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具旧换新需警惕价格欺诈
记者了解到,近来兴起的家具“以旧换新”的形式是从模仿家电行业而来,家电业以旧换新早已不是什么新闻,而以国家政策牵头的家具“以旧换新”却迟迟没有推行,尽管很多商家陆陆续续开展了家具“以旧换新”活动,但实质上却有大多消费者被活动中的不明码标价的商家行为忽悠。
忽悠一:收取旧家具处理费
“消费者不可能对每件产品的价格记忆得那么准确,况且也不可能天天跑去家具城。”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消费者对于九折到八折的直观,却容易让某些厂商在利润上钻空子,这种诱因让买家具的人看似赚到便宜,实则吃了亏。
比如一件原价5000元的床,九折出售(实际成交为4500元);有些不负责任的厂家在活动当日把价格标签改成6000元,八五折出售—消费者软磨硬泡砍到八折,最后4800元成交。很有可能砍了半天价,结果却有可能花了比平日更多的价钱。有些企业也借着“以旧换新”的模式掩盖价格欺诈,抬升家具的价格抵过旧家具折合的价格,甚至还包含着旧家具的处理价格,比如说本来4000元的家具,“以旧换新”它卖5500元,旧家具折合1000元,其实它还收取了500元的家具处理费用。因为每个企业的家具都是个性突出,普通人对其价格是没法比较的。
忽悠二:低折扣名不副实
这一现象在家居市场促销中较为常见。比如,有些商场大张旗鼓地对外打出“5折起”的促销口号,但实则仅有极少量的5折产品销售,大部分家居产品仍然在7折以上。而甚至有的商场根本就没有5折产品、仅仅是通过超低价的噱头先将消费者吸引进来,再通过推销员三寸不烂之舌来说服消费者购买产品。买之前要注意其是否“明码实价”,除细细对比外,可以记下活动前后某件产品的具体价格,如果前后有差异,那其中必然有猫腻了。
忽悠三:买赠结合很划算
除了打折促销之外,买产品送赠品也是比较普遍的一种促销方式。家居厂商往往抓住许多消费者贪小便宜的心理,进行买赠结合式的促销。一些家居厂商实施买家具建材、送家居饰品的活动策略,多买多送,从而刺激消费。据了解,一些家具商场卖家具送礼券,称其可以在其所有卖场的家饰品牌处使用。但当第二天消费者拿着礼券准备消费的时候,居然被店员告知:礼券已过期,仔细查看后才发现,礼券背面左下角用极小的字写着:当日有效、过期作废。
忽悠四:特价产品或是陷阱
经营形态上,如果是大型卖场中集成的众多小商铺,而且每一家商铺的活动或折扣完全不同,其被忽悠的风险就更大,而集中式或是大型商场才比较放心。
有业内人士指出,家居产品打折促销,消费者不可过于贪图低折扣。一分钱一分货,那些低折扣的家居产品,往往存在着制作工艺缺陷或产品质量问题,有的家居产品售后服务无法得到保障。所以,建议消费者在选择产品的时候,要尽量倾向于折扣相对适中的,不要被低折扣冲昏了头脑。消费者需要仔细鉴别,做好咨询,不要掉进促销陷阱。
明明付了订制费,家具却迟迟不见踪影。今年以来,太原市消费者协会接连接到这样的消费投诉。为此,市消协发布消费警示,提醒消费者订制家具要多个心眼,特别是不要忽略经营者的经营资质。
省城市民安先生在居住地小区内看到经营者冯某给邻居安装橱柜,便和其约定分次付款,冯某为安先生订做橱柜。安先生随后付给经营者一部分货款。谁知橱柜做到一半,冯某便开始以各种理由搪塞不予完工,并久拖不决。市消协调查了解到,经营者冯某的公司已转让,他本人也不再是公司法人,现已没有能力继续为消费者服务。
为此,太原市消协提醒广大消费者,在订制家具时,要注意以下五点:
选择正规、信誉度高的经营者,切不可贪图便宜找游商小贩;
要询问并了解经营者的经营资质;
要签订书面合同并注意合同中是否有经营者的印章,书面合同应详细具体,包括分期付款金额、期限、工程完工进程、双方的权利、义务及违约责任,要求经营者盖公司印章,并注意查看合同中的公司名称和印章是否与《营业执照》一致;
每次付款时应索取带有经营者印章的收款凭据,并妥善保管;
遇到纠纷要及时投诉,或就近向当地消协反映,也可向法院起诉,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创造空间一定要有所谓“风格”?
快来看看由住房网站Airbnb 刊登,位于法国里昂这间日租公寓,从窗框边不整齐的石块切边,依稀嗅出这栋建筑物拥有一定历史,对比屋内淡蓝色墙面有着时代反差感。墙边高度及腰白线板,使天花板距离更加拉长,空间更为宽阔,家具却变得渺小。
如果你对于风格没有太大的坚持,就暂时抛开这个不成文的规定吧!充满现代感红椅、简约风沙发、摩登感吧台、北欧风茶几,没有设限居家风格也是不错的选择,保持可塑性,随心所欲添加想要的家具!
[Next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