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能过剩卖场过多家居市场形势严峻
众所周知,中国家居行业是大产业,行业进入门槛低,无序竞争,产品同质化、核心竞争力不强,据统计,自2004年至2014年十年间,中国家居产业处于快速增长阶段,年均增长率超过21%,家具业总产值从2003年的2040亿,增长到2013年的6800亿,增长幅度高达300%以上,而就整个家居建材产业(囊括家具、陶瓷、门窗厨卫、地板等)规模而言,2014年,建材家居业市场规模将达到40000亿以上。巨大的产业规模引起不少业内人士的担忧,有分析就认为,现时中国家居行业的产能、商能(家居卖场)均相对过剩,行业面临洗牌,市场形势严峻。
产能过剩隐含风险
中国家居品牌联盟秘书长陆昕向记者表示,2013年,全国规模以上家居建材流通企业销售总额达到近12500亿,占据全国产能规模的36%。其中排名前11位的全国连锁性家居连锁流通企业总收入1222.69亿元,仅占据全国规模以上建材家居流通企业销售总额9.8%,其中亦囊括了113家的红星美凯龙、78家的居然之家,以及25家月星、18家欧亚达、15家宜家、11家百安居、8家集美等卖场品牌的销售额。剩余,仍还有近90%的11000亿的流通销售总额被全国各区域的家居卖场企业所瓜分。9.8%与90%的连锁与区域销售额的巨大差别,成为连锁大佬,地方土豪上马家居项目的最大动力,同时也成为地方政府纷纷上马工业产业园的重要动因。
“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往往只看到了庞大的市场规模所带来的理论上的财富,而忽略或者说选择性无视了一系列重要问题,那就是,在既定区域内,市场是否足以容纳疯狂扩张的卖场?其中又有多少家居卖场存在重复建设的风险?”陆昕认为,现时很多地方政府大力发展动辄万亩的工业园,全国多个城市家具卖场的急速扩张导致了供大于求的局面,不少家具城门可罗雀、生意冷清,甚至一些家具市场经营难以为继,被迫转型或者关门。家居流通行业在面临着洗牌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市场形势。
家居卖场面临过度饱和
家居卖场扩张过快也是当下家居行业面临的困境之一。据陆昕向记者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4月,中国前11位连锁卖场全国区域分布,经济优势区域华东地区167个,占总量的44%;其次华北79个、华南40个;华中33个、西南和东北各27个、西北仅9个,四个区域总量不及华东一个区域。从省份城市角度而言,江苏以55店高居首位,上海38店居第二,广东37店,北京32店,浙江29家排名第五。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中国的家居流通业,由于区域经济发展不均匀,导致的家居卖场集中化程度也因地不均匀。“虽然有预测称中国建材家居行业2014年市场规模将达到4万亿,但是由于家居卖场集中化程度的不均匀,导致既定区域内卖场过度饱和,有些区域甚至严重过剩,无益于家居行业健康发展。而这,也正是当前家居行业发展中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即巨大的市场容量与过度饱和的家居卖场之间的矛盾。”
家居产业盲目扩张不利于企业发展
2013年统计数据,4000万平米的家具销售面积仍在不断的上涨扩充,而家居卖场疯狂扩张对实业发展造成了巨大影响。“企业盈利能力下降,将直接影响到产品竞争力及企业核心竞争力,对于企业健康发展非常不利,更是对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企业、大品牌造成了巨大阻碍。”
