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国家具消费趋势研究报告
第34届名家具展9月份首次独挑大梁,超大的规模和升级的服务,以及众多参展商的鼎力支持,让名家具展维持了内销第一展的名号。本届名家具展共启用10座展馆,总展览面积达到77万平方米的规模,5天时间接待了来自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观众。
东莞名家具展是人气最高的内销展会,名家居世博园是名家具展的9号馆,又是各大家具品牌产品最全、最新的形象店综合体,两者对中国家具市场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新浪家居记者连线名家居世博园总经理许宗彤、东莞名家具俱乐部(名家具展主办方)秘书长方润忠,解读2015年家具消费趋势。
从9月份展会及2015年名家居世博园为代表的终端市场情况看,国内家具市场已经进入“新常态”阶段,竞争更加激烈,企业为了在市场上争得一席之地,可谓煞费心思、各出奇招。
以下是东莞名家居世博园和名家具展上出现的家具消费趋势:
一、消费群体定位年轻化
80、90成为市场主力消费群体已经是不争之实,名家居世博园和名家具展上,该趋势非常明显。
从大部分的家居企业展示的产品风格系列可以看出,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推崇款型时尚、简约、设计感强,规格较小适合小户型等具有年轻气息及特性的产品,部分产品非常强调年轻化消费习惯、突出消费者的参与感。在产品定位上,各大企业进一步细分目标群体,进行差异化定位。如元宗家具针对年轻一代,以年轻消费群为目标群体打造了8090系列,时尚与轻奢是其主要特色。与此同时,软体家具一线品牌顾家家居也推出米檬系列和纯粹布艺功能沙发系列,明显是冲着年轻消费群体而来。
二、简约欧美风格成主流
随着人们消费习惯的改变,以往展会和卖场比例较高的奢华欧式家具,开始不再那么流行。近些年来,简欧、小美、小法风格渐成主流。
此次展会上,原先定位高贵奢华的欧美家具,纷纷推出 “简约”风格系列。北京盛世艺之坊家具有限公司的钛马迪产品深受经销商欢迎,原计划开25家店,结果一天就有100多家经销商签订了意向书。钛马迪相关负责人表示,本届展会的产品是经过几年潜心研究推广的新品,做了充足准备,着重加大了高精尖的技术投入,设计出接地气、适合市场的产品。
三、 个性化服务定制突显
定制家具在市场上的风行,让不少传统成品家具商也开启了定制之路,越来越多的企业涉及定制,多以全屋定制、尺寸定制、免费设计等为卖点,以消费者个性化服务定制为主。
迪信家具从单独售卖家具,转型成为全屋家装服务商,为消费者提供大师级别全屋规划设计家装工业化服务。城市之窗的“淡泊”变身定制产品,根据消费者的个性设计,对提升空间利用效率的深入思考,根据不同房型设计不同的规格。左右家私在本届展会上推介“左右定制”系列,主要面向新兴消费者,并在定制的过程中,强调和消费者的互动,所谓定制不仅仅只是尺寸的定制,更应该包含材质、色彩和覆面材料等。
四、现代中式家具发展迅速
中式家具的发展脉络在名家具展上有了更清晰的展现。从9月名家具展和东莞名家居世博园可以看出,中式家具从原来的传统款、新中式,进一步更新为现代简约中式和现代中式。
红木家具从在脱离传统款式和原材料的束缚,部分品牌将简约、现代化的设计融入其中中式家具中,将中国风与舒适性、人体工程学融合搭配。
深圳祥利集团(友联为家、祥利为家)在产品创新上一直走在行业前头,本届展会主打自然简约风,推出“若静”、“方圆之道”、“江南印象”、“荷田小满”四个系列新品,自然平和的展厅氛围吸引众多年轻买家驻足流连,来自全国各地的新老经销商亦对新品表现出浓厚兴趣。
五、以色彩为主的儿童板式减少 多风格化代之
儿童家具方面,摆脱以前以色彩和板式家具为主的格局,以板木、实木或者松木共存的格局。从9月份展会中可看出风格化多样,在色彩和包装上更加用心,包装更精美。
松木儿童家具代表品牌松堡王国在世博园的专卖店更新了其北美风情产品,仍旧是实木家具,但设计上更具个性。展会期间,获得经销商和消费者的首肯。
五年前我们说家具要做电商很多人跟我们说出了“一千个家具做电商的伤心的理由”,现在我们想说家具要重视微营销,还多人“摇摇头,说这太神秘”,历史反反复复告诉我们,很多人认为所谓的适合做的时候,已经是行业的高峰了,高峰时期做,就如同这两年做家具,状况可想而知……
老实说,现在做电商已不早了,但还是有机会的。为什么这样说?说电商不早了,现在通过电商一下子异军突起的机会已很少了,说做电商还有机会,是因为我们行业的线上线下还没有打通,价格还没有被击穿,由此,行业空间还很大。但是,现在是一个加速度的时代,也可以说是一个一窝蜂的时代,早和不早之间的距离是很短的。
