多公众号对其大批特批,说她三观不正,但是,其实大家都恨不得能有咪蒙那样的内容和流量。
再比如说,故宫文创曾经创造的内容“朕就是这样的汉子”,将曾经的帝王轻松幽默诙谐化,巨大的对比和反差,然这样有趣的内容吸引巨大的关注。
有意思的内容就是为了有意思,不要强调为了推销产品或者促销活动,商业化的目的太明显,将毫无意义。
第三,用文案来煽情,用网络化的文案挠到别人的痒处。
值得借鉴和学习的自然是江小白,它的文案非常互联网化,很容易引起年轻人的价值共鸣。
第四,偶尔推出定制的爆款产品。
家居零售企业可以定制属于自己的具有纪念意义的创意型爆款产品。(这一点,可以仔细去研究一下故宫文创是如何开发相关联的爆款产品的)
第五,利用各种渠道进入互联网的世界。
家居零售企业应该通过各种渠道,进入互联网世界,并且一定分成专门的团队跟粉丝进行互动。微信公众号、抖音号、微博、今日头条等等。在这些平台上生产的内容,一定要亲民,平等地与网友互动,抓住网络热点,讲有意思的话题。
举一个例子,可以关注支付宝的微信公众号,它是与网友互动的最成功的代表。支付宝微信公众号每次推出的内容非常琐碎,但是几乎每一条都有10万+的阅读量,而且每一条下面都有无数的回复。
第六,尽可能让最终的商场变得年轻化和场景的复合化。
终端商场多做让人愿意来的事情。在招商之初,充分考虑业态的复合化,让消费者喜欢在这里逛。
我常说,成功的营销,基本上都是水到渠成,无心插柳柳成荫的。功夫在诗外,企划者千万不要太过功利,一切以促销为目的,以销售指标,以占领市场份额为目的,这样搞下去,品牌毫无生机,迟早会被别冒出来的零售物种所颠覆和革命。
当你想方设法保持品牌的年轻化和活跃度的时候,销售将会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来源:中华整木网
前段时间,一直在做各种各样的市场调研,目的是要验证对于产品开发、商业模式等各种假设,进一步深挖消费者需求,从而为品牌定位、产品方案定型、业态和体验设计等提供切实的参考。
调研中一个很重要的假设是,“大家居”能够提供给消费者最大的用户价值是什么?当然会有两个最重要的方面,这是由大家居产品本身的整体性决定的:一是一站式购齐的省心省心;二是整体性的设计和搭配所带来的审美升级。
在这两个核心价值中,一站式购齐实现不难,并且已经成为趋势,而审美升级会是一个长期的需求,并且实现起来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中国审美教育的长期断层和缺失,导致了中国消费者在审美上的集体无意识:不是人们不追求审美,而是对美没有概念。时至今日,随着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升,大众的审美鉴别能力已经有了提升(知道什么好看什么不好看了),但审美创造能力(如何搭配才好看)还远远不够。
那么,审美需求的满足由谁来提供?
家装公司吗?显然不是;是风口上的全屋定制企业吗?也不是。如果(原来的)家装公司和全屋定制能做好,也就不会有“大家居”这个新物种出现了。前面关于大家居系列漫谈的文章中,我们定义过“大家居”是什么——以消费者装修家的过程为主线,以各个过程所需的产品(服务)为单元,跨三个以及三个以上产品(服务)领域的,我们可以称之为“大家居”。同时,这张图也分别说明了当前参与大家居市场角逐的企业类型。大家居最为普遍的表达方式是实现单品向多品延伸,个体定制向全屋定制升级,其中,也包括了提供整装的家装公司。
为什么说家装公司和全屋定制企业均无法满足审美需求这个核心用户价值,是因为家装三件事——设计、施工、材料(产品)长期割裂,家装公司负责量房和效果图设计,材料商负责产品的测量和设计,看似谁都在提供设计,但没有人提供整体的审美,而是为了抢到各自的订单各自为政,但谁也不具备整体的设计和审美能力。理应担负也能够担负这一重任的,唯有“大家居”,大家居的产品,不是空间规划设计,不是某一类或两类单品,而是完整的空间美学解决方案。
然而,在对几个一线和新一线城市中产的座谈深访中,我们发现,消费者对审美这个问题的反映并不强烈。在我们问及“你在装修新家过程中有哪些痛点时”,大量的是对家装公司在材料与价格猫腻、施工服务等方面的吐槽,并未过多涉及到对设计、审美更多的关注。在对于审美需求的引导性的问题、诸如“你一般在装修的哪个阶段去看、逛、选家具”,“想到装修时,你想到的最重要的关键词”、“你觉得家里的哪两个空间一定要保持风格统一”等问题时,也很少有人对家居的审美表现出特别的敏感。
这既在意料之外,其实也在意料之中。
说是意料之外,因为调研很大程度,就是带着了解消费者审美需求的目的去的,当出现的结果是消费者似乎对此不是太过在意时,有点意外。
说是意料之中,因为这样的结果可以理解也很好解释,不是说审美不是痛点,而是这反映了上面说的国人在审美上的“集体无意识”,服饰用品审美等可能近年来进步比较大,但家居仍未有大的提升。而且,由于消费者在硬装过程中感受到的痛点过于强烈,也一定程度上掩盖了在审美上的问题(不是没有审美痛点,但目前而言,装修施工服务和质量是更大的痛点)。
蔡元培先生说:一个没有审美的民族是不知善恶的。
画家吴冠中先生曾经说过:今天中国的文盲不多了,但美盲很多。
家居消费审美升级并不是一个伪命题,消费者一定需更有设计、个性和美感的家,我们坚信,消费者的家居审美需求一定是会被唤醒的;我们也坚信,家居消费升级的实质一定是审美升级。审美需求的满足,是大家居企业能够提供给消费者的最大最核心的用户价值。
市场衡量所有企业价值的尺子,就是企业创造的用户价值。每家优秀的公司,确定的核心价值都不同。每个公司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定位好核心的用户价值创造,然后,定义好怎么去衡量它,接下来,围绕着它去建设自己的组织能力。比如,海底捞是围绕着“服务好”来做体系建设;麦当劳是围绕着“快”来做体系建设,背后整个组织能力就是围绕“快”做标准化和流程化。苹果的核心价值是创造极致的人机交互体验,所以会牺牲“便宜”这个维度;小米则是追求极致性价比。
大家居企业需要定位好自己对于家居消费者的审美价值,并以此构建审美创造能力以及审美输出能力。只要路是对的,就不要怕远。
来源:亿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