陆昕认为,在这样的情况下,家居行业在市场规则自身调节的同时,作为主政引导产业走向发展的政府有关部门,亦需看清产业发展的本质。“在经历前三十年野蛮生长的某些地区,家居卖场的规模已呈现出绝对的饱和状态,卖场面积过剩导致的一系列问题,在市场及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已经越来越明显,这就要求政府需要制定相关产业规范,进行科学规划。”他表示,家居产业渠道创新是大势所趋,因此制造企业、经销商以资本为纽带,积极参与渠道,自建渠道,积极探索新渠道,是厂家和经销商急需修炼的内功。“在维护切身利益的同时,为家居产业发展探索新的发展模式,联动产业链资源共同创建厂家、经销商、卖场、消费者四方和谐共赢的机制。”
上周,在40万平方米名家居世博园开业后,东莞家具产业再度风起云涌,慕思将斥资20亿元在厚街建设全球健康睡眠文化产业总部基地,而总部在福建的森源已在大岭山开工建设森源家具产业园,产业园建成后将成为森源的全国中枢。
“企业不会再像以前那样,在哪里创业壮大,就一定要在哪里生产、办公、研发、营销”,在东莞名家具俱乐部副秘书长余旭辉看来,“土生土长”的企业热衷外逃,把研发、营销、制造等总部迁往更有利的地方。近期两家家具企业把“总部”迁到东莞,正是因为相中东莞的家具产业基础和完整的产业链。
据慕思方面称,全球健康睡眠文化产业总部基地将在今年9月开工,至2015年建成投用。项目用地面积约180亩,总建筑面积约25万平方米。
与此同时,森源方面也称,2015年下半年,其投资10亿元的家具产业园区将在大岭山投产,计划于20 17年建成。届时,不光森源股份的深圳子公司、东莞分公司将迁到该园区,其行政、研发、销售总部也将全部迁到大岭山,成为其全国中枢。
东莞名家具俱乐部副秘书长余旭辉认为,随着产业发展的日益成熟,市场竞争的逐步强化,家具企业的产业链布局将更加理性化、科学化,会综合考虑产业环境和市场需要,对自身的行政中心、研发中心、营销总部、制造基地等进行合理布局。不会再像以前那样,在哪里创业壮大,就一定要在哪里生产、办公、研发、营销,行政办公有可能还是留在创始地,但是研发中心、营销总部有可能就会向信息、资源最集中的地方靠拢,而生产制造可能会向原辅材料集中的地方靠拢,更大的可能性是向靠近产品销售的批发集散地、产业链配套比较完整的地方聚集。
这种企业自身内部产业链布局的理性化和科学化,既是企业自身选择的结果,也是市场竞争的必然。这种情况,将不只是在国内发生,对于那些有国际化能力的企业而言,这种布局将会在全球范围内展开。在这样的情况下,东莞优势凸显,因为这里不仅有扎实的产业基础、完整的产业链条,更是家居行业新设计、新产品、新信息、新趋势最集中的地方,必然成为家具行业建设总部的首选地。
目前,森源的总部在福建,主要生产基地设在深圳。此次在大岭山建设总部,正是看中大岭山与厚街相邻,并且大岭山也是中国家具出口重镇,产业配套完善以及当地政府对家具产业的重视,种种利好因素将森源吸引而至。
如果进展顺利的话,2015年,东莞的家具产业又将是另一番景象。
2011年“造假”风波之后,达芬奇家居投靠首旅集团、改变经营模式。但近日有消息称,该公司创始人、曾在新闻发布会上情绪失控痛哭的女老板潘庄秀华已经悄然离职。
达芬奇本是潘庄秀华和其丈夫潘东尼一起创造的国际顶级家具代理商的品牌,1994年在新加坡开出第一家零售店。落地中国市场之后的11年时间,达芬奇一直宣传其产品是从意大利等欧美国家进口,并标出超高价位。2011年7月,达芬奇家居被指虚假宣传,并且产品质量存在问题。作为女老板的潘庄秀华在随后的新闻发布会上情绪失控,并因为其哭泣画面而“家喻户晓”。
2012年年底,北京首旅集团宣布正式入股达芬奇家居,通过资产置换成为达芬奇(香港)公司的控股股东。完成资产置换之后,首旅集团以33 .8%的股份成为达芬奇家居最大股东,该公司一夜之间变身国企。首旅集团入主后,原董事长潘东尼辞任,不过潘庄秀华依然担任达芬奇总裁一职。
据悉,达芬奇“造假”风波之前,其经营一直依靠直营店,当时在全国的直营店不超过10家。但大股东更换之后,达芬奇开始开放加盟门店。6月,潘庄秀华退出,这意味着达芬奇家居无论从投资主体还是未来经营方向都可能发生较大变化。