可以说,互联网是任何行业都不能不面对和思考的问题。李总理提出的互联网加的思维,什么是“互联网加”呢?有必要普及一下。通俗来说,“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这相当于给传统行业加一双“互联网”的翅膀,然后助飞传统行业。比如互联网金融,由于与互联网的相结合,诞生出了很多普通用户触手可及的理财投资产品,比如余额宝、理财通以及p2p投融资产品等;比如互联网医疗,传统的医疗机构由于互联网平台的接入,使得人们实现在线求医问药成为可能,这些都是最典型的互联网+的案例。互联网+”行动计划可以促进传统产业变革。
“互联网+”令现代制造业管理更加柔性化,更加精益制造,更能满足市场需求。最后,互联网+”行动计划将帮助传统产业提升。互联网+商务=电商,互联网与商务相结合,利用互联网平台的长尾效应,在满足个性化需求的同时创造出了规模经济效益。伴随知识社会的来临,驱动当今社会变革的不仅仅是无所不在的网络,还有无所不在的计算、无所不在的数据、无所不在的知识。“互联网+”不仅仅是互联网移动了、泛在了、应用于某个传统行业了,更加入了无所不在的计算、数据、知识,造就了无所不在的创新,推动了知识社会以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为特点的创新2.0,改变了我们的生产、工作、生活方式,也引领了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常态”。传统产业的出路在哪里?任何传统制造业都要适应这个时代的特征。就如同工业时代的来临,传统产业手工生产必然要被洗礼。如果你不能主动变革,中国近代伦为列强蚕食的对象是一个国家的结局,而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其结局就是被淘汰,而且是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如何错的情况已被淘汰。
互联网+成为了转型方向之一。不过从目前看来,互联网+传统家具行业的变革主要还是在两个层面展开:渠道和产品。家具行业是传统制造型企业,营销方式往往是发展渠道经销商。不过如果市场不景气,厂家就难以召到经销商。
至于在产品层面,如何抓住用户痛点,特别是伴随着互联网成长的80后、90后的需求则是家具厂商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产品的智能化也是家具行业探索的方向之一。
木工师傅谭顺安骨节突出的手掌,轻轻落在方桌上竖着摆放的条形木块上,五指并拢,朝外拨了拨,然后捏住一头抬起来,弯下腰,斜着的眼睛将目光汇聚成一条线,瞄向木头直挺挺的边角。
“看到好木头,就很激动。”一应榫卯部件准备妥当后,谭顺安有条不紊地将桌上的红木材料拼接成古典方凳。
2015年9月5日,在中山市沙溪镇举办的“中国红木家具文化节”上,谭顺安对《瞭望东方周刊》说,组装环节仅仅花费了不到20分钟,可是,打磨这套榫卯配件足足消耗了一天半的时间。
“精华就在这榫卯结构上,你看,结实得很,一根钉子也没有用。”他说。
榫卯结构与雕花艺术一起,是传统红木家具的工艺瑰宝。在生产工具如此先进的现在,核心构件仍然无法被机器完全取代。
就是靠着这些“手艺人”的敲敲打打,沙溪镇从无到有,一举把红木生意做到全世界,成为全中国最大的红木家具市场之一。
掺假更隐蔽
毗邻中山城区的沙溪小镇,面积只有55平方公里,户籍人口6.1万人。共有400多家红木家具企业,年产值达70亿元。商贸总面积预计可达200万平方米。
紧挨着沙溪的大涌镇同样以红木著称。和沙溪以商贸为主稍显不同,大涌倾向于生产、研发,拥有“中国红木产业之都”的头衔。
“开车走半个小时,全是卖红木的。”全国工商联家具装饰业商会秘书长张传喜,对沙溪、大涌红木家具市场的产业聚集赞叹不已。他对本刊记者说,中山市是全国最大的红木市场,交易量能占到全国市场份额的30%~40%。
广东省红木商会副会长方远良告诉《瞭望东方周刊》,红木家具对产品的品质要求极为苛刻,这就决定了诚信对商家经营、发展至为关键。这也是沙溪从改革开放之初的零基础,发展到现在规模的一个重要原因。
但是,在全国范围内,红木行业掺假造假的“害群之马”,时不时会被媒体曝光出来。
“有些人会拿便宜的材料冒充代替,一般的消费者认不出来。”中山市蔚林古典家具有限公司经理陈峰告诉《瞭望东方周刊》,现在市场上公然造假、贩假的情况已很少出现,但是不排除一些不良商家,在家具不起眼的地方,掺入少量的廉价材料。
中山波记古典家具公司总经理伍建波对《瞭望东方周刊》说,一些外观非常接近的木材,价格能差出10 倍。
“近几年掺假、造假的事情已经很少了,但红木家具是非标准化产品,很难做到统一。”他认为,红木家具市场之所以给消费者以“黑幕重重”的误解,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红木作为流传千年的古典文化,本身蕴含很深的学问,普通人完全掌握这些知识很难。
