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新营销模式 助力橱柜企业抢占市场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各种营销渠道涌现,丰富了橱柜企业品牌推广的方式。特别是备受关注的APP和微信,成为企业营销的新模式。在“低头族”兴起的当下,橱柜企业需要有效的利用到这些平台的优势,规避其弊端,只有这样,产品的推广才能更加有效。
APP营销倍受青睐
根据中国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APP广告营销价值》调研报告显示,由于具有高度的精准营销和较强的交互营销能力,智能手机APP逐渐受到青睐,手机APP广告的平均可见、扫视、关注都显着高于一般的网页横幅广告,其中关注的比例超过40%,是网页横幅的2倍。
在手机网民已达4.64亿时,显然手机已成为第一大上网终端,中国互联网已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而橱柜企业进行APP营销具有开发成本低、容易被目标受众接受、能提供精准服务、贴身黏住顾客及帮助促销等多个特点,因此进行APP营销已成为不少企业社交媒体营销的重要组成部分。
抢占微信营销市场刻不容缓
目前,国内微信快速发展,各行业都在抢占这块空白的市场,也给予传统橱柜企业巨大的营销舞台和展示自己营销思想与才情的机会。微信商业模式爆发之后,不少橱柜企业也在快速赶紧为营销模式,借微信大平台构建属于自身专有的平台。
不过,橱柜企业进行微信营销要讲究技巧,不能一味的进行产品的枯燥介绍,也要考虑消费者的感受,提高品牌的识别度,不要让消费者受骗。除了要进行内容营销之外,橱柜企业也要利用好品牌的优势,将品牌价值最大效率的利用起来成就更高的口碑。
如今,各种信息铺天盖地,对于橱柜企业而言,想要成为消费者眼中的焦点已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橱柜企业只有时刻关注行业大势发展,巧用全新的营销模式,才能占得市场先机。
近年来,互联网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传统家居企业按捺不住向互联网转型的步伐,以求打破当下的市场困局。然而,日前好莱客重组互联网家居企业失败的消息,也让传统企业深刻认识到与新兴互联网产业合作并不是一件易事,同样,也并非转型的唯一出路。
互联网之下 重组非易事
传统经济在互联网的冲击下面临着不小的危机,衣柜行业也正在互联网的大浪里起伏着。上市、转型电商甚至是兼并重组都成为了衣柜企业为了应对互联网朝着新型模式转变的手段。例如,9月10日好莱客发布终止重大资产重组公告表示重组失败。据了解,好莱客虽然拟通过筹划本次重大资产重组对互联网家居领域优势资源进行整合,加快公司的产业升级布局,但上半年好莱客由于家具行业大环境整体偏弱,订单增长跟以往相比乏力;公司管理团队仍处于磨合期,一系列的不完善昭示着企业转型互联网还存在问题。
这对一些正抱着重组重来的衣柜企业来说无一不是当头棒喝,重组或许成为企业应对危机的一种常态、一种无奈,但在互联网之下衣柜企业不能寄希望于次,怎么快速的具备互联网思维,朝着正确的方向转型才能当下衣柜企业亟需要解决的问题。
衣柜企业跨界 谨慎为先
在互联网之下,衣柜行业另外的现状是企业联盟或者跨界合作。为了提升品牌综合竞争力,选择优势互补的企业联盟,甚至在智能家居风潮的影响下,不少企业与一些智能化科技大咖跨界合作,期望给行业一个新的答案、给消费者一种新的家居概念。
然而,在业内人士看来,出发点尚好,实际操作从企业的磨合到产品的研发都不是简单的问题,这点从360与酷派、乐事难扯清“三角恋”就有映射。因此,衣柜企业在跨界合作的过程中,需谨慎,切勿使自身陷入更大的风险当中。
最近,打开新闻网页,会发现很多关于家具销售纠纷的报道。有买家具交了钱货没到却撤柜的,有实木家具掺假的,再结合之前爆出的甲醛超标、材料掺假、家具毁损退货、发的货是样品的等等,家具行业的销售纠纷似乎从来就没有在媒体上断过。
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大量的销售纠纷呢?家具销售中怎样做才能减少销售纠纷的出现呢?
私单欺诈
最近有一则新闻,济南段先生在卖场买家具,销售员表示私下交易可以优惠,段先生听信后与销售员私下交易,只签了与品牌的合约,并没有签与卖场的合约,结果销售商迟迟不交货,最后才得知其撤离了卖场。段先生找到卖场,卖场表示没有交易记录,不用承担责任。段先生原本是为了省钱,最后却钱货两空。这就像是去饭店吃饭不开发票就可以优惠一样,没出事还好,一旦遇到食物中毒之类的事情,你找谁负责?
遇到这样的事情,消费者只好自认倒霉吗?与此同时,恐怕该家具品牌也是有苦说不出吧!最近家具市场普遍不景气,有些经销商就故意设下这样的骗局捞一把之后就退出,却把家具品牌的名声弄坏了,坑了消费者又坑了家具品牌。建立好名声不容易,要毁坏好名声却只需要一瞬间。在企业都在注重品牌建设的今天,一个负面的消息就可能影响到整个企业的总体品牌布局。
家具企业要谨慎选择经销商,好的经销商能为家具品牌带来丰厚的利润,但一个不好的经销商却很容易坏了家具企业的品牌名声。消费者在买家具的时候也要多留个心眼,遇到这样的便宜不要占,一定要与卖场签合同。
文字游戏
很多商家号称自己的家具是实木家具,事实却是实木掺板木的家具,只在重要部分用实木,其他地方都是板木。但是销售的时候却不说清楚,消费者发现之后当然又是一场纠纷。
最近的新闻中不少关于“实木不‘实’”的,说的就是实木家具并不全用实木打制,商家卖的时候不说清楚,只是诱导消费者以为该家具是全实木,弄虚作假。只因家具不是消耗品,所以有些商家便这样糊弄消费者,他们也不指望熟客和回头客,只做一次性生意。也不担心坏了品牌的名声。合同里面细节不明,跟顾客玩文字游戏,就是之后顾客发现了找来理赔,也会推诿了事。
售后不完善
前不久,一市民买了一套衣柜,放进房间以后,整个房间里都弥漫着一股刺鼻的气味,经销商看了之后竟然建议客户买水果袪味。这样的建议客户当然不会同意,而且很容易激化经销商和客户的矛盾。
这样随便地处理问题,这个商家也真是前无古人了。遇到这样的事情,商家不该如此敷衍了事,应与客户做好沟通,与客户一起将家具送去进行甲醛检测,若确实是甲醛超标,商家应积极主动地处理好后续事情;若不是,也要弄清楚原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行规之外还需定标准
日前,某女士订购了一扇木门,师傅量尺寸的时候表示,因门框比木门要宽,所以需加800元费用,不然就不给安装。当记者询问之前是否对顾客说明了这一点时,商家表示这是行规,之前并没有特意说明。
站在消费者角度,既然我们已经签订合同,交好定金,那就需按合同来,等到尺寸不合适,又要另加费用,这是不合理的。既然是行规,就该写进合同里面,尺寸大了、小了,需要改多少,要加多少钱,都应该写清楚。不写清楚,可能这些行规就只有行业内的人知道,消费者只在需要的时候去买,又了解多少行规呢?等到事情发生了,又是一场消费纠纷。商家应吸取这些教训,将纠纷消弭于无形。
家具行业的销售纠纷一直存在,但很多问题可以事先避免,无法避免的事情也可以用售后服务来完善。家具品牌企业和经销商应在销售行为发生前做好充分准备,从小处出发,着眼于细节,防范于未然,不要等到销售纠纷发生了才想办法挽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