与此同时,红木材料种类繁多,实现监管的透明、统一,在技术层面也难以企及。
“国标”的困惑
2011年,强制性国家标准《红木家具通用技术条件》(即“新国标”)正式实施,红木家具产品必须具备“一书一卡一证”才可上市销售。
“里边的学问深着呢,很多我也搞不懂。”做了几十年木匠活的谭顺安目光如炬,一眼便能辨识出常见红木材料的质地、纹理,但他仍坦承,红木材料门类繁多,凭经验辨别很难。
这时,详细的国家标准,就显现出规范市场的作用。“什么材料做的,标注清楚,有依有据。”张传喜认为,品牌、工艺、款式不同,同类材质的家具价格可以差别会很大,但材料一定要按照规定,明确无误的标注清楚,让消费者自行选择。
“如果标的跟用的不一样,就是造假。”他说。
尽管“新国标”分门别类对红木种类作了规定,但在伍建波看来,还是过于粗糙。他举例说,红木中的红酸枝为豆科檀属木材,但本类树种下边,又细分为巴里黄檀、交趾黄檀、奥氏黄檀、微凹黄檀等近10种木材,最好的与最差的品种之间价钱相差10倍。
“标的都是红酸枝,他说没有错啊,但就差这么多。”伍建波认为,红木学名与俗称之间的区别,也是造成标注混乱的原因。
但是,中山市均福楼红木家具公司董事长李锦先的观点恰恰相反,他对《瞭望东方周刊》说,国家标准规定的红木种类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了。“至少是缅甸黄花梨以上的,红酸枝、小叶紫檀、黄花梨才能算红木,其他的品质并不高。”
“比如最大众化的缅甸黄花梨,只要是缅甸产的就可以了,难道非要再分出这个山头的跟那个山头的有什么不一样?”谭顺安也认为,红木细分到一定程度,相互间的区别已经十分微小,无论商家还是消费者,过于执著于红木材料种类,并没有必要。
原材料之殇
即便如此,红木家具从业者大部分还是希望国家标准能进一步扩张,以便将更多的树种归为红木家族。因为红木原材料越来越稀缺。
2013年6月,《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正式生效,巴西黑黄檀、檀香紫檀、交趾黄檀、微凹黄檀、中美洲黄檀、伯利兹黄檀、卢氏黑黄檀等树种的木材,被列入国际贸易中禁止或限制商业贸易的木种。
这项规定给原本就缺乏木材原料来源的红木家具产业,带来了更多限制。
“红木里最名贵的海南黄花梨,几乎已经绝种了,小件的工艺品还有,大件的家具很难找到。”陈峰说,制约红木家具发展的桎梏,并非被行业“唾弃”的掺假、造假,而是原材料的稀缺。
“一些品种,东南亚都快没有了,要到非洲去找。”他说。
原材料的稀缺,产品的工艺特性,决定了红木家具的非标准化生产模式。
“所以,红木家具不会产生美的、娃哈哈那样的大众品牌。”张传喜分析说,受国际贸易形势影响,红木原材料价格近两年出现了起伏,但长远看,名贵红木家具的升值空间依然看好。而随着红木资源的进一步减少,在将来,红木家具市场很有可能从大众市场退出,进入到拍卖市场进行交易。
“这么好的材料,做得那么难看,那么粗糙,非常心痛。”方远亮说,东南亚是红木的重要产地,他曾多次到越南、缅甸考察红木市场,发现当地除了出口原材料之外,也进行加工生产,但是做工不敢恭维,“所以,一定要出精品。”
在这方面,中国传统的榫卯结构与红木雕花,极具价值。方远良说,一件红木家具的品质,除了要看原材料是不是货真价实之外,看的就是榫卯扎实不扎实,雕花细腻不细腻。“这都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宝贝,一定要发扬下去。”
创新的桎梏
传统技艺是红木产业的基石,然而有时又是产业与时俱进的羁绊。
沙溪镇瑞古轩公司销售经理陈晨,近两年发现了一个新的业界规律,那就是70后、80后,甚至是90后顾客越来越多。“广东的50后、60后更看重是不是真材实料,年轻人对款式的要求也很高。”她对本刊记者说,受经济大环境影响,2015年的销售业绩并不理想,那些销量不错的家具,都是在款式、做工上动了心思,有所创新的产品。
红木家具传统款式,受明代、清代影响深远,是市面上的主流风格,这造成了外形上的千篇一律。陈晨介绍说,在传统款式的基础上,家具企业进行了外形上的改造,以适应现代居家生活的需求,被称之为“新古典”,很受年轻消费者的欢迎。“比如家里养了小孩,为了防止磕碰,雕花做得就很简洁。”她说。
“‘新古典’的改动算是比较小,‘新中式’改变就很大了。”陈晨说,2015年上半年,他们公司又进行了大幅度创新,推出了“新中式”风格的红木家具,大胆引入欧式元素,甚至是内嵌式的软卧结构。
除此之外,还有人为了追求纯手工制作,对机械化生产有抵触情绪。方远良认为,榫卯的核心部件,一定要有经验的师傅打造品质才有保障,但其他环节运用机器辅助作业,并不会影响质量。“难道开料锯木头也要手工?手工锯肯定没有机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